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54.94 KB
- 文档页数:20
附件1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概述上消化道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施行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上消化道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核心内容是:评估个体患上消化道癌的风险,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发现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患者,贲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对患其他病变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
二、流程图三、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实施方案(一)筛查1、适用地区的选择已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或死因监测工作,根据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结果确定为食管癌、贲门癌或胃癌的疾病负担较高的地区。
医疗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医疗机构和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服务能力能够适应开展人群上消化道癌筛查工作需要。
管理机构人员相对稳定,能够保证工作持续开展。
2、医疗机构的选择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具备消化内科、内镜科诊疗科目。
具备开展工作的硬件设备,并有一定数量的消化内科、内镜科及病理科医生,接受培训后能够提供规范的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服务。
确定医疗机构后,各县(区、市)级管理机构对实施的医疗机构进行备案管理。
3、适用对象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适用对象纳入标准为:1)上消化道癌发病率较高地区的常住人口;2)年龄在40-69岁之间;3)无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4)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须停药一周后检查出凝血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为具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包括:1)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2)重症呼吸道疾病,呼吸困难,哮喘持续状态;3)咽后壁脓肿,严重脊柱畸形,或主动脉瘤患者;4)身体虚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难以镇静自控者;5)上消化道腐蚀性炎症急性期,或疑为上消化道穿孔者;6)大量腹水、严重腹胀,或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7)妊娠期妇女;8)有碘过敏史者;9)有出血倾向者(凝血功能不正常)。
食管癌诊治指南1围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化诊治流程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图1 食管癌规化诊疗流程4诊断依据4.1高危因素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食管癌诊治指南(完整资料)【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食管癌诊治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XXX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XXX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缓和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局促。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标准化诊治流程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图1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4诊断根据4.1高危因素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明相关阳性体征。
4.3.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食管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一、前言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肿瘤死亡率的第六位。
在我国,居城市恶性肿瘤死亡顺序的第四位,农村第三位。
食管癌在全世界和在我国,其发病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我国的华北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四川北部,江苏北部,东南闽粤交界的沿海地区和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地区等,属食管癌高发区。
食管癌病因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经过高发现场危险因素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初步明确亚硝胺,霉菌毒素和营养失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为食管癌主要病因因素。
继而,研究者也从行为因素(吸烟、饮酒、特殊饮食习惯等),生物学因素(HPV、HP)以及遗传易感性等方面广泛探讨。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环境因素与宿主基因组相互作用,并经长时间与多阶段演化的结果。
目前,食管癌在我国,特别是农村高发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现有的—级预防措施对食管癌发病率的影响不确定,然而,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技术发展的今天,经过有效的努力,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是可能的。
作者总结了20世纪后半叶近50年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的研究和实践,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资源的差异,提出21世纪初叶,高发区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方案。
力求通过各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进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科学依据 (—)食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食管癌在我国开展外科治疗和放射治疗已有半个多世纪,食管癌治疗技术在全国范围迅速普及和提高,挽救了大批食管癌病人的生命或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仍在20-25%左右徘徊。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就诊病人几乎全部是中晚期。
采用放射治疗,包括单纯放疗和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在10%左右。
食管癌尸检研究发现,60%-70%的病例死于全身播散和转移。
因此,手术、放射和化学药物相配合的综合治疗日益引起重视。
最新: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中国仍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且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近年来,中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外尚无指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筛查目标人群进行界定,寻找和实施有效的筛查方案和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为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等,若肿瘤侵犯程度较深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需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的治疗,均需规律随访和监测,积极处理复发性病变和异时性新发肿瘤。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中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基础,就食管癌的筛查和诊断方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和外科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和辅助治疗等达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趋势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球范围内,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7位和第13位,死亡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9位,其中,中国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53.7%和55.3%[1]。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河北省磁县、河南省林州市,发病率高达70/10万左右,我国东部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8/10万和15.64/10万,中部地区为19.34/10万和14.36/10万,西部地区则为18.87/10万和13.88/10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目前居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14.24/10万)、死亡率第6位(11.29/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24.42/10万)、死亡率第4位(18.47/10万)[2]。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21年试行版)上消化道癌症要紧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我国上消化道癌症多发地域进行上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
