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5
《河西走廊》解说词摘要:一、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地理位置介绍2.历史背景概述二、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1.地理环境特点2.主要景点介绍三、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1.河西走廊在古代的重要性2.河西走廊的历史变迁3.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四、河西走廊的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1.经济发展成就2.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3.未来发展前景正文: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东起乌鞘岭,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星星峡,全长约1,000 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在古代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二、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独特,有沙漠、戈壁、草原、河流等多种地貌。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鸣沙山月牙泉,这里沙水共生,被誉为“沙漠奇观”。
此外,还有著名的张掖丹霞地貌、雅丹魔鬼城等自然景观。
三、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河西走廊在古代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自汉朝以来,河西走廊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在此过程中,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阳关、玉门关等历史遗址。
四、河西走廊的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河西走廊地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业、农业、矿业等多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此外,河西走廊地区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区域合作,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西走廊的演讲稿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河西走廊,我的家》。
小朋友们,大家好呀!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理民情论文摘要:河西走廊气候对西路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昼夜温差太大,夜间温度太低,不利于夜间行军;不利于伤员伤病的恢复;指战员和战士的身体都极度衰弱,没有体力进行持续的斗争。
对于地理地貌而言,除绿洲外,多是戈壁和荒漠,昼夜温差大,加剧了寒冷;同时空旷开阔的地形不利于隐蔽,为了躲避马家军的追击,只能躲入祁连山中,而祁连山中温度更低;走廊除绿洲外,戈壁地区缺水缺粮,部队补给困难;地形狭窄,不利于回旋,但却有利于骑兵运动。
一、河西走廊概况河西走廊为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 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由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最宽300千米。
面积8.9万平方千米。
海拔一般1 100~1 500米。
河西走廊内部起伏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
走廊中间是2公里~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
每个平原的中部多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
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
二、河西走廊地形、气候以及对西路军的影响河西走廊自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
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河西走廊其分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
而西路军活动多的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
黑河水系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
4 ,根脉河西走廊之四根脉公元370年•东晋深秋,正在祁连山深谷中宁静思考的大学士郭瑞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惊扰。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他成为许多执政者求贤若渴的邀请目标。
而这一次,前凉王张天锡派来的使者准备充分,这已经是最近第三批“请”他出山的人了。
郭琪悄悄躲进洞中一个不易察觉的密室静观其变。
洞外,气势汹汹的军人和郭璃的众弟子们之间的冲突正在逐渐升级。
这并非“洞中方一口,世上数千年”的寓言故事。
此时此刻,中原王朝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混乱与杀戮己经无法避免。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马蹄山和山下的临松萩谷,重峦叠嶂,松涛起伏,山顶常年白雪皑皑,山下四季流水潺潺。
对于专心治学的人来说,马蹄山和临松魂谷是个可以潜心修行的地方。
大学士郭瑞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20年的时光。
从马蹄山上望下去,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万般世相,尽收眼底。
但,在他视线之外,中原正在经历着血腥而混乱的剧痛。
公元220年,汉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在历经409年的统治之后,最终还是崩溃了。
此后的中原,历经三国时期的混战、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迅速迎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西晋王朝司马氏家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
公元311年,趁混乱之际,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向中原发起了大举进攻。
洛阳、长安相继被攻破,史称“永嘉之乱:自此,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与大混乱的格局中。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下,北方人口锐减。
如此乱世,令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千里沃野的中原转眼问已成人间地狱。
那些身世显赫、家学渊博的名门望族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一一生存,还是毁灭?生存,该去哪里生存?他们被迫做出选择一一其中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过黄河,来到河西走廊。
