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 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10D 11A 12D 13A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7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

14C 15D 16D 17B

18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21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18D 19C 20A 21C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旧式分工C社会主义制度D机器大工业生产

2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布鲁纳

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A抽象与具体B全面与片面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

22B 23C 24C 25D

多项选择:1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服务方向C教育制度D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E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培养目标D社会的价值取向E教学目标

3下列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教育的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文化科技发展水平D学生身心发展水平E教育发展水平

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A智力B体力C道德D个性E素质

1ABDE 2ACE 3BE 4ABCD 5ABCD

6、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片面发展的原因B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条件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有()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裴斯泰洛齐E福禄贝尔

8、下列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有()A荀子B赫尔巴特C涂尔干D凯兴斯E泰纳孔德

9、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A确定教育内容B选择教育方法C评价教育效果D激励学生发展E指明发展方向

10、教育目的的特点有()A社会性B时代性C意识性D预期性E可能性

6AC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填空:1、()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

6、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

7、()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8、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的辩证统一

1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3社会需求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抽象与具体7教学8个人发展需求

9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__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___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___的制约。

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___。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___的关系。______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9教育目的10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11社会性12教育目的13培养目标14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5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__(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6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___(社会条件)

判断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3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

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5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6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比个体本位论更符合教育实际

8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

1√2√3X 4√5√6X 7X 8√

16、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重点是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目的、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方针、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教育方针

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包括: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04年、10年简述题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

18、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是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例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2、培养————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为适应时代要求我国教育目的中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美育、智育

填空: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2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4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5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8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1智育6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增强学生体质8五育

9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完整表述教育方针的是()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单项选择:11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12培养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1C 12D 13A

14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学生

16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陶行知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年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 持续性B创新性 C 延续性D 发展性19()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14C 15B 16A 17A 18D 19A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面向()

A、社会

B、未来

C、世界

D、全体学生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D.二因素论(13年太原招考试题)

_______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3年太原招考试题)

.美育的基本类型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______、______。(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育B 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 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A教学B课堂C活动D创新

判断题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X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X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X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X

课堂检测题(教育制度部分)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4、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5、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6、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7、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8、1903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最大的特点是

___(癸卯、修业年限长)

9、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

10、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11、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有______(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结构)

1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是————,体现着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实质。(学校教育制度)

1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废科举兴学校)

14、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是——(壬戌学制

15、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6、学校教育结构包括——和——两个方面(层次结构、类型结构)

17、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1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19、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具有——、——的教育制度(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

20、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称为制度化教育(学校系统)

21、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是(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22、——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

23、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坚持——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5、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二、单项选择

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基础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2、不属于双轨制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3、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学制A癸卯B壬子癸丑C壬戌D壬寅

4、我国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A1985 B1986 C1987 D1990

5、新中国成立公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是在()年A1951 B1949 C1950 D1952

6、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

7、下列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A图书馆B教育领导体制C办学体制D教育内容

1A 2A 3B 4B 5A 6C 7D

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萌芽B、教育形态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9、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A、义务教育

B、普及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民教育

10、教育学上把近代以来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称为()A、非正式教育B、制度化教育C、后制度化教育D、前制度化

11、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更重要的改变()A、教育形式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理念

12、我国最早的的小学出现于()A殷周时期B战国时期

13、1919年小学教育机构统称小学校,义务教育一般为()年A4年B6年C7年D9年

8B 9B 10B 11D 12A 13A

14、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

15、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 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制

1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甲午学制

1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

18、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

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D)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4C 15B 16C 17A 18D 19D

20、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B )中提出的A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A)中规定的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2、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A.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教育制度

23、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A.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24、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学制类型:A五四B六三C四五D六四22D 23

C 24AB

25、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6、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

27、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

28、()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A欧洲B 苏联C 美国D日本

29、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A壬寅学制的公布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C义务教育的普及D废科学兴学校

