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通道协议总结

光纤通道协议总结

1

2 FC结构和概念

2.1 概述

FC-4 映射层

FC-3 通用服务

FC-2 信号协议

FC-1 传输协议

FC-0 接口/介质

FC逻辑上是一个高性能的双向点到点的串行数据传输通道,在物理上它可以通过交换网互联连接多个通讯节点也就是N端口,也可以以点到点的形式连接。FC协议由一系列的功能层组成,FC-PH由相关的功能层FC-0,FC-1,FC-2组成。

FC-0层(物理层)由传输介质、发送机和接收机及接口组成。物理层规定了多种介质在不同速率下工作的驱动接收能力。

FC-1层(编码层)进行8B10B编码。

FC-2规定了端到端数据块的传输机制。FC-2层协议应管理下列内容:

a)交换的激活和终止

b)序列的启动和终止

c)X_ID分配和重新分配

d)序列主动权

e)SEQ_ID的分配

f)分段和重组

g)序列

h)帧的序列计数SEQ_CNT

i)帧序列错误的检测

j)帧序列错误的报告(3类服务除外)

FC-3层提供了一组FC节点上多个N端口的通用服务(基本链路服务,扩展的链路服务,F4层链路服务)

FC-4层ULP到FC的映射组成FC-4层,是FC中的最高层

FC节点

一个FC节点node如上图所示,节点可支持一个或多个N端口和一个或多个FC-4层协议,每个N端口包括FC-0,FC-1,FC-2层的功能,FC-3层选择性的为多个N端口和FC-4层提供通用服务。

2.2 拓扑结构

点到点结构

交换网结构

仲裁环结构NL端口:具有仲裁功能的N端口

FL端口:具有仲裁功能的F端口

2.3 交换网

交换网的主要功能是从源N端口中接收帧,并按帧中给出的地址标识符寻找目的N端口。每个N端口通过链路连接到交换网上。每个N端口都有一个唯一的N端口地址标识符。FC-2层定义了交换网与所连接的N端口间的协议。

交换网包括两个或更多的F端口,每个F端口可连接到一个N端口上。

连接交换子网用于在F端口间和F端口与N端口间建立专用连接。

无连接交换子网用于在F端口间和F端口与N端口间进行多路复用。

2.4 构造块

FC-2层中定义的构造块有:帧,序列,交换,协议。

序列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帧及其响应组成。交换由一个或多个序列组成。交换可以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ULP使用FC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须完成登录,登录完成后,ULP就可以使用FC 直到登录实效为止。

?帧:分为数据帧和链路控制帧

?序列:由一组数据帧和链路控制帧组成,序列单向发送。序列级的错误恢复由FC-2层以上的层完成。每个序列都分配了一个SEQ_ID。

?交换:由一个或多个非并发序列组成。交换可以在一个1类专用连接中完成,也可以跨多个1类连接。交换的双方都分配了一个交换标识符OX_ID ,RX_ID。

?协议:提供的协议如下

a)原语序列协议

b)交换网登录协议

c)N端口登录协议

d)数据传输协议

e)N端口登出协议

3 FC-0/FC-1层

3.1 FC-0

FC-0层包括多种介质及能以不同速度工作的发送机和接收机。

100 – SM – LL - L

速度

100 50 25 12100MB/S 50MB/S 25MB/S 12MB/S

介质

SM M5 M6 TV 单模

多模50微米

多模62.5微米视频电缆

MI TP 细电缆

TP

距离

L

I

S

长距离

中距离

短距离

发送机

LL

SL

LE

EL

长波长激光

短波长激光

长波LED

FC-0层发送机接口

FC-0层接收机接口

3.2 FC-1

FC-1层为编码层,FC采用8b10b编码,编码后产生传输字符。

数据流转换示意图

4 有序集

FC-1层使用8b10b编码,通过光纤发送的信息应把一组8位数据转换为10位传输字符。数据

值可以统一的表示为DX.Y或KX.Y,其中D表示为数据代码,K表示为特殊的命令代码。传输

字由4个连续传输字符组成,这四个字符传输前和接收后应视为一个整体。

把4个特定的传输字符进行组合形成有序集,有序集由4个专用字符和数据字符组成,FC-PH 定义了如下有特殊意义的有序集:

RD初始值

Running

Disparity

有序集

定界符SOFc1 负K28.5 D21.5 D23.0 D23.0

SOFi1 负K28.5 D21.5 D23.2 D23.2

SOFn1 负K28.5 D21.5 D23.1 D23.1

SOFi2 负K28.5 D21.5 D21.2 D21.2

SOFn2 负K28.5 D21.5 D21.1 D21.1

SOFi3 负K28.5 D21.5 D22.2 D22.2

SOFn3 负K28.5 D21.5 D22.1 D22.1

?帧定界符:放在帧内容之前或之后的有序集。SOF是放在帧内容之前的有序集;EOF是放在CRC之后的有序集,表示序列内容的结束。

?原语信号:

Idle 表示端口已做好帧传输和接收的准备。在没有发送数据帧、R_RDY或原语序列是应发送Idle。

R_RDY:表示收到一个1类服务请求帧、2类或3类帧,而且还可以接收更多的帧。R_RDY 之前和之后应至少有2两个Idle,帧之间应至少有6个原语信号。

?原语序列:原语序列是一个连续重复发送的序列集,当端口或一个端口的接收机逻辑遇到了特殊情况,应发送原语序列。当条件存在,原语序列应不断地发送。当收到一组原语序列,应根据端口的状态,回送相应的原语或Idle。原语序列识别需要连续检测3个同样的原语序列,原语序列之间不能有其他数据。原语序列协议规定如下:

a)链路初始化

b)在线到离线转换

c)链路失效

d)链路复位

5 帧

帧分类

5.1 帧格式

...Idle...

