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摘要:一、引言:中国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二、古代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创作2.夏商周时期的美术特色3.汉代美术的繁荣与创新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风貌5.隋唐时期的美术高峰6.宋元明清的美术传承与变革三、现代美术: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创新1.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2.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立与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的美术创作4.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变迁5.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改革开放6.当代中国美术的多元化发展四、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的学术价值与影响1.央美版教材的编写背景与目的2.教材的学术特点与创新3.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的地位4.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贡献与启示五、结论: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中国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它既有与世界艺术相通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
二、古代美术1.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创作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以陶器、石器、玉器等为载体,表现出神秘、古朴的风格。
2.夏商周时期的美术特色夏商周时期,美术发展逐渐繁荣。
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与宗教信仰。
3.汉代美术的繁荣与创新汉代美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实现了繁荣与创新。
壁画、画像石、木雕等作品展现出丰富的题材和高度的表现力。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宗教美术尤为突出。
5.隋唐时期的美术高峰隋唐时期,中国美术迎来了高峰。
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均有杰出作品,如《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
6.宋元明清的美术传承与变革宋元明清时期,美术在传承中谋求变革。
绘画、书法、戏曲等领域的发展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目录增订本编写说明修订说明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二编:秦汉美术第三编:魏晋地南北朝隋唐美术第四编:五代宁元美术第五编:明清美术第六编:近现代美术《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第一节原始美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第二节拜占庭美术第三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第四节罗马式美术第五节哥特式美术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第一节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第三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第四节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第五节 19世纪德国美术第六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第七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第八节 19世纪美国美术第九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第十节 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第六章 20世纪美术第一节西方现代美术第二节苏联美术第七章亚洲美术第一节波斯美术第二节印度美术第三节东南亚美术第四节日本美术第五节古代朝鲜美术第八章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一节非洲黑人美术第二节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各章节插图目录。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美术的独特特点
3.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
4.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
5.中国美术的未来展望
正文
中国美术是一门悠久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传统美术,另一方面是现代美术。
传统美术主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影响,而现代美术则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美术的独特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上。
中国美术强调“意境”,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手法使得中国美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可以从古代、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来看。
古代美术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战国时期的帛画为代表,中古美术则以汉代的壁画和唐代的绘画艺术为代表,近古美术则以宋代的山水画和明代的文人画为代表,现代美术则以徐悲鸿、齐白石等为代表。
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主要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但在吸收西方艺术养分的同时,中国美术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和本土特色。
第1页共1页。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摘要:一、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概述二、中国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4.秦汉时期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隋唐时期7.五代十国时期8.宋朝9.元朝10.明朝11.清朝12.近现代三、中国美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1.绘画艺术2.雕塑艺术3.建筑艺术4.工艺美术5.书法艺术四、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与影响正文: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是对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美术就已经初具规模,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在商周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铸造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雕塑艺术逐渐兴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秦汉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形式美和实用性,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许多传世之作。
隋唐时期,中国美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等艺术门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个性表现和情感传达。
宋朝时期,文人画成为主流,强调意境和情感。
元朝,民族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明朝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个性化表现。