30、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是()A全面发展B均衡发展C全体发展D公平发展

25B 26D 27B 28A 29D 30B

三、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A就学义务B设置义务C保障义务D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A强制性B普及性C免费性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A双轨制B单轨制C综合制D分支型学制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

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A开放性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D一次性

6、下列沿袭日本学制的是()A壬寅B癸卯C壬子癸丑D壬戌E1951年学制

1 ABCD 2ABC 3ABD 4ABCD 5BCD 6 ABC

7、学制具体规定着()A.学校的性质B.入学条件C.学校的任务D.学校之间的关系E.修业年限

8、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原则是指()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9、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E.原有学制的影响

10、当代学制发展呈现()趋势。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B,小学入学年龄提前C.重视学前教育D.高等教育多极化E.学校类型多样化

11、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7ABCDE 8ACE 9ABCDE 10ABCDE 11ABCE

12、二十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全”指()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面向全体学生C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E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3、实体化教育具有以下特点()A教育主体确定 B教育对象相对稳定C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D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E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是()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D普遍性E发展性

15、学校教育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A学校类别B学校级别C学校结构D学校制度E学校系统

16、我国的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职业教育

12AD 13ABCDE 14ABC 15ABC 16ABCD

17、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

18、义务教育是一种()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选拔性教

19、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轨制于19世纪开始定型,主要代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B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C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学效益D双轨制最大弊端则是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

17ABCD 18AC 19ABCD 20ABCD

1、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2.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理想

3.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4.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5.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6.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7.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设立京师大学堂

8、非制度化教育就是全盘否定制度化教育

9、近三十年来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

10、学校教育制度不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

1√2√3×4√5×6×7×8×9√10√

1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学校的产生

12、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发展呈现出专门化精细化的特点

13、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14、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5、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17、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的总称

18、我们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11×12×13√14√15 √16×17×18 √

19、癸卯学制主要是承袭美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0、教育制度经历了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三个发展阶段

21、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2、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3、从类型上看我国的学制是从双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4、小班教学的增加不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2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19×20√21 √22 √23×24×25×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邓小平理论C马克 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 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 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B.教 育政策C.教育目的D .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 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调控功能B ?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 ?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 ?教育是为谁服务B ?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 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 .教育目的B .教育任务C.教育 内容D .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 .哲学观念B .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 .生产力和 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 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 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 律D教育内容 9. 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 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 论 11.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 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 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涤尔干B .卢梭C.赞可夫D .福禄贝尔 10D 11A 12D 13A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约翰 密尔B.罗素.小原国芳C.哈耶克D.洪堡.爱伦 凯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13.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5.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7——试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安奉媛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在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哲学观念影响教育目的的设定。柏拉图认为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而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人对外在环境的兴趣,包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他所谓的“绅士”;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从而从根本上修身养性。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性善论者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则认为教育应当使人云性而起伪;古代基督教思想家们曾经由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以去除他们身上的“撒旦”的结论;卢梭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从大的文化系统看,佛教倡导与世无争的佛陀人格,道教塑造了长生久视的神仙世界,儒家则大力倡导成仁取义的圣贤人格。对于中国古代的学者而言,其修身或学问的总目标就只能是成圣成贤。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教育目的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直接的制约关系。教育目的作为统治阶级人才标准的集中体现,一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需要哪些类型与规格的劳动力,都集中地反映在所制定的教育目的上。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又首先表现为要符合统治阶级或执政党的利益和需要。由此可以说,有什么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便会有什么性质的教育目的。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党的人才标准不同,教育目的便会有所不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其内容和要求可能因时代和国家的不同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专制的社会决定了教育的专制,统治阶级对教育的独享以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剥夺被统治阶级子弟的受教育权以达到愚民的目的。资本主义倡导教育的民主与公平,但教育中渗透资本主义天堂论的目的亦明显地体现为教育要为培养具有心甘情愿为资本主义发展奉献终生的人服务。所有这些都是社会政治经济需要对教育目的直接制约的结果。从规律的角度说,一个社会办教育以培养本阶级需要的各种人才,这也是一件理所当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大全