...Idle...节

N 端口发送机

发送帧之间最少有6个原语信号,接收机接收帧之前需接收到2个Idle ,交换网可以插入或除去Idle 。

? SOF :SOF 是帧内容之前的一个有序集。

? 帧头:是帧内容的第一个字段,24个字节,紧跟着SOF 。帧头用于控制链路操作、控

制设备传输协议和检测丢失或无序的帧。

? 数据字段:数据字段在帧头之后。长度等于四字节的倍数。FC-0型帧数据段长度为零,

FC-1型帧长度等于四字节的倍数,范围为0字节到2112个字节。ULP 的有效载荷不能被4整除,应进行填充。

? CRC :为紧跟着数据字段的四个字节字段,用于检测帧头和数据字段的数据完整性。

CRC 校验中不包括SOF ,EOF

? EOF :为紧跟着CRC 后的一个有序集。指明了帧内容的结束。

5.2 帧头

字0字1字2字3字4字5

帧头

? R_CTL 路由控制

R_CRL 是一个对帧功能进行分类的一个单字节字段,包括路由选择字段和信息字段。

?F_CTL字段

F_CTL字段是一个与帧内容相关的包含控制信息的3字节字段

?D_ID是目的N端口或F端口内的包含地址标识符的3个字节字段

?S_ID是源N端口或F端口内的包含地址标识符的3个字节字段

?TYPE字段是一个单字节字段,表示了数据帧的帧内容类型。在F_BSY帧中TYPE字段表示原因码。

?SEQ_ID是一个由序列启动方分配的一个单字节字段。当序列开放时,每对D_ID S_ID都由唯一的SEQ_ID。

?DF_CTL是一个单字节字段,该字段规定了在设备数据帧或视频数据帧的数据帧的开始部分是否有可选帧头。

?SEQ_CNT是一个两个字节字段,表示在同一个交换中的一个序列或多个连续序列中数据帧的传输顺序。

?OX_ID由交换启动方分配的交换标识符,两个字节。

?RX_ID由交换接收放分配的交换标识符,两个字节。

?参数字段是一个四字节字段,对于链路控制帧,参数字段表示特定信息。

对于数据帧,参数字段用来规定相对偏移。

6 链路响应

链路控制帧提供如下功能:

a)交付成功提示

b)交付不成功提示

c)流控制和缓冲区管理反馈

d)到N端口的底层控制命令

成功交付的数据帧响应如下:

?对1类数据帧成功交付使用ACK_0, ACK_1, ACK_N;

?对2类数据帧成功交付使用ACK_0, ACK_1, ACK_N;

?对3类数据帧成功交付无响应。

不成功交付的数据帧响应如下:

?对1类数据帧不成功交付使用F_BSY、P_BSY、F_RJT、P_RJT相应;

?对2类数据帧不成功交付使用F_BSY、P_BSY、F_RJT、P_RJT相应;

?对3类数据帧不成功交付无响应。

R_RDY :

表示接收到一个帧,且接收帧的接口缓冲区还可接收到更多的帧。对于所有2类3类和1类连接请求帧端口间应发送R_RDY,R_RDY无响应。

ACK帧:ACK_0 优先于ACK_N优先于ACK_1

1)ACK_1帧所有N端口都支持ACK_1,ACK_1的SEQ_CNT应与确认帧的相匹配,参数

字段ACK_CNT为1 R_CTL信息字段为0;

2)ACK_0帧表示序列中的所有数据帧都已经确认。参数字段ACK_CNT为0 R_CTL信息字

段为1,ACK_0不参与EE_Credit控制

3)ACK_N 接收方确认N个连续数据帧,参数字段ACK_CNT为所确认数据帧的个数,

SEQ_CNT为确认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SEQ_CNT。

F_BSY:

?1类服务中F_BSY只能响应1类SOFc1帧,在2类服务中F_BSY可响应任何数据帧和ACK帧,在3类服务中不能使用忙响应。

?对链路控制帧不能响应P_BSY,2类服务中,如果收到响应ACK帧的F_BSY,则应丢弃F_BSY。

?R_CTL 信息字段为0110时表示对链路控制帧忙,信息字段为0101表示对数据帧忙。

TYPE字段表示了原因码。

P_BSY:

?表示接收N端口被临时占用,不能接收帧,1类服务中P_BSY只能响应1类SOFc1帧,在2类服务中P_BSY可响应任何数据帧和ACK帧,在3类服务中不能使用忙响

应。

?对链路控制帧不能响应P_BSY,参数字段包含4个字节的动作码和原因码。

拒绝帧P_RJT\F_RJT:

?表示帧的交付被拒绝,参数字段包含4个字节的拒绝动作码和原因码。

?在1类2类服务中,端口检测到数据帧错误,则应发送一个拒绝帧。交换网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发送拒绝帧:

a)服务类不支持

b)无效的S_ID或D_ID

c)N端口临时或永久不可用

?N端口只有在收不到期望的ACK时才拒绝链路控制帧;在有效交换中检测到链路控制帧错误,则应启动中止序列协议;对无效交换忽略错误。

7 链路服务(FC-3层)

7.1 基本链路服务

基本链路服务命令有单个基本链路数据帧组成,使用基本链路服务命令之前不需要登录

ABTS:

?用于序列启动方请求序列接收方中止一个或多个序列

?序列启动方或序列接收方请求ABTS接收方中止交换,SEQ_ID,X_ID与最后一个序列的相同,该命令无有效载荷。

?ABTS帧的SEQ_CNT应比最后一个序列的SEQ_CNT大1

下列情况下ABTS启动方可发送ABTS帧:

a)没有EECredit可使用

b)没有序列主动权

c)序列没有开放

d)并发序列已达到了所支持的最大数目

BA_ACC:通知链路服务请求方请求已完成,如果ABTS发送方有序列主动权,则应转化主动权。SEQ_ID重新分配,X_ID与ABTS匹配。

BA_RJT:通知链路服务请求方请求被拒绝,SEQ_ID重新分配,X_ID与ABTS匹配。有效载荷的前4个字节标示了拒绝原因码。

NOP:可以代替正常数据帧启动1类连接,启动序列,中止序列,结束1类连接。无确认序列。

RMC:用于请求立即撤销一个1类连接。响应时请发送由EOFdt结束的ACK帧。使用RMC 撤销连接,所有的开放的序列都异常终止,因此不能把该方法当作撤销连接的正常方式。无确认序列。

7.2 扩展链路服务

扩展链路服务要求目的端口实现一个功能或服务。每个请求或确认都由单独的序列构成。有效载荷的前4个字节表示了LS命令码

7.3 总结

?基本链路服务命名由单个基本链路数据帧组成,作为交换的一部分。

?扩展链路服务仅在单个交换内部执行。大多数扩展服务协议都是两个序列的交换。

?基本和扩展确认帧和确认序列应按与请求一样的服务类。

?如果登录不成功,因并发序列限制为1,所以不能发起第二个交换来执行扩展的链路服务。

因此中止序列协议时恢复动作的首选。

?如果登录不成功,则不能尝试ESTC,ESTS,ADVC(EE_Credit评估)。

?如果登录成功,则对所有的扩展链路服务交换,交换发送方应使用丢失多个序列错误处理策略。

?如果扩展链路服务交换发送方检测到交换的错误,那么就应中止该交换,同时使用另一个交换重试被中止的交换协议。

8 服务类

交换网和N端口提供3种服务类,交换网和N端口可以选择支持一种或多种服务类。

交换网收到的每个帧,应完成下列各项中的一项:

a)交付帧

b)发送一个FBSY

c)发送一个FRJT

d)不发送任何响应丢弃帧

8.1 1类服务:专用连接

要建立1类连接需N端口向另一个N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另一个N端口回送ACK。交换网

给两个N端口间分配回路。

一旦建立连接,在撤销连接之前交换网应保持两个N端口间的回路。

规则:

?建立连接前应先登录,撤销连接前需一直保持连接,撤销连接前只能与连接的N端口通信;

?发送方对每个数据帧分配递增的SEQ_CNT,每个帧都包含各自的S_ID、D_ID、OX_ID、RX_ID。交换网顺序交付;

?已建立连接的两个N端口可发起多个交换,启动多个序列。

?N端口负责端到端流控制,目的端口对每个有效数据帧确认ACK。除SOFc1外,1类服务帧只有端到端流控制,SOFc1既参与端到端流控制,又参与缓冲区到缓冲区流控制。

?交换网可拒绝1类连接请求或发送带原因的F_BSY。建立专用连接后,交换网不再干涉连接,目的N端口不能发送忙帧,但可发送拒绝帧。当第三个N端口把2类服务帧或3类

服务帧发送到已经建立连接的N端口,交换网给2类服务帧回送一个FBSY,对3类服务

帧丢弃。

?1类帧、1类SOFc1帧与2类服务帧都参与EE_Credit控制。

?N端口和F端口应可以识别所有服务类的SOF,并给出正确的响应。

8.2 2类服务:多路复用

2类服务是在两个N端口间提供带有未交付通知的无连接服务。

规则:

?接收N端口,发送N端口要完成登录;

?目的端口对每个有效数据帧确认ACK。发送方对每个数据帧分配递增的SEQ_CNT,每个帧都包含各自的S_ID、D_ID、OX_ID、RX_ID。交换网不必顺序交付。

?N端口与F端口间执行缓冲区到缓冲区流控,N端口间执行端到端流控。

?1类SOFc1帧、2类服务帧、3类服务帧参与BB_Credit控制

?N端口和F端口应可以识别所有服务类的SOF,并给出正确的响应。

?流控:2类服务使用两种流控。F端口给发送2类服务N端口发送R_RDY,表明F端口缓冲区可以接收其他帧。N端口给与之相连的F端口发送R_RDY,表明N端口缓冲区可以

接收其他帧。使用ACK帧实现端到端流控。

8.3 3类服务:数据报

3类服务是在两个N端口间不提供交付/未交付通知的无连接服务和两个N端口端到端流控。

规则:

?接收N端口,发送N端口要完成登录;

?目的端口对每个有效数据帧确认ACK。发送方对每个数据帧分配递增的SEQ_CNT,每个帧都包含各自的S_ID、D_ID、OX_ID、RX_ID。交换网不必顺序交付。

?N端口与F端口间实行缓冲区到缓冲区流控。R_RDY用于缓冲区到缓冲区的流控。1类SOFc1帧、2类服务帧、3类服务帧都参与BB_Credit控制。

?N端口和F端口应可以识别所有服务类的SOF,并给出正确的响应。

8.4 混合服务

如果使用混合服务,交换网、接收N端口、发送N端口都应支持混合服务。

9 登录

N端口与交换网或与其他N端口建立操作环境的过程。登录前或登录后使用缺省的服务参数。

缺省值如下:

?并发序列数为1

?并发序列总数为1

?EE_Credit为1

?BB_Credit为1

?接收数据字段大小等于128

?要求XID互锁

?没有XID重新分配

?使用ACK_1

?丢弃多个序列错误策略

?不使用相对偏移

?不使用其他可选择支持的特征

可分为交换网登录和目的N端口登录,实现过程一样只是源/目的标识符不同。

9.1 交换网登录

?确定交换网是否存在,不存在可反馈已连接到一个点到点拓扑结构;

?存在则能初始化BB_Credit;

1)发送FLOGI序列分配OX_ID ,D_ID目的地址标识符0XFFFFFE,S_ID源地址标识符为

0;

2)交换网发送ACC确认序列,分配S_ID,若不支持分配则返回带S_ID无效的F_RJT。

3)发送S_ID 为X的FLOGI序列,若X无效,改变x值,直到收到ACC帧。

9.2 N端口登录

?初始化目的端口的EE_Credit

?初始化BB_Credit

1)发送PLOGI序列分配OX_ID 目的地址标识符Y 源地址标识符为X;

2)目的N端口发送ACC确认序列,分配RX_ID,目的地址标识符X 源地址标识符为Y。

ACC中有效载荷包括N端口服务参数。

9.3 N端口服务参数

9.4 F端口服务参数

参见8.3

10 交换/序列管理

……

...

序列是一组一个或多个相关数据帧及链路控制帧的集合。序列级的错误恢复应由FC-2层以上各层完成。

交换是一个或多个相关序列的集合。交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对于一个启动方N 端口,在任何一个时刻,一个交换内只能有一个序列活动,即序列发送方在启动另一个序列之前,应完成当前序列的数据帧发送。在每个序列结束后,序列启动方可以把发送下一个序列的主动权转移给其他N端口,或保留发送下一个序列的主动权。

10.1 总体规则

交换是协调两个N端口或节点之间信息数据相互交换的基本机制。所有数据传输都是交换的组成部分。

交换管理规则:

?在交换的整个生存期内,序列接收方以序列为基础将数据交付给FC-4层或更高层协议。

?在丢弃多个序列错误策略中,序列应按发送顺序交付。如果序列正常完成且之前序列可交付,则当前序列可交付。

?在丢弃单个序列错误策略中,如果序列正常完成,则当前序列可交付。

?如果序列中所有有效的数据帧都没检测到可拒绝的错误,则该序列的数据内容是完整的。?在无限缓冲区策略中序列的首帧,尾帧没有检测到可拒绝的错误。该序列可交付。

交换产生规则

?登录完成前的交换应适用缺省登录参数

?要产生新的交换(非扩展链路服务)的条件

源N端口已完成到目的N端口的登录

源N端口已具有OX_ID和交换资源

源N端口可以启动新的序列

?交换中第一个序列的每个帧的F_CTL中的第一个序列位应置1

?交换中第一个序列的第一个帧应在F_CTL中bit5~bit4设定交换错误策略

?发送方应发送带指定OX_ID的数据帧,未指定的RX_ID为0xffff。若要求X_ID互锁则需等待带RX_ID的ACK。若不需互锁则可发送序列的其他帧。

?在1类2类服务中,发起下个序列前至少收到前一个序列的一个ACK

序列定界符

?序列应通过发送带有SOFix或SOFc1的第一帧来启动

?中间帧使用SOFnx和EOFn

?收到EOFt或EOFdt,序列结束。

序列启动规则

?当满足下列3条件时可以启动新的序列

启动N端口具有序列主动权

启动N端口有可使用的SEQ_ID

启动N端口及接收N端口建立的活动序列总数不超过

a)并发序列总数

b)每种服务的并发序列总数

c)每个交换的开放序列数

?序列启动方指定一个唯一的SEQ_ID,不能与上一个序列相同

?对于同一交换中的流序列交换启动方应使用X+1个SEQ_ID(X为交换序列总数),这样可使交换状态块中保留最后一个可交付序列的信息

序列计数

?在一个数据帧序列中,使用SEQ_CNT标识序列的每个帧

第二章 光纤通道协议介绍

第二章光纤通道协议介绍 2.1 光纤通道协议簇 FC协议簇中与交换机相关的主要协议包括: FC-FS、FC-LS、FC-SW、FC-GS。 FC-FS协议对FC协议层次中FC-0、FC-1、FC-2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各层的主要内容见2.2节。 FC-LS详细描述了FC扩展链路服务(ELS),包括各个ELS请求的功能、帧格式及可能的ELS响应。 FC-SW协议主要定义了交换机端口模型及其操作、内部链路服务、交换网配置、路径选择、分布式服务,以及Zone的交换与合并等。其中,交换机端口模型及其操作定义了FL、F、E、B端口的物理模型及操作;内部链路服务详细定义了在交换网配置过程中用到的各种链路服务帧(F类);交换网配置过程分为:交换机端口初始化、主交换机选择、Domain_ID 分配、Zoning合并以及路径选择五个部分;分布式服务定义了交换网为N端口提供的服务。 FC-GS协议详细描述了FC协议所支持的一般类服务(Generic Service),并定义了用于支持这些一般类服务的辅助功能和服务。所描述的服务包括名字服务,管理服务,发现服务,时间服务和别名服务。 2.2光纤通道协议模型和帧格式 FC协议由一系列功能层次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 FC协议功能层次 FC-0层描述两个端口之间的物理链路,包括传输介质、连接器、发射机、接收机及其各自特性的规范。 FC-1层描述了8B/10B编码/解码方案。采用8B/10B数据编码传送信息可以保证在低成本的电路上实现10-12比特误码率;可以维持总的DC平衡;编码比特流中不存在5个以上

