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2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乐理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训练。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有系统的逐步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五、大纲说明(一)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参考学时为:总学时1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4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二)教学要求1、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固。
所以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进度要尽可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2、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1)乐理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实例化。
(2)把视唱练耳与乐理相结合,不要把视唱练耳课上成单纯的技术训练课,而应以乐理理论为基础。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多种教材相互配合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考核内容分三部分进行:(1)视唱:对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在高低音谱号,c谱号或者再兼有三个谱号的不同调式、调性音乐作品,能熟练的看谱视唱。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该课程传授有关音乐基本理论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1.学习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曲片断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音乐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关系。
5.了解多声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一)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学内容的选编应把握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机渗透。
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程内容选编应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
选择中外古今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同时,根据各地的音乐文化资源,结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际,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实例作为教学素材。
2.课程基本内容•视唱(单声部、二声部及简易的多声部;视谱即唱与看谱唱词等)•音乐听觉分析与听写(节奏、旋律、音阶、音程、和弦的听辨、模唱、听写;音乐作品基本要素综合听觉分析等)•乐理——音乐基本理论辨析与讨论上述内容可通过“感知与表现”、“理论与听觉分析”两个教学层面的相互交叉、渗透进行。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乐理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训练。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有系统的逐步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五、大纲说明(一)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参考学时为:总学时1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4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二)教学要求1、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固。
所以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进度要尽可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2、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1)乐理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实例化。
(2)把视唱练耳与乐理相结合,不要把视唱练耳课上成单纯的技术训练课,而应以乐理理论为基础。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多种教材相互配合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考核内容分三部分进行:(1)视唱:对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在高低音谱号,c谱号或者再兼有三个谱号的不同调式、调性音乐作品,能熟练的看谱视唱。
乐理与视唱练耳Ⅱ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课程,也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所必修的课。
视唱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音准和音乐感觉;练耳的目的在于发展音乐听觉及音乐记忆力,使学生能够分辨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一个幼儿园教师及从事其他音乐工作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具备良好的音准、节奏感和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听辨分析一般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音程、和弦、乐句、终止等要素。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装饰音与常用记号教学要求:理解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意义,了解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写法,知道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实际效果。
教学内容:1.熟练掌握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写法2.掌握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意义的唱法3.知道装饰音与常用记号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装饰音的写法与实际演奏效果,常用记号的写法与实际演奏效果(二)音程教学要求:理解音程的表现意义,了解音程的名称,知道音程的性质及意义基本内容;1.熟练掌握音程的名称及性质2.掌握音程的构成及音响特点3.知道音程的识别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音程及其分类,音程构成与识别,不同音程的听辩与视唱。
(三)和弦教学要求:理解和弦的表现意义,了解和弦的名称,知道和弦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内容:1.熟练掌握和弦的名称及性质2.掌握和弦的构成及音响特点3.知道和弦的识别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弦及其分类,和弦构成与识别,不同和弦的听辩与视唱。
(四)调与调式教学要求;理解调与调式的表现意义,了解调与调式标记与特点,知道调与调式的辨别方法。
教学内容:1.熟练调与调式的概念2.掌握不同调与调式的听辩与视唱3.知道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调与调式的概念,调与调式的不同形式,调与调式的听辩与视唱。
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Ⅰ(二)教学建议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中丹合作)学生必修的一门音乐理论、技术基础课程。
