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生产过程中蒸煮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20
汾酒酿造工艺流程汾酒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酒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
下面是汾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是选料。
汾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和小麦,其中高粱是汾酒的主料,小麦则是辅助料。
为了保证酒的质量和口感,选料非常重要。
通常选择筛选后的无杂质的优质高粱和小麦作为原料。
第二步是蒸煮。
将选好的高粱和小麦和适量的水放入大蒸锅中进行蒸煮。
蒸煮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糊精和糖分,为后续的发酵提供营养。
蒸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和配方进行调整。
第三步是酿造。
将蒸煮好的原料倒入酿造坛中,并加入酒曲。
酒曲是汾酒酿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由汾酒厂保存多年的优质酒曲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的。
酒曲中含有多种酶和微生物,能够促进酒的发酵和转化。
第四步是发酵。
酿造好的原料和酒曲混合后,放置在专用的发酵室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7-10天,期间需要定期搅拌和控制温度。
在发酵过程中,酒曲中的酶和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糊精和糖分转化为酒精和香气物质,形成酒液。
第五步是蒸馏。
发酵完成后的酒液通过蒸馏设备进行蒸馏。
蒸馏是将酒液中的酒精和香气物质分离出来的过程。
汾酒的蒸馏是连续蒸馏的方式,主要分为初级蒸馏和精细蒸馏两个步骤。
初级蒸馏将酒液中的酒精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精细蒸馏则是进一步提纯酒液的过程。
第六步是贮存和陈化。
蒸馏后的汾酒酒液需要进行贮存和陈化,以提高酒的质量和口感。
通常将酒液贮存在陶罐或槽罐中,让其自然陈化。
陈化的时间一般为数年甚至十几年,期间需要定期检验和调整酒的品质。
陈化后的汾酒会变得更加醇厚,香气更加丰富。
最后一步是出厂和销售。
经过陈化后,汾酒经过精心包装后出厂,并送到市场销售。
汾酒的包装独特,通常采用瓷瓶或酒坛进行封装,以保证酒的品质和外观。
以上就是汾酒酿造的主要工艺流程。
汾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酒品,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工艺特点。
无论是酿造的选料、蒸煮的时间和温度,还是酿造和陈化的过程,都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
纯粮小烧酒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纯粮小烧酒是一种以纯粮为原料酿制而成的烧酒,具有浓香型的特点。
它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经历蒸煮、发酵、蒸馏和陈酿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蒸煮环节。
将选好的优质大米经过清洗、浸泡后,放入蒸饭锅中蒸煮。
蒸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大米品种和气温来调控,一般需要蒸煮2至3个小时,使米饭煮熟、熟透。
接下来是发酵环节。
将蒸煮好的米饭放入发酵桶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酒曲是一种含有酵母和细菌的发酵剂,它能够将米饭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然后再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10至15天,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酵母和细菌的生长。
发酵完成后,就是蒸馏环节。
将发酵好的米酒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
蒸馏器通常由锅体、冷凝器和接收器组成。
蒸馏的目的是将发酵产生的酒精和其他杂质分离,提取出纯净的酒液。
蒸馏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酒液浓度和口感要求来控制,常见的有单次蒸馏和多次蒸馏两种方式。
最后是陈酿环节。
将蒸馏好的酒液放入陈酿桶中进行陈酿。
陈酿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数年不等,期间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酒液的通风和氧化。
陈酿的目的是使酒液中的杂质慢慢沉淀,使酒液口感更加醇厚、香味更加浓郁。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处理,纯粮小烧酒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保证酒液的质量。
