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 格式:docx
- 大小:22.16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针灸〗肩三针、膝三针、腰三针、颈三针、背三针、踝三针、坐骨针【中医针灸】肩三针、膝三针、腰三针、颈三针、背三针、踝三针、坐骨针肩三针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
坐骨针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针刺止痛六穴治疗颈肩腰腿痛疼痛初探【摘要】目的针刺该六穴位观察临床止痛疗效。
方法应用手三针或足三针为针灸处方对相关疼痛的患者施以针刺。
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针刺止痛六穴治疗疼痛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止痛是针灸的拿手绝活。
而就教材及相关资料统计,人体14经络361个腧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大约有196个穴位。
若再加上经外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等,真是难以计数。
而且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也比较复杂。
所以笔者综合相关书籍、资料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发现该六个穴位的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
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止痛六穴手三穴:后溪、中渚、间谷(经验穴)足三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2 六穴适应症简述2.1 手三穴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针灸精华——三针疗法“三针”的定义是:一、某些病症针刺三次即控制症状。
二、某种疾病用三个特定的穴位治疗。
如腰痛取腰针三针,肩周炎取肩三针等。
有些是三个穴位的组合,如手三针是曲池、外关、合谷,主治腰疼病和上肢瘫痪等。
“三”是单数,属阳。
“三是少阳,阳气初生,朝气蓬勃,渐而隆盛;“三”谐音“生”,生生不息,无限扩展之意。
因此,三针不但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疗法,即三针疗法。
三针疗法如下: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效方腰腿痛特效方腰腿痛多由瘀血凝聚,经络阻滞所致。
笔者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理论,在临床上常采用中药热敷疗法,达到舒筋活血,温补散瘀,消炎止痛之目的。
此法简便易行,疗效颇佳。
患者不妨一试。
处方:续断、杜仲、宽筋藤、牛膝、当归、丹参、羌活、海桐皮、姜黄各30克,防己、赤芍各20克,细辛lO克。
用法:将药捣碎,用醋淋湿后,放布袋内蒸30分钟,用毛巾将其包裹敷于患处,待稍降温后可将药包直接放于皮肤上。
每日2次,每次约40分钟, 6天为一疗程。
药包用毕放阴凉通风处,可连用3天。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篇一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理筋通络手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在35-65岁之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巨刺法治疗,即以手三针为主,辅以其他穴位。
其次,运用理筋通络手法,如推拿、拔伸等,以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颈肩部疼痛程度、上肢麻木程度、肌肉力量等。
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估。
三、结果1. 颈肩部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颈肩部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上肢麻木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上肢麻木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肌肉力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肌肉力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巨刺法(手三针)配合理筋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巨刺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颈肩部疼痛;理筋通络手法则通过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上肢麻木等症状。
