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共21页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原始美术彩陶: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格调的彩陶黑陶:龙山文化,有“蛋壳陶”之称。
岩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岩画二先秦美术1.“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发端于黄河流域,有陶范翻铸法和蜡模法(失蜡法),大体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2.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想象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青铜代表作品:《四羊方尊》:湖南,现存商代青铜方尊最大的一件。
《司母戊方鼎》:商代,河南安阳,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淳化大鼎》:西周《三星堆铜面具》:四川广汉《鹤莲方壶》:春秋,河南《牛虎青铜案》:战国,云南江川李家山墓群4.甲骨文:又称卜辞,出现于殷商时期,巫史文化是甲骨文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
5.帛画:在素绢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新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其精神实质是引魂升天,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6.《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属战国时期。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以此可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7.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结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三秦汉美术1.最早墓室壁画:西汉,洛阳卜千秋墓。
2.为什么汉代的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壁画表现的主义题材是什么?这个时期的墓室艺术兴盛,出来经济发达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厚葬风气有关。
表现的主要题材有:原始深化,神仙世界;历史故事,古圣先贤;俗世和自然环境的描绘。
3.秦代雕塑:严谨写实;汉代雕塑:变形夸张。
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引言概述:中国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探讨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艺术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美术史的复习资料,包括:先秦时期的艺术特点、汉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宋元时期的绘画传统、明清时期的艺术表现以及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正文内容:一、先秦时期的艺术特点1.礼乐观念的影响:先秦时期的艺术与礼乐观念相辅相成,艺术作品具有浓厚的仪式性和象征意义。
2.陶器艺术的繁荣:先秦时期的陶器艺术经历了从简单实用到精美装饰的发展过程,同时表现出地域特色的风格。
3.基于神话故事的石雕艺术:先秦时期的石雕作品通常以神话中的神仙和动物为主题,通过雕刻展现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
二、汉唐时期的艺术风格1.汉代宫廷画:汉代宫廷画着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描绘,用笔细腻、色彩鲜明,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唐代山水画的兴盛:唐代山水画在表现自然景色时注重笔墨的自由流动和韵律感,强调意境的营造。
3.唐代仕女画的独特魅力:唐代仕女画通过精致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女性的婉约和优雅之美。
三、宋元时期的绘画传统1.宋代文人画:宋代文人画强调写意性和情感表达,注重意境的构造,以墨色的运用来表现作品的情感。
2.元代花鸟画:元代花鸟画着重于形象的写实性和细节的准确性,笔触流畅、色彩丰富,纵横捭阖的构图形式多样。
3.元代人物画:元代人物画追求人物的神似和精确,注重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倾向于严肃和庄重的风格。
四、明清时期的艺术表现1.明代山水画: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前代的传统,注重构图和用笔的造诣,强调意境的表达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明代人物画:明代人物画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擅长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气质。
3.清代宫廷绘画:清代宫廷绘画注重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色彩,呈现出柔和、典雅的风格。
五、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1.新文化运动对美术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美术观念进行了重大的颠覆,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2.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美术的激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美术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艺术表达和社会现实的结合。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为什么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1)当时的美术作品是与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原始宗教观念相密切的,是原始先民的生存意识和观念的物化形态,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2)其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之间浑然一体,相互依存的。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个体意识觉醒;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
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特殊的社会条件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清逸超俗以及整体把握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形成了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方向.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1.同“比德”说有关。
“比德” 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2.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
作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是难以在这个时代产生的.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士大夫祟尚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隐居山林,在大自然中领略“玄趣”,山水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山水画应运而生。
重借物咏怀的艺术家对花鸟的兴趣是远不如对山水的兴趣的.3.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花鸟形象作为绘画体裁形式出现了。
4.这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据记载,许多擅长花鸟题材的画家,差不多都侍奉宫廷或参与宗教壁画的制作。