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上消化道癌症多发地域,对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发觉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觉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
内镜检查时必需祛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粘液与气泡。
在检查食管时,必需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对贲门癌多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壤限下2厘米内,10点至3点处)认真观看,有任何形态学异样时均须活检;依次观看胃内的各个部位,必要时辅以靛胭脂染色,有任何形态学异样时均须活检。
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发觉可干与的癌前病变及初期癌,并及时予以医治。
筛查对象为上消化道癌多发地域40-69岁的人群。
对发觉的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贲门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癌患者进行及时医治;对其他癌前病变,或未能及时医治的患者,应按期进行随访。
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技术方案的工作目标为:任务完成率≥100%,检出率达到相应地域的估算值,早诊率≥70%,医治率≥85%,如有随访任务,随访率≥70%。
注:1.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任务人数X100%;2. 检出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癌)÷实际筛查人数X100%。
检出率由专家组估算确信;3. 早诊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初期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初期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初期胃癌)÷(食管重度异型增生、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其以上病变)X100%;4. 医治率=实际医治例数÷应医治例数X100%;5. 初期癌:初期食管癌包括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初期贲门癌包括贲门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初期胃癌包括胃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6. 随访率=实际随访人数÷应随访人数X100%。
32名家面对面·名家论坛名家□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明鑫早期食管癌的预防及治疗编辑/朱玲萃******************食管癌(E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早期症状不典型,吞咽异常应警觉食管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但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都经历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
1.吞咽哽噎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患者常能清楚记忆第一次发生的时间和引起的原因,多因进食不易咀嚼完全的食物引起。
第一次出现梗噎后,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隔数日或数月再次出现。
患者常形容为咽下食物时食管内有气体阻挡,故主诉为“噎气”。
2.胸骨后疼痛:患者常诉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说明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疼、针刺样疼痛或牵拉摩擦样疼痛。
3.食管内异物感、胸口烧灼感:患者常诉因某次进食粗糙食物将食管擦伤,或疑为误咽下异物存留于食管内,经常有如米粒或蔬菜碎片贴附于食管壁的感觉,吞咽不下,但不疼痛,与进食无关,即使不做吞咽动作也有异物感,异物感的部位多与病变部位一致。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患者常诉自觉食管口变小、紧缩,食物下行缓慢,并有停留的感觉。
该症状只出现在咽下食物的时候,与食物的性质无关,饮水也有相同感觉。
患者常感觉咽下食物时食管内似有阶梯样,食物缓缓“顿挫”下行。
5.剑突下疼痛:患者多诉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6.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患者常诉咽喉部干燥发紧,或形容为“脖子”发紧,咽下食物不利,并有轻微疼痛,吞咽干燥与粗糙食物时明显。
这种症状的发生也常与患者情绪波动有关。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引起警觉,尽快去医院诊治。
2024年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方案一、项目简介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恶性肿瘤高发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本项目旨在提供针对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面服务,通过建立早诊早治协作平台,提高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二、项目目标1. 建立全市范围内的食管癌早诊早治协作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2. 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早期筛查工作,发现和诊断更多的早期食管癌病例。
3. 提供精准的早期诊断方案,准确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和治疗方案。
4.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食管癌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存活率。
5. 提高患者对食管癌的认识和意识,促使早期就医和正规治疗。
三、项目内容1. 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协作平台- 建立协作网络,包括医疗机构、专家团队、科研机构等。
- 确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电子病例系统。
- 制定协作流程和专业标准,确保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2. 高风险群体筛查- 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管癌的重视程度。
- 在高风险地区开展食管癌筛查工作,采用内窥镜、CT、血液标记物等多种检查手段。
- 建立高风险群体的档案,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观察。
3. 早期诊断方案- 开展早期食管癌的病理特征研究,明确其特点和变异规律。
- 探索早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 建立早期诊断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提高准确性和预测性。
4. 早期治疗方案- 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定制治疗策略。
-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治疗技术,如纳米技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 加强团队合作,开展多学科诊疗,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5. 宣传和教育- 开展食管癌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管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册,提供相关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
-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023年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
项目目标:1. 提高食管癌早诊率,确保早期发现。
2. 提高早期治疗率,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
4. 提升医疗机构对食管癌早诊早治的能力和水平。
5. 加强公众对食管癌早期预防和筛查的认知。
二、项目具体内容:1. 建立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筛查体系:a. 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食管癌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食管癌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b. 建立食管癌早期筛查中心,利用影像学、内镜学等先进技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
c. 建立食管癌早期诊断中心,对早期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d. 加强医务人员对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筛查的培训,提高诊断能力和技术水平。
2. 提高早期治疗率和治疗效果:a. 建立以手术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b. 推广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c. 加强临床医师团队建设,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推动食管癌早期治疗的进一步突破。