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手足三针镇痛学习针灸有很多阻力, 其中之一为疗效不明显, 做不到经方的立时见效. 但风兄传授的手足三针, 据说达到了30秒内疼痛大为减缓, 甚至消失的水平, 重新证明了至少痛症是针灸的特长. 是啊, 经方治病, 针灸治痛, 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向. 手足三针的内容见后面的网上资料链接. 网上没有的内容补充:1.手足三穴的临床效果比董式奇穴还要好, 是经方的极大补充2. 手握空拳, 用两寸针, 间谷透劳宫至少府, 一针三穴. 同理后溪透少府至劳宫3. 手穴的中渚, 足穴的太冲和足临泣, 是25秒内, 甚至15秒内扎六针. 以中渚为例, 斜向前(手指方向)30度入针,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拨出, 斜向后30度,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再拨出, 垂直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太冲和足临泣是先向后4. 其它三穴, 合谷和后溪是握拳向手心方向, 内庭是向涌泉方向进针. 甚至可以内庭透涌泉至后脚跟.5. 按病人痛点所在经络找对应穴位. 哪一侧痛就用哪一侧的穴位6. 主要痛点消失后, 找第二痛点, 继续用手足三针疗法7. 腰脱, 坐骨神经痛, 选内庭穴, 用三寸针8. 牙痛, 用后溪穴9. 胃痛, 中脘, 天枢, 内关三个穴治疗一切胃痛. 扎天枢前要病人把尿排光10. 腰痛, 印堂穴, 把皮肤揪起进针, 至一侧眉骨中央出针.========================================================== 以下为相关资料: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 手足三针秘旨 ://.ok510ZZZ/redirect.php?tid=9&goto=newpost=========================================================== 福云讲手足三针.mp3 :///f/5684616. =========================================================== 手三针和足三针在疼痛疾病的应用手三针1,间谷(经验穴) 定位:合谷和三间连线的中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和输穴之间. 主治:头痛,目痛,咽喉痛等五官诸痛.2,中渚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 属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南山居士的日志-网易博客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2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2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2间谷穴 3中渚 3后溪 3足临泣 3内庭 4太冲 41、取穴少 52、进针快。
63、手法快。
64、得气快 65、收效快 66、针刺时间短 6(一)颈椎病 7(二)肩痛 8(四)肘痛 9(五)手指麻木 9(六)腰疼腿痛 10(七)尾骨痛 11(八)腰椎骨质增生症 11(九)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12(十)手颤抖 12(十一)肋胁痛 13(十二)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13(十三)足底发热疼胀症 13(十四)三叉神经痛 14(十五)顽固性头痛头昏 14八、关于手三针、足三针疗效机理的探讨 15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张显臣 ? 《杂病辨治》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传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多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之阳早格格创做按:安徽张隐臣医师钻研、使用脚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战三叉神经痛等疑易痛症近30年,其功效之神速,效验之确切,可谓是:进针即效,拨针即愈.从稠密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瞅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支到隐效或者治愈.果为那些病很罕睹,所以特转帖给诸位针灸快乐喜爱者参照!脚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张医师创造的一个新穴,位于脚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二穴连线之中面.它的符合症是,凡是三间、合谷二穴的符合症均是其符合症.