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测试中干扰消除的主要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68.01 KB
- 文档页数:16
分析化学1.误差分为哪几类?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这些误差?1 系统误差:从根源上消除,对于不变的系统误差,可以使用代替法、抵消法和变换法消除。
2 随机误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对于正态分布的误差而言)。
3 粗大误差: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直接去掉这个数据!2.名词解释: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不确定度,置信区间,有效数字,分析质量保证,空白实验,检测限,灵敏度,加标回收率,质量控制图,标准物质。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绝对偏差:是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用g(mL)表示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标准值之比,用%表示。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有限次测量,各测量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偏差与计算结果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不确定度: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
置信区间: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分析质量保证:分析过程中,为了将各种误差减少到预期要求而采取一系列培训、能力测试、控制、监督、审核、认证等措施的过程。
空白试验: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检测限(LOD, limit of detection)又称为检出限: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和最小量灵敏度(Sensitivity):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致的响应量变化程度加标回收率:指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
1 仪器分析方法类型及其分类依据。
包括1光学分析法是基于分析物和电磁辐射相互作用产生辐射信号变化,包括辐射的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旋转。
2电分析化学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
3分离分析法主要是以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为代表的分离分析方法及其与上述仪器连用的分离分析技术。
4其他分析法主要是基于质荷比反应速率热性质和放射性而言。
2与经典分析化学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哪些特点?(1)试样用量少,适用于微量、半微量乃至超微量分析(2)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和检出浓度大大降低(3)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自动检索(4)在物质原始状态下分析,实现试样非破坏性分析(5)可实现复杂混合物成分分离、鉴定或结构测定(6)仪器分析一般相对误差小,为3%—5%(7)结构较复杂昂贵仪器,分析成本高。
3 分析仪器的一般结构组成。
包括:式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检测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单元4 分析仪器一般性能指标有哪些?a.精密度b.灵敏度c.检出限d.动态范围e.选择性f.响应速度g.分辨率5 光谱分析仪器的一般结构:五个部分:稳定的光源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波长选择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6光谱分析法的主要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7 常见的光谱分析法包括哪些?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按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磷光光谱法、化学分光法)和散射光谱法。
8 常见分光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特点。
1单色器:用来产生单色光速的装置;2滤光片:分为吸收滤光片(适用于可见光)和干涉滤光片(适用于紫外、可见、红外光区);3光栅:由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联合作用的色散作用;4棱镜:对光的色散基于光的折射现象;5狭缝:狭缝越小,精密度越高,但是入射光线强度减弱。
1、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滴定管未校准B、试样吸水C、砝码被腐蚀D、测量时温度变化正确答案:D2、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A、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B、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C、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D、A 、C 兼有之正确答案:D3、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A、配位掩蔽法B、氧化还原掩蔽法C、沉淀分离法D、沉淀掩蔽法正确答案:D4、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A、ZnB、K2Cr2O7C、CaCO3D、ZnO正确答案:B5、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A、V1=V2B、V1C、V1>V2D、V2=0正确答案:C6、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A、甲基橙B、甲基红C、酚酞D、溴酚蓝(pT = 4.0)正确答案:C7、HPO42-的共轭碱是A、H2PO4-B、H3PO4C、PO43-D、OH-正确答案:C8、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A、Ka×Kb=1B、Ka×Kb=KwC、Ka/Kb=KwD、Kb/Ka=Kw正确答案:B9、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A、返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C、直接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正确答案:C10、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盐酸B、碳酸钠C、重铬酸钾D、邻苯二甲酸氢钾正确答案:A11、滴定终点是指()A、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C、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正确答案:B12、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正确答案:A13、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A、做对照实验B、校正仪器C、做空白实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正确答案:D14、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B、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正确答案:A15、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A、1.1—1gB、0.01~0.1gC、0.001~0.01gD、0.00001~0.0001g正确答案:B16、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由不可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
