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早癌-消化道早癌系列-曲卫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6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最全版一、引言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
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
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如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市)的防治工作。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更多的地区逐步开展了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和实施方案对保证结直肠癌防控效果至关重要。
若干学术团体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意见,但目前我国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因此,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肿瘤学、消化内科学、内镜学、外科学、病理学、临床检验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本指南,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二、指南形成方法1. 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制定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指南制定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9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
什么是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病理诊断?发布时间:2023-04-23T12:18:03.16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月24期作者:白晓英[导读]什么是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病理诊断?白晓英(大英县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300)前言恶性肿瘤在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因为恶性肿瘤属于一种致死性、致残性非常明显的疾病,并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患者数量较之于日本、西方发达国家更高。
在医学研究中,学者习惯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对肿瘤进行命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生长位置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专科医生负责。
消化系统是恶性肿瘤滋生的高发部位,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占据世界前列。
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当前依旧推崇“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早期恶性肿瘤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若能够察觉到癌前病变则更有利于预后改善,那么,消化道癌前病变具体包括哪些?涉及的早期癌变病理诊断包括哪些?一、消化道癌前病变1、癌前病变定义癌症令人们“谈癌色变”,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症状命名一旦和“癌”字沾边就以为自己已经患了癌症,而癌前病变在其中出现频率较高。
在病理学诊断中,无论何种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必然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即: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当病情发展到原位癌之后,则标志恶性肿瘤成型,此时在临床实践中才会考虑患者罹患xx癌,也就是说癌前病变阶段代表患者并不是癌症;但是癌前病变有相当可能性会演变为癌症,因此需要患者重视,而医生也会在此时特意嘱咐患者节制不良习惯。
2、消化道范畴结合解剖学、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定义,消化道具体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部、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位。
3、消化道癌前病变较为典型、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等。
可能演变为口腔癌且常见癌前病变为:口腔黏膜白斑,该情况下口腔黏膜癌变的可能性较低,而口腔红斑癌变可能性更高,此外,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也是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患者本人长期嚼槟榔存在直接的、关键的联系,这些口腔症状需要患者注意。
USCAP2019消化系统病变主要内容总结-本文已获作者授权,未经作者及本站授权,不得转载。
Best of USCAP:GI2019年3月16日~21日,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要领导步宏教授和卞修武教授等精心组织和带领下,国内百余位病理专家赴美参加了108届北美病理学年会,本次会议在马里兰州Gaylord National Resort and Convention center召开。
与往届会议不同,本次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首次以Chinese Society of Pathology的名义举办伙伴会议及招待会;来自国内病理界的研究以口头发言或壁报形式进行交流的质量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提高;CAPA会议上也对国内研究最佳摘要进行了评选和颁奖等等。
有关本次会议中国病理学家参会情况,李昱教授和沈丹华教授等已做了充分报道,本次报道就直奔主题,向大家介绍这次USCAP会议上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内容。
该报道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纪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王曦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樊祥山副教授分别对肝脏、消化管道和胰腺胆道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资料汇总后由樊祥山副教授进行整理,并由参加本次会议的我国消化病理界著名专家上海长海医院朱明华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祥宏教授进行审校。
肝脏篇纪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Hans Popper肝脏病理协会组织下,本届年会的肝脏病理分会举办了大会报告及晚间读片,分会论坛共19个讲座,还有30个入选壁报的展示。
大会报告集中于肝脏病理中诊断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内容涵盖了肝脏非肿瘤病理、肝脏肿瘤病理、肝移植病理等。
现就几个主要讲座分别进行介绍。
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oseph Misdraji 教授介绍的肝脏炎性假瘤。
这是由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伴有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肿块。
好发于年轻人,男性略多发,常见症状为无明显原因的发热、右上腹痛、体重减轻和疲乏。
提前五年发现肠癌,怕肠镜疼,其实可以常卫清一下!肠癌目前已成为消化道癌症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以往中老年人多见的癌症,目前正在年轻人中蔓延,所以,癌症更应该早诊早治!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第五,在一二线城市更是位居第贰,且正以每年4.2%的速率增长,十年累计增长了143%!其实肠癌并非不可治,它在早期的检出率十分高,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前病变阶段治愈率也是相当可观的。
那么问题来了,肠癌早筛并不难做,仅通过肠镜检查即可发现癌前病变,可为什么我们国人却做不到呢?原因说来有些尴尬,就是这种检测方式看上去没那么温柔,很多人称其为“爆菊花”,本能的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医疗资源有限,预约肠镜检查可能需要数月之久,对“怕麻烦”的中国人来说,这种事怎么能忍,于是很多人就这样错过了早筛,变成了晚癌。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种检出率接近肠镜检测的肠癌早筛技术——常卫清!什么是常卫清?常卫清是一种全新的无创、无痛、无侵入性的一种居家基因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粪便DNA,可检测出一厘米的进展期腺瘤,比医院早5年发现肠癌。
