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1.水资源现状

2800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每亩耕地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亦很不充足。同时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水资源量相差很大,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分别约占我国的45%和64%,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亦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并在近年来有加重之势。水资源整体缺乏及局部洪涝灾害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农业用水现状

约为4000亿m3,约占全国年总用水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600亿~3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m3,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亿亩,成灾1亿亩,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100亿~150亿kg。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5%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

在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在2kg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和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效益与广阔前景。

3.农业节水主要途径

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

先要从水源取水,并通过输配水等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接着通过田间灌溉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最后作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并转化为生物水。其中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为控制,因此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也是节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面。

4.节水灌溉特点及措施

4.1节水灌溉特点

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水环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采取这些节水技术和措施需要大量投入。因此,国家在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用水户的经济效益,给予大力支持和补助。但同时也应当指出,大部分田间损失水量是可

以在流域内被循环利用的,采取田间节水技术或措施,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并不能在流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灌溉系统上游水利用效率提高后,可能对下游灌溉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上下游进行协调,把握好水的利用尺度问题,对节水灌溉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但总体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可以说发展节水灌溉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势在必行。它可使我们获得以下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通过实时适量灌水,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从而实现提高作物产量;(2)改善用水的时间分布,减少灌区需水量;(3)减少地下水需求量,实现节水节能;(4)减少土壤肥料流失,改善灌区下游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

4.2节水灌溉主要措施

掉的水的循环利用,因为前者可以显著减少所需的人工引水量,而水分循环利用则成本很低低廉,是提高灌区灌溉用水利用率的最佳选择。因此首先要在输水环节对输水渠道进行衬砌硬化或应用管道输水,同时完善控制建筑物和量水设施,应用现代技术对灌溉系统进行调度以减少输水损失、田间损失实现节水灌溉,并便于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在田间则采取畦田灌溉、沟灌、喷灌、滴灌和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例如现有的田间节水工程根据灌溉对象的特点,对于经济作物常应用喷、滴灌,对于大田作物则通过平整土地,合理调整沟畦规格,在田间应用低压管道配水。通过采

取田间节水技术和措施可以节约用量水、减少水费支出、提高灌溉均匀度,增加产量、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结合调亏灌溉技术、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等灌溉农艺技术,可大大改善灌溉效果。在灌区整体范围内则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循环利用来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

5.目前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困境

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大量节水灌溉良田,节水灌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我国巨大的耕作面积基数和紧缺的水资源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以国际较为先进的标准来看,我们受到良好节水灌溉的农田比例、节水灌溉技术的先进水平、灌溉水资源利用率等还有很大差距,大量土地还处于靠天吃饭或大量浪费灌溉水资源的情况。造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受到制约、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1)对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多年来,各地都在大力进行工业建设,而对农业水利却始终投入不足,最终导致配套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已建成的也不断被荒废。而进行建设又成本昂贵,多数农民无力建设、购买节水灌溉设施。同时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企业也往往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能力和创新愿望都不高。这些都成为了我国在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发展上的短板。(2)灌溉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不完善,缺乏对节水灌溉的激励机制。对于灌区,收入主要来源于所收取的

水费,为了自身利益,管理者对节水的积极性很低;而对于农民,由于采购或租用设备成本巨大,往往抵消掉了节约下来的水费,又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补偿,自然积极性不高。结果两者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了恶性循环。(3)缺乏相关人才和知识。受就业环境和收入影响,农业往往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力,结果导致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落后。同时宣传教育的缺乏,也使广大农民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很大盲目性。

6.节水灌溉在未来的发展

相关学科也随之不断完善并且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传统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3s”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数字水文、数字河流、数字渠道、数字灌区等概念,也使得与水文水环境、灌溉管理等有关的地理空间资料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变为可能。在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用水技术方面,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红外技术、电测技术监测等,并根据优化原理来确定最佳水量分配和控制作物用水,最终实现精准灌溉和灌溉系统的自动控制。总之,我国在现代化节水灌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同时这也使得我们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紧随世界潮流并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我们在这些方面将大有可为并最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