此外,制作纯粮小烧酒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需要酿酒师傅的精心操作和把控。
纯粮小烧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名优酒,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制作纯粮小烧酒的工艺和流程虽然繁杂,但是只有经过这样的精心制作,才能酿出一瓶独具风味的纯粮小烧酒。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美妙的酒,感受其中的酿酒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白酒酿酒工艺流程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酒产品,其酿造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蒸煮、发酵、蒸馏、陈酿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酒酿酒工艺的流程。
首先是选料。
白酒的原料主要包括高粱、小麦、玉米等。
在选
料环节,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选料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白酒的口感和品质。
接下来是蒸煮。
选好的原料需要进行蒸煮处理,以破坏淀粉的
结构,释放出淀粉中的糖分。
蒸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得当,以
确保淀粉充分糖化,为后续的发酵提供充足的糖分。
然后是发酵。
蒸煮后的原料需要放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
发酵
的过程中,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酒的香气和风味。
发
酵时间一般为3-4周,需要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酵母的生
长和发酵过程。
接着是蒸馏。
发酵后的酒料需要进行蒸馏,将酒精和香气分离
出来。
蒸馏是白酒酿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白酒的香气和口
感。
蒸馏的技术和设备对白酒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是陈酿。
蒸馏后的白酒需要进行陈酿,使其口感更加醇厚。
陈酿的时间一般为数年甚至更长,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以使
白酒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品质。
总的来说,白酒酿酒工艺流程包括选料、蒸煮、发酵、蒸馏和
陈酿几个主要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白酒的品质
和口感。
白酒酿造工艺的精湛和复杂,是中国酿酒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中国酒文化的瑰宝。
大曲酒的工艺流程
《大曲酒的工艺流程》
大曲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白酒,其酿造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曲酒的工艺流程。
1. 选料: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大米和高粱等原料,这些原料的品质对酒的口感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清洗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进行清洗,去掉杂质和泥土,然后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满水分,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
3. 蒸煮:浸泡好的原料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得当,这样可以有效地破坏原料中的淀粉颗粒,为后续的发酵做好准备。
4. 加曲和发酵:将蒸煮好的原料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酒曲和水,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使得酒曲中的微生物能够充分发酵,产生酒精和香味物质。
5. 蒸馏:发酵好的酒液需要进行蒸馏,通过高温蒸馏的方式将酒精和香味物质提取出来,这是酒的成分分离以及提纯的关键步骤。
6. 储存和勾兑:经过蒸馏后的酒液需要进行储存,让其在特定的环境下慢慢陈酿,并最终勾兑出符合要求的酒品。
7. 筛选和包装:经过勾兑的酒需要进行最后的筛选和过滤处理,去除杂质和残渣,然后进行包装,成为一瓶瓶精美的大曲酒。
以上就是大曲酒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的操作和细致的把控,只有如此,才能酿造出口感醇厚、香味独特的大曲酒。
固态白酒工艺流程固态白酒工艺流程固态白酒是一种以高粱等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酿造酒。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清洗、蒸煮、糊化、发酵、蒸馏、陈酿等环节。
首先是选料阶段。