经过汉帝国将近400年的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直至今日仍保留着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时的名字一一“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二远处,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汇成全国第二大内陆河一一黑河,使戈壁深处出现大片湿地奇景,也为张掖留下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河西走廊自驾游攻略简介河西走廊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地处西北地区,横贯甘肃省境内。
沿途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自驾游的绝佳目的地。
本攻略将为您介绍河西走廊自驾游的线路规划、景点推荐、交通工具选择等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线路规划起点:兰州兰州是河西走廊的主要起点,便利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自驾游的理想选择。
您可以在兰州租赁一辆汽车,并准备好行车导航仪和相关周边地图。
第一站:敦煌从兰州出发,沿着G312国道向西南行驶,约400公里后即可到达中国著名的古代城市敦煌。
敦煌以莫高窟著名,这里保存着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
您可以参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
第二站:嘉峪关从敦煌继续沿G312国道向西南行驶,约300公里后即可到达中国著名的长城关口之一嘉峪关。
嘉峪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您可以参观嘉峪关长城、嘉峪关关城、文庙等景点,同时还能品尝到地道的西北美食。
第三站:张掖从嘉峪关继续沿G312国道向西南行驶,约200公里后即可到达张掖。
张掖以丹霞地貌和雨林风光而闻名,这里的丹霞地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典型的之一。
您可以参观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马蹄寺、大佛寺等景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四站:酒泉从张掖继续沿G312国道向西南行驶,约250公里后即可到达酒泉。
酒泉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
您可以参观嘉峪关烽火台、酒泉慰安集中营纪念馆、玉门关等景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终点:敦煌沿着G312国道继续向南行驶约350公里后,您将回到敦煌,结束这段河西走廊的自驾之旅。
景点推荐•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保存有大量佛教艺术珍品。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郊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美丽的沙漠风光和奇特的声响而闻名。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转眼间,解忧公主已经在乌孙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
在遥远的长安城, 派遣解忧和亲的汉武帝已经去世, 但携带着大批礼物从长安去往乌孙的使团依然每年都会经过悬泉置。
但乌孙在与汉朝联合打击匈奴的问题上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反而在求得汉公主的同时又接纳了匈奴之女为左夫人。
一直在汉朝与匈奴之问徘徊不定。
但即使这样, 乌孙与汉的日渐亲密还是惹恼了匈奴公元前74年,鸟孙受到匈奴和西域小国车师的联军攻击。
面对匈奴大军压境,解忧公主挺身而出,上书求汉朝出兵救乌孙。
一封加急信函送抵悬泉置,之后一路快马直奔长安城。
二十多年来, 解忧公主一直致力于建立乌孙与汉朝的联盟, 这次危机使她看到了在两者之间实现军事联盟的机会。
不巧的是, 当这封信到达长安时, 恰逢汉昭帝驾崩, 汉帝国无暇西顾。
汉宣帝继位后。
思虑谨慎的他并未贸然出兵,而是决定先选派使节前往乌孙了解相关情况。
他想到了常惠。
常惠熟识匈奴及西域诸国的情形,而且他是解忧公主出嫁前在京城的好友。
公元前72年, 常惠第一次出使西域。
那一年, 常惠应该有50岁了, 但思维敏锐, 气度不凡。
他一路西行,来到了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悬泉置。
那也是置啬夫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英雄。
接到了驿站递来的信函, 解忧公主早早地就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一别几十年, 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早已一去不返, 如今两人都已饱经岁月, 并且每个人的肩上都担着一份重重的国家使命。
形势紧逼, 来不及细细道说这些年彼此的故事, 常惠、解忧公主及乌孙首领开始商讨对付匈奴的对策,乌孙首领迫切表达了要发国内精兵,与汉朝共同打击匈奴的愿望。
随即,常惠辞别了解忧公主,与乌孙使者一起踏上了东返长安的路途。
公元前71年正月,汉宣帝下达了对匈奴的攻击命令。
五员大将兵分五路率领十五万骑兵向西开去。
但,熟悉西域事务的常惠并未出现在兴师动众的远征军中。
事实上, 在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展开之前, 常惠就以校尉头衔带领十余名侍从经过了悬泉置。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许多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深入了解河西走廊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的旅程,从甘肃省的敦煌开始。
这里有着著名的莫高窟,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这些洞窟里,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记录了唐代至元代的历史与文化。
接着,我们来到嘉峪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明代修建的长城,这座长城起源于春秋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荣光与悲壮。
我们的旅程还会经过张掖、酒泉等地,这些地方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
比如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质景观,酒泉的鸣沙山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最后,我们来到了敦煌以西的玉门关,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玉门关城墙的遗址,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景象。
河西走廊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地方。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 1 -。
《河西走廊》解说词
【实用版】
目录
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2.河西走廊的重要战略地位
3.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4.河西走廊的现代发展与挑战
正文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
