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70.81 KB
- 文档页数:1
谈谈肺结核咯血临床救治与护理观察摘要:肺结核咯血是胸科常见急诊,其病因较为复杂。
观察咯血先兆如病人出现喉部痒感,胸闷,则是肺结核咯血先兆,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密切配合医生抢救,采取妥善合理的治疗方法,给病人以精心的护理。
根据咯血发生的规律,严格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加强夜班巡视,尤其是咯血高发时间,特别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同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关键词:肺结核病人;咯血;先兆;护理观察肺结核咯血是胸科常见急诊,其病因较为复杂[1]。
责任护士要严密观察咯血先兆,如病人出现喉部痒感,胸闷,则是肺结核咯血先兆。
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密切配合医生抢救,采取妥善合理的治疗方法,给病人以精心的护理。
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对大咯血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大咯血致肺结核病人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
笔者收集整理我院近年来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病例资料。
谈谈对肺结核大咯血病例的先兆观察及护理对策的体会。
1.资料收集整理2016年8月-2018年4月间116例肺结核咯血病例,其中,男71例例,女45例;年龄19-80岁。
其中3例病例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0例患者属于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0例;22例病例是初次咯血病人。
先兆表现:胸闷、气急、咽痒、咳嗽、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症状。
患者咽喉发痒或刺激感,胸闷加剧、胸内发热等,其中以胸部不适或咽喉发痒表现者多见,先兆表现后出现大咯血的时间长短不一,口感甜或咸者多在2min-7 min发生咯血,胸闷加剧,胸内发热者多在30min-45min内发生咯血,多数病人在出现先兆症状后一个小时出现大咯血,少数几个小时后出现。
2.入选肺结核患者咯血的原因分析2.1结核病变进展或发生干酪坏死溶解使血管侵蚀破坏时,可造成中等量或致死性大咯血。
有时候并非是病变直接蚀破血管,而是血管在病变受损的基础上突然收到剧烈咳嗽,过度扩胸等外因而断裂。
肺结核并发咯血179例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咯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79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
结果3例由于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好转。
结论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标签:肺结核咯血护理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咯血是肺结核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临床研究统计,有约1/3的肺结核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来势凶猛,尤其是大咯血,短时间内会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因此,及时、有效地护理是预防咯血发生和防止患者窒息、休克的关键,对肺结核及并发咯血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179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效果良好,先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179例,男101例,女78例,年龄25~69岁,平均46.3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直接痰涂片检查、结核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病理学诊断为肺结核确诊为肺结核,并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
其中咯血量500mL以上86例,咯血1500mL以上31例,咯血500~1500mL62例。
初次咯血81例,反复咯血98例。
2 临床护理2.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安静、通风,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咯血量小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作剧烈活动,并鼓励患者轻微咳嗽,将口中残余的余血尽量咳出,不要将血液留在呼吸道内,以免引起大咯血或窒息。
大咯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1周后方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
而且咯血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采取有效地体位,一般嘱患者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血液流向健侧支气管引起病灶播散或肺不张。
浅谈肺结核大咳血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其急救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在相同治疗方案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予个人强化护理,医护人员采取高度重视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精心备好抢救治疗的一切应急方法,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咳血量、转归率和再次咳血量。
结果:两组患者首次平均咳血量方面比较,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归率与再次咳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人强化护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护理肺结核伴发大咳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利于降低肺结核大咳血的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大咳血;临床观察;急救护理引言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而咳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当患者每次咳血量大于200ml或每日的咳血量大于600ml时我们称之为大咳血。
患者常伴发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而因血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的窒息以及休克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措施,可能在几分钟中内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肺结核伴发大咳血的患者进行及时的给氧、止血、输血、吸痰等抢救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
本文就过去一年内我院对肺结核伴发大咳血患者采取个人强化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旨在进一步为肺结核伴发大咳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供合理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4.3±2.5)岁;55例为初次咳血,47例有反复咳血史。
