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1
针灸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伴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汪玉婷子① 【摘要】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失眠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黛力新和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表(SF-36)。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SI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黛力新、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伴抑郁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失眠 抑郁 针灸 黛力新 doi:10.14033/ki.cfmr.2023.27.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27-0127-05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and Estazolam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Depression/WANG Yutingz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27): 127-1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Deanxit) and Estazolam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admitted to Ji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anxit and Estazolam,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is basis.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6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scale (ISI),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SI scores and SD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F-36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anxit and Estazolam for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relieve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Insomnia Depression Acupuncture Deanxit First-author's address: Ji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gjiang 214500, China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入睡困难、睡眠难以维持和日间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
《癫痫伴焦虑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焦虑是癫痫最常见的共患病之一。
焦虑严重降低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癫痫患者自杀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1 癫痫伴焦虑的现状1.1 流行病学成人癫痫患者伴焦虑的患病率约为11.0%~39.4%,各研究报道患病率差异较大,其结果取决于调查对象、样本量及采用的诊断评分标准等。
1.2 危害丹麦大型调查发现,癫痫伴焦虑患者的自杀率是无精神疾病及癫痫对照人群的11.4倍。
新诊断癫痫患者中伴焦虑障碍是日后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高危因素。
新近研究还表明癫痫伴焦虑亦增加经济负担。
1.3发病机制癫痫与焦虑共病的具体机制目前不明确,有以下假说。
1.3.1 与杏仁核(恐惧体验)和海马(惊恐重现)相关的惊恐环路活化相关1.3.2 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相关1.4 专家共识意见一癫痫患者伴焦虑十分常见且易被忽视,危害极大,焦虑降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应重视对癫痫患者中焦虑症状的筛查与干预(I 级推荐,A 级证据)。
2 癫痫伴焦虑的筛查与诊断2.1 临床表现及特点癫痫伴焦虑可表现为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及社交恐怖等。
2.1.1 惊恐障碍2.1.2 广泛性焦虑障碍2.1.3 社交恐怖2.2 焦虑症状的识别及快速筛查可询问癫痫患者是否存在无原因的恐惧或害怕、过分担心、焦躁、紧张不安等情绪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再行初筛量表进行检查,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评估诊断并询问焦虑症状与癫痫发作之间的时间关系。
国际抗癫痫联盟推荐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见表1,作为癫痫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初筛量表。
2.3 诊断癫痫伴焦虑的诊断应该各自符合癫痫和焦虑(包括焦虑障碍和焦虑状态)的诊断标准。
焦虑障碍诊断标准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ICD-10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恐怖性焦虑诊断标准。
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各种焦虑状态,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耐受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但还达不到ICD-10焦虑障碍的标准,可以诊断为焦虑状态。
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4-0013-04㊃临床研究㊃养心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30例∗刘㊀阁1,王震宇2,李蒙蒙3,许笑洁4(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郑州450008;3.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46;4.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46)摘要㊀目的:观察自拟养心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㊂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㊂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mg/次,1次/d,睡前口服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养心宁神汤(龙眼肉㊁酸枣仁㊁山萸肉㊁柏子仁㊁生龙骨㊁生牡蛎㊁生乳香㊁生没药㊁生代赭石㊁茯苓㊁川黄连),1剂/d,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每袋200mL,早㊁晚餐后半小时各温服1袋㊂两组均治疗8周㊂治疗结束,对比两组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㊁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㊁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㊂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3.33%(19/30)㊂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SRSS评分㊁PSQI评分㊁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上述诸指标对比,除入睡时间外,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自拟养心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㊁IL-6水平有关㊂关键词:失眠;心虚胆怯型;自拟养心宁神汤;右佐匹克隆片中图分类号:R256.23㊀㊀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1.04.05㊀㊀失眠又称不寐,是睡眠的总体时间或睡眠质量非常欠佳,无法达到个体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以难以入睡或睡眠难以维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1]㊂失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㊁肠道菌群失调及精神情志功能异常有关㊂由于社会压力过大,失眠患者逐年增加,失眠的发生率在青年人群中为12.7%~ 