的相同比特,以减少直流分量有利于时钟恢复;可以从传送的编码数据中区分数据字和控制字。 FC-2层为帧协议层,规定了数据块传送的规则和机制,包括服务类型、通信模型、分段重组、差错检测以及协调端口间通信所需要的注册/注销服务。 FC-3层提供了一套对一个FC节点上的多个N端口都通用的服务,实现一对多的通信。 FC-4层定义了光纤通道结构到已存在的上层协议如IP、SCSI等的映射。 2.3 在线调试在协议处理机中的应用 由于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机的复杂性、灵活性,使得协议处理机的调试变得非常困难。基于这种原因,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机除了完成光纤通道协议规定的功能以外,还应能够提供有效方便的验证和调试环境,包括监视交换机的工作状态,控制交换机工作到指定的状态等。 鉴于光纤通道协议簇非常庞大,由于时间的关系,作者只完成了FC-FS(帧与信号)和FC-SW(交换)协议处理的监控设计。对FC-FS协议处理的监控主要通过F端口回环自检和各种部件状态的监视这两种手段来实现。F端口的回环自检又包括检测帧序列的定义,和自检状态机的设计。而处理机的状态统计包括CRC校验状态、信用状态、链路状态和超时差错检测状态监视。 FC-FS协议处理主要包括端口间的同步,帧对FC协议层次中FC-0、FC-1、FC-2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FC-0层描述了两个端口之间物理链路的规范;FC-1层描述了8B/10B编码/解码方案,并规定了端口接收机和发射机的状态;FC-2层规定了数据块传送的规则和机制,包括协调端口间通信所需要的登录/登出服务,可能支持的服务类及不同服务类中的连接和信用管理规则,帧的格式、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帧的响应,确保链路和数据完整性的差错检测和超时管理;此外,该协议还对光纤通道中的部分一般类服务做了简单介绍。 2.4 snmp网络管理协议 2.4.1概述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目前TCP/IP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协议。为不同种类的设备、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不同型号的设备定义一个统一的接口和协议,使得管理员可以使用统一的外观对这些需要管理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SNMP使用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管理信息库(MIB)提供了一组监控网络元素的最小的,但功能强大的工具。它的结构十分简单,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因而SNMP在网络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SNMP目前包括三个版本:SNMPv1、SNMPv2、SNMPv3。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9b6189750.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9b6189750.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fc光纤通道 协议详情总结材料

1 FC结构和概念 1.1 概述 FC逻辑上是一个高性能的双向点到点的串行数据传输通道,在物理上它可 以通过交换网互联连接多个通讯节点也就是N端口,也可以以点到点的形 式连接。FC协议由一系列的功能层组成,FC-PH由相关的功能层FC-0, FC-1,FC-2组成。 ?FC-0层(物理层)由传输介质、发送机和接收机及接口组成。物理层规定了多种介质在不同速率下工作的驱动接收能力。 ?FC-1层(编码层)进行8B10B编码。 ?FC-2规定了端到端数据块的传输机制。FC-2层协议应管理下列容: a)交换的激活和终止 b)序列的启动和终止 c)X_ID分配和重新分配 d)序列主动权 e)SEQ_ID的分配 f)分段和重组

g)序列 h)帧的序列计数SEQ_CNT i)帧序列错误的检测 j)帧序列错误的报告(3类服务除外) ?FC-3层提供了一组FC节点上多个N端口的通用服务(基本链路服务,扩展的链路服务,F4层链路服务) ?FC-4层ULP到FC的映射组成FC-4层,是FC中的最高层 FC节点 一个FC节点node如上图所示,节点可支持一个或多个N端口和一个或多个FC-4层协议,每个N端口包括FC-0,FC-1,FC-2层的功能,FC-3层选择性的为多个N端口和FC-4层提供通用服务。

1.2 拓扑结构 点到点结构 交换网结构

仲裁环结构 NL端口:具有仲裁功能的N端口 FL端口:具有仲裁功能的F端口 1.3 交换网 交换网的主要功能是从源N端口中接收帧,并按帧中给出的地址标识符寻 找目的N端口。每个N端口通过链路连接到交换网上。每个N端口都有一 个唯一的N端口地址标识符。FC-2层定义了交换网与所连接的N端口间的 协议。