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咳血患者,且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
肺结核病并发咯血141例护理体会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1/3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来势凶险,常可引起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做好护理工作对咯血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141例肺结核患者并发咯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我科2000~2006年共收治肺结核病并发咯血患者141例,男78例,女63例,年龄18~74岁,其中18~29岁20例,30~59岁44例,60岁以上77例。
咯血量500ml以上36例,短时间内咯血1500ml以上25例,数日内咯血1500~2000ml40例。
初治咯血94例,反复咯血47例。
护理(1)精神护理:大咯血的患者大多数精神紧张、恐惧、烦躁,特别是初次咯血的患者,由于心情紧张使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而致咯血不止。
当血块阻塞气道时,由于紧张更易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发绀、咽部痉挛而发生窒息。
因而稳定患者紧张情绪至关重要,并鼓励患者将血随时咯出,但不要用力咳嗽。
咯血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亲切的态度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2)一般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待血止住1周后或痰中带血丝方可让患者下床大小便。
②卧位:咯血患者的体位十分重要,以便于引流血液,保证气道畅通及保护健侧肺功能为原则,一般取患侧卧位最为安全。
对咯血量较多的患者,避免仰卧、半卧位及坐位。
应抬高床头15cm,这样能减少下肢及下腔血液回流到胸腔,减低肺循环的压力,有利于破坏的血管收缩,及早堵塞裂口而止血。
又可防止患侧的分泌物及血液流向健侧而引起病灶的扩散。
对咯血不明显或痰中带血的患者,可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血的咯出。
③饮食:患者在大咯血时应暂时禁食,咯血稍好时,可进温凉流质饮食。
止血3天后可以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及水果,但饮食不宜过热,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严禁饮酒及吸烟。
④保持大便通畅:大咯血的患者因长时间绝对卧床休息,易引起便秘,在大便时用力过大或屏气,又可引起咯血或晕厥,如有便秘者,可给开塞露及果导片等导泻剂,也可用温生理盐水灌肠。
肺结核咯血的护理体会*导读: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咯血致窒息则是肺结核患者主要的死因。
……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咯血致窒息则是肺结核主要的死因。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在进行抢救大咯血的同时,给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在稳定患者情绪、预防和减少窒息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肺结核咯血的护理1.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利于稳定患者情绪。
小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鼓励患者轻咳,将余血咳出,避免将血液留在呼吸道内或吞咽血液。
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咯血停止1周为宜。
尽量减少搬动,并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减少血液流向健侧支气管引起病灶播散与肺不张。
咯血时取头低足高位使血液尽量排出,以防止因咯血误吸导致窒息发生,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补充营养,给予支持疗法。
大咯血时应暂禁食,待咯血停止后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与半流质饮食,禁食过热或过冷及刺激性食物,咯血停止3天后方可普通饮食。
因患者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和饮食减少,易发生便秘。
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再度诱发咯血。
可给患者缓泻剂或开塞露,并可用温水灌肠。
1.2 心理护理肺结核咯血尤其是大咯血一般来势凶猛,发病比较突然,患者缺乏足够心理准备,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绝望的情绪变化。
特别是在初次咯血和大量咯血患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流加快,肺循环血量增多,不利于止血。
高度的精神紧张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喉头痉挛而易发生窒息。
只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才利于咯血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因此,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和体贴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少数患者由于经常小量咯血,对肺结核咯血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咯血表现持无所谓态度,同样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的说服,认真讲解肺结核咯血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充分认识咯血的严重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咯血及咯血窒息的发生。
肺结核伴咯血护理体会咯血是肺结核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1/3的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来势凶猛,常常可引起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护理工作对咯血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45例肺结核患者并发咯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
年龄17~83岁,平均55.7岁。
均为2005年4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
均结合临床直接痰涂片检查,结核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病理学诊断为肺结核。
按咯血量分为大量、中量、小量三类,其中大量6例,中量11例,小量28例。
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死亡1例,44例好转出院。
2 护理2.1 一般护理:患者取患侧卧位,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每次咯血时应有专人在旁护理,嘱其勿紧张,给予安慰,作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每次尽量把血咳出,以防凝成血块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必要时给小量镇静剂,但禁用吗啡。
2.2 心理护理:初次咯血的患者,往往心情特别紧张,尤其是老年人更有很多顾虑,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勤巡视,善于倾听,让患者有安全感。