分析化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消除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做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B、把所使用的所有仪器进行严格校正C、使用分析纯的试剂D、非常认真细致地操作正确答案:A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有过失操作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正确答案:B3、浓度和体积相同的两份KHC2O4·H2C2O4溶液,一份可与VmL0.1500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另一份加H2SO4后,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也需要VmLKMnO4溶液。
该KMnO4溶液的浓度为()mol/L。
A、0.1000B、0.04000C、0.02000D、0.1500正确答案:B4、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lG.Zn(NH3)=5.49,用0.02mol/L的EDTA 滴定同浓度的Zn2+,化学计量点pZn.计为()。
A、9.2B、5.8C、11.6D、6.5正确答案:B5、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①滴定管、②移液管、③容量瓶、④锥形瓶中,使用时需要用操作液漂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正确答案:D6、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2%,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2mg,则至少称取试样()。
A、0.1gB、0.3gC、0.4gD、0.2g正确答案:A7、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滴定)H2O2时,应该()。
A、在HAc介质中进行B、加热至75~85.CC、在氨性介质中进行D、不用另加指示剂正确答案:D8、涂好油的酸式滴定管,转动其旋塞时,发现有纹路,说明()。
A、油涂得太少了B、油涂得太多了C、油的质量很好D、油堵住了塞孔正确答案:A9、称取仅含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0.4120g,溶于适量水中,然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2000mol/L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HCl溶液45.00mL。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一)某溶液含Ca2+、Mg2+及少量Al3+、Fe3+,今加入三乙醇胺, 调至pH=10, 以铬黑T为指示剂, 用EDTA滴定, 此时测定的是 C(A) Mg2+量 (B) Ca2+量(C) Ca2+, Mg2+总量(D) Ca2+,Mg2+,Al3+,Fe3+总量(二)强酸滴定强碱时,若浓度均增大10倍,则其pH突跃增大 B(A) 1 (B) 2 (C) 10 (D) 不变化(三)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
当溶液中存在干扰离子N时, 影响络合剂总副反应系数大小的因素是 C(A) 酸效应系数αY(H)(B) 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N)(C) 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αY(N)(D) 络合物稳定常数K(MY)和K(NY)之比值(四)用EDTA滴定Bi3+时, Fe3+干扰,用何种方法消除 B(A)加NaOH (B)加抗坏血酸 (C) 加三乙醇胺 (D)加KCN(五)用EDTA滴定Ca2+ Mg2+,若有少量Fe3+ Al3+干扰,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D (A)加KCN掩蔽Fe3+加NaF掩蔽Al3+ (B)加抗坏血酸还原Fe3+加NaF掩蔽Al3+ (C)加NaOH沉淀Fe3+Al3+ (D)在酸性条件下加三乙醇胺,再调碱性掩蔽Fe3+Al3+(六)若仅设想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读数误差±0.01mL,若要求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消耗滴定液应大于 B(A)10mL (B)20mL (C)30mL (D)40mLB-4-1(七)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Ca2+含量,则用于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应为 D(A)Pb(NO3) (B) Na2CO3(C) Zn (D) CaCO3(八)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D[0.1010? (25.00-24.80)] ÷1.0000(A) 五位(B) 四位(C) 三位(D) 二位(九)H2PO4-的共轭碱是D(A) H2PO4-(B) H3PO4(C) PO43-(D) HPO42-(十)已知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12.36。
分析化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2。
滴定管可估读到±0。
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
1%,至少应耗用滴定剂体积()mL(A)10 (B) 20 (C)30 (D)403。
用0.1000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HCl时,pH突跃范围为4.30—9。
70若用1。
000 mol·L—1NaOH滴定1。
000 mol·L—1HCl时pH突跃范围为()(A) 3.3~10。
7 (B) 5。
30~8。
70;(C)3.30~7。
00 (D) 4。
30~7。
004. 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A)NH3的K b太小(B)(NH4)2SO4不是酸(C)(NH4)2SO4中含游离H2SO4(D)NH4+的K a太小5。
金属离子M与L生成逐级络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MLn]=。
[L]n(B)[MLn]=Kn。
[L](C)[MLn]=βn。
n[L];(D) [MLn]=βn。
[L]n6。
在pH=10.0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αZn(NH3)=104。
7,αZn(OH)=102。
4,αY(H)=100.5,则在此条件下,lgKˊZnY为(已知lgK ZnY=16。
5)()(A) 8。
9 (B)11.8 (C)14。
3 (D) 11。
37。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
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A)0.09V (B) 0.27V (C)0。
36V (D)0。
18V8。
