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1.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

能。

2.情境教学法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并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诱发学生情感,又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了解安徒生。让学生收集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完整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 2、知道“恭恭敬敬、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排除读音障碍; 2.理解难度词语; 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 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整体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1—-1 苏武牧羊 旄帏匈奴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苏武身体和心理上所收到的苦难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二、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与愁苦,你对他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三、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四、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屈服了吗? 1.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五、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吹着的音乐,会想些什么? 六、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个任字,可见这时的情景,虽然苏武的处境让我们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感到敬佩。 七、带着心酸,怀着敬佩,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全篇课文。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穷苦坚贞不屈 (心酸)(敬佩)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修改)[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1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绝句》[唐]杜甫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PPT教案

9—2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在联系前后章节的基础上感受到荣国府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锦衣声色、山珍海味的糜烂生活以及在宴席间表现出来的尊卑关系。 二、基础知识: 湘湘帘湘剧湘绣 揉揉面揉搓揉木为耒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文中主要描写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凤姐和鸳鸯拿她取笑逗乐,闹出了笑话,惹得全场大笑不已的场面。本文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文中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深厚的文学底蕴描绘了不同人物不同的笑态,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2.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到荣国府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锦衣声色、山珍海味的糜烂生活以及在宴席间表现出来的尊卑关系。 3.教学难点:读懂多种多样的笑,从这笑中感受荣府人物的生活及地位。4.教学突破点:资料补充。文中不同人有不同的笑,这和他们的身份、性格有关,引入材料简略了解人物性格,以便走入人物内心。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简单交流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引领学生读原著第四十回的内容,为学习本文建立联系。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3.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 四、再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1.文中是怎样写王熙凤、鸳鸯戏弄、耍笑刘姥姥的? 2.共写了几件事? 三、感受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记录下来。 四、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五、回顾全文。 鼓励阅读过原著的同学将精彩的片段讲述给同学听。 六、激发兴趣阅读原著。 1.读原文,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关注原著,谈文中人物及情节。 3.交流读书心得。 板书设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鼓腮帮眼直视不言语 百般笑 “鸡儿俊”“蛋儿巧” 资料索引与精华: 《红楼梦》原文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

长春版小学语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转发评论 2011-05-20 09:43 一年级上册古诗: 1.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七绝[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究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清]张潮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二年级上册古诗: 19.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七绝[唐]杜甫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重点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重点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重点 刘家店学校高春生 一、教材概述 1.教材体系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板块组元的特点,共设计了11个板块,依次为:正气歌、汉语家园、感悟成长、异域风情、童年、抒怀、小英雄的故事、《西游记》与《水浒传》、饮食文化、信息与生存、推敲。其中,共有31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2次口语交际,3次综合学习活动。 2.文后设计 课后练习分为四个类型:朗读或默读、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积累。 P30:本书第一次明确提出“每分钟默读300字”要求,而且是单独以“默读”代替了“朗读”这一要求。 小资料:P8 P16 P26 P34 P91 P94 P99(7处设计) 3.总体特点 大家都知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分为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这五个领域处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四个主要领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其中。其中,“识字与写字”包括识字、写字、汉字文化;“阅读与积累”包括篇章、生活、文化等;“表达与交流”包括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和解决问题。这是本套教材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教材主要特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此已经做了阐释。这里我把自己在解读教材过程中,

