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32.97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糖尿病心理分析及并发症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6- 01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dm)病人日益增多,老年dm 病人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达18% ~40%[1],而且老年dm患者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是同龄非dm者的2倍。
因此,对老年dm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体会到老年糖尿病人心理特点及并发症护理体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心理特点1.1 情绪不稳老年病人尽管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他们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一旦生了病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
因此,医务人员要敏锐地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病人应经常听音乐、广播,参加其他娱乐活动,创造愉快的心境。
1.2 敏感的自尊心老年病人较为敏感,有的病人被直呼其名,尤其以床号代替姓名时,心里就会不舒服;向护理人员提出问题时,如果被顶回去,就会愠怒满腹。
医生对他们的称呼需要有尊敬之意,如可以叫张老、老张、张大爷等。
跟他们说话时要不怕麻烦,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听,回答询问时要慢,声音要稍大些,语调及态度和蔼,切勿让老人误解为不耐烦而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1.3 疑虑重重老年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病情重了, 甚至没救了。
因此,护士在给病人做各项治疗时,要以严谨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
另外,医务人员要让病人了解一些疾病常识,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1.4 孤独感或无价值感老年病人住院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接触,多交谈,视病人如亲人,使病人感到温暖。
同时,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做自己乐意做又有数量、质量要求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 并发症对症护理2.1谨防感染:因搪尿病人的白细胞趋化性及吞噬能力减退.免疫功能减弱.而高血塘和高血脂却又是细菌、真菌繁殖的培养基.故稍有不慎.即易严重感染,使病情迅速恶化。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注意事项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高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的疾病。
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达到11%左右;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
那么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呢,饮食方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糖尿病患者的护理1、心理护理因糖尿病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服药,常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抵抗治疗,心理应激反应诱导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对血糖波动产生不利影响,对抗胰岛素、对患者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日常生活中,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普及疾病诱因、常见用药及注意事项等,予以鼓励、安慰及支持,列举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例,情绪较差者,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到心理护理,对社会支持作用加以重视,稳定情绪、消除顾虑,提高主动配合度。
2、用药指导控制糖尿病的有限方式是合理用药,护士对各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及药物使用剂量等方式需准确掌握,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且实时监测患者用药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及神志改变等,有异常及时汇报给临床医师处理,且叮嘱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对胰岛素注射剂量需准确掌握,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叮嘱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实时监测血糖变化,结合实际、调整胰岛素用药剂量,用药30min后叮嘱患者用餐、避免发生低血糖,且做好低血糖防治措施,若发生低血糖需立即卧床静养,定期监测血糖值,结合实际、食用糖类食物缓解不适。
3、脚部护理:糖尿病病人多发生糖尿病足,护理糖尿病病人要注意观察脚的皮肤是不是有溃烂、红肿。
洗脚时一定要用手背试水温合适与否,或者由家人试水温。
因为糖尿病病人脚部麻木,知觉会丧失感觉不到水温,容易造成烫伤。
临床有很多糖尿病病人把脚放在汤壶、暖气上,一直到脚起大泡才看到,但自己感觉不到疼痛。
所以糖尿病足保护是糖尿病护理的一大方面。
4、应用胰岛素的护理(1)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1临床资料2021年3月~202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
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苦痛、留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擅长延迟的需求,要立刻得到满意,以及记忆力下降、留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愁闷、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特别和自我保健力量下降。
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乐观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忧治不好怎么办?消失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郁闷和愁闷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2)心烦担心。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学问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熟悉,盼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立刻掌握或消失并发症,就烦躁担心、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紧急恐惊。
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成天可怕,担忧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
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乐观主动地转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四周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看不周。
(5)哀痛易泣。
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愿,家人的关怀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简单对前途丢失信念,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乐观协作,一般不易掌握病情,对这种病人肯定要急躁劝导,只有排解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常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掌握较好,突然有一天消失心胸郁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急躁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念,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逼,了解这一状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急躁解答问题,并赐予鼓舞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掌握。
糖尿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世界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它已成为世界人口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
糖尿病可使患者面临更多的危险,特别是当他们未能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时。
因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的综合照料。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心电图检查和其他检查,以了解身体状况,并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其次,护士应与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感受,并向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此外,护士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的社会资源,加强他们的社会网络支持,从而改善他们的精神健康。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也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糖尿病及其管理的认识。
健康教育应涵盖糖尿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管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护士可以组织患者和家属的群体讨论、提供专业信息、采取宣传活动、提供类似书籍或多媒体材料等方法来实施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均可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
护士应在他们的护理实践过程中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状况。
- 1 -。
糖尿病心理护理的参考文献有:
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理痛苦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该研究调查
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发现心理痛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因此,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2.《综合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通过综
合心理干预,发现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这表明心理护理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探讨了心理护
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4.《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该文献总结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
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提供疾病信息、给予情感支持、培养积极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5.《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该
研究观察了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发现联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6.《ROY适应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作用研究》:该
研究探讨了ROY适应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
用。
结果表明,采用ROY适应护理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抑
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控制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一、前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糖尿病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近期,我科室组织了一场糖尿病护理讨论会。
现将讨论内容总结如下:二、讨论内容1.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针对饮食管理,讨论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2)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3.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讨论中强调,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护士应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并遵循以下原则:(1)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糖波动。
(2)运动时间以每周5-7天,每次30-60分钟为宜。
(3)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确保安全。
4.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讨论中强调以下几点:(1)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2)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5.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讨论中提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负担。
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总结通过本次糖尿病护理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糖尿病护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助力患者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外界心理护理对治疗的影响。
方法:采用直接和100例老年患者交谈、询问及观察分析三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
结果:自身情绪及外界不良影响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医护人员的良好心理护理对治疗有利。
结论:了解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21—01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心力渐退、活力和决断力下降,加上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不如年轻时,比较容易产生异常情感。
心理及影响因素不仅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影响糖尿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的治疗存在相关性。
因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并采取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共观察了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岁,其中1型糖尿病20例,ⅱ型糖尿病65例,其它类型15例。
1.2 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直接和患者交谈、询问、观察分析三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行以下相应的心理护理。
1.2.1 焦虑和恐惧心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身体上的任何变化包括心理的都非常敏感,害怕生病,特别是身边的朋友、同事或同龄人因病身故,极易产生悲观心理,表露对生活的留恋和自身健康的关心,并背上心理包袱,忧心忡忡[1]。
特别是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这种难以治愈的终身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科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也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对这类患者护理工作应予以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转移其焦虑和恐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