19.8%,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占30%,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眠患者人数将超过3亿[2-3]㊂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但西药可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且有不良反应,因此探究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具有重要意义㊂自拟养心宁神汤是本课题组谨遵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观念总结出的治疗心虚血胆怯型失眠的方剂㊂2018年3月 2019年9月,笔者采用自拟养心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30例,总结报道如下㊂1㊀一般资料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㊂治疗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5~45岁,平均(33.53ʃ6.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68ʃ0.75)年㊂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43岁,平均(32.11ʃ5.43)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6.35ʃ3.89)年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㊂2㊀病例选择标准2.1㊀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标准㊂①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日间功能损害,如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下降等㊂2.2㊀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标准,证属心虚胆怯型㊂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多梦,心悸胆怯,遇事易惊,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㊂3㊀试验病例标准3.1㊀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 65岁者;③有意向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㊂3.2㊀排除病例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伴有严重精神疾病㊁器质性病变者;③药物过敏者㊂3.3㊀脱落病例标准①研究过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②入组后未按本研究方案服药者;③依从性差者㊂4㊀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由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301,3mg/片), 3mg/次,1次/d,睡前口服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养心宁神汤㊂药物组成:龙眼肉30g,酸枣仁15g,山萸肉15g,柏子仁12g,生龙牡各12g,生乳没各3g,生代赭石12g,茯苓9g,川黄连9g㊂汤剂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统一提供,每剂中药煎2袋,真空包装,每袋200mL,早㊁晚餐后半小时各1袋,温服㊂两组均治疗8周㊂5㊀观测指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8]评分,评分越低说明失眠症状改善越明显;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㊁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水平㊂6㊀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相关标准㊂疗效指标(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ˑ100%㊂临床治愈:nȡ95%㊂显效: 70%ɤn<95%㊂有效:30%ɤn<70%㊂无效:n<30%㊂7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㊂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x)ʃ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㊂检验水准α=0.05㊂8㊀结㊀果8.1㊀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见表1㊂表1㊀两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疗效对比㊀例组㊀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3010127196.67∗对照组307751163.33㊀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8.2㊀两组治疗前后SRSS评分对比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SR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SRSS评分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㊀两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SRSS评分对比㊀分,xʃs 组㊀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37.88ʃ3.3330.11ʃ4.63#ә对照组3040.01ʃ3.9822.88ʃ4.45#㊀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әP<0.058.3㊀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与同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两组治疗后对比,除入睡时间外,其余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㊀两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PSQI评分对比㊀分,xʃs 组㊀别例数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失眠效率总分治疗组30治疗前 2.81ʃ0.15 2.51ʃ0.50 2.14ʃ0.52 2.46ʃ0.46 2.21ʃ0.4418.22ʃ1.23治疗后 1.22ʃ0.23#ә 1.33ʃ0.38#ә 1.44ʃ0.35# 1.21ʃ0.22#ә 1.53ʃ0.38#ә8.82ʃ0.78#ә对照组30治疗前 2.57ʃ0.21 2.43ʃ0.41 2.01ʃ0.50 2.43ʃ0.65 2.64ʃ0.5118.22ʃ1.20治疗后 1.65ʃ0.40#0.12ʃ0.50# 1.50ʃ0.53# 1.051ʃ0.33# 1.23ʃ0.42#12.00ʃ1.05#㊀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әP<0.05㊂8.4㊀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对比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TNF-α㊁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TNF-α㊁IL-6水平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4㊀两组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㊀㊀㊀㊀㊀㊀血清TNF-α㊁IL-6水平对比㊀ng㊃L-1,xʃs 组㊀别例数时间TNF-αIL-6治疗组30治疗前126.83ʃ18.119533.73ʃ364.32治疗后90.23ʃ12.33#ә5445.33ʃ218.33#ә对照组30治疗前123.66ʃ20.119423.06ʃ325.86治疗后103.22ʃ16.13#5132.77ʃ245.86#㊀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әP<0.059㊀讨㊀论长期失眠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9],会影响神经因子㊁炎症因子和某些激素的水平,如:引起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降低㊁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升高[10-12]㊁下丘脑 垂体 