清朝,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美术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中国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就和特点。
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美感,强调写意传神。
雕塑艺术以人物为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建筑艺术注重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工艺美术以精湛的技艺和繁复的图案著称。
书法艺术则以汉字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
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中国美术就不断向外传播,影响了世界艺术的进程。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中国美术简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中国美术古代中国美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艺术,主要表现在陶器、石器和壁画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商代和周代,青铜器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装饰而闻名。
同时,中国绘画也开始崭露头角,以壁画和丝绸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古代中国绘画古代中国绘画是中国美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个流派。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物的神韵,强调意境和气韵的传达。
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瑰宝,以山水为主题,追求自然景色的表现和心灵的抒发。
人物画则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常常以历史人物和文人雅士为题材。
花鸟画则以花卉、鸟类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追求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
三、现代中国美术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西方绘画的引入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美术逐渐与世界接轨。
新式绘画和油画成为了现代中国美术的代表形式,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同时,中国美术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四、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美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的特点。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形式,开始尝试各种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的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外展览中频频亮相,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代中国美术既承袭了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又与时俱进地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先进理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五、中国美术的未来中国美术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美术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艺术家们将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思路,为中国美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中国美术也将更加积极地与国际艺术界交流与合作,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美术简史列举: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所有文化出土的代表器物:龙山文化:镂孔蛋壳黑陶杯(山东);丁公陶文(山东)和龙虬庄陶文(江苏)仰韶文化:三鱼纹彩陶盆(陕西)和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和花瓣纹彩陶盆(河南陕县)和鹳鱼石斧图陶缸(河南汝阳)和陶塑少女头像(甘肃礼县);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瓮(甘肃);宗日文化:多人舞蹈彩陶盆(青海);大汶口文化:刻符陶尊(山东);双墩文化:陶塑纹面头像(安徽);红山文化:泥塑女神头像(辽宁)和石刻女神头像(河北)和碧玉龙(内蒙古);凌家滩文化:玉雕人像(安徽);良渚文化:玉雕神徽图像(浙江)秦汉时期留存于世的汉代墓室壁画遗迹:西汉前期《巨龙升天图》;西汉晚期《墓主升仙图》和《二桃杀三士图》和《迎宾拜谒图》东汉前期《门吏》东汉后期《属吏及瑞兽图》和《宁城幕府》战国至汉代重要的帛画:战国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汉代的《西汉帛画》《缯书》魏晋南北朝中国石窟史上四个著名的遗迹:甘肃地区: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麦积山石窟(天水);中原地区:云冈石窟(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唐代唐代遗存的四座重要的寺塔建筑及地点,时间:公元652年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公元707年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公元823-859年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公元八世纪前半叶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公元782年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塔(选4)宋代“宋四家”代表作品:苏轼:《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黄庭坚:《松风阁诗》《虹县诗》米芾:《苕溪诗卷》《天马赋》蔡襄:《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四幅宋代风俗画作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嵩《货郎图》;李唐的《灸艾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杂技戏孩图》;王居正的《纺车图》;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选四)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明清时期画史上出现的重要画派及代表画家:姑熟派:(萧云从);金陵派(龚贤);海派:(早:张熊,朱熊,任熊等,晚:吴昌硕,任伯年等);江西派(罗牧);虞山派(王鉴,王翚),黄山画派(戴本孝,梅清,梅庚等)明清时期水墨大写意画家: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八大山人(名朱耷,号雪个,驴屋,八大山人);石涛(名朱若极,字石涛,号苦瓜和尚);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
中国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220-618)美术:1.著名画家曹不兴(三国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
擅画佛像。
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卫协(西晋):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邪始精”,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趋向精细和注重风范气韵的追求。
在绘画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影响。
戴逵(东晋):是首创中国式佛像的雕塑家,创造了“夹纻”漆像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者,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2.南朝四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其中顾、陆、张与唐代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采用“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游丝描。