自己的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交流。 1.追求文质兼美,体现精品典范。 选文既有国外经典(《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又有新入选的课文(《豆腐颂》《苏武牧羊》等),其中包括充满热爱祖国(《小英雄雨来》)、热爱生活(《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热爱读书(《忆读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亲近自然(《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人文教育的因素,从中既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又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已故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便提倡“取法乎上”的教材编写理念。选文题材广泛,有反映乡村生活的,有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有表现古人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有展示自然风光的作品,有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优秀作品的节选等,对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本册教材体裁多样,有诗词、散文、童话、小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增加了短小的文言文和古典名著节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通俗易懂,趣味性和可读性强,很好地突出了板块主题。 各板块的内涵丰富,文章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识字与写字,体现汉语文化。 本册书认识190个字,会写152个字。 教材设置中,低、中年段都是汉字家园,注重识字;高年段五年级上册开始变为汉语家园,侧重于汉语现象知识的学习,比如成语寓言,歇后语,对联等。汉字家园和汉语家园是长春版教材特色组元之一,是其他版本教材没有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 苏武牧羊蒋萌棠2页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 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盼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对子歌二首》14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结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97.竹石[清]郑燮---1.1课后---P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2课文---P4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99.示儿[宋] 陆游---1.2课后---P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0.狱中题壁 [清] 谭嗣同---1.3课文---P6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1.自题小像鲁迅---1.3课文---P6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02.逢入京使[唐]岑参---4.3课后---P34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3.蜀相 [唐]杜甫---6.1课文---P5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04.诉衷情【宋】陆游---6.2课文---P53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06.悯农【唐】李绅---9.2课后---P8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7.从军行【唐】王昌龄---10.2课文---P92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08.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其他-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含诗文)(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2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古诗汇总

整理者:东方红小学李国义 五年级上册古诗 7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2.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3.从军行 【唐】王昌龄 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8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5.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年级下册古诗 8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0.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1.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92.浣溪沙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 和信》 课文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义务教育吉林省版本小语第八册第11板块第二课,这是一篇说明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的同时,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现代人多元的记忆和通信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譬”,会写“辨、譬、淘”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课时完成

一、故事导入。激趣学文: 1.教师讲述课前搜集的一个体现古代人类生活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古代人类使用火的小故事) 2.读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正音、识字 围绕“辨”认识和学习“辩、辫、瓣” 围绕“譬”字,认识和学习“辟、僻、避、壁”等生字 三、自读课文,自学课文 A 1、开展竞赛 开展读文小竞赛,要求要快速地默读课文,完成初步阅读课文的要求: 要求:时间不超过3分钟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书: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信: 能简单介绍一封不用文字的信: 2、小组汇报 3、全班同学交流 4、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略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B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欧阳定稿》公开课教学设计

《欧阳定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朗读的方法,体会断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读通并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了解了王安石和贾岛潜心推敲炼字,创作时一丝不苟的故事后,大家一定深受鼓舞,在宋代,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写作时潜心钻研,深受后人尊敬。他就是欧阳修。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欧阳定稿》这篇小短文。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断句。 3.有谁查到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交流一下。 4.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呢? 5.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弄清短文的意思。 6.组内交流 指导断句。 (1)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 思考,该怎样断句? 交流,指名读。 (2)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初稿。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阳修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1.在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从“凡数十字”到“五字而已”的修改,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原文用数十字写“滁州四面都有山”,具体都写了么?怎样修改的。 这样修改的好处是什么? 联系《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请你们总结一下,应该怎样修改文章。 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让学生明白积极认真、精益求精、反复诵读、细细揣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Word 文档 (2)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各单元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正气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1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3、结合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苏武、文天祥的崇高气节,产生对苏武、文天祥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诗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文天祥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文。 第二单元汉语家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贴春联》的时代背景,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贴春联》,注意对联的读法。 4、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苦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5、朗读《对子歌》,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感受对子歌的情趣。并且背诵对子歌。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贴春联》中,对联简短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力量。 2、感受对子歌的情趣。并且背诵对子歌。 3、表达《询问与解答》:再现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询问与解答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单元感悟成长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并会用“赞不绝口、直截了当、竭尽全力”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 3、搜集、交流、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诗词、歌曲。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和时间赛跑》理解“我”从爸爸的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功的。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第四单元异域风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1个字,会写19个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在朗读中能表达出自己体会到

长春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古诗 1. 山村【宋】邵雍课文---P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课文---P46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课文---P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课文---P5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 李绅课后---P6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 骆宾王课文---P7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宋] 雷震课后---P72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宋] 王安石课文---P9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唐] 颜真卿课文---P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 李白课文---P6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唐] 孟浩然课文---P7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绝句 [唐]杜甫课后---P7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宋] 范成大课文---P7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课后---P77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 杜牧课文---P7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 王维课后---P7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课文---P8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 [清] 张潮课文---P82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一、教材特点 首先是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品质高,视角多元,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拓宽了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册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 长春版C卷 (附解析)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长春版C卷 (附解析)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戴邱陶 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_______姓排第一,______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_____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_____。 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3、看拼音写词语 4、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想这对你们是很有益的。