常卫清的检查原理是什么?人体每天会有部分肠壁细胞自然脱落,在有癌症或癌前病变的结直肠中,异常细胞伴随正常细胞进入肠中。
当粪便通过结直肠时,脱落细胞被带入其中,故采用先进的粪便DNA分析技术,就能够检测到这些异常DNA的存在。
常卫清需要多久做一次?推荐符合肠癌的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常卫清检测。
常卫清到底哪里好?比肠镜、及粪便隐血更快捷、更简单、更精确的检测方法,且无痛无创,居家取样,操作更方便。
怕肠胃,常卫清一下!癌症防治主要依靠早发现早判断早治疗,肠癌是适合做早期筛查的癌症之一,肠癌晚期治疗费用很高,难以治愈,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入侵性太强,很多人不想做,常卫清能够自行在家采样,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批准粪便DNA 检测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主整版)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
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
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 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
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崖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
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I〜II期占39% , m期和IV期分别占32%和24%[5]。
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I期占13.9% , II期占26.7% , III期和IV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O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 ,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晩期。
食管早期鳞癌〔早癌系列一曲卫总结〕一、根底知识:■□★☆▲△◆◇※◆上皮内瘤变:指细胞大小、形态及结构出现异常,包括多形态大小不等细胞、深染的细胞核分裂象,细胞极性消失。
根据细胞异型增生程度及上皮累及深度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低级别指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 以内,高级别指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 以上。
◆早期食管鳞癌: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浅表食管鳞癌巴黎分型〔与早癌定义不同〕:见图 1名称浸润深度M1 期粘膜上皮层M2 期粘膜固有层M3 期≤粘膜肌层SM1 期粘膜下层上1/3〔距黏膜肌层200um以内〕SM2 期粘膜下层中1/3SM3 期粘膜下层下1/3◆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任意1条,一般风险人群指无上述任意 1 条。
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史、长期饮酒史,进食快、热、高盐〔腌菜〕。
2、本人曾患过癌症或者既往有食管病变史,如食管上皮内瘤变。
3、一级亲属有食管癌史。
4、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二、诊断知识: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上多无任何病症和体征,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是食管鳞癌诊断的金标准。
困难病变依靠色素内镜和电子染色放大内镜〔 NBI 〕发现,然后靶向活检,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
需要对病变性质、浸润范围和浸润深度进行诊断。
推荐巴黎分型作为内镜下分型依据〔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诊断方法包括内镜和病理〔内镜有普通内镜、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
1、早期食管鳞癌分型◆早期食管鳞癌内镜下巴黎分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3 种类型,见图2。
名称隆起型分型〔巴黎分型〕0-Ⅰ型0-Ⅱa 型〔浅表隆起型〕平坦型0-Ⅱ b 型〔完全平坦型〕0-Ⅱc 型〔浅表凹陷型〕凹陷型0-Ⅲ型2、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表现⑴、普通内镜:名称内镜下特点粘膜颜色改变: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不清楚。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一.疾病相关情况
消化道早癌定义为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突破肌层。
消化道癌前病变定义为粘膜萎缩、肠化、非典型增生/异性增生/上皮内瘤变。
早期消化道肿瘤多无症状,而许多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病变微小、内镜表现不明显,通过普通内镜观察容易漏诊。
目前早癌诊断和癌前病变主要靠染色内镜技术结合病理检查。
染色内镜分为特殊染料染色(如卢戈式液、美兰、靛胭脂等)及光学染色(如NBI)。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PMR)、多环粘膜切除术(MBM)及黏膜下剥离术(ESD)。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治疗后恢复期。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疑诊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治疗后伴有其他慢性疾病需要调养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确诊、需要内镜治疗。
龙源期刊网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作者:孟庆玲
来源:《大众健康》2015年第01期
张女士来到北京友谊医院,医生诊断为低位直肠癌。
普外科张忠涛大夫向她做了详细解释: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消化道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
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例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居北京、上海癌症发病的第3位。
结直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青年型结直肠癌中晚期癌多见,约70%的青年型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这是因为青年型结直肠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黏液腺癌所占比例大。
这种病理形态的癌细。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结直肠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7%。
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0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
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63/10万和17.0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等;主要保护因素包括摄入膳食纤维和乳制品,合理体育锻炼等。
二、高风险人群(一)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综合年龄、性别、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体重指数(BMI),对散发性结直肠癌风险进行评分,原则如下:1.年龄:≤49岁(0分),50-59岁(1分),≥60岁(2分)。
2.性别:女性(0分),男性(1分)。
3.吸烟史:无(0分),有(1分)。
4.BMI:<23kg/m2(0分),≥23kg/m2(1分)。
5.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结直肠癌:无(0分),有(1分;其中,如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4分)。
以上各项累计评分≥4分者,认定为高风险人群。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具有林奇综合征或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人群。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1.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