越收对付颈肩肘臂指部的痛痛麻木,疗效甚为超过).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颈肩腰腿痛的收病本果比较搀纯,有的也查不出收病本果,以至用CT、核磁共振等进步的查看脚法也查不出病果.找不出本果不等于不病.笔者认为,只消是人戚自己感触痛痛或者不适,即是身体爆收了徐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本果不等于不克不迭治.便笔者的体验,脚三针、足三针对付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超过的疗效,对付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超过.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脚三针、足三针治疗效验却本去谬误切,那里所道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者基础上治愈,效验谬误切,不等于不疗效.比圆服止痛药,痛了便吃,药力集去又痛,能道止痛药无效?不妨道止痛药灵验,只可止止痛,而与消不了病果.脚三针、足三针对付颈肩腰腿痛止痛效验是理念的,应当道那也是疗效.脚三针、足三针的简直脚法脚法问题,包罗针前准备、刺进、止针得气、出针等几个简直的步调.1、针前准备,针脚三针时,要背患者道明,排除其紧张心情,对付从已刺灸过的人,更要证明,不痛,几秒钟即可基础办理问题.患者握成虎拳,稍紧张一面;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但是会加沉痛痛,疗效也短好;太紧了针感好,功效相对付亦好.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细细的小棍,从虎心的一侧沉沉脱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2、穴位惯例消毒后,医死的左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脚拇指端稍用力背穴位面按即提起,左脚之针迅徐刺进,后溪、间谷均笔直刺进,中渚倾斜30度刺进,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进.3、止针得气.针体刺进到一定的深度后,医死左脚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徐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般完毕另二穴的止针门路,针感即至.4、止针得气后,医死紧启持摄针柄的左脚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搞面头、勾头、后俯;肩臂肘痛,搞脚臂的百般活动,腰痛,搞直腰、侧直等动做;腿痛搞腿的百般活动,等等.普遍是止针得气后痛痛即减少甚或者消得.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脆持痛的姿势,医死把针或者提或者安排沉旋,问是可减少或者消得,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得,还令其活动觅找痛痛的姿势.从止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痛痛的姿势,到功效出针普遍是1~2分钟.如一针即死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隐著,可再与一穴.5、与穴准则脚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与穴准则,一是以经络的循止线路举止与穴,即循经与穴,二是体味与穴.普遍的道,巅顶痛、颈椎病、脚哆嗦、大小臂拘慢、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慢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脚太阳经战督脉经的病痛,与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与间谷.大小臂麻木痛痛、脚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与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共与,亦不妨间谷为主配中渚,或者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与穴又少为宜.脚三针、足三针是以脚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波及的病症,往往与脚三针即可治愈,但是正在很多情况下,特天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后里所治病例,对付与穴甚有助闲,可供参阅.七、病例本文所枚举的27个病例,大普遍是通过中西医诊疗治疗而功效不睬念,经用脚三针、足三针治疗而很快功效战治愈者.举出那样多的病例,一圆里是为了证明脚三针战足三针的疗效神速而确切;另一圆里是为了让读者精确并掌握住什么样的颈肩腰腿痛用脚三针、足三针治疗才搞支到明隐的治疗效验,那本量上便是脚三针、足三针的符合症问题.(一)颈椎病1、周xx,男,45岁,安徽省淮北市乡乡修造启垦公司经理,1988年11月供治.