2015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一、教材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二战影响下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二战后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了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引出本课-----亚非拉的奋起。
这节课又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为学习下一单元打下了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本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三、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独立运动史实,探讨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通过埃及独立运动、非洲独立年,分析归纳民族解放运动的线索及其意义;能够讲述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故事,并探讨其国际意义。
引导学生用分类比较法分析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的阶段特点,培养学生比较、概括不同历史特征的能力。
认识只有民族强盛国家才能久安,才能发展壮大。
企盼和平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心声。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一“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材料二“亚非拉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或称“第三世界”教师:亚非拉国家为什么相对比较落后?二战前它们有着怎样的相同命运?二战后它们又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学完本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前言:昔日是奴隶,今要做主人!教师:广大亚非拉地区为什么会在二战后掀起民族独立运动?学生: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被大幅度削弱,苏联强势崛起,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摧残严重,无力控制自己的殖民地,给了各殖民国家独立的时机.。
部编⼈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涨》(含反思)第12课《亚⾮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涨》⼀、教学⽬标知识与能⼒:通过学习,引导学⽣了解第⼀次世界⼤战后,亚⾮拉民族民主运动⾼涨的表现,主要有印度的⾮暴⼒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引导学⽣认识印度⾮暴⼒不合作运动的形式、特征、影响。
过程与⽅法:通过引导学⽣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认识印度⾮暴⼒不合作运动中“⾮暴⼒”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理解⾮暴⼒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引导学⽣认识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暴⼒不合作运动的异同,提⾼对事物的⽐较分析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事例,感悟他们⾝上那种视国家利益⾼于⼀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暴⼒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
教学难点:印度⾮暴⼒不合作运动。
三、教学过程⼀、导⼊新课第⼀次世界⼤战后,印度⼈民掀起了民族独⽴运动⾼潮。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会党通过了⽢地提出的“⾮暴⼒不合作计划”,改变⼤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段”来取得印度的⾃治。
⽢地领导的“⾮暴⼒不合作运动”是怎样的⼀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有何影响?⼆、新课讲授⽬标导学⼀:印度的⾮暴⼒不合作运动1.引导学⽣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暴⼒不合作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归纳:(1)⼀战带来的灾难;(2)民族⽭盾深重。
2.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1920—1922年、1930—1934年印度⾮暴⼒不合作运动的概况。
学⽣罢课、⼯⼈罢⼯、商⼈罢市的风潮。
后来,和平⽰威⼜转变为⾃发性的武装起义后来得到上海等地⼯⼈阶级的声援⽃争结果最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签和约共同之处都属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独⽴运动;都有学⽣和⼯⼈参与运动;⽃争结局都取得胜利2.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归纳总结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历史要素。
第12课亚非拉是奋起(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战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全面崩溃。
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课程标准“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三、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还需教师进行点拨,得出正确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2)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本课地图概述亚、非、拉独立运动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与空间概念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2.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六、教学准备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三幅图片,教师:这三幅图中的人物是谁?发生在什么时期?他们又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2、讲授新课:本课共分三个板块:亚洲抵抗风起云涌非洲独立汹涌澎湃拉美革命奋力拼搏板块一:亚洲抵抗风起云涌课件展示小知识:“亚非拉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一、教材内容分析本主题概述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这一主题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民族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视频《印尼将举办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系列活动》教师:2015年4月18日至24日,印度尼西亚将举办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庆典,届时将邀请109个国家和25个国际组织参加。
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0年前的万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亚非拉世界,感受这些国家为获得独立与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导入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新闻时政中提取历史的能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我宁愿向前看,当洪水消退,人类的历史上会出现新的一章:说不定黎明会从这一面出现,从太阳出升的东方出现。
”——泰戈尔教师:近代以来,殖民侵略如同洪水、野兽,淹没、蚕食了亚非拉广大地区,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认识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印度独立国家的建立是几代印度人坚持了长达百年之久、前仆后继地进行大规模反英斗争的结果。
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
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沿着“尼赫鲁式社会主义”模式发展,经济呈平稳低速增长。
90年代以来,印度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经济向国际化转轨,年均增长达6%以上。
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
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等。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0多个独立国家。
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第三阶段,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
1975年,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
第四阶段,90年代初。
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1994年,在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的消除,这揭开了南非历史新的一页。
2.难点(1)印巴分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的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怒潮。
狡猾的英国殖民者为了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终于导致了印巴分治。
1947年6月,蒙巴顿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让一些王公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前者或后者。
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表示接受。
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
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
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 000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
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
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填写下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制表的能力。
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2.培养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学会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本课涉及到很多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一些国家在独立前和独立后的版图面积发生了变化,可以运用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的独立示意图和非洲独立过程示意图来认识亚非国家独立的情况。
还有就是通过对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的确定,可以帮助认识到这两条运河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3.归纳总结,理解深化学习本课时,可运用归纳法总结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挥咱线索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本课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可归纳为三个时期:(1)战后初期,1945年至50年代中尉第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在亚洲、北非,重要的事件有印度独立、印巴分治;(2)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为第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拉美广泛展开,“非洲独立年”和古巴革命是此时期重大事件;(3)70年代初至90年代为第三时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重大事件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它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彻底崩溃,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四、中考命题分析广大亚非拉美地区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共同组成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好关系,因此在各地中考命题中都有所体现,且注重加强对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考查形式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
五、中考试题分析1.(2014年·四川攀枝花市)图中人物曾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该历史人物是A.纳赛尔 B.尼赫鲁 C.阿拉法特 D.卡斯特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所选图片来自教材,观察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选项中,纳赛尔、尼赫鲁、阿拉法特、卡斯特罗四人的国籍分别属于埃及、印度、巴勒斯坦和古巴,而题干中已明确指出“该历史人物”与印度有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 (2014·江西)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印度长期以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战后初期,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决定实行印巴分治。
之后,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
因此正确答案是A。
3. (2014·广东湛江)1960年之所以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A.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B.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开端C.非洲产生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D.非洲所有国家都获得独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因此正确答案应是A。
4.(2014年·四川资阳)历史诊所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开启的50周年。
某校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上王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下列关于二战后非洲独立浪潮叙述中的四处错误,如果你是王老师的学生,相信你能很快发现并予以纠正。
(要求:改错不能改变非洲独立浪潮这一主题)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南非展开。
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
以尼赫鲁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其中,仅195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1990年3月津巴布韦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请回答:(1)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4)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识记运用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是从埃及开始的,埃及属于北非,而埃及的这次运动的领导人是纳赛尔,是他的领导使埃及赢得了独立。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欧洲统治非洲500年的历史从此结束。
答案:(1)南非;北非(2)尼赫鲁;纳赛尔(3) 1950年;1960年(4)津巴布韦;纳米比亚(改错可以不依顺序;如果只发现错误,未能正确改正不能得分)作者简介:刘岩民,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旧镇中学历史教师。
滨州市优秀班主任,滨州市历史学科中考命题组成员,滨城区历史学科教学能手,滨州市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三等奖获得者,滨州市历史学科课件制作二等奖。
07年4月主持的《动态生成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研究》作为山东省教研课题《学习策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研究》的子课题立项,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