院体画特征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一)G分享中西绘画比较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
古人认为,白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
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木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克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
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
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
所谓“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
”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睛、雨雪。
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
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
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 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O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器艺术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
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一)先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人面鱼纹彩陶盆:先民们在认识和表现物象时。
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
思维也不是单向的。
而是取决于作画的目的与功能需要。
既有写生的形象也可以有很抽象的符号作为中华名族古老的生殖崇拜象征。
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石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基础。
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名族人丁昌盛的局面鹳鱼。
石斧图形彩陶:鱼被鹳鸟衔着,又有一番含义,用彩色表现,再以线条勾形,显得浓重华丽,绘画性堪称中国史前艺术之冠。
石斧柄上所画的X形符号·在西亚史前文化中代表的是富有,从比较文化论的立场来看·很可能也是闾村人所所持看法,而鱼正是富有的前提,就这幅画所绘大型陶缸推想,鱼鹳和石斧共同表达了闾村人坐拥富裕,淡然自足的心态。
图腾:原始部落秦为祖先并加以崇拜特点的动物或神灵玉器:是磨光石器的一种·因其硬度不同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
中国史前艺术有哪些重要艺术功能和特色?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七千年至四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其发源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而在淮河辽河与珠江流域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黄河中上游的彩陶和下游的黑陶为典范,它们在造型彩绘和陶文方面都留下了精美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实用与装饰风格。
体现出具象和抽象的双重含义,彩陶文化体现出了母系名族社会的若干生活特点,尤其是当时的物质鱼精神生活特点,可以表明人们在物质生产和人的再生产方面的愿望和努力和社会结构变化关系最直接的是玉器的出现·对此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玉器除了像玉琮之类作为原始信仰中的神圣法器传达古老的宇宙观念外,更以其完美无瑕的质地和巧夺天工的琢玉技术,成为美善合一的永恒象征。
功能:大都和巫术礼仪有密切关系,是我们认识原始文化整体面貌的重要内容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毋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
毛公鼎铭文:周宣王是毛公鼎上的长篇铭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诸多美术字体的出现·反应了书法艺术的日趋成熟。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一)中西绘画比较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
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
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
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
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
所谓“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
”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晴、雨雪。
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
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
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
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中国美术史第一部分,原始的美术一、绘画的萌芽: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
二、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先秦美术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
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
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相同之处,《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第二部分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汉代帛画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
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
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场景。
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
汉画像石画像石是遗存丰富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
秦汉画像砖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等。
第三部分两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中国美术史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黄河中游仰韶(红陶、彩陶),黄河上游马家窑(彩陶),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黑)长江下游河姆渡(黑陶)、良渚人血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人头形器I