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_泡沫的消除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5
第七章发酵工艺过程控制教学目的:1、熟悉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2、掌握各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过程控制方法和原理;3、熟悉几种发酵操作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第一节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与控制参数一、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从产物形成来说,代谢变化就是反映发酵中的菌体生长、发酵参数的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和产物形成速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这里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半连续发酵及连续发酵四种类型的操作方式下的代谢特征。
1、分批发酵指在一个封闭的培养系统内含有初始限制量的基质的发酵方式。
即一次性投料,一次性收获产品的发酵方式。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1)生长关联型产物的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成正比。
这种产物通常是微生物分解基质的直接产物,如酒精,但也有某些酶类,如脂肪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对于生长关联型产品,可采用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延长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对数生长期。
(2)非生长关联型产物的生成速率与菌体生长速率成无关,而与菌体量的多少有关。
对于非生长关联型产品,则宜缩短菌体的对数生长期,并迅速获得足够量的菌体细胞后,延长稳定期,从而提高产量。
2、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低基质浓度的优点:(1)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2)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3、半连续发酵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优点:(1)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2)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3)缓解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连续发酵又称连续流动培养或开放型培养,即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放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的培养方法。
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必背考点《技术实务》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七章泡沫灭火系统第一节系统的灭火机理隔氧窒息作用、辐射热阻隔作用、吸热冷却作用。
第二节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一、系统的组成泡沫灭火系统一般由泡沫液储罐、泡沫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泡沫产生装置、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组成。
第二节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二、系统的分类(一)按喷射方式划分液上喷射系统、液下喷射系统、半液下喷射系统(二)按系统结构划分固定式系统、半固定式系统、移动式系统(三)按发泡倍数划分类型倍数系统特点低倍数<20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石油化工装置区等场所的首选灭火系统中倍数20~200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且多用作辅助灭火设施。
高倍数>200液上喷射系统泡沫不易受油的污染、可以使用廉价的普通蛋白泡沫等优点。
它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三种应用形式。
液下系统通常设计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水溶性液体火灾必须选用抗溶性泡沫液。
扑救水溶性液体火灾应采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不能采用液下喷射泡沫。
对于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当采用液上喷射泡沫灭火时,选用蛋白、氟蛋白、成膜氟蛋白或水成膜泡沫液均可;当采用液下喷射泡沫灭火时,必须选用氟蛋白、成膜氟蛋白或水成膜泡沫液。
第三节系统形式的选择一、系统选择基本要求(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选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固定式、半固定式或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宜为固定式,应选用液上喷射系统。
(3)储罐区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烃类液体固定顶储罐,可选用液上喷射、液下喷射或半液下喷射系统;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系统;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系统;烃类液体外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直径大于18m的固定顶储罐以及水溶性液体的立式储罐,不得选用泡沫炮作为主要灭火设施;高度大于7m或直径大于9m的固定顶储罐,不得选用泡沫枪作为主要灭火设施。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盐类水解的原理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的反应。
2.实质盐电离→→破坏了_________→水的电离程度______→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3.特点(1)可逆:水解反应绝大多数是反应。
(2)吸热:水解反应是反应的逆反应。
(3)微弱:水解反应程度一般很微弱。
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情况下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应用表示,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或挥发性物质。
例如,Al3++3H2O 、HCO3-+H2O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要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如,S2-+H2O ,。
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习惯一步书写:如Mg2++2H2O ,Fe3++3H2O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性质,组成盐的酸根相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
如,同浓度的CO32-水解能力SO32-。
2.外因:受的影响。
(1)温度: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温促进水解;(2)浓度:盐的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这里盐的浓度指水解离子,而不含不水解的离子。
如,氯化铁溶液,Cl-并不影响水解平衡。
(3)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下面分析不同条件对氯化铁水解平衡的影响情况如表Fe3++3H2O Fe(OH)3+3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条件移动方向H+数pH Fe3+水解程度现象升温_____ ___ ___ _____ _____ 通氯化氢_____ ___ ___ _____ _____ 加水_____ ___ ___ _____ _____加镁粉_____ ___ 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加NaHCO3_____ ___ 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突破一、直击考点:考点一对盐的水解规律的考查本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考查水解平衡规律。
目录
第一节泡沫混凝土简介 (2)
第二节现浇泡沫混凝土 (5)
第三节泡沫混凝土地暖 (7)
第四节泡沫混凝土隔音保温垫层 (10)
第五节泡沫混凝土防裂缝控制措施 (12)
第一节泡沫混凝土简介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具有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
料。
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根据应用需要将空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气、氧气等气体引入混凝土浆体中,经过合理养护成型,而形成的含有大量细小的封闭气孔,并具有相当强度的混凝土制品。
泡沫混凝土的制作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一种多孔材料。
1轻质高强
泡沫混凝土密度小,常用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等级为300—1200kg/m3,相当于普通混凝土的1/5—1/10.抗压强度大于0.25Mpa,可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生产出不同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产品。
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层面、露面、立柱等建筑结构中采用该种材料,一般可使建筑物自重降低25%左右,有些可达结构物总重的30%-40%。
近年来,密度为160 kg/m3的超轻泡沫混凝土也在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应用。
由于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小,可显著降低建筑物自重,提高构建的承载能力,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泡沫混凝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
、人
益。
2 、保温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