患者颈部僵痛伴二肩痛痛5个月,拍片示第5-7颈椎删死,经中西医治疗功效甚微.查看:颈部僵硬,安排转动约15度,前伸30度,后伸30度,二肩活动痛痛.与单侧后溪.先针左侧,迅徐进针成“↑”形,患者坐时感触有一股气流从左臂冲过颈部直到上脊背;再针左后溪,颈脖即可安排转动,前伸、后伸仍有面僵痛,但是较针前减少大半.令其戴针活动二臂,肩痛钝减,患者下兴天道:“神了,神了,几个月去又是推拿又是悬吊,启关、吃药,颈子老是硬痛硬痛的,当前真好多了.”日针一次,10次而愈.1994年4月13日,笔者正在合肥与周先死相逢,自述6年去背去已复收.2、林xx,男,50岁,广州市供电局搞部,1989年元月供治.自述头痛,头昏,颈部僵痛半年,近二个月去,渐渐加沉,每天去医院悬吊1个小时,并挨过二次启关,服过芬布芬、消炎痛及中药,但是均只可缓解一时.患者里色白润,身体结实,别无他病.查:左旋20度,左旋15度,前伸15度,后伸15度,若再用力加强其活动角度即痛不可忍.当即与单后溪,止针得气后,颈部活动痛痛顿得大半,头痛坐解.二诊时,患者自述针后症状消得,颈部活动已基础不痛.共针3 次而愈,随访6个月,背去觅常.3、开xx,男,62岁,安徽省临泉县税务局离戚搞部,1987年9月供治.患者于3个月前启初颈左侧、左肩、左臂及脚指隐隐痛麻,时奇尔无,时沉时艰,厥后渐渐加沉,痛痛剧烈时如刀割电打,夜间尤甚,时常末夜易眠.经拍片示第5~第7颈椎二侧有骨量删死,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圆治疗功效甚微.患者里色枯槁,不住呻吟,常常用左脚掐捏左臂.查看:颈部活动尚可,唯姿势稍有不适,左臂便阵阵窜痛,令其旋肩举脚,当脚臂后旋时一阵剧痛,坐时蹲下,出了一身热汗.即给刺后溪、中渚,止针得气后痛痛坐刻缓解,再令其自己面头、活动左臂,痛减过半.第二天下午二诊时,自述夜间虽痛但是不妨忍受住并能进睡,又针左侧脚三针.后每日一次,针7次后已不再痛,又针3次而愈,7年已复收.4、庄某,男,52岁,搞部,安徽省临泉县乡浑家,1987年9月供治.自述2年前感触颈左侧、左肩痛,常降枕但是可不医而愈.厥后渐渐加沉,1987年5 月的一天早朝颈部突然僵痛,一动也不克不迭动,既而左臂亦痛:注院治疗二个月稍为缓解,而颈部僵痛伴左指麻痹背去已能消得,经针脚三针10次而愈.5、杜某,男,40岁,《深圳特区报》,总编室主任,颈部僵痛,脸扭背左侧一个多月,稍稍一动即痛,多圆治疗无效,1992年12月尾由《深圳商报》二位记者伴共供治.先对付其左后溪扎了一针,颈部坐时不妨安排活动;又扎左后溪一针,头前伸后伸,安排晃动不再痛痛,于是下兴天道道:“一个月去推拿推拿、扎针悬梁吃药,背去无效,可痛苦了,那一下不到二分钟便好了,真是神针.”为了坚韧疗效又针二次,10个月后回访,无非常十分.(二)肩痛肩痛的病果有多种:有果风热干阻关经络者,有果肩部硬构造慢缓性炎症者,有劳益者,有中伤者,有扭挫者等;凡是此各类,脚三针均不妨治疗,而且功效隐著.如只是是活动时痛痛,无粘连者或者虽有粘连而较沉微者,时常针一二次即愈,兹举数比圆下:6、张某,男,60岁,安徽合肥市人,1985年5月供治.(本例1985年11月12日《合肥早报》以“骨量删死患者的好音”举止过博题报导).患者自述左肩痛痛6个月,上举中展痛痛加剧.查肩后及肩峰压痛明隐.即针间谷、中渚,止针得气后令其戴针活动,痛痛顿得,怎么活动也不再痛痛,到当年10月回访,近半年去已复收.7、张某,女,51岁,合肥市人,1985年6月供治.自述左肩痛痛5个月,渐渐加沉,果受风引起,夜间更甚,刮风下雨天气均明隐加剧,挨过启关、电疗、推拿、服止痛药物,但是只可缓解三二天,时常夜间易眠,喊爱人给掐按叩打以止痛,查压痛面不甚精确,活动明隐受限,脱衣服也艰易.给针左脚三针,止针得气后令其戴针活动觅找痛面,起针后令其脱衣脱衣,动做已比较乐成.隔日针l次,共5次而愈.8、刘某,女,50岁,浙江宁波市人,1988年5月供治.自述1987年12月左肩果扭伤后启初痛痛,认为过几天会渐渐好转而已能治疗.随着天气变热而痛痛渐渐加沉;曾挨过启关2次,并推拿过一个多月,已睹明隐疗效反而渐渐加沉.查:肩峰下滑囊处压痛明隐,肩胛内侧及下侧均有压痛,肩枢纽中旋中展受限,即针间谷、中渚二穴,戴针令其活动,痛痛明隐减少,隔日1次,共针5次而愈.9、赵某,男,29岁,电工,合肥市人,1985年6月供治.自述共年3月与伙伴嬉戏,被强力将左臂扭背身里前,以后左肩启初肿胀痛痛;曾挨过启关、理疗、推拿并服过消炎止痛药,但是不克不迭消肿止痛,稍有劳乏肿胀痛痛便会加沉.查:左肩峰、三角肌、左肩胛中侧压痛,沉度肿胀,不收热,不白,活动痛痛,但是上举、前伸、中旋、中展基础觅常.给针中渚、间谷,戴针活动痛痛减少.隔日1次,针3次后左肩肿胀消得,共针7次而愈.到8月16日伴朋友去笔者处治疗颈椎病,自述针后背去很好,再搞活也不觉痛痛.(四)肘痛肘枢纽的痛痛或者肿胀,多与劳益、中伤微风热干热之邪侵蚀有关.西医的网球肘等属于肘枢纽痛痛的范畴.用脚三针治疗效验甚好.10、钱某,女,37岁,蚌埠铁路局员工,1988年10月供治,主诉:左肘痛痛肿胀3个月,果提物扭伤引起.启初不过隐隐做痛,漫不经心.后又果伸左脚加进砖垒的台子底下掏拿物品时得慎再次扭伤,不暂左肘肿胀起去痛痛也越去越沉.曾用过活血膏、针灸、消炎痛等举止过治疗,但是只可与效于一时.查左肘沉度漫肿,握拳、提物2公斤,伸伸痛痛均可加沉,试让其把一只拆谦火的塑料壳火瓶举起而不克不迭够完毕.针中渚、间谷,出针后再令举一只火瓶,即可乐成举起,第二天又去治疗时,肿痛均减,先让举火瓶亦能举起,又针中渚、间谷、直池,直池穴止针成“↑”形,嘱3日后再去.三诊时肿胀消得,百般活动基础觅常,又针中渚、间谷而愈.11、张某,女,42岁,新加坡人,住深圳做生意.自述,左肘痛痛3年,有中伤史.3年去到处治疗,费钱已近万元.睹1992年12月12日《深圳商报》上《三针睹分晓―访老中医张隐臣》的博访报导后而于12月20日供治.