《列女传·仁智图》陆探微(南朝刘宋):谢赫《画品》评价称:“第一品第一人”,创“秀骨清象”的风格,影响当时的石窟和壁画。
以书法入画,运用东汉张芝草书的特点,创造连绵不断的“一笔画”,擅画宗教画、名人肖像画、风俗故事画。
张僧繇(南朝萧梁):有“画龙点睛”的美传。
擅于佛教壁画、雕塑,奇形异貌,夷夏皆妙,始创疏体,有“张家样”之称。
影响了吴道子,同属于“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疏体画法。
曹仲达(北朝):擅画梵像,“曹衣出水”。
后世评价他的风格说“曹家样”。
肖绎(南朝):《职贡图》杨子华(北朝):宫廷画家,擅长人物和鞍马画,据闻他画马晚上会叫。
《北齐校书图》2.理论著作顾恺之:著《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观点:强调“传神”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及“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
在技法上创“高估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
谢赫(南朝):著《画品》是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详解第1章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1复习笔记第1节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典型遗址有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1.制作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
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其测定年代为距今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1)代表文化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中国美术简史的论述题
题目:中国美术简史,简述中国美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并分析其特点。
答案:中国美术发展经历了多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1. 古代传统阶段:古代中国美术起源于先秦时期,重要表现形式包括铜器、陶瓷、绘画等。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注重艺术与道德、文化背景的结合,强调以形象传达思想和美学价值。
2.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是中国绘画的黄金时期,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现,形成了以山水画为主的文人画派。
元代继承了宋代的传统,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外来影响,表现出豪放和浪漫的风格。
明清时期则呈现出仕女画和花鸟画的兴盛,注重细腻的表现和装饰性的艺术效果。
3. 近现代阶段:近现代的中国美术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艺术家开始追求现代性和个人表达,兴起了新式绘画运动,标志着中国艺术进入了现代阶段。
此后,中国美术经历了许多流派的涌现和艺术实验的探索,包括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林风眠的新写实主义等。
这些阶段及其特点只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简要概括,实际上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非常复杂而丰富。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理念的变迁。
中国美术简史一、古代绘画:战国帛画:《人舞龙画图》(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绘画。
汉代绘画:(1)帛画:《马王堆一号T形帛画》两晋南北朝:(1)敦煌壁画(2)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提出传神论。
(3)南朝:谢赫《画品》六法论。
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隋朝绘画:展子虔《游春图》最早的卷轴青绿山水画唐朝绘画:(1)人物:阎立本《步辇图》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周昉创造了“浓丽丰肥,雍容华贵”的唐代仕女画形象。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用“兰叶描”画人物衣纹,形成了“吴带当风”的风格。
《送子天王图》(2)山水:两种画风青绿山水---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水墨山水----王维《雪溪图》(3)花鸟:韩滉《五牛图》五代绘画:(1)人物: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2)山水:分南北派荆关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
荆浩《匡庐图》董巨山水: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董源《潇湘图》(3)花鸟: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出现了工笔、写意画法。
黄筌《珍禽图》工笔画法。
徐熙《雪竹图》写意画法。
宋代绘画:(1)人物:北宋李公麟:创“白描人物画”,《五马图》马夫形象南宋梁楷:创写意人物画(泼墨画法),后人称“减笔法”,《李白行吟图》(2)山水: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景式描绘。
南宋“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夏珪构思巧妙,以少胜多。
马远《独钓寒江图》留大片空白夏珪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喻南宋残山剩水,半壁江山。
(3)花鸟:宋代院体画赵佶《芙蓉锦鸡图》,创“瘦金体”赵昌,善写生,喜画折枝花果,誉为“与花传神”,《夹蝶图》崔白:《寒雀图》《双喜图》宋代文人画兴起,“四君子”题材形成,到明清大盛。
苏轼,文同是宋代文人画的代表,《墨竹》元代绘画:(1)人物:人物画开始进入文人画轨道。
(2)山水:元四家黄公望:《富川山居图》,被誉为“画中兰亭序”。
王蒙:《青卞隐居图》密体山水倪瓒:《平远窠石图》疏体山水吴镇:《渔夫图》安平乐道(3)花鸟:王冕《墨梅》明代绘画:(1)人物:陈洪绶《屈子行吟图》(2)山水:明四家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唐寅仇英(3)花鸟:徐渭《黑葡萄图》《泼墨芭蕉》大写意画风清代绘画:(1)人物:(2)山水:正统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革新派“四僧”,以石涛为代表,“搜尽奇峰打草稿”清初“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考研“中国美术简史”复习提要导言一、重点掌握1.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基本特点。
二、一般掌握1.美术、美术作品、美术史的概念;三、了解1.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2.美术学的三大学科;3.美术史在美术学中的地位。
名词概念:1.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
2.美术作品:是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人的内在生活(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
3.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的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1.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特征是什么?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彩陶、岩画的含义;2.彩陶的艺术成就;3.彩陶上的绘画所包含的观念;4.原始美术的特征。
二、一般掌握1.原始时代美术类别;2.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3.仰韶文化彩陶分期及各期代表类型、特点、代表性器物;4.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5.已发现的玉器、地画的有关情况。
三、了解1.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现索;2.黑陶、灰陶、红陶。
名词概念: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2.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问题:1.为什么说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2.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3.为什么彩陶艺术成为原始文化最杰出的成就?4.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5.举例说明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2.青铜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尤其是饕餮纹。