谷物选料至关重要,一般选择质量较好、无霉变的高粱等谷物作为主要原料。
在目前的生产中,通常采用机械筛选的方式对谷物进行初步清洗和去除杂质。
接下来是清洗过程。
将所选的高粱等谷物经过清洗机进行二次清洗,去除残留的砂石、秸秆等杂质,使原料更加干净。
然后进行蒸煮。
将清洗后的谷物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目的是糊化淀粉、改变混合物的结构,为后续的发酵创造条件。
接着是糊化过程。
蒸煮过的谷物经过破碎机破碎,使其成为糊状物。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机械碾磨的方式将谷物糊化,增加菌类和酶的活性,为后续的发酵提供更好的条件。
发酵是固态白酒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将糊化后的谷物放入发酵罐中,与酵母菌进行发酵。
发酵分为主发酵和继发酵两个阶段。
主要通过控制温度、水分和pH值等条件,促进酵母菌对糖类的分解和酒精生成,最终形成酒液。
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
将发酵好的酒液经过蒸馏设备进行分离,分离出固态白酒的主要成分。
蒸馏分为头馏、心馏和尾馏三个部分,头馏含有高挥发性物质和杂质,心馏是所要提取的酒精成分,尾馏则是含有较多杂质的部分。
最后是陈酿阶段。
将经过蒸馏的酒液存放在酒窖或陈酿罐中,进行陈酿。
这一过程是白酒形成风味和香气的重要环节,酒液会通过与空气的接触,逐渐陈化发酵,使酒质更加细腻,香气更加浓郁。
以上是固态白酒的工艺流程。
制作固态白酒的过程需要注重每个环节的控制和细节处理,一步一步地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在传统的生产工艺基础上,现代的酿酒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固态白酒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王子酒的制作工艺流程
王子酒的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王子酒的主要原料是水、酒曲和大米。
首先需要准备好优质的水和酒曲。
大米需要经过清洗和蒸煮,以确保其质地干净且熟透。
2. 酒曲发酵:将准备好的大米放入发酵桶中,加入适量的酒曲和水。
酒曲中的酵母能够分解大米中的淀粉,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桶通常需要密封,并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酵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3. 蒸馏:发酵完成后,将获得的发酵液进行蒸馏。
蒸馏是将发酵液中的酒精和其他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通常使用特制的蒸馏器,将发酵液加热至沸腾,使酒精蒸发并冷凝成液体,最终得到高度酒精的王子酒。
4. 筛选和调整:经过蒸馏后的王子酒需要进行筛选和调整。
这包括去除杂质和调整酒的味道、酒精度等。
通常会采用过滤和调和等方法。
5. 储存和陈化:筛选和调整完成的王子酒会被储存和陈化一段时间。
在这个阶段,酒的味道和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储存和陈化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需要而定。
6. 瓶装和包装:最后,将陈化好的王子酒进行瓶装和包装。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
瓶子,填充酒液,封装瓶口,并贴上标签等。
以上是王子酒一般的制作工艺流程,具体的工艺可能会因生产商而有所不同。
不同的品牌和款式的王子酒可能会有特殊的制作工艺。
制酒工艺流程制酒工艺流程首先是原料处理,它是将原料进行初步处理,为糖化发酵作准备。
其方法是用清水洗涤,除去泥土、杂质、瘪粒,浸泡数小时,并进行翻动,使其均匀吸水,同时也能排除某些水分,浸泡后捞出沥干,并尽量减少水分含量。
再进行破碎、蒸煮、糖化,然后加入曲剂,再进行发酵。
其操作程序是:稻谷→清理→浸泡→磨碎→蒸煮→前发酵→后发酵→压榨→配料→糖化→前发酵→后发酵→压榨→后发酵→配料→蒸煮→后发酵→压榨→成品。
1、生料制酒:此法是以新鲜的稻谷(或高梁)为原料,不经过蒸煮、糊化,而直接投入固态的糖化锅内,加入曲料液进行发酵制成的白酒称为生料白酒。
2、熟料制酒:此法是在酿酒的发酵过程中加入曲料液,然后进行蒸馏,制得的白酒称为熟料白酒。
熟料酒的生产过程大致分为制曲、酿酒、勾兑三个阶段。
制酒的主要原料有粮食和果实等。
粮食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稻谷等,这类粮食需要先经过粉碎,再经过筛选、加水拌和。
此外还有薯干、木薯干、芋头干等含淀粉多的粮食,它们都可以加工成粉末状的原料。
果实类的主要有桃子、苹果、柿子、荔枝、龙眼、石榴、葡萄、梨等,把果实粉碎成酱状的汁液,称为果汁。
这种汁液一般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必须将其送入发酵罐内发酵,才能得到酒精。
果汁发酵时,最初的糖分来源是所投放的原料,如糯米原料中的淀粉先转变成葡萄糖,进而再经过酵母菌的发酵,转变成酒精。
(二)浸米→蒸饭→凉饭→淋饭→摊凉→配料→装缸→培菌→糖化→酒精发酵→压榨→陈酿→勾兑→检验→包装入库第一道工序的目的是将原料处理成蒸煮熟饭,即把原料浸泡水中,时间约30分钟左右。
要注意的是浸米的水温度要适当,夏季较低,春秋季约为50 ℃左右,冬季则为60 ℃左右。
第二道工序的目的是将蒸煮熟饭淋入酒药中。