查看左肱骨中上髁无肿胀,主动伸伸喊痛痛,握拳伸直左臂做内中旋亦痛,令其拿诊桌上的一只拆谦500毫降的葡萄糖火瓶而拿不起去,按压左肱骨中上髁坐时喊痛,诊为左肱骨中上髁炎.当即针间谷,进针2寸得气后提针至皮下,以15度角再刺背合谷中侧,提插转动3次,令其戴针活动并搞针前不克不迭搞的动做,均较乐成完毕,起针后令其再拿那只瓶子,不妨坐时拿起,并举起瓶子上下安排数次,再令其拿一只拆有大半瓶启火的火瓶,左脚拿一只茶杯搞个倒茶动做,也很快完毕,嘱其过二日再去.二诊时,自述痛痛减少大半,唯中上髁处压痛仍较明隐,知其中上髁处淤滞较沉,“暂痛必淤”;再针间谷如上法,另以圆利针拨肱骨中上髁,嘱过二日再去诊,二日厥后时赞连接心,道症状均消得.(五)脚指麻木12、钱某,女,38岁,合肥市人,商店交易员,1985年4月供治,自述左脚五指麻木2年半.以拇食二指尤甚,拿筷子夹菜时常得降或者夹不住,曾挨过B1、B12,及服用扩张血管类的西药战中成药丹参片、大小活络丸等,但是疗效均不睬念.查颈椎活动觅常,无明隐压痛,左脚五指指甲黯;自述左脚怕热,春冬用热火洗衣服则症状加沉.症属气真血淤,阻滞脚指脉络,针间谷、中渚,间或者加针后溪,针三穴后麻木减,隔3日针1次,共针8次而愈.13、周某,男,32岁,辽宁人,住宁波市,修筑工人.1988年元日,笔者正在宁波市启门诊时供治.自述左脚指麻胀,奇尔隐隐麻木痛痛,冬季或者劳乏时均可使症状加沉,用热火浸泡可使症状减少,已2年.近一个多月已不克不迭再搞修筑.心中甚劣,怕继承下去会引起残兴.查体无非常十分.针脚三针配中关,隔日l次.针中关时先直刺透内关,而后提针至皮下再以30度角先透背间使,而后再刺背腕枢纽,并令用艾条灸所刺过之穴位,每穴温灸15~20分钟,每早早各灸1遍.针二次后自述感觉劣良,共针12次而愈.用脚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中关是时常使用的一个配穴.(六)腰痛腿痛14、黄某之母,花甲之年,黄某系深圳市社会祸利核心员工.1993年7月,扶其母供治、自述腰痛20天,本无所有不适感觉,于第二天起床时突然感触腰痛而活动艰易,20天去也曾治疗频频,但是虽有减少而痛仍较沉.其腰脊僵硬,直腰及侧直均不克不迭,压按痛面以腰4~5棘突面为明隐.随即针左后溪,进针后即感本痛面消得,坐时可搞直腰、下蹲、起坐战侧身动做,即此一针而愈.15、韦某,男,37岁,深圳华强电子公司员工,1993年7月20日由二人拖扶着加进笔者诊室.自述3天前果提物得慎扭伤腰痛,所有一个腰部活动或者咳嗽均痛灾易耐,问其痛面止以腰4~5棘突之间左侧3厘米处为甚.随即针左中渚止针后坐时回复觅常,自己下兴天走下楼去.16、黄某,女,住合肥市,某单位卫死所医死,其妇正在安徽省电视台处世.1986年夏笔者去电视台,其妇道黄某正患腰痛多日睡卧正在家.早饭后到其家,睹黄某躺卧正在床,让其起身,自述腰痛10余日,渐渐加沉,以二侧为甚.让其伸出左脚,即对付中渚飞刺一针,止针得气后出针,从进针到出针,约10余秒钟,黄某即能翻身下床往去,其妇连心赞道:“神针!神针!”不暂即派记者到笔者门诊举止采访,并正在省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17、张某,女,50岁,合肥市人,某单位员工,1986年患肺结核经笔者治愈后,又患肩周炎亦被治愈,已是笔者的老病号了.1992年9月,笔者住合肥三孝心白旗饭店,张某腿痛得不克不迭下床,电话邀诊.咱们走进张某的卧室,她只可正在床上以笑意表示欢迎.自述半个月去止径格中艰易,去医院二次亦无疗效,正念住院治疗.问是可扭伤,回问道记不甚收会.往常扭伤是收病缓慢,此次是缓缓加沉,目下左腿像错了位一般不克不迭抬动.即针左后溪、中渚,针后不妨坐起.但是左腿仍痛,又针左足临泣,内庭,让其戴针活动觅找痛痛的姿势动做,一一举止矫正,不到3分钟,腰腿痛痛齐消得.18、凌某,女,58岁,合肥市人,退戚搞部.1989年3月11日,笔者去合肥,住安徽饭店.当早9面钟朋友杨先死给尔挨电话道他的伙伴凌某正患腰腿痛,已卧床不起.于是笔者正在杨先死妇妇的伴共下去到凌宅.只睹凌女士俯躺正在床,二腿僵直,自述近去腰部时常痛痛,但是果处世繁闲真正在无暇戚息.往常腰痛剧时曾多次去医院或者住院治疗而渐缓,近几天果坐车徐驰太多而使痛痛加剧.午饭后正在淮北市几部分扶上小车返合肥,到家后腰腿痛痛更是加剧,当前二腿一动也不克不迭了.知其果劳碌过分,腰椎间盘大概有后膨之患.于是正在其二足之临泣穴用三寸银针,二脚共时止针,只听凌某不由得喊了一声:知其二腿经络已通,随脚出针,凌某当即二腿一綣坐起身去,又翻身下床,活动一下腰部,下兴天道:“唉呀,尔好了,尔果然好了!”她的爱人樊先死(蒋纬国先死的前侍卫少、四海共心会照料)也格中称奇:“真神,真神,真太神了.”该例曾正在1993年5月5日的《深圳商报》以《身怀绝活的老中医》为题举止过博题报导. (七)尾骨痛19、开某,男,40岁,宁波市人.1988年元月微循环教会莨菪类药物钻研所所少杨国栋先死请笔者正在宁波市启设骨量删死博科门诊时供治.自述尾骨隐隐痛痛3个多月,不克不迭骑自止车,不克不迭坐硬处,曾挨过一次启关,仅保护一个星期不痛;之后痛痛渐渐加沉,以至不克不迭端坐了,便诊时只可侧身而坐.查尾骶处形状无同,压痛明隐.即针安排后溪,得气后令其戴针端坐已不再觉痛,令其爱人用脚按压其本痛处亦不再痛.嘱隔日针1次.二诊时,已基础不痛,并嘱其暂停骑自止车一个月,又针一次而去.到1988年5月开某伴伙伴去治腰椎骨量删死.据其自述,从针第二次后便已再痛,半个月后骑自止车也不觉有所有不适.(八)腰椎骨量删死症骨量删死是一种骨骼枢纽的退止性变更,是老年人的一种罕睹病战多收病,患者大多是年龄40岁以上的人,又称骨枢纽炎.