课前准备制度 一、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有所授课程三分之一的讲授教案,并且在讲授过程中应有一章以上的教案储备。同时,每学期的授课教案必须重新编写,不得原封不动地沿用“旧教案”。 二、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所授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的要求,实施教学。 三、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本次课应讲授的主要容,重点、难点和疑点,做到在脱离教案的情况下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任课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校有关规定及上课时间、地点,学生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中如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对电子教案、投影片、演示实验、插播片等作好准备,以确保形象化教学的效果。 六、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处理好本课程与完成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衔接,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 七、教师要拟定好每次课后留给学生的作业题和思考题。 课堂教学制度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特做如下规定: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讲课水平,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要以《大纲》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遵循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 1、容熟悉:要尽可能脱稿讲课。 2、语言标准:坚持普通话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生动、简炼,教态要端正。 3、条理清楚:在教学容的处理上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整体结构合理。 4、重点突出:要详略适度,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每次课难易程度要适当。 5、方法得当: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以及独立地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知识的能力。 6、板书工整:板书是教师用文字和插图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提纲,要求排版整齐,字迹工整,插图规,以便给学生治学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 (2)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4.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5.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A.教育测量 B.教育测验 C.考试 D.教育评价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1.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 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 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 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 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 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 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马克思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因而对人的全面发展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沦依据。它的内容主要要有以下几点: (二)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考察发现,是第一次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加剧,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深,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达到顶点。它使一部分人的体力发展基础遭到破坏,使另一部分人的智力发展基础受到摧残。因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提高。这种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够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条件、精神条件和可能,使劳动者有时问、有精力从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从事多方面的活动有了可能。 机器大工业生产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和社会需要。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组织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也就是说,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要求工人不断流动,不断改变职能,适应劳动的不断变换,也要求工人必须多方面地发展。不但熟悉特殊的工业技术,还要掌握普遍的原理;不但要知道个别机器操作原理,还要懂得一般原理。还要求工人必须把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会发明创造,革新技术。所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工人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生产者,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四)礼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完全实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概念是指教育者要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 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 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者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

一。 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方针有时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 教育方针是由政策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于教育生产产生的影响大于 教育目的。 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 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分类作用的特点价值性教育目的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社会情 操的人(“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 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备教材,三个层次结合: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导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一、什么是教育广义的教育: 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他们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 1 / 16

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成书于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另一本是第一个教育学理论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的解释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18 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2、教育学将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育的两大最根本的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内容的继承; 2、教育方式的继承; 3、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 4、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青少年的身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定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试行)明确教师职责 教师学习《城关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责与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保障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要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实施细则 一、备课制度 语数教师进行半电子备课实验,兼职课程可全部进行电子备课。专职教师一律手写备课。 (一)通读教材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通读本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册教学内容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每单元的内容与其它单元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好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课必须对总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明确各项目内容。对学期课时进行安排,列出教学进度。 3、年级备课中的总目标、要求等项目在平行班老师共同商议下统一制定。各班老师再根据自己班情、学情进行个体分析,写出教育教学措施,体现班级特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的。 4、根据教情、班情、学情制定课题或教研专题。 (二)单元及课时备课制度

1、单元备课中要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单元课时量安排。 2、每课备课教案中要有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体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分列。本科教材的课时安排。 3、每课时教案要依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采取用的教学用具等内容。 4、备课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一要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二要符合教学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来定。 5、备课教案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程度的教学设计。备课教案应积极改革、创新,尽量体现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不可过空、过大,严禁“形式教案”“套路教案”。 6、备课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专题)制定相应教学措施,从细微处着眼,做到围绕教育教学进行教科研活动,教学问题为专题服务,专题为课题服务。 7、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8、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成长,做到面向全体教学,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lingo练习题目的答案