其中,有1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推荐从比一级亲属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1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工作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浅谈文登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
全国第三次全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第二位死亡原因,与排在第一位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基本持平。
癌症的可怕之处往往在于发现、就诊太迟。
应对肿瘤,一定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文登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位居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第三位、死亡第五位。
2012年,我区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的结直肠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试点单位,多年来,通过对高危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早的发现早期病例,提高了早期治疗率,从而减轻和避免晚期癌症的痛苦和危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方法(一)组织保障坚持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承担单位和依托医疗机构为主、目标人群参与的原则,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计局,并由区卫计局牵头成立项目工作指导组、项目工作流调组、项目工作技术组,负责项目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二)技术流程1.筛查人群选定、动员和确定被筛查者名单按照方案中确定的项目人群,采用整群抽样(40至74岁)的方法选定筛查的人群。
在符合筛查条件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并填报名单和基本信息;符合送大便和做内镜的人员与依托医院协调确定检查时间和地点,联系并组织病人到指定的相应地点。
2.流行病学调查、体检和筛查2.1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共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签署知情同议书、问卷调查、大便潜血送检和组织内镜检查,由流调组工作人员进行。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在中国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中国卫生部制定了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指南的内容。
首先,结直肠癌筛查是早期检测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指南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结直肠癌的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应在40岁开始筛查。
筛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和双重造影等。
其中,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筛查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
乙状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的方法,能够发现更早期的病变。
双重造影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检测结直肠壁的异常。
其次,早期诊断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
指南提醒人们要警惕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以便尽早就医。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检查外,还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期和评估。
分期是判断癌症的扩散程度,评估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以及可能的预后。
最后,早期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关键。
指南明确了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Ⅰ期和Ⅱ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Ⅲ期和Ⅳ期),需要辅助化疗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此外,放射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也可以考虑使用。
指南还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判断复发风险。
总之,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的发布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规范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风险。
希望广大民众和医务人员能够重视这个指南,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共同为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贡献。
原发胃肠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和预后周碧芳;曲军卫【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22【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1999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原发病灶来源于胃者33例,来源于结直肠者12例.68.9%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4%.治疗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全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58月,中位生存15.0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5.6%、6.7%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是影响卵巢转移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能改善预后.【总页数】3页(P3047-3049)【作者】周碧芳;曲军卫【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胃源性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和预后(附49例分析) [J], 夏蛮;左朝晖;蔡净亭;周琨妍2.转移性卵巢癌98例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J], 吴海根;邓克华;李诚信;罗兵;李汉萍;李隆玉3.胃肠道来源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及预后探讨 [J], 黄学惠;边莉;秦海燕;马芳4.转移性卵巢癌50例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J], 付光玉;吴绪峰5.胃肠道来源转移性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J], 李莉;郑烨;王蕾;崔竹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诊早治,才能“肠”治久安作者:饶华民来源:《祝您健康》2020年第12期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称“大肠癌”,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结直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
多见的发病部位主要是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占全体结直肠癌患者的60%以上。
40~50岁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居于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与大多数癌症一样,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结直肠癌应该如何早期发现呢?这还要先从结肠、直肠的“职责”说起。