高考视唱练耳教学大纲高考视唱练耳教学大纲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音乐。
而在音乐学习中,视唱练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视唱练耳是指通过听音辨音、辨认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高考视唱练耳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视唱练耳,学生可以提高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音乐素养,增强音乐表达能力。
在高考中,视唱练耳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良好的视唱练耳能力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分数和竞争优势。
二、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1. 科学性原则:大纲的制定应基于音乐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渐进性原则:大纲的制定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视唱练耳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3. 全面性原则:大纲的制定应包括视唱练耳的各个方面,如音高、音程、节奏、旋律等,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
三、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内容1. 音高训练:包括听音辨音、辨认音高、唱出给定音高等。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音高的辨认和准确演唱,培养出准确的音高感。
2. 音程训练:包括听音辨音、辨认音程、唱出给定音程等。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音程的辨认和准确演唱,培养出准确的音程感。
3. 节奏训练:包括听音辨音、辨认节奏、唱出给定节奏等。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节奏的辨认和准确演唱,培养出准确的节奏感。
4. 旋律训练:包括听音辨音、辨认旋律、唱出给定旋律等。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旋律的辨认和准确演唱,培养出准确的旋律感。
5. 综合训练:将前面所学的音高、音程、节奏、旋律等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视唱练耳能力。
四、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视唱练耳英文名称:Solfeggio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本科总学时:64 学分:4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指导自学学时: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适用层次:本科先修课程:基本乐理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该课程对唱、奏等专业技能表现有基础性作用,也对理论课程素质的培养有辅助作用。
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和了解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视唱练耳知识更好的反作用于声乐、钢琴课程、以达到节奏准确、改善乐感的目的。
并能在就业工作中能简单的听记旋律,整理乐谱,准确演唱专业曲目。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该课程是音乐治疗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集技术与理论于一体,培养发展学生分析和视谱能力、综合感知力、记忆力、表现力与审美力,同时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是学习其他专业技能与理论课程的桥梁,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在巩固深化本课程的同时,与《钢琴》、《声乐》、《基本乐理》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为后续开色的《合唱指挥》、《即兴伴奏》、《歌曲写作》、《打击乐》等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4.该课程教学目标知识:准确辨认、掌握谱表、调性分句、音值组合等基本理论。
能力:以培养发展音乐听觉能力为中心,系统培养学生应用听觉来分析识别、处理音乐信息的能力。
素质: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音乐的音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要求以及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总括性描述,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撰写。
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本文是《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视唱技能,提高音乐素质。
通过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三个环节的基础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反映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课程分为四章,每章包含视唱和听辩的基础训练,以及教学要点和建议。
第一章主要包括视唱C大调(高音谱表)、听辩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和2/4拍子。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分辨出不同音符和拍子的时值和区别。
教学方式采用集体授课,个别提问和小组提问相结合的回课方式,以及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第二章主要包括视唱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休止符相结合的曲目、听辩单音和旋律音程,以及3/4拍子。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分辨出不同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和相互间的区别。
教学方式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以乐理和视唱练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主要包括视唱F谱表(低音谱表)、听辩音群、多种音符相结合的节奏,以及4/4拍子。
学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低音谱表,以及听辨多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方式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以及示范法和举例法进行教学。
第四章主要包括视唱和听辩多声部曲目,以及不同调式的视唱和听辩训练。
学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多声部的视唱和听辩技巧,以及不同调式的视唱和听辩能力。
教学方式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以及多听、多唱、多练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采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范唱法,结合不同拍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听辨和视唱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视唱技巧。