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天然走廊。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对于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西走廊的重要战略地位源于其地理位置。
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还是我国古代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因此,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汉朝到清朝,河西走廊见证了我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战争和政治变革。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
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彩塑。
张掖丹霞地貌则是一处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丹霞第一园”。
除此之外,河西走廊还有许多其他旅游资源,如嘉峪关、西夏王陵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河西走廊的现代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河西走廊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此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河西走廊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河西走
廊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纪录片河西走廊总结1000字一、丝绸之路·起源汉朝时期,为了解决匈奴长年南侵的问题,汉武帝决议联合与匈奴有仇的另一边部落,联合围攻匈奴,使者需要穿越匈奴地盘,河西走廊。
张骞应召前往,经过匈奴地盘被抓,张骞被抓九年,九年后逃走去部落,发出联合攻击请求被拒,遂游走西域诸地,深刻了解到西域情况。
回归汉帝国中途,又被匈奴抓住,几年后匈奴王过世,趁乱回汉帝国。
张骞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西域信息资源,战争投产比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汉朝对匈奴发动战争,几经战争,20岁的霍去病贯通了河西走廊,成为汉朝一代名将,23岁暴病而亡。
古来名将如美人,不使人间见白头。
此后,汉帝国在河西走廊,屯田戍边,设置驿站,并与西域诸国联姻,征战匈奴,稳固河西走廊,并在河西走廊修筑关卡史称河西汉塞。
西北部河西走廊尽头,修筑玉门关,作为军事防御线的尽头,古诗“春风不度玉门关”即指这里,今敦煌市。
二、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三百年纷乱,五胡乱华,中原诸多大族,或南渡长江,或西迁河西走廊。
南渡长江史称衣冠南渡,南方兴起;西迁河西走廊的人,不再东返,于当地发展,逐渐成为当地大族,士族繁盛,史称河西望族。
三、丝绸之路·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五胡乱华,时代混乱。
以前倚靠儒家的统治,人们普遍觉得孔子已经把世界的运行方式,都思考解释清楚了。
天下运行,就按着儒家的方式就可以。
天下的混乱,让人们感到痛苦,迷惘!给了佛教传入的时机,至此佛教由河西走廊传入。
禅修是学习佛法的最佳途径,而禅修需要幽静偏僻的场所,因此,开始在河西走廊地区,大肆建造山间洞窟,打造佛像,由河西走廊的政权国家君主,发力建造佛像。
佛教自晋朝后,传入中原,到南北朝一路传至全国。
不少高僧大德,开始回溯这段佛路,寻找佛的传播足迹,西天取经的玄奘即是有名的代表。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佛教传播的时代产物。
四、丝绸之路·隋唐兴盛随着隋朝统一天下,重开丝绸之路,开凿大运河,连接南北方水路,商贸发达的地利条件成熟,至唐朝时期,天下商贸发达,丝绸之路走向兴盛。
河西走廊第九集苍生公元1605年10月26日,一支商队迎着刺眼的午后阳光,行进在河西走廊上。
这已经是明王朝统治中国的第238年了。
在这个商队中,有一个亚美尼亚打扮的商人,汗水从他的假胡须下面不断渗出。
而藏在怀里的《圣经》硬硬地硌着他的胸口。
商队的同伴们对这位沉默寡言,自称阿卜杜拉·伊赛的亚美尼亚商人,并不是很了解。
从印度出发,他们在这条因丝绸而闻名的古老商路上,已经走了整整三年。
尽管十月底的河西走廊,已经泛起阵阵寒意,但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感十分兴奋,因为他们已经可以望见,远处祁连山下的那座宏伟关城了。
同时他们也感到一丝忧虑,此时的河西走廊,已经没有了以往的通行便利,这座关城,就是他们进入中原内地,最难逾越的关口——嘉峪关。
早在阿卜杜拉·伊赛所在商队抵达嘉峪关的九年前,公元1596年10月,耶稣会罗马总会长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
写信的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在信中写道:“根据我的观察和推测,中国很可能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说的神秘美丽的王国契丹”。
马可·波罗有可能是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欧洲人。
由他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曾经提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名叫契丹的王国。
长期以来,大多数欧洲人认为中国和契丹是两个不同的东方国家。
利玛窦从中国首都发回的信函激起了罗马教廷和葡萄牙国王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决定派出一个可靠的人前往东方探明真相。
于是,精明干练的鄂本笃被教廷选中,去完成这次不平凡的远行。
鄂本笃,葡萄牙人,耶稣会修士。
年轻时在印度当过水兵。
他天资聪慧,精通印度语、波斯语,熟悉中亚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
为了保密,鄂本笃乔装成亚美尼亚商人,化名阿卜杜拉·伊赛。
除了要去论证契丹与中国是否是同一个国家之外,鄂本笃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探寻一条由陆路前往中国传教的便捷通道。
13世纪初叶,蒙古人的三次西征曾经一度打开,并扩大了中国和欧洲交往的陆上交通。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
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和嘉峪关。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腹地,自成一个内部体系完整的地理区位。
从地缘上看,它处于我国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和分界地带。
河西走廊内部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但其地貌地形、气候类型等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这为历史上农耕与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区的迁徙往来、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元”提供了得以发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优胜的自然条件在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繁华的街道和高耸的大楼,处处都彰显着经济的繁荣。
而在河西走廊的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却有待提高。