测定某试样中As2O3的含量时,先将试样分解并将其所含的砷全部沉淀为Ag3AsO4,然后又把Ag3AsO4完全转化为AgCl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对所得到的AgCl沉淀进行称量,若以AgCl的量换算为试样中As2O3的含量,则换算因素为:( )(A) M(As2O3)/M(AgCl) (B)M(As2O3)/6M(AgCl)(C)6M(As2O3)/M(AgCl) (D) M(As2O3)/3M(AgCl)9。
浅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研究新进展【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因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灵敏度较高、操作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但在分析中又存有多种干扰,主要包括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本文将对各种干扰以及干扰消除方法作详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原子吸收;干扰;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高等特点,已经在地质、石油、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和环境检测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该方法在分析中的干扰不可忽视,下面将对各种干扰逐一分析。
1.物理干扰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
由于其物理特性如黏度、表面张力、密度等变化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
这是一种非选择性干扰。
干扰消除方法:(1)配制相似组成的标准样品,同时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简单的来说即无论标准溶液还是试液均采用同样的基体。
(2)采用标准加入法减小和消除干扰。
(3)采用稀释试样法减小和消除干扰。
2.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由于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离解改变、待测元素自由原子的氧化-还原平衡改变及电离平衡改变所引起的干扰。
该干扰是一种选择性干扰,同时也是测定中最主要的一种干扰。
干扰消除方法:2.1加入释放剂消除化学干扰加入某种能和干扰离子反应并生成更稳定化合物的试剂,从而释放出待测元素,这种试剂称谓释放剂。
最初,有人发现磷酸根离子对测定钙离子和镁离子有较大干扰,采用加入释放剂镧或锶可有效消除干扰。
原理是镧或锶与磷酸根离子形成热稳定性更强的磷酸盐而释放出待测离子。
铝能和许多元素在高温下形成难解离的化合物,其对很多元素的测定均有干扰,有文献指出用锶和其他释放剂联用可消除铝的干扰。
2.2加入保护剂消除化学干扰所谓保护剂是指保护待测元素不与干扰物质反应,从而提高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
常用的保护剂有:8-羟基喹啉、葡萄糖、水杨酸、edta。
3. 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主要区别。
答: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滴定剂为强酸或碱。
指示剂为有机弱酸或弱碱。
4)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值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电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滴定剂为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惰性指示剂。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氧化还原电对电位值发生变化4. 比较摩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的异同点。
答:两者均是以消耗银盐量来计算待测物含量。
摩尔法:1)反应:Ag+ + Cl- = AgCl ↓(白色),中性或弱碱性介质。
2)滴定剂为AgNO3。
3)指示剂为K2CrO4,Ag+ + CrO42- = Ag2CrO4↓(砖红色)4)SO42-、AsO43-、PO43-、S2-有干扰。
5)可测Cl-、Br-、Ag+,应用范围窄。
佛尔哈德法:1)反应:Ag+ + Cl- = AgCl ↓(白色),Ag+ + SCN- = AgSCN ↓(白色),酸性介质。
2)滴定剂为NH4SCN 。
3)指示剂为铁铵钒,Fe3+ + SCN- = Fe(SCN)2+(红色)。
4)干扰少。
5)可测Cl-、Br-,I-、SCN-、Ag+,应用范围广。
5. 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
答:离子强度、酸效应、络合效应和沉淀效应6.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答: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
3)沉淀力求纯净,尽量避免其它杂质的玷污。
4)沉淀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答:1)同离子效应;2)盐效应;3)酸效应;4)络合效应;5)温度的影响;6)溶剂的影响 含有相等浓度Cl 和Br 的溶液中,慢慢加入AgNO3溶液,哪一种离子先沉淀?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Cl 和Br 的浓度比为多少?(AgCl: Ksp=1.56×10-10; AgBr: Ksp=4.1×10-13)。
答:AgCl 和AgBr 属1:1型沉淀,因AgCl: Ksp=1.56×10-10 < AgBr: Ksp=4.1×10-13,所以,Br-先沉淀。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填空题1、0.1 mol?L-1的NaH2PO4(pH1)和NH4H2PO4(pH2)两种溶液的pH关系是()。
2、强酸滴定弱碱可选⽤的指⽰剂是()。
3、浓度均为1.0 mol?L-1的HCl滴定NaOH溶液突跃范围是pH=3.3~10.7,当溶液改为0.01 mol?L-1时,其滴定突跃范围是pH=()。
4、欲配pH=4.50缓冲溶液500ml,需冰HAc(pKa=4.75)()mL,NaAc·3H2O (M=126.0)()g。
5、EDTA与⾦属离⼦⽣成螯合物时,其螯合物⽐⼀般为()。
6、EDTA与⾦属离⼦配位是,⼀分⼦的EDTA可提供的配位原⼦个数是()。
7、在⾮缓冲溶液中⽤EDTA滴定⾦属离⼦时,溶液的pH值将()。
8、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式是K MY′=()。
9、酸效应系数的定义式是αY(H) =()。
10、符合Lambert—Beer′Law的Fe3+—磺基⽔杨酸显⾊体系,当Fe3+浓度由C变为3C时,A将();ε将()。
11、光度法⽤溶剂做参⽐液时,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10%;若参⽐液换为透光度为20%的标准溶液,其它条件不变,则试液的透光度则为()。
12、在Fe3+存在时,⽤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的Fe3+⼲扰,最简便的⽅法是()。
13、⽤KMnO4标准溶液测定双氧⽔中H2O2的含量,指⽰剂为()等。
14、酸碱指⽰剂的变⾊范围⼤约是()个pH单位。
15、酸碱指⽰剂的变⾊范围与pKa的关系是()。
16、某酸碱指⽰剂的pK HIn的关系是()。
17、⽤HCl标准溶液滴定NH3·H2O时,分别⽤甲基橙和酚酞作指⽰剂,耗⽤HCl体积分别以V甲和V酚表⽰,则V甲和V酚的关系是()。
18、空⽩试验可以消除试剂、溶剂和器⽫等引⼊的杂质所造成的()。
19、对照试验是检查()的有效⽅法。
20、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
答案1、pH1>pH22、甲基红3、pH5.3~8.74、5、1∶16、67、降低8、9、10、增⼤;不变11、50% 12、配位掩蔽法13、MnO4-—Mn2+ 14、2 15、pH= pK HIn±1 16、pH7.1~9.1 17、V甲>V酚18、系统误差19、系统误差20、卤钨灯判断题()1、试样不均匀会引起随机误差。