用脚三针、足三针治颈、腰、足跟部骨量删死,效验比较理念,特天是与消痛痛战麻痹则疗效尤为超过;但是约莫有1/3的患者需要正在针刺止痛后共时协共其余疗法,如中敷家传秘圆“消肿定痛膏”战内服其余中药圆.20、殷某,男,40多岁,宁波工艺品出进心公司搞部,1988年元月21日供治.当天上午,天气阴战,患者盈门,宁波电视台的三位记者对付笔者的脚三针、足三针的传道的奇效抱着将疑将疑的情绪举止现场采访.笔者正在摄影机下不无紧张天给一个个患者举止着诊疗战治疗,其中给10多个颈肩腰腿痛患者举止了针刺;如颈子僵痛多时不克不迭活动者,腰不克不迭前直后伸者,肩痛不克不迭活动者,腿痛不克不迭前踢后伸直伸者,针刺后个个均能扮演本所不克不迭的动做,引起稠密瞅寡的齐声惊叹.最后的殷某正躺正在车上,果腰痛腿痛不克不迭下车.他被诊为腰椎骨量删死压迫左侧坐骨神经痛,住院已39天而功效甚微,卧床易动.笔者先正在二中渚穴各刺一针,痛痛顿减,于是令其单位的3部分把殷某扶持下车,痛痛虽减但是仍不克不迭站坐.随即又针其单太冲,止针得气后坐时出针,让二人强挽二臂令其先翘伸左腿,左腿抬起45 度并可伸伸,又抬左腿果左腿不太痛,抬伸较好.再止单中渚之针,起针后即可往去自如,正在摄像机前去回往去3次.该例并不是只此4针而愈,也并不是不再协共其他疗法;但是证明一面,即脚三针、足三针对付于骨量删死所引起的剧痛,其镇痛效验确是坐竿睹影的.那天上午,会少杨国栋先死末究站正在尔的身旁,直到针完殷某,他才紧了一心气,对付尔道:“即日,尔真怕您得了脚,短好背记者接待.”尔也紧了一心气,感激天道:“开开您的体贴战支援,即日上午的乐成率是百分之百.”该例正在1988年3月45期的教会办的《钻研通讯》上以《尔会会员、出名治疗骨量删死博家去甬献技》举止了仔细的报导.(九)骶骼枢纽、髋枢纽痛痛21、骶骼枢纽战髋枢纽炎10年易跨步,坐竿睹影.下某,女,26岁,宁波市人,1988年4月18日供治.正在杨国栋会少的支援战收袖下,笔者主持了世界性的骨量删死教习班,介进者去自世界20多个省市的中西医死150多人,而且85%以上的是西医.那样多的西医而且普遍是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死,去听尔那个出什么资历的去自县乡的土医死道课,单圆的情绪是可念而知的.那次教习班历时5 天,虽是尔一部分唱独角戏,但是却不辜背杨国栋先死战教会的憧憬,办得甚为乐成.稠密共道对付尔治疗骨量删死的独到疗法是相歌颂许的.教习班功妇战以去约莫有30多位西医背尔邀请前去他们单位共共启设骨量删死博科门诊战举办教习班.广州海军医院的廖瑞浑主任力请去广州,果此便于1988年12月去了他们医院.之所以要写那段笔墨,其脚法是为了证明,广大的西医处世者,一朝瞅到了中医的真正在少处,绝大普遍是疑赖中医并愿背中医教习的.中西医分离防病治病的威力是强衰的.下某由3部分抬上三楼的大聚会厅,其母代述:女女从16岁启初患腰骶及髋枢纽痛痛,10年去到处供医,曾去过北京、上海、杭州.西医诊疗为骶骼枢纽炎战髋枢纽炎,中西药物服了不可胜数,虽能止痛于一日一时,但是病情益进,以致不克不迭下蹲,只可半步而移了.患者自己上不了诊桌,由人助扶拖上桌子.单腿上抬考查30度,再主动上抬便喊痛.正在那样一个场合的第一个患者,尔内心不无紧张.由于往常的临症所睹,治疗要收正在脑中很快的产死了.先与一支26号3.5寸的银针局部刺进左内庭,透涌泉直达足跟之前缘;另一针刺进左内庭,共左针一般直达足跟之前缘.再先止左侧,速提速进,正在足底产死“↑”,再止左侧之针如左一样,而后让患者戴针自己抬腿.她像出什么痛痛一般,每条腿均抬到80度,并反复抬降3次.起针后,患者翻身爬下桌去,让其正在大家里前去回往去3次,约莫20多米,而后又下蹲站起3次.那时很多人鼓掌称奇,她的母亲热泪盈眶天背大家道:,“尔女女那几年也不像即日那样大步天往去了.”那例患者后经笔者用中药内服,中揭“消肿定痛膏”战针灸治疗近3个月,基础回复结实而后完婚.(十)脚哆嗦22、赵某,男,42岁,宁波市人,1988年1月6日供治.左脚哆嗦10年,不克不迭端碗用饭,不克不迭拿茶缸子刷牙.自述,启初于一天的早朝,拿茶缸衰火刷牙时,其妻创造其左脚哆嗦,以去渐渐加沉,空脚时抖动稍沉,用力拿物时抖动加沉,左脚感觉觅常,饮食二便均无同,曾服过中西药及针灸多次而末究已效.正在此之前笔者也曾逢到过10余例此类病症,但是均收病时间短,最父老惟有6个月,且症状较沉,而像此病例时间之暂,抖动之沉者尚属尾次.忽忆《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后溪穴有“脚足拘挛战掉眩”句战中渚穴之“战振绻挛力不加”语,即给针后溪一针,嘱每日针l次.针后溪3次后,症状启初减少,又针中渚3次,症状大为减少;以去中渚、后溪接替针刺,半个月后,空脚时基础不再抖动,不过端碗时仍有哆嗦,但是已可端碗用饭,针到26 日已回复觅常.为坚韧疗效又针一个星期.1988年5月3日伴共朋友去瞅颈椎病,自述已复收.(十一)肋胁痛。
【纯干货】手足针灸取穴治疗疼痛病症立竿见影!新手足针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手足针的几个穴位手针:后溪、中渚、间谷。
足针:太冲、内庭、足临泣。
各穴的适应症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手三针图【功效与作用】手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手三针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针灸三针疗法: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3、肩三针是:肩髃、肩髎、肩前。
手三针: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