靶腺轴激素水平升高[15]等㊂目前,治疗失眠的西药主要有巴比妥类㊁苯二氮卓类及镇静抗组胺类药物,比较常用的有艾司唑仑片㊁阿普唑仑片及右佐匹克隆片等,都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可以通过中药来调节人体脏腑阴阳㊁气机的升降,可增强疗效㊂中医学认为,不寐由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㊂‘灵枢㊃口问“曰: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 ‘素问㊃逆调论篇“曰: 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㊂ 不寐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但总的治法不外乎调理人体阴阳㊁虚实㊁寒热和表里㊂本课题之所以选心虚胆怯型失眠是基于此型临床中最为常见㊂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常处于多思多虑的状态,思虑伤心神,子病犯母,使肝胆不足,而成心胆俱虚证,发为失眠,如‘景岳全书“所言: 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有不眠㊂养心宁神汤是导师王震宇治疗失眠的经验方,该方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安魂汤为基础,加山萸肉㊁柏子仁㊁乳香㊁没药及黄连而成,而安魂汤主治 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 ㊂方中龙眼肉有补益心脾㊁养血安神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抗焦虑㊁修复神经组织的作用[16];酸枣仁可收敛㊁生津安神,‘本草纲目“载枣仁 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 ,可治神经衰弱㊁失眠㊁痴呆等[17];龙骨㊁牡蛎具有重镇安神㊁潜阳收敛的作用;半夏配茯苓有化痰软坚㊁宁心安神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载 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生代赭石 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 ;山萸肉有补益肝肾精血㊁收敛安神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柏子仁主治心血不足,补益心血阴精从而发挥养心安神的作用;‘本草纲目“载乳香 治不眠,入心活血 ,通过活血化瘀㊁理气通络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㊂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㊁调心养神㊁安神定智之效㊂本研究表明,养心宁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㊁IL-6水平有关㊂参考文献:[1]肖传实.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85.[2]KURIYAMA A,TABATA H.Suvorex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leep Medicine Reviews,2017,35:1-7.[3]FENG F,ZHANG Y,HOU J,et al.Can music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adults with primary insom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Int J Nurs Stud,2018, 77:189-196.[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35.[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2-143.[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7]刘帅,张斌.‘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9):633-638.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8):564-574. [9]徐雅倩,田丰铭,盛望,等.乌龙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9):1702-1706.[10]胡霖霖,任丹丹,宋明芬,等.失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5-HTTLPR/5-HTTVNT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8):939-943. [11]刘影哲,贺丹,张洋,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现状[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9): 57-61.[12]KRUEGER J M.The role of cytokines in sleep regulation[J]. Curr Pharm Des,2008;14(32):3408-3416.[13]黄艳,夏兰,陈贵海.原发性失眠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改变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 (7):2877-2879.[14]黄露艳,方瑜,顾玲艳.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5(3):549-551,555.[15]赵剑华,黄生辉,彭晓明,等.疏肝汤联合米氮平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5): 1036-1040.[16]KEDDIS M T,KHANNA S,NOHERIA A,et al.Clostridiumdifficil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Mayo Clin Proc,2012,87(11):1046-1053.[17]刘楚瑶,杨楠,李金鑫,等.酸枣仁改善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导刊,2019,8(27):144.通信作者:王震宇,教授,主任中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63号, 450008,823778265@∗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7ZY2111)收稿日期:2020-10-19;修回日期:2021-01-18(编辑㊀陶㊀珠)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4-0016-04㊃临床研究㊃理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44例∗王㊀露1,党中勤2(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㊀目的:观察理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90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㊂治疗组有1例因未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而被中止,剩余44例;对照组有1例因其他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试验,剩余44例㊂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饭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10mg/次,1次/d,口服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和胃方(海螵蛸㊁煅瓦楞子㊁浙贝母㊁煅蛤壳㊁陈皮㊁半夏),1剂/d,水煎,200mL/次,2次/d,早晚温服㊂两组均于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㊂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等㊂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8.64%(39/44);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3.64%(28/44)㊂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胃灼痛㊁胸部疼痛㊁吞咽困难㊁呕吐㊁反酸㊁食欲不佳㊁胃脘部灼热感症状评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胃灼痛㊁胸部疼痛㊁吞咽困难㊁呕吐㊁反酸评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躯体活动功能㊁躯体角色功能㊁疼痛㊁总体健康㊁活力㊁社会功能㊁情绪角色功能㊁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躯体活动功能㊁躯体角色功能㊁总体健康㊁活力㊁社会功能㊁情绪角色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结论:理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㊂关键词:理中和胃方;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