2 线性规划习题答案 1、试述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组成部分及其特性 答: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由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三个部分组成。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特征: (1) 用一组决策变量表示某一方案,这组决策变量均为非负的连续变量; (2) 存在一定数量(m )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关于决策变量的一组线 性等式或者不等式来加以表示; (3) 有一个可以用决策变量加以表示的目标函数,而该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 2、一家餐厅24小时全天候营业,在各时间段中所需要的服务员数量分别为: 2:00~6:00 3人 6:00~10:00 9人 10:00~14:00 12人 14:00~18:00 5人 18:00~22:00 18人 22:00~ 2:00 4人 设服务员在各时间段的开始时点上上班并连续工作八小时,问该餐厅至少配备多少服务员,才能满足各个时间段对人员的需要。试构造此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用决策变量1x ,2x ,3x ,4x ,5x ,6x 分别表示2:00~6:00, 6:00~10:00 ,10:00~14:00 ,14:00~18:00,18:00~22:00, 22:00~ 2:00 时间段的服务员人数。 其数学模型可以表述为:123456min Z x x x x x x =+++++ 16122334455612345639125184,,,,,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现要截取2.9米、2.1米和1.5米的元钢各100根,已知原材料的长度是7.4米,问应如何下料,才能使所消耗的原材料最省。试构造此问题的数学模型。 方法一 解:圆钢的截取有不同的方案,用θ表示每种切割方案的剩余材料。其切割方案如下所示: 2.9 2.1 1.5 θ 1' 1 1 1 0.9 2' 2 0 0 0.1 3' 1 2 0 0.3 4' 1 0 3 0 5' 0 1 3 0.8 6' 0 0 4 1.4 7' 0 2 2 0.2 8' 0 3 0 1.1

教育史练习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 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 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 A.游泳B.射箭 C.投标枪 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 大学 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 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 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 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 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 B国家政 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 B.自然科学 C.要素教育D.古典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1.doc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1 薛庵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 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校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把安全教育列入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防火 2、防盗 3、防骗 4、防抢劫 5、防爆炸 6、防溺水 7、防运动损伤 8、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教育 9、防交通事故10、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 二、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 1、新生入学教育 2、毕业生教育

3、宣传栏、黑板报、广播 4、专题报告会 5、早课学校领导讲话,班会课班主任讲话 6、个别谈话 7、实际演练 三、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开展: 由学校德育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织开展。学校根据工作计划和当前工作实际,确定当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形式。德育组在学期工作计划中要专列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育课、实验课老师要结合课程实际做好每堂课的安全教育工作。 四、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2、坚持每学期开学初的“安全自查整改”活动。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3、以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为抓手,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做到长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4、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登记考核。每班要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台帐,对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内容到位情况、班级自己开展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到位情况进行登记,列入班主任考核

内容。 5、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联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6、对问题学生、学习、生活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助,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加强学校网络使用安全管理。按公安部门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法规,制订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计算机教室加强安全管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注意计算机房教室的环境卫生,确保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学校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一、设施设备包含的内容 1、学校房屋建筑设施; 2、学生运动活动场地设施及体育设施;

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b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3、( a )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 )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d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 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 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 C.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 D. 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马克思关于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答案:C.教育目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答案: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 智育等于教学 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 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 答案:B.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答案:C.发展功能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 A. 教育实验的热潮 B. 教育改革的实践 C. 素质教育运动 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 答案:C. 素质教育运动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 B. 城市与农村想结合 D.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描述也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检测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如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基于以为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文件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它分别是教材的P46、P57、P87,分析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有如下阐述: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10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

专题三学习活动: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具体来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教育目的不同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由此看来,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着重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后者除了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教育目的可由社会团体或个体提出,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教育方针通常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2、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又有发展性。 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人类的教育目的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世界各国的教育、从古至今的教育,人类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所看重的教育价值,在某些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比如,像发展人的“理性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

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就贯穿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的始终。所谓教育目的的“演进”,有时候仅仅表现为“措辞”不一致;有时候仅仅表现为最重要的内核不变、外围或边缘部分发生改变。当然,也有“内核”部分发生改变的。比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创造性等,这些现代教育的基本元素在古代教育中是很难看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