在农村,主要是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致浪费了很多资源,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滞后后果,所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在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村民的住房仍然是土房或是瓦房,随着科技力量的崛起和国家生产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的发展是未来强有力建设的支柱,而未来农村居民楼的建设将会在新型农村的规划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保问题的有效结合,将是新型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们结合国家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的契机,提出一种适合河西地区农民居住的建筑,为新型农村的建设做出一种创新型方案。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坚持把农村住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县居住窑洞、土坯房和地坑庄子的农户由“十五”末的30%减少到3%,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新型能源的开发。
甘肃是风能资源大省,风能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
据测算,其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五。
走廊西端的酒泉地区是季风的源头。
据气象部门最新评估,酒泉地区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在每平方米150瓦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多小时,风机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可达2300小时。
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诸多挑战的压力下,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风电就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点。
这几年风电的迅猛发展,不仅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而且推动了节能减排。
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50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节约了175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50万吨。
风电虽然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新能源,但是作为新能源,风电与火电甚至核电等传统能源比,在技术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河西地区新型农村的居民楼建设完全可以利用风能发电来代替日常用电,不仅利用了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更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虽然现在技术还有些不成熟,但是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也许未来某一天真的会实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和资源,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新的能源战略,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到使用的能源既不匮乏又能很好的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已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新能源之一的气候资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合理的开发利用它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效应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吗,我国对气候资源也十分重视,使潜在的气候资源逐步转变为能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其经济价值、环保价值和生态价值。
位于甘肃省甘州区的中南村,依然要靠生炉子取暖来度过寒冬,这正是在农村处处可见的家家户户的烟筒排放着黑色的烟雾,使得半空中被黑色气体所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严重的破坏了空气系统。
造成农村居民取暖能源消耗量大的原因农村建筑无保温措施,能耗高,农村住宅建筑平均单位面积煤耗33.5Kg标煤,约为城市建筑能耗的2~3倍。
近年来,农村地区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反而破坏了自然资源,给一些地区照成了严重的影响,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等等都是近年来破坏经济发展的主要杀手。
在河西走廊地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一旦成功的利用的这份资源,未来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辽阔的。
气候资源主要指大气中的光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和风能等资源。
气候资源既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照、降水、热量等对于农业生产就属于典型的天然资源,也可以作为生产能量的物质,如太阳能、风能。
气候资源还具有四大显著特性:可再生性、清洁性、利用便捷性、总量巨大性。
气候资源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由于其潜在的价值,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环保效益,人类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作为能源与物质的直接利用。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供热及作为机械动力、利用空气制氧、制氮等;二是间接利用,利用绿色植物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等。
近年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开发气候资源作为未来一种替代能源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
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发展极为迅猛。
尤其是在风电方面,2002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已增加到3203.7万KW。
光能资源主要指来自于太阳的辐射和日照时数。
河西走廊海拔高,干燥少云,空气透明度高,日照时间长,太阳光能资源极其丰富。