型;多潘立酮片;雷贝拉唑肠溶片中图分类号:R57㊀㊀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1.04.06㊀㊀胃食管反流病是指食物进入胃后又反流到食管,从而出现反酸㊁胃灼热㊁胸闷㊁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1]㊂寒热错杂型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类型[2]㊂该病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食管出血㊁溃疡,甚至恶化引起食管癌和胃癌[3]㊂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案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㊁药物治疗㊁手术治疗[4]㊂对于轻微的胃食管反流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控制,如戒烟㊁戒酒㊁加强运动等;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胃食管反流病,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难以控制,需要使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㊂西药和手术等西医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彻底治愈,复发风险高[5]㊂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属中医学 吐酸 梅核气 范畴,病因是外。
2020年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近日,《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布,该共识就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的共病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并首次制定了筛查诊断路径,对治疗提供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共病的识别诊断和综合管理能力,给予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预后。
专家共识一:偏头痛与抑郁障碍相互增加发病风险,两者存在双向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专家共识二: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神经递质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共享致病基因)、环境和应激因素等,也提示了未来的药物研发方向。
专家共识三:识别和筛查抑郁障碍患者是否共病偏头痛时,头痛病史、头痛预警信号及头痛特征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识别和筛查偏头痛患者是否共病抑郁障碍,尤其对于慢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转诊至头痛亚专科门诊的患者,推荐使用PHQ-9 量表进行常规筛查。
专家共识四:当患者临床表现同时符合偏头痛和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即可诊断为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
二者的诊断标准:偏头痛可依据ICHD-3 诊断,此外,应与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及其他继发性头痛相鉴别;诊断抑郁障碍目前最常用的是DSM-5诊断标准。
专家共识五:药物治疗是对偏头痛和抑郁障碍共病治疗的主要方式,方案的制订原则包括尽量使用对二者共同有效或机制作用可互补的药物,兼顾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治疗的病程要求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可进行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治疗应多学科全面综合有效评估,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案。
专家共识六: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均属于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及全病程管理,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复发风险和改善治疗预后,常见的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管理及患者的康复期管理。
抗抑郁药曲理酮临床应用要点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多与抑郁和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同时或相继发生,且临床上常难以界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焦虑和失眠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新趋势。
曲嘎酮(Trazodone)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临床广泛用于失眠及抑郁焦虑伴发或共病失眠的患者。
1、曲哇酮作用特点:(1)曲嘎酮属苯基哌嗪和三哩并叱咤衍生物。
临床将其归为5-羟色胺(5-HT2)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抗抑郁药物。
(2)曲嘎酮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阻断5-HT2A/2C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受体1(III)的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阻断5-HT的再摄取。
2、曲哇酮代谢特点:(1)曲嘎酮口服易吸收,不选择性蓄积于任何组织。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2h(空腹服药1h达峰,餐后服药则需2h达峰)。
食物对其吸收有一定影响,餐后立即服用会增加吸收量,但最大血药浓度会降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会延长。
(2)曲嘎酮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89%〜95%。
曲哇酮口服72h内70%〜75%的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少量(<1%)在粪便中以原型排出。
(3)曲嘎酮主要经肝脏代谢,部分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m-氯苯哌嗪(m-CPP),部分由CYP2D6和CYP1A2代谢。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临床作用以曲哇酮原型为主。
(4)曲嘎酮的半衰期为5~9h,既可以避免半衰期过长导致的宿醉效应(增加老年患者发生跌倒乃至骨折的风险),又可以避免因半衰期太短而难以控制早醒。
(5)与苯二氮革类药物相比,曲哇酮无成瘾性。
3、曲嗖酮临床作用特点(1)镇静催眠:目前已知觉醒机制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包括组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乙酰胆碱。
曲哇酮可拮抗突触后H1受体,降低组胺的促醒作用。
它还通过拮抗Q1受体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促觉醒作用。
《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要点老年期抑郁障碍(late life depression, LLD)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其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在伴发躯体疾病患者中患病率可能更高,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负担。
老年人群中合并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较常见。
本共识中的抑郁障碍不仅包括抑郁症,还包括其他疾病学分类中的抑郁发作。
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复杂,常伴有躯体疾病,两者也可能互为因果。
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心理社会应激如丧亲、社会角色改变、搬迁等也会诱发或加重抑郁。
患者常常伴有认知损害,这既可能是脑器质性病变的反映,也可能预示着痴呆发生风险的增加。
现况评估应该包括症状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