同时,通过对乐曲基本特征的听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建议在教学中注重呼吸和强弱的处理,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视唱曲的情感。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二)总学时安排学前专业总学时89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主要研究音乐基础知识,对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声乐,舞蹈,钢琴,手风琴,音乐欣赏,艺术概论等相关姐妹学科有理论上的运用和帮助二、基本要求1,五线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了解固定唱名法2,使学生具有视谱既唱得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3,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4,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 初步掌握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记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构造,调式等,学会基本视唱,熟悉看谱,会打节奏。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相关音乐知识在实践中的结合,要熟悉运用课程的难点是:对一些定理和相关内容的把握,运用到实际中的操作,比如节奏的训练,音高音准的把握,看谱的能力等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音及其记谱法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音的产生,知道基本音级和音区位置,要求熟悉记谱法对象和内容;能熟悉七个音级的唱法。
第一节:音音的产生及其分类,音的物理属性,音名及其分组,唱名及其唱名法,半音,全音,变化音。
第二节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视唱与练耳:单声部视唱,包括无升降记号,简单节奏练习法.第二章节奏学习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音乐中的拍子,节奏。
让学生习惯看低音谱号的音符及熟悉节奏的把握,学会击拍。
《视唱练耳》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视唱练耳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代码:130****1210—130****1213总学时:144学分:8开课对象:音乐学、音乐教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
它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和中学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唱练耳课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系统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并积累音乐语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视唱、听音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即:1、通过视唱训练,应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一定的感情表达能力,应具有熟练的视谱技能。
2、能视谱即唱和听记一般歌曲和器乐曲的片断。
3、通过听觉判断并准确地唱出调式(三个升降记号以内的各调)的音阶和音程。
(包括大调式、小调式和宫、商、角、徵、羽等民族调式)4、通过听觉判断四种不同性质的三和弦(大、小、增、减)及转位。
二、学习时间本课程与基本乐理同为音乐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关系密切,应安排在同时期内进行教学,以便互相配合。
本课程←每周←上课四课时,自习四课时。
全课程←应上课144课时,自习144课时。
(如每周上课三课时,则周数应相对延长,总计上课与自习时数各不少于144学时。
)三、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集体教学形式。
但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应按照学生能力的强弱、程度的高低,分成小组上课,每小组以不超过十五人为宜。
四、教材编写原则视唱练耳课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应选用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民歌;专为视唱教学编写的有训练价值的中、外优秀的视唱练习曲和练耳教材做为基本教材。
选材时要注意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系统性。
即要符合技能技巧训练的要求,又要培养健康的艺术趣味。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五线谱教学,以学习高、低音谱表(G谱表、F谱表)为主,少量接触中音谱表(O谱表)练习。
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指导大纲万丹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Musictheoryandear-training学时数:48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科)学分数:3 执笔人:万丹编写日期:2017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培养音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将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其目的是经过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建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性的经验中掌握、运用和巩固乐理知识,以视唱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各类乐音构成要素以准确把握的音乐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乐理知识、识谱、认识和理解各种和弦,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训练,听音训练;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记忆;积累音乐词汇等;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视唱、听音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并具有运用能力,并且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音高音程、节奏节拍、速度、曲调构成、和弦结构、音阶、调式调性、转调移调、声部进行等各类乐音要素以准确把握的基本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唱名法,具有较好的视唱和听辨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五线谱一升一降的视谱能力和简谱视谱能力,旋律、音程和和弦的听辨能力,复杂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及感知能力,两种谱式的记写和转译能力等。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培养良好的听记能力,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以钢琴为主要教具练习视唱,同时以五线谱本作为课堂习题,增加学生的理解,将薄弱部分及时处理。
作业方面:《基本乐理》作业以书面为主,以达到掌握音的分组、和弦的构造与转位,正确辨别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为目的。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乐理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有系统的逐步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总学时
乐理部分
第1章 音高与记谱 4 2 6
第2章 节奏与节拍 8 2 10
第3章 音乐的速度、力度、装饰音记号 6 2 8
第4章 音程与和弦 16 8 24
第5章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10 4 14
第6章 大调式与小调式 10 4 14
第7章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 6 2 8
第8章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及调式的多样性 10 4 14
视唱练耳
第一章 视唱C大调(高音谱表) 4 2 6
第二章 视唱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及其休止符相结合的练习 2 2 4
第三章 视唱F谱表(低音谱表)的练习 4 2 6
第四章 视唱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的混合练习 4 2 6