(一) 单选题1.在用K2Cr2O7测定铁的过程中,采用二苯胺磺酸钠做指示剂(=0.86V),如果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前,没有加入H3PO4,则测定结果()。
(A)偏高(B)偏低(C)时高时低(D)正确参考答案:(B)2. 某试液中主要含有钙、镁离子,但也含有少量铁、铝离子。
今在pH=10.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用EDTA滴定至铬黑T终点,则该滴定中测得的是)。
(A)镁的含量(B)钙的含量(C)钙、镁总量;(D)铁、铝总量参考答案:(C)3. 佛尔哈德法中用的指示剂是()。
(A)铬酸钾(B)铁铵钒(C)重铬酸钾(D)荧光黄参考答案:(B)4. 对于n1=n2=1型的可逆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如使反应能用于滴定分析,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差必须大于()。
(A)0.4V (B) 1.0V (C) 0.2V (D) 0.1V参考答案:(A)5.已知=0.54V,=0.16V。
从两电对的电位来看,下列反应:应该向左进行,而实际是向右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A) 由于生成CuI是稳定的配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2+/Cu+电对的电位升高(B) 由于生成CuI是难溶化合物,使Cu2+/Cu+电对的电位升高(C) 由于生成CuI是难溶化合物,使Cu(D) 由于I2有挥发性,促使反应向右参考答案:(B)6.间接碘法测定时,在HOAc介质中反应:之所以能向定量完成,主要原因是()。
(A)由于CuI沉淀的生成,使和发生了改变(B) 由于过量使减少了(C) 由于CuI沉淀的生成,使增大了(D) 由于HOAc的存在,使增大了参考答案:(C)7.在pH=1,的条件电极电位和其标准电极电位相比()。
(A)(B) ;(C) ;(D) 无法比较参考答案:(A)8.在pH= 0.5 时,银量法测定 CaCl2中的 Cl 。
合适的指示剂是()。
(A) K2CrO4(B) 铁铵钒(C) 荧光黄(D) 溴甲酚绿参考答案:(B)9. 莫尔法不可以用来测定()离子。
一.填空1. 卫生化学式应用_______特别是_______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中与_______相关的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 采集样品的原则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样时至少采集两份样品,一份为_______,一份为_______。
4.样品的保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5 分析误差根据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疑数据检验和判断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分析数据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
7.电磁辐射能作用于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后, 粒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能, 并从低能态(基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7.盐桥的作用是。
用氯化银晶体膜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8. 液相色谱检测器一般可用,;气相色谱检测器可用,,等。
10.在原子吸收变宽的因素中,多普勒变宽是由于。
11.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称为,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称为,装有的柱子称为。
18.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称为________; 电极电位基本恒定的电极成为________________。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三项参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说明。
色谱峰相邻的两物质是否被分开的指示,常用__________表示。
28.光速f=3.0×1010 cm·s是在______中测得的。
32.影响空心阴极灯发射线宽度的主要因素是。
33.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根据色谱柱内固定相的性质不同,气相色谱法可分为色谱法和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可分为色谱法和色谱法。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思考题答案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
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 >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 条件不一定相同?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研究关昕发布时间:2023-05-27T02:13:31.60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关昕[导读] 为解决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本文围绕水质化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的干扰现象,接着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仪器技术方法。
伊犁水文勘测局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为解决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本文围绕水质化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的干扰现象,接着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仪器技术方法。
同时,消除干扰的方法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消除方法引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精确度等特点。
然而,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其他元素或其他物质的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现象,以及消除干扰的方法,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的干扰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干扰现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化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的干扰现象:1. 吸收线重叠干扰:吸收线重叠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元素的吸收线在分析波长范围内部分或完全重叠,导致对其中一个元素的分析产生误差。
在水质化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吸收线重叠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1]。
例如,在分析水中铁元素时,存在许多干扰元素的吸收线与铁元素的吸收线重叠,如钾、钠、铜、锌等元素,这些干扰元素会影响铁元素的分析结果。
2. 矩阵干扰:矩阵干扰是指样品中其他物质对目标元素分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