当患者有咽喉发痒,胸内发热、咳嗽、烦躁不安等咯血征象时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协助患者采取患侧卧位,鼓励把积血轻轻咳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咯血的护理:肺结核咯血患者病情大多数是突然发生。
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口渴、心慌、头晕、少尿、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严重者可致血压下降、窒息,甚至休克等表现,尤其应警惕突发的惊恐,不能言语及紫绀。
嘱其勿紧张,消除其焦虑情绪。
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内血块,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止血药,并给高浓度吸氧,氧流量6~8 L/min,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同时要密切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擦掉口边血污,每次咯血后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
肺结核咯血治疗及护理体会摘要】咯血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之一,咯血可使结核病灶播散,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我院结核科从2011年1月到6月共收治肺结核咯血病人32例,大咯血8例,因为治疗及时,加强护理,没有1例死亡。
体会:在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基础上,应用止血药物,并根据病人情况,适当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肺结核咯血治愈率,有效避免休克和窒息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护理治疗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在支气管—肺部的表现。
尽管咯血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咯血是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往往是结核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为20%~90%。
咯血可使结核病灶播散,严重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咯血窒息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对于咯血的救治应予以高度重视。
我院结核科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肺结核咯血病人32例,大咯血者8例,没有一例因为咯血窒息死亡,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肺结核咯血病人共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岁,大咯血者8例,占25%,死亡0例。
2治疗及护理体会2.1一般处理咯血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便于将血咯出。
为防止窒息,绝忌坐起咳嗽咯血。
尽量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用镇静剂。
如明确咯血部位,患者可卧向患侧,以防止血流向健侧造成病灶播散;对于年老体弱,咳嗽无力的患者也可以向健侧卧位,有利于血液的排出以防止窒息或肺不张发生。
通常鼓励患者将已在喉头、气道的痰血或余血咯出,切勿因为怕咯血而憋住不咳。
对于剧烈咳嗽不止反复引起咯血量增多者,可适当用止咳药,但可待因慎用,吗啡禁用。
咯血期间的饮食,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食物不宜过热,以防促使咯血。
卧床时间长而有便秘者,可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以免过度用力而使反复咯血。
对咯血量较大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的心理负担。
3.2脑水肿观察与护理放射性脑水肿是颅内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因患者为全脑放疗,放疗面积较大,脑组织由于受到放射线的损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大多发生在放疗后7—14d。
此时护理:①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恶心、呕吐等情况,避免脑水肿引起颅内压过高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
②患者出现头昏、头痛、呕吐、烦躁等立即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治疗。
首选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30rain内滴完,严密观察药物有无外渗,预防皮下出血和静脉炎的发生,根据病情可6—8h重复使用,必要时给予地塞米松5—10nag静脉推注。
③要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
④抬高头部150一30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预防颅内压增高。
⑤氧气吸入,吸氧可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3放疗区域皮肤的护理放疗前向患者说明保护放射野皮肤的重要性,要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局部不能用肥皂擦洗,禁用碘酒、酒精、油膏等刺激性药物,如局部出现红斑、瘙痒,不能用手抓或撕皮,可用菊花水或薄荷水擦洗头皮止痒,放疗局部避免冷热刺激。
夏天外出时戴帽子,防止日光照射,放射野的标记划线不能擦拭,范围一定要清楚,如模糊,应请医生重画。
根据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皮肤反应大多数较轻,只有1例出现湿反应,经过及时处理未影响放疗。
3.4放疗期间血象的观察和护理放疗对骨髓组织有抑制作用,由于放疗范围大,自细胞下降明显,放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象及有无皮肤黏膜、口腔黏膜、眼底、鼻腔出血等倾向,每周监测血象1次,如果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按医嘱给补血药物,如血象明显下降,应暂停放疗,给予全身支持疗法,重症者予以保护性隔离,告诉患者勿抓挠皮肤,避免碰撞,不宜热敷,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勤漱口,加强口腔护理,不要揉眼睛,可用湿纱布敷眼,如有鼻出血,用肾上腺素棉球塞入。
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抢救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抢救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58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进行咯血先兆的观察护理、咯血抢救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
结果:对158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后,有156名患者治疗后顺利出院,护理后的整体治愈率为98.73%;有1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1.27%。
即在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给予患者全程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有效率。
结论:在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抢救治疗中,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稳定患者情绪与提高术后综合治疗效果均具有促进意义。