I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型)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型)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使其呈现赭红、黑、白等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造型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玉器和陶塑新时期时代石、玉雕的两个中心是南方良渚、北方红山(平面浮雕和线刻结合《琮》)(圆雕《碧玉龙》)新时期时代陶脂的制造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艺术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法第三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应用了镂孔印纹等手法先秦美术(夏、商、周、春秋、战国)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分类:炊煮、盛食、酒、水、乐、兵动物纹饰主要用在造型及主体装饰,几何纹饰用在底纹和细部三星堆遗址:1986年四川广汉出土的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风格奇伟夸张,与中原迥异,工艺相当成熟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帛画,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义,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湖南长沙子塘出土的西汉漆画《漆奁车骑出行图》画的是贵族出行的内容商、两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上铸铭文即金文战国时期书法带有浓重地方色彩齐楚有异,秦燕不同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及各阶段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夏代:青铜工艺处于初期阶段,造型稚拙,体态轻薄,少有装饰花纹商代:青铜冶炼技术进步,种类相当丰富,早期花纹铸造较浅旦无底纹,晚期趋向繁瓣华美,浮雕的主体下布满繁密底纹,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特色周:两周前青铜仍沿袭后期风格但铭文逐渐增多,中期开始酒器减少,风格趋向简朴,造型和风格凝重典雅、冼练朴素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有什么?主要分为动物纹饰(造型及主要装饰)和几何纹饰(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青铜器特征: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简答题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
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
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
据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
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
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1、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
2、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棕黄色、红褐色的装饰纹样的陶器。
它是一种制陶的工艺,是在已经成形的器物泥坯上,以天然的赭石、红土、或氧化锰颜料,绘上各种纹饰,再入窑进行烧制而成的。
3、夏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始。
4、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它是商朝晚期偏早的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5、先秦雕塑主要有青铜雕塑、玉雕和陶雕等。
青铜雕塑首先是三星堆的新发现。
6、《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所知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7、画像石发端于西汉武帝时期,流行于东汉时期。
8、最能代表秦代雕塑艺术成就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9、马踏飞燕:武威雷台的铜奔马造型格外精美、构思特别奇巧,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了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只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10、秦代书法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
11、秦代书法家有李斯、赵高、胡毋敬、程邈等。
12、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雕塑和壁画。
13、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
14、佛教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15、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合成“二王”1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7、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被誉为“六朝三杰”。
阎立本、吴道子等就深受他们的影响。
在绘画美学上,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这是中国绘画美学的一大成果。
18、顾恺之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论画》——“以形写神”。
19、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20、阎立本: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
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1、历代帝王图:从西汉到隋唐的十三位帝王的肖像。
22、步辇图:文成公主入藏。
23、吴道子:唐代画家,被陈为“祖师”“画圣”,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释迦降生图》。
也有“吴带当风”之称。
24、李思训:唐朝宗室,曾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
擅画山水,唐人推为“国朝山水第一”。
25、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和山水画家。
他所画的《辋川图》,成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理想境界。
苏东坡评论他的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6、隋唐壁画非常发达,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传至今的主要是石窟和墓室壁画。
27、五代时期出现了周文矩和顾闳中等著名肖像画家。
顾闳中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28、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几位画家各有特点: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关仝的“峭拔”,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
29、荆浩:后梁画家,开创北派山水画法。
作品:《匡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写庐山的景色。
气势宏大,结构严谨,高远,平远相杂。
30、关仝:后梁到北宋的画家,早年师法荆浩,画风笔简,气壮意长,主要以秦岭,华山的大山巨壑为描绘对象,在北宋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
作品:《关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溪待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晚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岭晴云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原图已被旧画本所换,系伪摹本。
31、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
32、董源:(?-962)南唐山水画家,山水以描写江南多泥被草的山峦丘陵,风雨明晦的景色为主,风格平淡天真,用笔细长圆润,喜用苔点和披麻皴。
作品:《寒林重汀图》: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溪岸图》:美国私人藏。
属早期作品。
《龙袖骄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写节日嬉戏的景象,为小青绿山水。