尽管其临床表现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目前仍未见专门针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对于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治疗态度应该更加积极,因抑郁缓解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自杀风险,同时也能促进提高老年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抗抑郁药特别是SSRIs 类药和心理治疗均可作为治疗首选,而物理治疗如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某些老年抑郁患者更为适宜。
巩固和维持期治疗与急性期治疗同等重要。
一、临床特征老年期抑郁障碍从重性抑郁发作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综合征,从原发性抑郁到躯体情况所致的继发性抑郁障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主要包括:脑器质性损害基础、躯体疾病共病、使用药物的影响,回避、依赖和挑剔等人格因素,低文化、贫困、独居和服务照料不良等社会因素,心理灵活性下降、负性生活事件、慢性应激和挫折等心理因素,功能损害、活动受限等躯体因素。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抑郁核心特征与其他年龄段发病者无差别,ICD-10和DSM-5中并未将其单独进行讨论。
老年期抑郁障碍常见临床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 焦虑/激越:焦虑和激越是老年期抑郁障碍最为常见而突出的特点,以至于掩盖了抑郁障碍的核心主诉。
176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3年8月第10卷第8期August.2023,Vol.10,No.8通信作者:朱春龙,E mail:zcoall@163 com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气郁质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朱凯浩 魏 家 顾银银 彭静微 朱春龙(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张家港,215600)摘要 目的: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气郁质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气郁质慢性失眠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9)。
对照组给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及艾司唑仑按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及气郁质转化分数。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气郁质转化分数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可明确改善气郁质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气郁体质,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气郁质;慢性失眠症ToAnalyzetheEffectOfBupleurumAddsDragon′sBoneandOyster′sShellDecoctiononSleepQualityandClinicalEfficacyofChronicInsomniaPatientswithQiStagnationZHUKaihao,WEIJia,GUYinyin,PENGJingwei,ZHUChunlong(ZhangjiagangHospitalAffiliatedtoSoochowUniversity,Zhangjiagang2156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BupleurumAddsDragon′sBoneandOyster′sShellDecoctiononsleepqualityandclinicalefficacyofchronicinsomniapatientswithqistagnation Methods:Atotalof77patientswithchronicinsomniawithqistagnationadmittedtothe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ZhangjiagangHospitalAffiliatedtoSoochowUniversityfromMarch2020toAugust2022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and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n=38)andcontrolgroup(n=39)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 Thecontrolgroupwasgiven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I)andesazolamoraltherapyondemand ObservationgroupwasgivenoraltreatmentofBupleurumAddsDragon′sBoneandOyster′sShellDecoctiononthebasisofcontrolgroup,andthecourseoftreatmentofbothgroupswas6weeks 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wasusedtocomparethechangesofsleepqualityandQi depressionconversionscoresbeforeandafterinter vention Results:After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of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SQIscoreandQi stagnationconversionscoreofobservationgroupweredecreased,and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s<0 05) Conclusion:ThetreatmentofBupleurumAddsDragon′sBoneandOyster′sShellDecoctioncanclearlyimprovethesleepqualityandQi stagnationconstitutionofchronicinsomniapatients,andhasagoodeffect.Keywords BupleurumAddsDragon′sBoneandOyster′sShellDecoction;Qistagnationquality;Chronicinsomnia中图分类号:R256 23;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8.013 失眠是当代很常见的睡眠问题,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失眠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呈现慢性化的发展病程。
2022癫痫伴抑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抑郁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精神共患病,然而目前我国对癫痫伴抑郁患者的
诊断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鉴于目前我国对癫痫伴抑郁患者存在诊断率低、
缺乏规范治疗的现象,中国抗癫痫协会共患病专业委员会更新既往共识,
旨在提高我国癫痫伴抑郁的诊疗水平。一起学习一下吧。
专家共识意见一
癫痫伴抑郁常见而易被忽视,显著影响癫痫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应重视
对癫痫患者情绪障碍的筛查,早期识别诊断,采取合理治疗。
专家共识意见二
癫痫患者如主诉中包含抑郁相关症状、家族史、既往史,应进行抑郁障碍
筛查,如有条件所有患者都应每年进行一次抑郁筛查。建议使用C-NDDI-E
量表进行筛查。并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功能障碍程度、自杀风险
和生活质量。
专家共识意见三
儿童青少年癫痫患者可在家长协助下采用HADS量表筛查抑郁障碍。
专家共识意见四
癫痫伴抑郁患者在考虑其发作类型的前提下,推荐使用对情绪有正性影响
作用的ASMs。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拉考沙胺具有情绪稳定作用,卡马
西平、奥卡西平不增加自杀自残率,不诱导或加重抑郁症状。
专家共识意见五
癫痫患者如诊断抑郁应及时干预,充分考虑ASMs对情绪的影响,可联合
使用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中首选推荐使用SSRIs,与ASMs
同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监测不良反应。
癫痫共病抑郁诊疗流程图
摘自: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China 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癫
痫伴抑郁诊断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癫痫杂
志.2022,8(6):488-493.