标签:肺结核;抢救;护理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其慢性危害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我国肺结核患者总量较大,且约有12%的患者为耐多药肺结核。
大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病较为突然,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抢救则有可能出现窒息死亡的结局。
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则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对我院2008至2016年间收治的158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的治疗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肺结核伴发大咯血的临床抢救护理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从2008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接受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治疗的158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91:67。
为确保研究的规范性、伦理性以及符合相关组织机构的要求,在研究开展前均与所有参与本次科学试验观察的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了试验目的、过程、对患者影响等情况的说明,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后续研究。
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4.2~84.9岁,均值为(60.1±1.4)岁。
本次研究中已经排除存在药物过敏、患有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情况的患者,且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1.2.1咯血先兆的观察护理肺结核伴发大咯血的病发虽然较为突然,但是在发病前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
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浅谈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6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情观察过程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护理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肺脏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肺结核病人中约1/3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
咯血是由于病灶侵蚀血管造成血管损伤而发生。
因受损伤血管的大小及受损伤程度不同,咯血量不等,分为大咯血(一次咯血200ml或24h内咯血量大于500ml);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300ml);少量咯血(每日咯血在100ml以下或痰中带血)。
我科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咯血病人156例,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施行了一套相应有效的全程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156例病人中,男性96例,占61.5%,女性60例,占38.5%。
年龄16~68岁,其中大量咯血28例,占18%,中等量咯血46例,占29%,小量及痰中带血82例,占53%。
大咯血发生窒息1例,无死亡病例,156例病人均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时咯血病症消失者128例,占82%;痰中带血28例,占18%。
出院病历中无大咯血及中等量咯血病人,其中痰中带血者多因经济负担过重,住院时间短没能有效止血及损伤血管尚未愈合而造成的。
1.1 咯血的先兆表现:咽喉发痒或刺激感、胸闷加剧、胸内发热、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其中以胸部不适或咽喉发痒表现者多见。
先兆表现后出现大咯血的时间长短不一,口感甜或咸者多在3~9min内发生咯血,胸闷加剧、发热者多在20~40min内发生咯血,多数患者在出现先兆症状后1h出现大咯血,少数几个小时后出现。
1.2 伴随症状:有或无发热、胸痛、咳嗽、胸闷、出汗、恐惧、呼吸困难、心悸等,女性可与月经有关。
2 护理2.1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中等量以上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但要慎重,避免抑制呼吸。
浅谈肺结核引发的咯血的护理心得咯血是支气管、肺部疾病常见症状,咯血常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及时就诊。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或肺部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者。
根据咯血量的多少,可分为痰中带血,小量、中量、大量咯血。
大量咯血可引起窒息,如及时抢救,能挽救患者生命。
咯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等。
当肺部结核病变进展,侵蚀邻近血管时则可发生咯血,咯血量因累及的血管大小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而不同,空洞性病变较易发生咯血。
此外,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以及血液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咯血。
护理评估1.临床症状评估及观察(1)排除上呼吸道出血排除鼻出血,后鼻腔、咽部出血,有时在睡眠时不自觉坠入气道而于清晨咳出,此类出血一般量少、色黑。
多于清晨发生。
(2)咯血量的评估咯血量的多少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少量间断咯血,不致造成严重后果,但可能是严重疾病或肿瘤的早期信号。
一次大量咯血,可因窒息致死。
1)痰血或血染痰:痰中带血丝或点状血块,但以痰为主,视为“痰血”。
血染痰是指痰被血染成红色,以血为主。
2)小量咯血:一次或24小时内咯血量在100ml以内者。
3)中量咯血:一次咯血量在100ml以上,或24小时内咯血量在300ml以内者,反复、多次少量咯血,持续数日。
4)大咯血: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小时内咯血量在600ml以上者。
(3)咯血多为鲜红色,含有泡沫或痰液,不易凝固,呈碱性。
(4)呼吸、神志等情况变化咯血时注意患者呼吸次数、深度、节律、有无呼吸困难,两侧呼吸音有无改变。
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脉搏、心律、神志等情况变化。
(5)伴随身心状况咯血前患者情绪常不稳定,坐卧不安、胸闷等。
一旦咯血,不论咯血多少,患者神情紧张,呼吸、心跳增快;反复咯血者常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恐慌,咯血一时不易制止,促使病情加重。
(6)窒息表现大咯血时患者出现情绪紧张、面色灰暗、胸闷气促、咯血不畅,往往是窒息先兆,应引起警惕。
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6-04-19T10:33:12.8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帕提姑·西日甫[导读] 有31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4例患者好转,1例死亡。
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一经确诊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的发生。