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请走好,欢迎再来。” C、你的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 D、前面的道路正在施工,给您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5、我会给下面每个字组词语。 锈()燥()减()揪()乖() 绣()澡()碱()瞅()乘()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请认真阅读这句话,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湖面很平静。(改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南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落在头发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修改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 诗词修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1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悯农》[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长春版(II卷) 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长春版(II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新课第一网 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2、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而不舍标新立()()()人口 舍本()末见微知()()泽而渔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 (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指鹿为马()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请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带点字的恰当意思,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解: A.剖开 B.消除 C.解释 D.明白、懂 E.押送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②注解()③押解() 2、老 A 年岁大 B 有经验;老练 C 陈旧 D.经常 E.很;极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②老脑筋③炒股老手() 5、我会选词填空。 辽阔广阔宽阔宽敞 1、我们坐在()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 2、()的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 3、()的天空中,群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4、骏马在()的草原上奔驰。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同学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不能不问个明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改成反问句)

长春版六年级上

一、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组:正气歌(苏武牧羊过零丁洋狱中题壁自题小像) 一、生字。 ⒈匈奴⒉逢絮惶⒊狱俭肝磐荐轩 二、句子。 说一说你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②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③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三、诗句。 ⒈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⒉说一说下面的诗句的意思,再谈一谈你从中体会出诗人有着怎样可贵的精神?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篇章。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茄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狱中题诗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五、习作:苏武的故事。——根据诗及相关材料编写。 第二组:汉语家园(贴春联对子歌二首) 一、生字。 ⒈爆崩额妄悟嘿⒉穹飒迢巫 二、词语。 ⒈积累。翻天覆地仙风道骨 ⒉根据两首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天——赤日——雷隐隐——风高秋月白—— 秋——暮鼓——冯妇虎——衔泥双紫燕—— ⒊将下面的字词恰当地填入对联中。 丰年新岁门户夜朝 上联:东风迎()下联:瑞雪兆() 上联:昨()春风入()下联:今()喜气盈() 三、对联。 扭转乾坤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极乐世界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 苦尽甜来 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大地春回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对子 ⒈对子歌两首 (一)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二)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结鸣蛩。衔泥双柴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

1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一年级上册古诗 1. 山村【宋】邵雍--- 2.1课文---P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4.1课文---P46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4.2课文---P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 5.1课文---P5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唐] 李绅--- 6.1课后---P6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唐] 骆宾王--- 7.1课文---P7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宋] 雷震---7.1课后---P72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宋] 王安石--11.4课文---P9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唐] 颜真卿---3.1课文---P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唐] 李白---9.1课文---P6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唐] 孟浩然---10.1课文---P7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绝句[唐]杜甫---10.1课后---P7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宋] 范成大---10.2课文---P7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分析解读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分析解读 1.正气歌 本板块是小学生进入6年级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本板块主题为“正气歌”,取材于《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的五言长诗《正气歌》。本板块共有3课,内容分别是歌词《苏武牧羊》、七言律诗《过零丁洋》、七言绝句《狱中题壁》和五言绝句《绝笔诗》。这个板块课文的内容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颂扬人间浩然正气、抒发胸臆、表达作者坦荡的情怀。在情感基调上,本板块课文突出了一个“爱”字。爱国,所以甘洒一腔热血;爱民族,所以不畏凶悍强敌。苏武历尽苦难信念不改,文天祥面对亡国痛楚慨然赴死,谭嗣同为强国信念情愿献出生命,吉鸿昌义正词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爱是产生信念的基础。6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提升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的黄金时期。本板块在落实语文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两方面都有切实意义。 苏武牧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过零丁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连称:“好人!好诗!”竟不能再相逼。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向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地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激奋高亢。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