第三道工序的目的是将已发酵成酒精的酒醅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拌和均匀,并送入固态发酵罐中进行糖化和发酵,即把糖化发酵剂(米曲霉、酵母菌)接入,并注意调整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使发酵正常顺利地进行。
玉米酒精生产工艺
玉米酒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酒精,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
下面是玉米酒精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和精制等步骤。
首先,原料处理是玉米酒精生产的第一步。
鲜玉米经过洗涤、加热蒸煮和破碎等工序后转化为玉米淀粉糊,然后通过糖化酶进行糖化处理,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液。
接下来是糖化发酵过程。
将糖液调节好pH值和温度后,加入
酿酒酵母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时间通常需要5-7天,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
搅拌速度。
完成发酵后,就是蒸馏这一步。
将发酵液倒入蒸馏器进行分馏,分离出乙醇和水。
由于乙醇的沸点较低,所以可以通过升温使其蒸发,然后通过冷凝使其液化并收集。
最后是精制过程,主要是通过脱色和脱醇来提高酒精的纯度。
脱色通常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去除杂质和色素。
脱醇是利用分子筛吸附剂去除乙醇中的水分,提高酒精的纯度。
玉米酒精的生产工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控制好原料的品质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条件,避免杂质和微生物污染。
其次,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值和酵母的添加量,以保证
发酵效果。
另外,蒸馏时要注意防爆和防火安全。
总之,以上所述是玉米酒精的生产工艺。
通过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和精制等步骤,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玉米酒精,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古代酿酒的过程古代酿酒流程:一、蒸煮粮食,是中国人酿酒的道程序,粮食拌入酒曲,经过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在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铺撒在地面上,二、搅拌、配料、堆积和前期发酵的过程,这是酿酒的第二道程序。
晾晒粮食的地面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晾堂。
水井坊遗址一共发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叠。
晾堂旁边的土坑是酒窖遗址,就像一个个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
水井坊发掘出了8口酒窖,内壁和底部都用纯净的黄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
三、酒窖里进行的是酿酒的第三道程序,对原料进行后期发酵。
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浓度还很低,需要经进一步的蒸馏和冷凝,才能得到较高酒精浓度的白酒,传统工艺采用俗称天锅的蒸馏器来完成。
四、人们在清代层面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型遗存,乍一看,有点像水井。
考古学家最后定论,这是目前可以确定的中国最早的生产蒸馏酒的实物。
当年在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锅,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这就是蒸馏酒。
古代酿酒原浆用酒曲酿酒是我国的特色,古人如何用曲值得研究。
曲是糖化发酵剂,在古代,将其看作发酵的引物。
在古时,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成这种引物,酒曲的使用是否得当往往决定酿酒的成败。
因为古代的酒曲都是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极易污染杂菌。
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
将此方献给汉献帝。
这个方法是酿酒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发酵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
这种方法,现代称为"喂饭法"。
在发酵工程上归为"补料发酵法"(Feed-batchfermentation)。
补料发酵法后来成为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