二、一般掌握1.西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2.青铜造像的代表作。
三、了解1.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2.奴隶制时代的绘画和雕塑。
名词概念:1.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问题:1.为什么说青铜礼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一、重点掌握1.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2.画像石(砖)艺术;3.秦汉的绘画艺术特征;4.《霍去病墓前石雕》。
二、一般掌握1.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2.秦汉陶俑的代表作。
三、了解1.殿廷壁画、墓室壁画;2.铜壁上的画卷、漆器装饰画。
名词概念:1.《人物龙凤帛画》: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平。
2.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问题:1.战国秦汉墓室绘画的题材有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气势和古拙是汉代的美学风格?3.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4.《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5.秦汉的绘画有哪些艺术特征?6.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山水画兴起的原因;2.顾恺之“迁想妙得”、宗炳“畅神”说、张僧繇绘画艺术特色。
二、一般掌握1.曹不兴、卫协绘画的主要特点;2.谢赫“六法论”;3.谢赫、宗炳、王微的绘画理论著作;4.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5.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
三、了解1.陆探微与《竹林七贤与荣启期》;2.北朝绘画;3.佛教艺术东渐的路线、佛教艺术的三大部分;4.早期佛教壁画的内容和美学特征;5.早期佛教雕塑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代表性作品。
名词概念:1.“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2.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他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现存《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等是他的作品的摹本。
3.张僧繇:齐梁冠冕一代的大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之一。
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疏体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4.“畅神说”:刘宋时宗炳《山水画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5.本生故事: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作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
其实本生故事的内容,许多是早就在印度民间流传的美丽的寓言和传说。
这些来自民间的本生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彩笔,构成了莫高窟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动人作品。
问题:1.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第五章隋唐美术一、重点掌握1.唐代绘画较之前代的新特点;2.阎立本的绘画代表性作品及艺术特色;3.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品论”、“水墨为上”;5.《历代名画记》。
二、一般掌握1.展子虔及其《游春图》;2.“画圣”吴道子的佛教画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3.张萱、周昉的审美理想及代表作品。
4.韩愰《五牛图》;5.唐代壁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三、了解1.尉迟乙僧的艺术风格;2.孙位《高逸图》;3.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4.水墨山水画的发展;5.韩干《牧马图》;6.唐墓室壁画;7.“昭陵六骏”;8.“唐三彩”。
名词概念:1.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2.《五牛图》:是中唐农村风俗画家韩恍的传世佳作。
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神态的黄牛,笔墨传神,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扑实的艺术风格。
3.《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
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4.“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6.“意在笔先”:由唐代王维提出、张彦远加以完善,这是唐代绘画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意”,主要指构思的内容, 即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
有了这个意,就全局在胸,落笔就能“守其神,专其一”。
“象”,服从于“意”,为“意”而用。
问题:1.唐代绘画较之前代有何新特点?2.《步辇图》的艺术特色怎样?3.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是什么?4.试以《西方净土变》为例,说明唐代壁画艺术的风格特征。
5.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一、重点掌握1.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2.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3.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4.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一般掌握1.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和代表性作品;2.李成、关同、范宽的代表作品;3.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牧溪的代表性作品。
三、了解1.苏轼的艺术美学思想;2.宋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3.辽、金、西夏绘画概况;4.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
名词概念:1.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2.“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3.《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
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4.《太白行吟图》:是南宋人物画大师粱楷的减笔画代表作品。
他用迅疾洒脱、灵转活泼的几笔,活现了李白“持才傲物,不慕荣利”的性格和昂扬、潇洒的动人神情。
粱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
问题:1.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2.简述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4.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第七章元代美术一、重点掌握1.中国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2.黄公望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二、一般掌握1.“元四家”的绘画艺术特色;2.元代著名的水墨花鸟画家及代表性作品;3.永乐宫壁画。
三、了解1.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2.元代莫高窟壁画。
名词概念:1.文人画: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元代逐趋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画坛的中坚。
2.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