3. 加强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a. 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生活习惯改变等方面的指导。
b. 建立食管癌患者康复俱乐部,为患者提供社交和心理支持。
c. 加强家庭医生的培养和指导,提供术后随访和长期医疗管理服务。
4. 提升医疗机构对食管癌早期诊治的能力和水平:a. 加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b. 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专科病房,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治疗设施。
c. 加强各级医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食管癌早诊早治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食管癌的早期筛查与综合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对于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以及综合治疗的意义和方法。
一、早期筛查方法1. 乙状瓣镜检查:乙状瓣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早期食管癌筛查方法之一。
通过插入一根柔软的乙状瓣镜到食管,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食管的内部情况,包括粘膜的异常、病变等。
这种方法对发现早期的食管癌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黏膜染色活检:这是一种通过染色方法检查食管黏膜组织的方法。
医生会在患者的食管黏膜上涂抹一种染色剂,然后观察染色后的组织是否有异常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辅助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
3. 高分辨率内镜:高分辨率内镜是一种透过组织层面的高清晰图像来观察食管情况的仪器。
它可以将食管的细微变化放大到很大程度,帮助医生更好地发现病变或异常。
在食管癌早期筛查中,高分辨率内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综合治疗的意义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是指结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来进行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单一疗法,综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清除食管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彻底切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
对于晚期食管癌,手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放疗: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照射高能射线,可以杀死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后进行,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3. 化疗:化学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化疗可以用于手术前后,或者单独用于晚期食管癌的治疗。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癌细胞的存活。
三、综合治疗的方法1.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科学依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完整版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
食管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
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1)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3)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二)筛查方法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
2011年垣曲县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实施方案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我县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生存率的唯一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我县食管癌/贲门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2011年山西省肿瘤防治项目管理方案》、《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安排,2011年在我县肿瘤医院开展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为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以政策、行为、环境等方面改进为目标,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食管癌/贲门癌综合防治格局。
二、项目目标通过宣传健康教育和为垣曲县40~69岁人群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检查等方式,普及癌症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食管癌/贲门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水平,并探索适合我县食管癌/贲门癌筛查的优化方案,提高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率,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六6月30日全县完成2000人的食管癌/贲门癌检查任务。
三、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在垣曲县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开展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工作,共检查2000名年龄为40-69岁的健康人员。
(二)项目内容1、食管癌/贲门癌检查(1)知情同意:所有参加筛查的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2)流行病学调查: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群众接受基线信息调查。
(3)内镜筛查:全部目标人群都进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禁忌证除外)。
(4)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
(5)治疗与随诊。
2、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内容:项目管理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组织实施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了解调查基础知识对象健康知识和健康环境因素信息,进一步开展健康素养、保健行为及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素养、健康行为的知晓率和已经形成率,降低我镇肿瘤的发病率和肿瘤对共产党人群众身心危害,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工作目标(一)制定并实施综合防治举措,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疾病死亡率。
(二)建立肿瘤登记系统,为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三)加强综合防治能力及网络建设,提高癌症防治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主要任务筛检食管癌筛查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目标人群为40-69岁居民,采用健康因素调查表筛选出高危个体,然后集成内镜下碘染色、多点活检筛查技术,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患者及癌症癌症患者顺利开展相应治疗。
所有病变的诊断和转归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
筛查人数不少于1000人。
四、具体指标1、任务完成率达00%,检出率达到估算值:2、早诊率达80%,治疗率达90%;3、现场值班人员培训后上岗考核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4、实验室取材检查的完成率达95%以上;5、检查记录和调查表当天审核率达100%;6、录入错误率低于5‰,漏报率低于5%。
五、内容和方法(一)筛查人群选定、动员和确认被筛查者名单。
1、装配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全镇范围内居民作为目标人群。
筛查对象为40-69岁常住居民。
2、利用媒体、宣传材料和科普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群众参加健康体检,说明房地产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3、由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对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健康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食管疾病史和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有关危险因素和简单的健康体检。
凡有出血性症状和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和消化道癌症家族史者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4、通过健康风险因素调查,确定符合食管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再次组织协调确定被筛查者,明确检查时间,将筛查成年人送指定地点(县中医院)进行食管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