通信光缆维护合同(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通信光缆维护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一、基本原则 1、本合同旨在明确乙方向甲方提供光缆线路维护服务时,甲乙双方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及光缆维护服务的基本内容等事项。 2、乙方所提供的光缆维护服务,应按照中国联通总部颁发的《长途传输网光缆线路技术维护规程》、《标准化线路维护规范》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执行。本条例未涉及的内容参照国务院、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维护通信光缆的规定及信息产业部(或原邮电部)颁发的《长途电信线路维护规程》执行。乙方必须保证甲方光缆线路的安全。 3、由于乙方管理不善、维护不当而造成损失,乙方应按国家维护规程规定承担直接损失。 4、由于不可抗力给甲方光缆线路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但应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5、甲乙双方应在交接维护前组织光缆线路检测,甲方交乙方维护的光缆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及交付完整的竣工资料等。 二、维护内容、维护界限、维护区段及长度 1、维护内容: 1.1、日常维护:应按照中国联通总部颁发的《长途传输网光缆线路技术维护规程》、《标准化线路维护规范》(已经标准化的线路才执行此标准)规定的有关技术要求,对光缆路由进行线路巡回、管道光缆及管道设施检修、杆路检修、附属设施(标石,标志牌,宣传牌;防雷设备、防护装置等)整治、护线宣传等日常性维护,对影响线路安全的外力影响点进行严格控制,采取具体措施,做到预防为主。 1.2、乙方负责维护范围内光缆障碍抢修的挖沟、立杆、光缆的敷设、光缆的接续及障碍现场恢复处理等。 2、维护界限: 维护界限:以甲方基站的ODF架法兰盘为分界,ODF架法兰盘外侧(至光缆侧)由乙方进行日常维护及障碍抢修,不含法兰盘;ODF架以内(至设备侧)由甲方自行维护。 3、维护区段及长度:详见甲乙双方每年度签订的委托维护补充合同。 三、线路维护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1、乙方成立维护分公司,组建地、县二级管理机构。 2、乙方按维护规范标准进行线路设备维护。确保线路设备质量完好、达标和障碍指标的完成,保证线路畅通。 3、甲方网络运行维护部作为业务领导机构及维护考核责任人,负责维护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并依据考核情况向乙方拨付维护费。 4、乙方应建立维护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4.1 乙方组建各级线路维护管理机构。各级线路维护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区域内的光缆线路日常维护指标的检查、维护力量调配、线路抢修的组织调度。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帧) PPP(点对点协议):面向连接,不可靠,只支持全双工链路,成帧技术,PPP 帧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的。 只检错不纠错,没有流量控制。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指数 退避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 3.网络层(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 IP协议: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型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 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封装在IP包中。 (ICMP报文是IP层数据报的数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RIP用UDP用户数据报传送。 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跳数不超过15。 缺点:“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协议LS OSPF 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BGP(边界网关协议):不同AS之间的路由协议。 用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 BGP用TCP报文传送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协议。IGMP 使用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BOOTP(引导程序协议):需要人工进行协议配置,使用UDP报文封装,也是 无盘系统用来获取IP地址的方法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主机地址 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NAT(网络地址转换):①在公司内部,每台机器都有一个形如10.X.Y.Z的地址。 三段私有IP地址 a)10.0.0.0 ~10.255.255.255/8 b)172.16.0.0~172.31.255.255/12 c)192.168.0.0~192.168.255.255/16 ②当一个分组离开公司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个NAT盒, 此NAT盒将内部的IP源地址转换成该公司所拥有的真 实IP地址,198.60.42.12.。③通常与防火墙组合。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s://www.doczj.com/doc/9b6189750.html,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复习课程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帧) PPP(点对点协议):面向连接,不可靠,只支持全双工链路,成帧技术,PPP 帧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的。 只检错不纠错,没有流量控制。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指 数退避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 3.网络层(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 IP协议: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型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 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封装在IP包中。 (ICMP报文是IP层数据报的数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 BGP RIP(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RIP用UDP用户数据报传送。 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跳数不超过15。 缺点:“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协议LS OSPF 直接用 IP数据报传送 BGP(边界网关协议):不同AS之间的路由协议。 用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 BGP用 TCP报文传送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协议。IGMP 使用 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BOOTP(引导程序协议):需要人工进行协议配置,使用UDP报文封装,也 是无盘系统用来获取IP地址的方法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主机地址 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 NAT(网络地址转换):①在公司内部,每台机器都有一个形如10.X.Y.Z的地址。 三段私有IP地址 a)10.0.0.0 ~10.255.255.255/8 b)172.16.0.0~172.31.255.255/12 c)192.168.0.0~192.168.255.255/16 ②当一个分组离开公司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个NAT 盒,此NAT盒将内部的IP源地址转换成该公司所 拥有的真实IP地址,198.60.42.12.。③通常与防 火墙组合。 4.传输层(TCP报文段、UDP用户数据报)

TCPIP网络协议知识点的归纳

TCPIP网络协议知识点的归纳 引导语: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TCP/IP网络协议知识点的归纳欢迎参考阅读 谁来制定这个网络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协议的基本框架被称为OSI 模型要制定通讯规则内容会很多比如要考虑A电脑如何找到B电脑A 电脑在发送信息给B电脑时是否需要B电脑进行反馈A电脑传送给B 电脑的数据的格式又是怎样的内容太多太杂所以OSI模型将这些通讯标准进行层次划分每一层次解决一个类别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标准的制定没那么复杂OSI模型制定的七层标准模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这样一个网络协议的模型但是实际上互联网通讯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网络协议 TCP/IP是一个协议族也是按照层次划分共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连网络层网络接口层那么TCP/IP协议和OSI模型有什么区别呢OSI 网络协议模型是一个参考模型而TCP/IP协议是事实上的标准TCP/IP 协议参考了OSI模型但是并没有严格按照OSI规定的七层去划分标准而只划分了四层个人觉得这样会更简单点当划分太多层次时你很难区分某个协议是属于个层次的TCP/IP协议和OSI模型也并不冲突TCP/IP协议中的应用层协议就对应于OSI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就像以前有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现在实行大部制后只有工业和信息

化部一个部门但是这个部门还是要做以前两个部门一样多的事情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TCP/IP中有两个重要的协议传输层的TCP协议和互连网络层的IP协议因此就拿这两个协议做代表来命名整个协议族了在说TCP/IP协议时是指整个协议族 TCP/IP协议分为四个层次但我们并不需要了解所有层次的协议我觉得主要关注应用层和传输层的协议就可以了拿寄送邮件举例A 寄邮件给BA关心的是用什么格式写什么内容给B(应用层内容)是寄挂号信还是寄平信(传输层内容)但是A是不会去关注邮件传送过程中采用了那条路线邮递员是如何把信件递送到B手里的(互连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先说传输层传输层有多个协议但最主要的是TCP和UDP协议两则的区别在于TCP协议需要接收方反馈UDP协议不需要接收方反馈TCP就像挂号信A电脑发信息给B电脑后需要得到B电脑的反馈这样A电脑就能知道B电脑是否已经收到信息UDP就像平信A电脑发信息给B电脑后B电脑并不给A电脑发聩A电脑发送信息出去后并不知道B电脑是否已经收到因此TCP传输比UDP传送更可靠但是TCP传输的效率就不如UDP了至于在传送过程中具体选择种传送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可靠的网络传送过程中一般选择TCP传送方式在讲求效率或者不在乎传送失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UDP方式来提高传输速率