▎结肠、直肠是如何工作的结肠和直肠是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不仅负责运输、加工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将体内的垃圾运输至体外。
结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约有1.5米长;直肠和肛管构成了大肠的最后一部分,有15~20厘米长。
食物的营养大部分是在小肠处被吸收的,而大肠主要吸收水分,把剩下的食物从液体变成固体,这剩下的固体就是粪便。
▎结直肠癌是如何发生的尽管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从大量资料分析来看,主要有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
结直肠癌的内在因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通俗来说就是和DNA密切相关。
据相关数据显示,肠癌患者的子女,患肠癌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出2~4倍。
结直肠癌的环境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与致癌物质的刺激有关。
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结直肠癌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
长期饮酒,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新鲜蔬菜、维生素、硒、纤维素等摄入过少,会使大肠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亚硝胺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是诱发胃肠道肿瘤的重要物质,广泛存在于腌制、熏制及加工肉类食品中。
蛋白质经高温热解后产生的甲基芳香胺也属于致癌物质。
因此,油煎、烘烤食物均有致癌作用。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找上门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都会忽略,我们应当如何及早识别结直肠癌发出的预警信号呢?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文章旨在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建议。
文章将全面概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共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意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筛查策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策略,应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应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有家族史、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
同时,也应考虑年龄因素,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筛查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于筛查中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加强随访管理。
同时,也应加强对筛查阴性人群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加强公众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筛查意识,是实施有效筛查策略的重要一环。
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中病理分析与体会
樊志华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3(023)004
【摘要】目的做好早诊早治项目,提高上消化癌早期癌检出率.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作为项目点,对2000例(40-69岁)的人群采用内镜检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结果食道,贲门及胃的早期病理(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6例,早期率85%);贲门及胃的早期病例(重度上皮内肿瘤及早期癌17例,早期率85%).结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发现早期癌,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
【总页数】1页(P1664-1664)
【作者】樊志华
【作者单位】洪洞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山西,洪洞,04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J], 杜灵彬;王买;吴伟;李友勇;许示坚;毛伟敏
2.河北省唐县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状况调查分析 [J], 杨亮;马玲涛;于素香
3.EXCEL软件在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随访中的应用 [J], 李琰琰;赵腾;赵德利;;;
4.林州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治疗病例分析(2008-2014) [J], 刘志才;王振海;李
变云;郝长青;王进武;张萌;陆建邦;;;;;;;
5.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中病理分析与体会 [J], 樊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结直肠癌(早癌系列一曲卫总结)
一、基础知识:■□★☆▲△◆◇※
◆早期结直肠癌:指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局限于粘膜层的叫粘膜内癌,局限于粘膜下层未超过固有肌层的叫粘膜下癌。
◆早期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鳞癌、腺癌(微乳头癌、锯齿状癌、筛状粉刺型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6个类型)、鳞腺癌,梭形细胞、未分化癌共6类。
◆侧向发育肿瘤(LST):指直径≥1cm,沿着肠壁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表浅性结直肠病变。
依据表面形态可分为颗粒型和非颗粒型。
颗粒型分颗粒均一型和结节混合型,非颗粒型分为扁平隆起型和假凹陷型。
LST不是组织学分类,病理可能是腺瘤或锯齿状病变,有粘膜下浸润的风险。
◆结直肠腺瘤:分为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最低,大多数结直肠癌由腺瘤-腺癌途径形成。
◆进展期腺瘤: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1、直径大于1cm。
2、含有绒毛成分。
3、存在重度异性增生或高级别内瘤变。
◆电凝综合征:又称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或透壁综合征。
表现为结肠镜高频电息肉切除后出现局限性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腹膜炎但无明显穿孔征象。
病变较大、形态平坦、高血压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取禁食、抗感染及补液支持治疗,预后多较佳。
◆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类
◆胃癌高风险人群:符合第1条和2~3任意1条,一般风险人群指无上述任意1条。
1、年龄50-75岁以上,男女不限。
2、既往患有癌前疾病:腺瘤性息肉、UC、CD等。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息肉病
◇APC基因相关性息肉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经典型和轻表型)、Gardner 综合征、Turcot综合征。
◇MUTYH相关息肉病:高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
◇PJ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
◇幼年性息肉病(JPS):
二、诊断知识: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巴黎分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3种类型。
混合型混合型根据隆起、凹陷比例占优模式组合。
说明:0-I型与0-IIa型的界限为隆起高度达到2.5mm(活检钳闭合厚度),0-Ⅱc型与0-Ⅲ型的界限为凹陷深度达到1.2mm(活检钳张开单个钳厚)。
度)。
◆早期结直肠癌腺管开口分型(工藤进英Pit分型):见下图。
三、治疗知识:见内镜治疗部分,分为内镜和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适应症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