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待酒曲发动后(即待曲中的酶制剂都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曲汁,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称之为浸曲法;另一种是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这不妨称之为“曲末拌饭法”。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目录 第1章 酒精生产过程中蒸煮流程简介 ........................................... 0 1.1 酒精生产及蒸煮工艺 .................................................. 0 1.2 CAD流程图 ........................................................... 2 第2章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 2.1 工艺过程分析 ...................................................... 2 2.2 蒸馏流程分析 ........................................................ 3 第3章 控制系统仪表选型 ..................................................... 5 3.1 检测元件选型 ........................................................ 5 3.2 执行元件 ............................................................ 7 第4章 课程设计心得 ........................................................ 14 参考文献 ................................................................... 15 附录 ....................................................................... 15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第1章 酒精生产过程中蒸煮流程简介
1.1 酒精生产及蒸煮工艺 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工厂,多数采用连续蒸煮工艺,只有少部分小型酒精厂和白酒厂,还采用间歇蒸煮工艺,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间歇蒸煮法 间歇蒸煮法常用的蒸煮设备是立式锥形蒸煮锅,其外形和结构简单。 1.间歇蒸煮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酒精厂间歇蒸煮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加压间歇蒸煮,一种是添加细菌淀粉酶液化后低压或常压间歇蒸煮、 加压间歇蒸煮是原料经人工或运输机械送到蒸煮车间,经除杂后进入拌料罐,加温水拌料,并维持一定时间,然后送入蒸煮锅中,通入直接蒸汽将醪液加热到预定蒸煮压力,维持一定的蒸煮时间,蒸煮时间结束后,进行吹醪。操作工艺流程如下: 温水 蒸汽 ↓ ↓ 原料 →除杂 → 粉碎 → 拌料 → 泵 → 蒸煮 →成熟蒸煮醪送入糖化锅 (1)加水 蒸煮整粒原粒时,水温要求在80~90℃,尤其是蒸煮含有淀粉酶的甘薯干,更不能用低温水。蒸煮粉状原料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要求在50~55℃。原料加水比因原料不同和粉碎度不同而不同,一般为:粉状原料为1:3.4至1:4.0;薯干为1:3.0至1:4.0;谷物原料为1:2.8至1:3.0。 (2)投料 蒸煮整粒原料时,投完粒即加盖进汽,或者在投料过程中同时通入少量蒸汽,起搅拌作用。蒸煮粉状原料时,可先在拌料桶内将粉料加水调成粉浆后在送入蒸煮罐;或向罐内直接投料,边投料,边通入压缩空气搅拌,以防结块,影响蒸煮质量。投料时间因罐的容量大小和投料方法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15~20min。 (3)升温(生压) 投料毕,即关闭加料盖,通入蒸汽,同时打开排气阀,驱除罐内冷空气,以防罐内冷空气存在而产生“冷压”,影响压力表所指示的数值,不能反反映罐内的真实温度,造成原料蒸煮不透。正确排出“冷压”的方法是:通入蒸汽加热时,打开排气阀,直到排出的气体发白(水蒸气),并保持2~3min,而后再关闭排气阀,升温时间一般40~50min。 (4)蒸煮(定压) 料液升到规定压力后,保持此压力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原料达到彻底糊化的操作,工厂常称之为定压。 定压后,通入锅内的蒸汽已经很少,锅内热力分布不均匀,易造成下部原料局部受热而焦化,上部原料受热不足而蒸煮不透。另外,料液翻动不好,原料与罐壁及其相互之间撞击摩擦轻缓,则导致原料的植物组织和淀粉粒不易破裂。为了使原料受热均匀和彻底糊化,采用循环汽的办法来搅拌罐内的料液。一般每隔10~15min循环换汽一次,每次维持3~5min,直至蒸煮完毕为止。循环换气后使罐内达到原规定压力。循环换汽和稳压操作,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是保证蒸煮醪液质量的两个重要条件。