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行针得气。
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
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
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
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
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手三里治疗腰痛原理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肌肉劳损、骨骼畸形、椎间盘脱出等。
手三里治疗腰痛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主要基于经络理论和针刺疗法。
手三里是指手臂上的穴位,位于大肠经的第四个穴位。
根据经络理论,人体内部有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手三里穴位位于手臂上,但其作用可以延伸至腰部。
手三里治疗腰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刺激手三里穴位,来调节经络系统和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
临床实践表明,刺激手三里能够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松弛和疏通经络,从而缓解腰痛症状。
手三里的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其中最常见的是采用针刺疗法。
针刺手三里时,医师会使用细针刺入穴位,然后轻轻转动针头或轻微按压,使穴位受到刺激。
这种刺激能够激活局部的神经末梢,传递信号给大脑,从而产生镇痛和舒缓肌肉的效果。
除了针刺疗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刺激手三里穴位,如推拿按摩、灸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按压或间接刺激,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虽然手三里治疗腰痛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具体治疗效果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不同个体对手三里治疗的反
应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这种疗法时应尊重个体差异,并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手三里治疗腰痛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针刺疗法的疗法。
通过刺激手三里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系统和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然而,对于具体疗效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验证。
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 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一、手三针、足三针、 肩三针(四肢组合穴)各是哪几个穴位 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3、肩三针是:肩髃、肩髎、肩前。
手三针 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另外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 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 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 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 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 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足三针 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 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 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但笔者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 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 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 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 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 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 记述。 