第五章 视唱三连音、多种复杂节奏与休止符相结合的练习 4 2 6 部分 第六章 视唱弱起小节的
练习 2 2 4
第七章 视唱小调(a)练习 2 2 4
第八章 视唱一个升号调练习(G大调) 4 2 6
第九章 视唱一个降号调练习(F大调 4 2 6
第十章 视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升降号的练习 4 2 6
合计 104 48 15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要 求 教学活动参考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乐 第一章:音与音高 1、音的产生及分类、音的特性。 2、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3、音名及其音的分组。 4、半音、全音、变音。 5、十二平均律、等音。 了解 熟悉 熟悉 掌握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4 2
第二章:音的长短与记谱法 1、音符与休止符 2、五线谱记谱法 熟悉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8 2 理 第三章:节奏、节拍 1、节拍 2、拍子的分类 3、切分音 4、节奏、节奏型 5、弱起小节 6、连音符 7、音值组合法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熟悉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6 2
第四章: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 1、调 2、调号 3、等音调 4、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了解 掌握 熟悉 了解
理论 讲授 练习 16 8
第五章: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它记号 1、装饰音 2、常用记号 识记
理论
讲授 练习 10 4 部 分 第六章: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 1、速度标记 2、力度标记 识记 识记 理论 讲授 练习 10 4 第七章:音程
1、概念 2、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3、音程的扩大、缩小与等音程 4、单音程与复音程 5、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6、音程的转位 了解熟悉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6 2
第八章:和弦 1、概念 2、三和弦 3、七和弦 4、属七和弦 了解 掌握 熟悉 熟悉 理论 讲授 练习 10 4 第九章:调式与大小调式 1、调式 2、大调式 3、小调式 4、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熟悉 掌握 掌握 了解 理论 讲授 练习 6 2
第十章:中国民族调式 1、五声调式 2、七声调式 3、调式的识别
识记熟悉 熟悉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10 4
视 唱
第一章 视唱C大调(高音谱表) 1.视唱C大调(高音谱表) 2.听辩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3.听辩2/4拍子
识记熟悉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4 2
第二章 视唱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及其休止符相结合的练习
1.视唱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休止符相结合的曲目 2.听辩单音、旋律音程 3.听辩3/4拍子 识记熟悉 掌握 理论 讲授 练习 2 2
第三章 视唱F谱表(低音1.视唱F谱表(低音谱表) 2.听辩音群、多识记熟悉 理论 讲授 4 2 练 耳 部 分
谱表)的练习 种音符相结合的节奏 3.听辩4/4拍子 掌握 练习
第四章 视唱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的混合练习 1.视唱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曲目 2.听辩带升降号的单音、音群 3.听辩3/8拍子 识记熟悉 掌握 讲授 练习 4 2
第五章 视唱三连音、多种复杂节奏与休止符相结合的练习 1.视唱三连音、多种复杂节奏与休止符相结合的曲目 2.听辩和声音程 3.听辩6/8拍子 识记熟悉 掌握 教授 练习 4 2
第六章 视唱弱起小节的练习 1.视唱弱起节奏曲目 2.练习视唱中的同音连线、呼吸、强弱 3.听辩2/2 拍子 识记熟悉 掌握 教授 练习 2 2
第七章 视唱小调(a)练习 1.视唱a小调曲目 2.听写2/4、3/4、4/4拍子的单声部旋律 3.听辩大调式和小调式 识记熟悉 掌握 教授 练习 2 2
第八章 1.视唱一个升识记教授 4 2 视唱一个升号调练习(G大调) 号调曲目(G大调) 2.听写3/8、6/8、2/2拍子节奏及旋律 3.听辩乐曲基本特征 熟悉 掌握 练习 第九章 视唱一个降号调练习(F大调 1.视唱一个降号调曲目(F大调) 2.听辩和弦(原位及转位) 3.听辩自然、和声、旋律大调式 识记熟悉 掌握 教授 练习 4 2
第十章 视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升降号的练习 1.视唱两个升降号曲目 2.听写单音、音群、节奏、单声部旋律、音程、和弦 3.听辩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式 识记熟悉 掌握 教授 练习 4 2
合计 152 104 48 五、大纲说明 (一)参考学时 本教学大纲参考学时为:总学时1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4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 (二)教学要求 1、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固。所以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进度要尽可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2、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1)乐理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实例化。 (2)把视唱练耳与乐理相结合,不要把视唱练耳课上成单纯的技术训练课,而应以乐理理论为基础。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材相互配合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内容分三部分进行: (1)视唱:对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在高低音谱号,c谱号或者再兼有三个谱号的不同调式、调性音乐作品,能熟练的看谱视唱。要求在独唱和齐唱、合唱中,音高、节奏、节拍准确,句逗明确,强弱变化有度,富有恰当的情绪表达。 (2)听觉分析:1、对音阶、旋律音程、旋律调式、节拍、节奏形态以及和声音程、和弦性质与属性的分析。2、对和声连接的功能、终止式的分析。3、对旋律发展手法、段落乃至曲式结构的分析。4、对多声部乐曲织体结构的分析。5、对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分析。 (3)听写:对音高、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听觉、音乐记忆能力的书面表达方式。具体为准确的听记音程与和弦的具体音及性质,听辨和声功能,单、多声部音乐旋律等。
六、考核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课堂问答、讨论、学习笔记等主要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采用期中、期末考试、单元考试等主要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和质量,以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全面评价。做到“质”的描述和“量”的呈示相结合,采用笔试、面试等多种形式收集测试的数量化资料,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解释。 (3)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内容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音乐基本能力、音乐心理素质、音乐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状况;课程进度的合理性、师生之间的适应性等。 七、考核过程: (1)笔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听觉分析与听写。 (2)面试:精唱的视唱;视谱即唱;构唱;弹唱。 考核的分值比:笔试30%,面试30%,平时成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