第十二章睡眠障碍第一节概述睡眠与觉醒的平衡调节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活动。
睡眠与觉醒活动不仅受机体内在因素影响,更与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诸多精神及躯体疾病都与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密切相关,而睡眠障碍也是日常就医行为中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睡眠障碍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原发性疾病,也可继发于某些精神或躯体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生率日益升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率为9%~15%,每年因睡眠-觉醒障碍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约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还会增加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痴呆、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躯体及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
目前国际上有三个主要的睡眠障碍分类系统。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ICSD)是睡眠专科医师使用的主要分类方法,而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也对睡眠疾病进行了分类。
ICSD 第3版(ICSD-3)涵盖了近100种已经确定的睡眠-觉醒障碍,根据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七类: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s)、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中枢嗜睡性疾病、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和其他睡眠障碍。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 素。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概 述 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 (一)失眠的定义 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本共识中的“失眠”特指“失眠障碍”。 (二)抑郁的定义 临床上常使用的抑郁概念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显著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往往表现为病理性情绪、行为和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生理性抑郁情绪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精神医学中所指的“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周,对患者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达到临床诊断标准,需给予积极治疗。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DSM-5)。本共识中的“抑郁”包括“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三)焦虑的定义 临床上常使用的焦虑概念包括“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和“焦虑障碍”。 “焦虑情绪”的主观体验是紧张和担心;客观表现可以为运动性不安,如搓手、来回走动等。焦虑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状态”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的主诉,包括肌肉紧张、头部不适,以及口干、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焦虑状态需要医学处理。“焦虑障碍”即精神医学中所指的“焦虑症”,表现为过度的害怕和焦虑,导致了个体、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者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显著受损,需要积极进行临床处理。本共识中的“焦虑”包括“焦虑状态”和“焦虑障碍”。 二、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一)失眠与抑郁的关系 失眠和抑郁在症状学和疾病层面密切相关。失眠和抑郁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二)失眠与焦虑的关系 失眠与焦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且交互,一般包括3种情况,即失眠引发的焦虑,焦虑促发的失眠或失眠与焦虑共病,因果难分。 (三)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失眠不仅表现为生理紊乱,也表现为心理紊乱。患者因长期受失眠折磨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而抑郁、焦虑的出现又会助长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造成失眠长期存在。 临床常见的同时存在失眠和抑郁、焦虑的患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失眠伴抑郁症状: 失眠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诊断,控制失眠症状可改善抑郁症状。 2. 失眠伴焦虑症状: 失眠伴焦虑症状多由心理应激事件引发,与失眠造成的主观痛苦、日间功能损害和对失眠的错误认知等有关。治疗失眠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3. 失眠与抑郁障碍共病: 失眠和抑郁均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失眠与抑郁的起病和病情演变相对独立。 4. 失眠与焦虑障碍共病: 失眠和焦虑均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并且二者的起病和病情演变相对独立。 5. 失眠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 患者既有失眠的诊断,抑郁和焦虑也都分别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起病和病情演变相对独立。 6. 躯体疾病等伴发的失眠与抑郁、焦虑症状: 躯体疾病相关的心理应激及脑 功能、神经生化、内分泌等改变均可引起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脑卒中、帕金森病、痴呆、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可明显增加失眠和抑郁、焦虑的风险。 