会馆光纤接入合同协议书范本

甲方: 乙方: 鉴于:1、甲方作为乙方战略大客户,有进一步完善、建设通信网络的需求。 2、乙方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电信运营商,拥有合法的网络建设与电信业务经营权,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及有相当的影响力。 3、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为给甲方提供光纤接入互联网业务,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通信事业的发展,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作内容 1、乙方向甲方提供M光纤条接入互联网。 甲方租用乙方上下行对称的M领航光纤互联网业务条。 甲方租用乙方非对称启航光纤业务条,上行为M,下行为M。 该光纤接入互联网标准资费为元/月,鉴于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本次协议按标准资费的%执行,即网络使用费优惠资费为元/月,从建设完工并验收后开始计费。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上网不限时、不限流量。 2、甲方承诺本协议有效期即为租用乙方光纤接入互联网的最短租期,甲方在此期间内需持续不间断地租用乙方光纤,不提前退租。 第二条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甲方应当按时向乙方交纳通信费用。甲方当月产生的每月通信费用,应在次月底以前缴纳。例如,甲方在年月日至月日产生的通信费用,应在年月日以前缴纳。若甲方未按协议时限交纳,乙方有权终止服务。 2、甲方协助乙方做好业务开通的准备工作和协调工作,配合乙方对租用线路的日常维护、检测等工作。涉及与乙方有关的电信业务的增减变更,甲方须在办理前书面通知乙方。 3、甲方享受此协议优惠光纤仅为甲方自行办公使用,不得用于其它及对外经营。

4、甲方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文件规定。 5、甲方应当在收到乙方业务竣工单后五日内验收核实,租用业务确已根据本协议约定和国家有关电信业务规定开通的,甲方应签字或盖章确认。 若甲方在收到乙方业务竣工单后五日内未签字或盖章确认、也未书面提出异议的,视为乙方已按照本合同约定和国家有关电信业务规定开通租用业务, 业务竣工单载明的实际开通日期为租用业务的实际开通日。 6、甲方免费享受乙方提供有关通信及数据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援助。 第三条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提供给甲方的电信服务业务质量标准符合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相关业务标准,按《电信条例》规定为甲方提供通信服务质量保证。 2、乙方为甲方提供7*24小时一站式故障申告处理和投诉服务,甲方可以拨打24小时免费客户服务热线提出故障申告或投诉,乙方将优先处理。 3、甲方如需增加电信服务业务的种类、数量,乙方应在网络设备允许的范围内保证继续为甲方提供所需服务,由此而引发的费用由双方协商承担。 4、乙方免费向甲方提供有关通信及数据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援助。 5、乙方承诺因工作需要,进入甲方的机房进行网络调测或割接时,应提前通知甲方,并按甲方保密要求,办理相关出入证件。乙方工作人员进入甲方机房,承诺不做任何有损甲方利益或违反甲方安全保密条例的行为。 6、免费提供个固定IP地址,完成IP地址分配及相应工作,如甲方因业务需要增加IP 地址,费用由双方协商处理。 第四条接入互联网后的管理 1、甲方接入互联网后,全部乙方投资建设的线路,通信设施、网络设备产权为乙方所有,由乙方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进行经营管理。 2、甲方内部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内部维护和安全保卫由甲方自行维护管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 学院学生姓名 计算机学院 专业学号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黄杰11.6 一、以太帧格式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先在命令窗口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的ip地址,得到的结果如下 : 可以得到本地的ip地址为10.66.126.254,默认网关为10.66.64.1,物理地址为3c-77-e6-6e-92-85,然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找到可以建立连接的ip地址来进行ping。这里选择的目的ip地址为119.90.37.235,将wireshark之前抓取的包清空重新打开进行抓取。 在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

119.90.37.235.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关闭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icmp,可以找到发送并接受的8个icmp协议下的数据 包。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对以太帧格式进行分析。3.抓取数据的内容 抓取数据内容如下: 这里面包括了发送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以太帧类型以及数据内容等等。 4.抓取数据的格式解释(可直接在抓取数据的内容旁边标注) 源mac地址: 3c-77-e6-6e-92-85 目的mac地址: 00-00-54-00-01-02 类型:协议类型为icmp类型 长度:ip包总长度为 60 校验和 以太帧类型: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十六进制码为0800 5.补充说明(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写在这) icmp的以太帧中数据内容为32字节,这里可以看到里 面的内容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二、aRp协议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首先查看本地的ip地址: 这里是192.168.1.7,目的主机是室友的电脑,ip地址为192.168.1.4。首先清除arp缓存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在wireshark中选择arp过滤,在过滤规则中设置 host192.168.1.4,然后点击开始抓包。接下来在命令窗口 中输入ping192.168.1.4。 成功ping通后在wireshark中找到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 3.抓取数据的内容 保存为抓包文件并导出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内容如下:no.timesourcedestinationprotocollengthinfo 311.896476000honhaipr_6e:92:85broadcastaRp42whohas1 92.168.1.4tell192.168.1.7 Frame3:42bytesonwire(336bits),42bytescaptured(336bi

