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课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美术简史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ne Arts第二部分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彩陶工艺制陶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新石器时代各个著名的文化时期,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有不同特色的陶器工艺,是中国美术史的开始。
一、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滝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苴蛊省到泡南省之间。
1916年6月当瑞典人安找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资源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并大规模收集整理,瑞典东方博物馆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一个叫船之岛的美丽小岛上,据说这里以收藏众多的亚洲各国艺术品而声名远扬,其中中国的文物就占了百分之八十。
二、彩陶工艺•彩陶:考古学名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代表文化:彩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花卉题材繁多,多与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与信仰崇拜有关。
其中尤以仰韶文化中的彩陶最具代表性。
•制作方法:彩陶文化时期的制陶技术以手制为主,其中较多使用捏塑、泥条盘筑等方法。
彩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为900^1050°C,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因陶土中含有铁的化合物 ,在高温中氧化,故陶胎呈红色,又称红陶。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都有发现,而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
以下按时代的发展先后,以及艺术的特点不同.介绍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半坡型•半坡文化就是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
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中国美术史简编课件概述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
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
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
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
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
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第三节、彩陶与黑陶陶器的分类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
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