(5)吹醪 蒸煮完毕的醪液,利用蒸煮罐内的压力从蒸煮锅排出,并送入糖化锅内。吹醪时间视蒸煮罐容量的大小而定,不得少于10~15min。 此法蒸汽耗量较多,但蒸煮醪液质量较好,故广泛应用于酒精生产中。 2.加淀粉酶低压或常压间歇蒸煮法 此法是先加细菌淀粉酶液化后,在进行加压蒸煮。方法是先粉碎原料,按照规定的加水比放到混合池拌匀,调整温度至50~60℃,加入细菌淀粉酶,搅拌均匀,细菌淀粉酶的用量为5~10μg/g原料,加石灰水调整pH6.9~7.1,送入蒸煮锅,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搅拌,并通蒸汽升温至88~93℃,保持1h,取样化验(碘反应呈红色),达到标准的液化程度,继续升温至115~130℃,保持0.5h,经灭酶后即可吹醪送至糖化锅。这样,蒸煮压力可以降低,蒸煮时间也可以缩短。 采用原料不同,淀粉酶的用量不同。例如薯类粉状原料,淀粉酶用量可少些,谷类原料和野生植物原料, 淀粉酶用量则要适当加大些。最好先将淀粉酶加水浸渍0.5~1h后,再用。 (二)连续蒸煮法 淀粉质原料的连续蒸煮,是一项重大技术革新。根据蒸煮设备的类型,可分为罐式连续蒸煮、柱式连续蒸煮和管道式连续蒸煮3种方法。 1.罐(锅)式连续蒸煮 最初是将酒精工厂原有的间歇式蒸煮罐经改装后几个罐串联起来,并增加一个预煮锅和一个汽液分离器而投入酒精生产的。 原料经斗式提升机1运送到贮料斗2,再经锤式粉碎机3粉碎后,进入粉料贮斗4中,由此经螺旋输送器5,边加水边进料与搅拌桶6中,在搅拌状态下,通入二次蒸汽,加热至预定的预煮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预煮时间),为了确保连续蒸煮,生产常设两个预煮搅拌桶。之后泵入蒸煮锅组中进行蒸煮,通常预煮醪从锅底进入锅内,与对面锅底喷入的加热蒸汽混合,并加热到蒸煮温度。蒸煮醪从蒸煮锅8中流出,依次进入各蒸煮锅中。从最后一蒸煮锅中出来的蒸煮醪以切线方向进入汽液分离器9中,产生的二次蒸汽从气液分离器顶部导出,用于预煮醪升温之用,蒸煮成熟醪从底部引出送入糖化车间。 (三)蒸煮新工艺 因传统的酒精生产均需要经过130—150℃的高温蒸煮,能耗药占整个酒精生产总能耗的30%。因此,10多年来,有不少研究者首先从节约蒸煮工序的能耗着手进行了试验,其中比较成功并以被工业生产采用的石低温蒸煮法和无蒸煮法的酒精发酵技术。 1.低温蒸煮法 采用高于淀粉糊化温度,但不高于100℃,另加α—淀粉酶作为液化剂是低温蒸煮工艺的特点。根据醪液加温的高低,该工艺主要分为下列两种形式: (1)90—95℃糊化液工艺。这种方法是德国和美国合作开发的简称LBW工艺,整粒玉米先用离心方法分离的热酒糟清夜在90—95℃下浸渍,使玉米吸水软化,并完成玉米糊化作用,再用均质机加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二次湿磨。可节约蒸汽85%以上。采用此工艺处理甘薯原料较少。 (2)80—85℃糊化液工艺 。对薯类原料而言。该工艺的流程如下: 甘薯干→粉碎→拌碎→加α-淀粉酶→加温至80—85℃糊化液化→冷却至62℃→加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酸调节ph4.6→糖化(30min)→冷却至27—28℃。
上述蒸煮新工艺,在节能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但至今为止,国内外真正在工艺生产上采用的还不多,原因是发酵时间长,糖化酶用量大,污染危险性较大等。但从发展趋势看,蒸煮新工艺还是很有前途的。
1.2 CAD流程图 图1-1 酒精生产过程中蒸煮工艺流程图 第2章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本设计流程是利用在精馏塔中将乙醇从塔釜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精馏是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气化,利用其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不同,通过液相和气相间的质量传递来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本装置中将由于乙醇的沸点较低,易挥发,故采用加热精馏,经气化的乙醇蒸汽经冷凝,可得到较高纯度的乙醇。原料经进料管由精馏塔进料板处流入塔内,开始精馏操作;当釜中的料液建立起适当液位时,再沸器进行加热,使之部分气化返回塔内。气相沿塔上升直至塔顶,由塔顶冷凝器将其进行全部或部分冷凝。将塔顶蒸汽凝液部分作为塔顶产品取出,称为馏出物。另一部分凝液作为回流返回塔顶。回流液从塔顶沿塔流下,在下降过程中与来自塔顶的上升蒸汽多次逆向接触和分离。当流至塔底时,被再沸器加热部分气化,其气相返回塔内作为气相回流,而其液相则作为塔底产品采出。
2.1 工艺过程分析 精馏塔的操作是从物料平衡,热量平衡,相平衡及精馏塔的性能等几个方面考虑的,通过控制系统建立并调节塔的操作条件,使精馏塔满足分离要求。精馏塔操作控制的典型参数中,有六个流量参数:进料量,塔顶和塔釜产品流量,冷凝量,蒸发量和回流量。此外,还有压力,塔釜液位,回流罐液位,塔顶产品组成和塔釜产品组成等参数。 压力和液位控制是为了建立稳定操作条件。液位恒定阻止了液位积累,压力恒定阻止了气体积累。对于一个连续系统,若不组织积累就不可能取得稳定操作,也就不可能稳定。压力是精馏塔操作的主要控制参数,压力除影响气体积累外,还影响冷凝,蒸发,温度,组成,相对挥发度等塔内发生的几乎所有过程。产品组成控制可以直接使用产品组成测定值,也可以采用代表产品组成的物性,如密度,蒸汽压,最常用的是采用灵敏点温度。 1.压力控制 精馏塔对压力的平衡要求很严格。一旦压力大幅度波动,塔釜液位,回流液位紧跟着波动,进而影响物料平衡,热量平衡,相平衡三大平衡,从而使整个操作系统处于不平稳状态,影响到产品质量及产量。例如从提高产品质量来说,压力越高,沸点越接近,气液两相越难分离,显然降低压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降低操作压力是以增加冷却介质的用量或降低冷却介质温度为前提的,因此降低操作压力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压力控制对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