帕提姑·西日甫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医院内科新疆喀什 844100
【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36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治疗方法。
结果有31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4例患者好转,1例死亡。
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一经确诊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治疗方法
肺结核合并咯血是一种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肺结核疾病中其发病率约占半数左右,通常该病发病较为严重,且发展迅速,一经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随着血管损伤程度的加重,咯血量会不断增大,严重时会引起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对于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需要对其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做好护理工作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为了研究这种病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7.6±4.8)岁;初次咯血29例,反复咯血7例。
患者以发热、乏力、盗汗和缺乏食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过各项检查诊断有5例患者肺结核痰中带血,8例肺结核少量带血,13例肺结核中量带血,10例肺结核大量带血。
所有患者均为继发性肺结核,其中包括10例浸润性肺结核,12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3例干酪性肺炎,1例空洞型肺结核。
有2例患者病变涉及1个肺野,7例患者涉及2个肺野,27例患者涉及3个肺野。
1.2咯血的临床特征通常情况下咯血量在24h内控制在100ml以内被视为小量咯血;咯血量在24h内控制在100-500ml以内被视为中等量咯血;咯血量在24h内超过500ml被视为大咯血,或者1次咯血超过300ml,或出现窒息和休克等情况也列为大咯血范围。
依照引起咯血的原因不同而造成咯血在临床上会出现不同的表现[2],其中活动性肺结核是最容易出现咯血症状的疾病,发生咯血后会发生结核病中毒症状,同时伴有咽喉异常感,后背疼痛症状,通常在1d后咯血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不会再呈暗红色,咯血量较少的患者痰液易与血混合呈泡沫状,不会出现胃容物混合。
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由于体内血量流失量大而造成患者面色苍白[3],病情的加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精神压力大,出现情绪起伏而对疾病治疗不利,严重时还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或者窒息而导致死亡。
1.3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利福平、链霉素、比嗪酰胺、异烟肼、乙胺丁醇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用于佐依止血的药物主要有止血敏、安咯血、垂体后液素、氨基乙酸、立止血和浅冬眠疗法,还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不具有手术适应症者可进行保守止血治疗。
咯血量较少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咯血量多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不允许下床活动,同时使用冰袋在患处冷敷,并进行鼻部吸氧,为患者翻身时切忌用力过猛,待咯血得到有效控制后,仍需嘱患者卧床休息6d左右,以保证病情平稳恢复。
2结果
经过常规的辅助治疗后,咯血得到控制的患者有31例,有2例患者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方式治疗后使咯血得到有效控制,有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咯血得到控制,其中有4例患者咯血减轻,有1例患者窒息性死亡。
3讨论
肺结核病是肺脏在被结核杆细菌感染后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结核病。
当肺结核病灶内及周围的血管受到损伤后,将会有出血情况发生,从而引发临床上的咯血症状,而咯血量也会随着血管损伤程度差异而不同。
咯血占肺结核死亡原因的1/3[4],在肺结核患者中咯血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咯血也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并发症。
造成患者出现肺结核合并咯血疾病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变以及长期严重咳嗽等。
在临床治疗中,咯血在我国是肺结核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
由于肺内炎症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毛细血管壁被细菌产生的毒素所刺激,这样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大量红细胞渗透至肺泡当中,而肺泡内的分泌物会与血液相互混合,也就形成了血痰。
当肺结核病不断的发展、加重,会引起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和干酪坏死的情况发生[5],与此同时血管壁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结核病灶对周围血管的直接侵蚀或因病变周围组织的牵拉使血管破裂,在临床上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
肺结核患者也容易合并支气管结核疾病,支气管会因此而不断的受到损伤,出现溃疡甚至糜烂,最终导致毛细血管增生、破裂引发咯血。
并发结核性及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易并发感染,引起支气管管腔内充血、水肿,造成管腔狭小,分泌物易阻塞管腔而导致引流不畅,造成感染症状加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发展,引起反复不断的中等到大量咯血。
在临床中,不仅要重视对咯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工作的实施对患者的治疗也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主要是对咯血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对患者需要做好临床监测措施并进行预防处理,如使患者保持患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禁食过热、刺激性食物,减少刺激引发咳嗽,准备冰袋放置在患处,准备好抢救时需要使用的药物和设备,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并保证有效的输血,以防止咯血窒息及血液流失过多引起失血性休克。
参考文献:
[1]单淑香,王凤莲,闰红玲,等.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85-886.
[2]汤春梅,肖海浩,张言斌,等.肺结核患者咯血的临床分析.现代医院,2012,12(10):27-29.
[3]陈淑君.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11,23(8):1594,1596.
[4]胡再琴.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06):147.
[5]艾永林,宋婷,周元元.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4(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