河西走廊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总的地域分布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大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505~6412MJ/平方米(由于辐射观测站点较少,统计量只以个别站点为代表,无法作图),居甘肃省之最,在全国仅次于青藏高原(7000MJ/平方米)以上;年日照时数在2500h以上,河西中西部达到3000h 以上,最大可达3347h,年日照百分率于大于59%,最大达76%。
辐射最大的地方在走廊西部玉门镇,日照时数最大的地方在走廊西部马鬃山,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小的地方均处在走廊东部的乌鞘岭,季节分布上表现为:夏季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冬季辐射弱、日照时数短,春秋两季居中。
同时太阳光质好,光谱中蓝、紫光成分较多。
由此可知河西走廊是我国辐射量丰富、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
河西走廊光能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物,从而为人们所利用,如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据统计河西走廊城郊利用光能资源建起冬季蔬菜温室大棚达1000多公顷,仅冬季就可生产多种新鲜蔬菜60余吨。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在河西走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据估计河西走廊太阳能光合生产能力在55500KG/公顷左右。
远没有对河西走廊光能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专家分析河西地区的太阳光能利用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光合潜力只发挥了7%~13%,太阳光能资源再丰富,作物也无法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光能浪费。
日光温室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温度,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河西走廊要突出日光温室的发展,引进和种植大量的喜光长日照作物,农作物光合生产潜力大,生产出的农产品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将会更高;若能在温室内增加蓄能调温设施,还可以控制果品的成熟期和反季节种植高产值作物,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同时应进一步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扩大用范围和面积,还要开发太阳能发电、供暖、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水泵等机械动力,这不仅更充分的利用了光能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推动该区域工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在0~9.5摄氏度。
海拔较高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0~5摄氏度以下,海拔较低的川区年平均气温在5~9.5摄氏度;境内各地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在11.4~24.6摄氏度,依次向两端递减,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在-11.8~-7.2摄氏度,日平均气温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3000~4000摄氏度*d;最热的地方为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最冷的地方为走廊最东端的乌鞘岭,走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部地区在14摄氏度以上,西部气温日较差在16摄氏度以上,气温日较差夏季大于冬季;平均气温年较差大部分都在26摄氏度以上,河西中、西部超过30摄氏度;极端气温年较差大部分都在65摄氏度以上,敦煌最大达72.8摄氏度,是河西极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
因此河西走廊是我国热量比较充足的地区。
河西走廊自然降水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山区降水大于川区,呈带状。
走廊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西部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其中川区敦煌、安西、鼎新年降水量小于60mm,敦煌为42.2mm,是河西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民乐、古浪、乌鞘岭年降水量超过300mm,乌鞘岭达405mm,是河西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河西走廊属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一般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居中,且秋雨多于春雨,其固有的特点之一就是雨热同期。
河西走廊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持续4个月左右。
是除乌鞘岭外其它地方月平均气温>=10摄氏度的持续时期,是年内气温较高时期,也是雨水相对丰沛时期,这无疑对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有利。
河西走廊年平均风速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除河西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外,其余各地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乌鞘岭虽处在东南部,但由于其海拔较高,年平均风速达5.1m/s,是河西走廊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凉州区年平均风速只有1.8m/s,是河西走廊年平均风速最小的地方,另外境内风速年际年内变化小,年平均风速的变差系数在0.02~0.025,各地风向相对比较稳定;大部分地方极大风速在20m/s以上,极大风速的最大值出现在张掖为28.0m/s,次大值在乌鞘岭为26.0m/s,极大风速的最小值出现在肃南为15m/s,次小值在山丹为15.7m/s。
河西走廊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但相对稳定,风能丰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很大的开发潜力。
根据河西走廊气候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应在河西走廊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尽快的普及到农村家庭中去,大力开发风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风能资源,夏秋季节,风速小,光能、热能、水分等气候资源比较丰富,是开发利用的最佳季节,冬春季节光能、热能、水分等气候资源相对匮乏,风速大,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是开发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因此在河西走廊农村地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季节的优势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