肩三针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肩髃: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即是本穴。《针灸甲乙经》:“在肩端两骨间”;《千金要方·诸风》:“在两肩头正中”;《循经考穴编》:“膊骨端上两骨罅间,举臂平肩陷中(一云当微前些),下直对曲肘缝尖,须搁臂纵或转手插腰,缓缓下针。”
功效: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通利关节,祛邪解热。 主治:古代记述:肩中热、肩冷,指痹臂痛,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痛,臂细无力,筋骨酸疼,风湿搏于两肩,四肢热。近人报道:中风偏瘫,高血压,肩关节周围炎,荨麻疹。
肩髎:手少阳三焦经的第14个穴位。肩后三角肌上部,肩峰后下方,举臂外展时呈凹陷处。主治:古代记述:肩重不举、臂痛、中风偏瘫。近人报道: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
肩前: 经外奇穴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臂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肩前穴的主治疾病为:肩臂痛、臂不能举。
据笔者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 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内庭的主治病证,在针灸学教材中未见记述;而《简明中医辞典》(1988年3月,人民卫生版)足阳明胃经条目下有 “……颈肿……经脉所过处痛”的记述,虽未能明言病症,但也有所提及,笔者将关于内庭穴的肤浅体会写出来,供同道验证,这对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 痛等疑难痛症,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笔者认为,只要是人 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 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 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 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 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三、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 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 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 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线路见图。 作者曾作过一个统计: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 个,可治以上病症者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
笔者在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就笔者的经验来讲,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历来的针灸大家,无不强调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即使辨证准确,选穴得当,而针刺手法不合疾病的法度,也难收到预期的疗效。针刺手法,是一个高难度的技巧问 题,不是光凭书本上讲的,或者他人口说的什么手法就能轻易掌握的。一个针灸医生要想掌握住古代针灸大家所陈述的那么多的灵活多变的针刺手法,并达到娴熟自 如的境地,必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细心体会,潜心领悟才行。真是谈何容易!针刺手法可见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巧问题。据历来的针灸书籍所介绍的手法甚 多,一般的临床针灸医生很难掌握住其运用技巧。手三针、足三针虽然也讲究手法,但是却很简单,只要是针灸医生或略知道一点针灸的人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能运 用于临床。
四、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 1、取穴少。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