深入了解光纤通道(FC)协议

理解光纤通道(FC)的核心,包括其命名格式和位址机制,可以帮助人更好的理解SAN。要全面了解所有有关协议的知识才能够快速浏览问题并找出问题所在。虽然通过图形界面,鼠标点击和有限的知识也可能解决问题,但是这显然并不是好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学习一下光纤通道协议。 在此重复:光纤通道并不是SCSI的替代;一般而言SCSI是光纤通道的上层。有些跑题,现在进入正题。光纤通道一般是指FC-PHY层:FC0-FC2,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过简短提及。术语FCP,即光纤通道协议,是指对SCSI的界面协议或FC-4层映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光纤通道的内在工作原理,而不是指光纤通道协议。 光纤通道的数据单元叫做帧。即使光纤通道本身就有几个层,大部分光纤通道是指第2层协议。一个光纤通道帧最大是2148字节,而且光纤通道帧的头部比起广域网的IP和TCP来说有些奇怪。光线通道只使用一个帧格式来在多个层上完成各种任务。帧的功能决定其格式。相比我们在IP世界中的概念,光纤通道帧格式是奇特而且奇妙的。 光纤通道帧起始于帧开始(SOF)标志,随后是帧头部,这个一会进行描述。数据,或光纤通道内容,紧随其后,然后是帧结束(EOF)。这样封装的目的是让光纤通道可以在需要时被其他类似于TCP的协议所承载。 图1. 光纤通道封装帧头 光纤通道帧本身,在大小上颇有不同。在图1你可以看到我们之前提到过的SOF和EOF。光纤通道帧头奇特之处是它是字导向的,而且一个光纤通道字是4字节。在2148字节容量下,最多允许537字节。 帧头的组成部分,以及可选部分,列示如下: SOF(1字):帧开始. 帧头(24字节):帧头决定使用何种协议,以及来源和目的地地址。其变量取决于所使用

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 实验题目:网络协议的分析 专业班级:计科5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时

指导老师:刘宏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各种网络协议的技能; 2. 深入理解应用层协议HTTP和FTP的工作过程,及协议内容;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 Wireshark安装程序(可以从https://www.doczj.com/doc/9b6189750.html,/下载)。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参照附件一:了解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完成Wireshark的安装和基本使用。 2. 捕获IP数据报 运行程序,单击CAPTURE菜单下的start命令,开始捕获数据报。输入过滤条件为只捕获IP协议的数据报。 (1)在命令行模式下测试与其他同学使用主机的连通性,即“ping ”,就可以看到捕获区域有捕获到的IP的数据报了。对DOS界面和Wireshark捕捉界面分别截屏,并对该数据报进行分析,填写下表:

(2)在命令行模式下执行“ping -l <数值>”,对DOS界面截屏观察并分析Wireshark中捕捉的数据报,此处数据块数值设置为(2000+ N)字节,N为你的学号后 三位。

(3)思考:若是ping的数据报大小调整为(3500+N)字节,N为你的学号后三位。分片情况又怎样?对DOS界面截屏,在Wireshark中捕捉相应数据报并截屏分析,完成下面表格 的内容。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实验一IP协议 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发送IP数据包 描述:收发IPv4报文,不填上层协议. 问题:①查看捕获到得报文长度是60,和你编辑的报文长度不同,为什么? 最小帧长度为60,当不足60时,在源数据尾部添加0补足。 ②讨论,为什么会捕获到ICMP目的端口不可达差错报文? 差错报文的类型为协议不可达,因为上层协议为0,未定义。 练习二编辑发送IPV6数据包 描述:收发IPv6报文. 问题:①比较IPV4头,IPV6有了那些变化?IPV4的TTL字段在IPV6里对应那个字段? 比较IPv4 和IPv6 的报头,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字段的数量从IPv4 中的13(包括选项)个,降到了IPv6 中的8 个; ●中间路由器必须处理的字段从6 个降到了4 个,这就可以更有效地转发普通的 IPv6 数据包; ●很少使用的字段,如支持拆分的字段,以及IPv4 报头中的选项,被移到了IPv6 报 头的扩展报头中; ●● IPv6 报头的长度是IPv4 最小报头长度(20 字节)的两倍,达到40 字节。 然而,新的IPv6 报头中包含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长度,是IPv4 源地址和目的 地址的4 倍。 对应:跳限制----这个8位字段代替了IPv4中的TTL字段。 练习三:特殊的IP地址 描述:直接广播地址包含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1”的主机号,只有本网络内的主机能够收到广播,受限广播地址是全为1的IP地址;有限广播的数据包里不包含自己的ip 地址,而直接广播地址里包含自身的ip地址 练习四: IP包分段实验 问题:讨论,数据量为多少时正好分两片?1480*2=2960 练习五: netstat命令 描述: C:>netstat –s ;查看本机已经接收和发送的IP报文个数 C:>netstat –s ;查看本机已经接收和发送的IP报文个数 C:>netstat –e ;观察以太网统计信息,

网络协议分析最终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协议与分析 姓名:项学静学号:20104422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602机房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2.练习PPP,CHAP的配置。 3.验证PPP,CHAP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 2.Boson NetSim模拟仿真软件。 三、实验步骤 1、绘制实验拓扑图 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1-1。 本实验选择两台4500型号的路由器。同时,采用Serial串行方式连接两台路由器,并选择点到点类型。其中DCE端可以任意选择,对于DCE端路由器的接口(Serial 0/0)需要配置时钟信号(这里用R1的Serial 0/0作为DCE端)。 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将其保存并装入Boson NetSim中开始试验配置。配置时点击Boson NetSim程序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 并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1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enable secret c1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word c2 R1(config-line)#interface serial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点击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下面过程进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配置: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