《洞天山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山图》:上海博物馆藏。
《夏景山口待渡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潇湘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雪霁图》:香港私人藏。
《重溪烟蔼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3、巨然:南唐山水画家,僧人。
师承董源,工烟岚气象,擅用长披麻皴,山顶画矾头,树木多屈曲,风格比董源雄秀奇异。
作品:《秋山问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
《层岩丛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4、五代的花鸟画以黄筌和徐熙最为杰出。
35、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沈括),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
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36、徐熙:五代南唐画家。
被称为“徐熙野逸”。
代表作有《玉堂富贵图》。
37、徐黄异体:五代花鸟画的两大阵营,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38、五代书法:张旭、颜真卿。
39、五代建筑: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由隋代的李春主持设计和建造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砌“空拱券桥”。
40、北宋山水画:李成、郭熙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
41、李成:《茂林远岫图》、《小寒林图》、《寒林钓艇图》、《晴峦萧寺图》。
42、范宽:《溪山行旅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雪山萧寺图》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雪景寒林图》,真伪有争议,但可作为其传派作品来研究。
43、郭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
《林泉高致》44、米芾:只有故宫博物院藏其书法作品《珊瑚帖》的书后所画珊瑚一枝,笔法浑然,如写字。
45、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元四家。
46、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北宋书法家。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
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北宋著名画家。
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
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有《金明池争标图》也是其代表作。
47、崔白:传世作品有《双喜图》、《寒雀图》。
48、赵佶:北宋皇帝宋微宗。
其书创“瘦金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传世作品有《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溪山秋色图》、《珍禽图》。
49、北京妙音寺白塔就是元代喇嘛教建筑的杰作。
50、宋代被称为“瓷的时代”,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51、唐代出现的5大名窑是: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
52、元代开始,南方的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53、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54、徐渭:绘画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文人画特点和技术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代表作有:《梅花图》、《雪蕉图》、《牡丹蕉石图》、《杂花图卷》。
55、董其昌:明代晚期画坛大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
代表作有:《关山雪霁图》、《松溪幽胜图》、《林和靖诗意图》、《高逸图》。
董其昌不仅提出“南北宗论”,而且还开拓性、穿造型地摸索出一些新的文山画的创作理论。
56、清初的四王:“四王”分别是:王时敏:明末清初知名画家,曾与明末画家董其昌来往,宗法元代黄公望,摹古功夫深厚,注重传统文人笔墨技法,并开创“娄东派”。
王鉴:与王时敏同辈,同样与董其昌交善,但不拘于黄公望一家而已,并崇仰董源、巨然之作,各家技法均备,皴染细密而墨色浓润。
王翚:王鉴的学生,得到前二王的指导,不仅从临古来着手,兼学各家诸体的技法,本人更主张要集古人之大成。
王鉴也是四王之中,唯一注意观察自然的实景写生,所以作品除了技法精熟,也能够脱古而出新。
由于追随者也多,遂形成“虞山派”。
王原祁:王时敏之孙,直接继承祖父而扬名画坛。
幼时曾受王时敏的影响,故崇尚黄公望的画风,不过比较着重干笔积墨、反复皴染的变化,其画被赞誉“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后来继承“娄东派”,成为该画系之首要地位。
57、“四僧”是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四位和尚:八大山人(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58、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代表人物有:金农、黄慎、郑板桥、汪士慎、高翔、罗聘、李鱓、李方膺。
59、海上三任:任颐、任熊、任熏。
在清代早期以赵之谦和任颐成就最高,还包括任熊、任熏和虚谷、晚期以吴昌硕为主要代表。
60、广东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他们不受传统的限制,在艺术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地区特色。
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
61、明代版画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堪称鼎盛时期。
62、私家园林在明朝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苏州的拙政园、五峰园和留园等。
63、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64、“上海画派”简称“海派”,开创了中国画艺术雅俗共赏的新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以及“海上四任”。
65、赵之谦:精于篆刻、书法、绘画。
作品有《天竺图》、《菊花图》。
66、五四运动后大家熟知的画家有: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蒋兆和等人。
67、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代表画家有: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潘天寿、叶浅予、石鲁等。
68、齐白石晚年在陈师曾、徐悲鸿的鼓励点拨下“衰年变法”终获成功。
69、徐悲鸿:出身于乡村画师之家。
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70、最著名的石印画报是《点石斋画报》,主要执笔人吴友如。
71、清初到民国初年在漫画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以马星驰、钱病鹤、何剑士等最为突出。
72、《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张乐平。
73、民间木版画在清代大为发展,最为著名的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澭坊和河南的朱仙镇。
历年真题1、《虎牛形祭案》出土于云南省江川县。
一直跃起的猛虎咬住稳健、凝重、护犊的母牛的精美造型。
2、唐代著名的两位仕女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周昉《簪花仕女图》。
张萱《捣练图》3、张萱:《挥扇仕女图》4、表现新中国成立的油画《开国大典》是我国著名画家董希文所作。
5、北京故宫采用运用轴线的处理来突出主题的形式美法则设计的。
6、“吴带当风”和“曹衣出水”的创造者分别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
7、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合称南宋四家。
8、毛泽东造诣最深的书法是草书。
9、最早发现漆器的古国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