三、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0%~92%的失眠症状由精神疾病引发,失眠、抑郁和焦虑均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失眠伴抑郁、焦虑的评估和诊断 一、临床特点 失眠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起始困难(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以及日间功能损害,如疲劳、注意力损害、社交能力下降等。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及愉快感下降,严重者有消极观念或自杀行为。多伴有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力不足或疲劳感、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躯体疼痛、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焦虑以持续性的紧张、烦躁、恐惧情绪为主要特征,伴有运动性不安(紧张不安、不能静坐、肢体肌肉紧张等)、躯体化症状(消化系统:腹胀、恶心,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心血管系统:心悸)等。 二、评估方法 失眠和抑郁、焦虑均为主观感受,对失眠和抑郁、焦虑进行病史采集、量表及客观评估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一)问诊技巧 发现失眠和抑郁、焦虑的线索,应进一步问诊以明确症状。 具体的问诊要点及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睡眠日记与量表 1. 睡眠日记: 临床常使用睡眠日记评估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发现导致失眠迁延不愈的行为,并监测治疗效果。 2. 失眠量表评估: 推荐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Epworth嗜睡量表(ES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失眠进行评估。 3. 抑郁量表评估: 推荐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评估。 4. 焦虑量表评估: 推荐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抑郁焦虑压力 量表(DA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三)客观评估 患者对睡眠状况的自我评估容易出现偏差,必要时可采取客观检查甄别,尤其是慢性失眠。多导睡眠图(PSG)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了解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确定失眠的类型或原因。体动记录仪可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连续监测睡眠-觉醒状态,包括对失眠、周期性腿动等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目前尚无针对抑郁、焦虑的特异性客观检查工具。 客观评估还应包括对可能导致失眠和抑郁、焦虑的躯体疾病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检查。 三、诊断标准 (一)失眠诊断标准 ICD-11中将失眠分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及未分类的睡眠减少3类。 1. 慢性失眠: 是一种频繁和持续的睡眠起始或睡眠维持困难,尽管有足够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仍会出现总体睡眠不满意和某种形式的日间功能损害。日间症状通常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怒、全身不适和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和相应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数次,并且至少持续 3个月。 2. 短期失眠: 短期失眠的特点是尽管有足够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仍存在睡眠起始或睡眠维持困难,病程不足3个月,导致总体睡眠不满意和某种形式的日间功能损害。 3. 未分类的睡眠减少: 不符合上述两种的失眠被划归为未分类的睡眠减少。 (二)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参考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1. 在2周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包含以下8项中4项以上,其中(1)和(2)至少包含1项[即(1)和(2)为核心症状]:(1)每天大多数时间存在心境抑郁;(2)明显的丧失兴趣或乐趣;(3)显著的体重下降或增加;(4)精神躁动或迟滞;(5)虚弱或精力不足;(6)感觉没有价值感或过度自责;(7)思考能力减弱;(8)反复想到死亡(注:症状的诱因不可归为一般躯体疾病)。 2. 这些症状产生了显著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3. 排除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疾病所导致的(直接)生理效应。 4. 此重度抑郁发作不能归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注明的或未注明的精神障碍。 5. 从未发生过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三)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参考 DSM-5中对于广泛性焦虑的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需满足以下标准。 1. 至少6个月的多数日子里,诸多时间或活动(如工作或者学校表现),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焦虑性期待)。 2. 个体难以控制的担心。 3. 这种焦虑和担心包含下列 5种症状中的至少2种(在过去6个月中,至少一些症状在多数日子里存在): (1)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紧张;(2)容易疲倦;(3)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一片空白;(4)易怒/易激惹;(5)肌肉紧张。 4. 这种焦虑担心或躯体的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5.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更好地解释。 【推荐意见】: 临床评估失眠的同时应进行抑郁、焦虑的评估,评估过程需要重视问诊技巧。睡眠日记有助于失眠的评估和临床管理。推荐PSQI、AIS、ISI、ESS 等量表用于失眠的评估,PHQ-9、SDS、BDI、HAMD等量表用于抑郁的评估,HAMA、STAI 等量表用于焦虑的评估。需要与其他睡眠障碍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使用PSG、体动记录仪等客观评估方法。只要失眠和抑郁、焦虑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方面的功能损害,就应该加以重视和及时干预。 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一)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