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姓名:

同组实验者姓名:

成绩:

马立平

学号:42

班级:04电子班

实验组别:

日期:201*年11月06号

【实验报告要求】

观察实验室网络,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详细写出如下内容:1、网络实验室中的所有网络硬件设备有哪些,包括品牌、型号等。

网络实验室中的所有网络硬件设备有网卡、网线型号(PANDUITTX55004PR/24AWGCM4ATEGORY5e75CTIA/EIA568RISO/ IEC11801:C-VERF双绞线)、10/100FastEthernetSwitchD-LinkDES-1024D2.写出工作站的机器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该图为硬件设备

工作站的软件配置

3.画出网络实验室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图。

扩展阅读: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1)

实验题目一.Windows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

ping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Ipconfig查看本机IP地址

显示本地的IP地址:192.168.184.131

ping本机的IP地址:

显示这样说明本机可上网

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3、使用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4、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

关信息。Tracert

显示的是从本地计算机到这台服务器所经过的计算机。5、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netstat是DOS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网络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netstat?命令:

Netstata:

Netstate的使用:

Netstatn的使用:

6、使用Ar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ARP协议是“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

7、使用Nslooku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Nslookup:

以上结果显示,正在工作的DNS服务器的主机名为UnKnown,它的IP地址是192.168.184.2,而域名所对应的IP 地址为115.239.210.在检测到DNS服务器unkown已经能顺利实现正向解析的情况下,它的反向解析:

这种情况说明网络中DNS服务器unknown在工作,却不能实现域名的正确解析。此时,要分析DNS服务器的配置情况,看是否这一条域名对应的IP地址记录已经添加到了DNS的数据库中

说明测试主机在目前的网络中,根本没有找到可以使用的DNS服务器。此时,我们要对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作全面的检测,并检查DNS服务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采用逐步排错的方法,找出DNS服务不能启动的根源。三、实验结果

四、问题与讨论

1.如何测试你的主机到特定网址的连接是否有故障,如果有故障如何

进一步故障的原因?

答:用ping的命令如“ping”说明没有故障2.记录结果:Tracert

3.

你的主机的48位以太网地址(MAC地址)是多少?

实验题目二.协议分析软件基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利用协议分析工具分析IP数据报报文格式,体会数据报发送、转发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具体传输过程。

通过分析截获TCP报文首部信息,理解首部中的序号、确认号等字段是TCP可靠连接的基础。通过分析Wireshark连接的三次握手建立和释放过程,理解TCP连接建立和释放机制。.进一步熟悉IRIS软件的使用方法;

2.利用Wireshark(Ethereal)抓包;

3.对抓取到的包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巩固对EthernetII 封包、ARP分组及IP、ICMP数据包的认识。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学习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基本使用方法;2)利用Wireshark进行IP数据报报文的抓取;

3)对抓取到的数据报文进行分析,体会数据报发送、转发的过程。4)对抓取到的包进行分析,通过分析TCP连接的三次握手建立和释放过程,

理解TCP连接建立和释放机制。

三、实验结果(1)使用方法:1.开始界面:

2.点击Caputre->Interfaces..出现下面对话框,选择正确的网卡。然后点击"Start"按钮,开始抓包

2.窗口介绍:

1.DisplayFilter(显示过滤器),用于过滤

2.PacketListPane(封包列表),显示捕获到的封包,有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端口号。颜色不同,代表

3.PacketDetailsPane(封包详细信息),显示封包中的字段

4.DissectorPane(16进制数据)

5.Miscellanous(地址栏,杂项)

3.显示过滤:

过滤器有两种,

一种是显示过滤器,就是主界面上那个,用来在捕获的记录中找到所需要的记录一种是捕获过滤器,用来过滤捕获的封包,以免捕获太多的记录。在Capture->CaptureFilters中设置3.IP数据包的抓取

a.在wireshark打开的情况下,打开命令行提示符,ping 一个ip地址如

则wireshark会抓取数据包:

封包列表的面板中显示,编号,时间戳,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长度,以及封包信息。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协议用了不同的颜色显示。

b.Wireshark与对应的OSI七层模型

各行信息分别为

Frame:物理层的数据帧概况

EthernetII: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头部信息InternetProtocolVersion4:互联网层IP包头部信息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层T的数据段头部信息,此处是TC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应用层的信息,此处是HTTP协议

c.TCP包的具体内容:

4.三次握手建立和释放过程

打开wireshark,然后打开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抓包

图中可以看到wireshark截获到了三次握手的三个数据包,第四个才是HTTP的,说明HHTTP的确是使用TCP建立连接的。

然后选中HTTP的那条记录,右键点击“followTCPsteam”,得到与浏览器打开网址相关的数据包第一次握手的数据包

客户端发送一个TCP,标志位为SYN,序列号为0,代表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第二次握手的数据包

服务器发回确认包,标志位为SYN,ACK,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Number)设置为客户的ISN加1:第三次握手的数据包

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SYN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ACK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isn+1:

如此就建立了连接,而释放的过程也是类似思考题

1.利用Wireshark监听HTTP的访问过程,找出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相关IP数据报文,并解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及IP数据报文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握手的数据包

客户端发送一个TCP,标志位为SYN,序列号为0,代表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数据报文:

第二次握手的数据包

服务器发回确认包,标志位为SYN,ACK,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Number)设置为客户的ISN加1:数据报文:

第三次握手的数据包

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SYN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ACK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isn+1:

数据报文

实验题目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交换机网络硬件设备,初步掌握交换机的常用配置。二、实验要求

熟悉CiscoIOS命令,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通过PacketTracer软件能对交换机进行仿真配置,完成Vlan。可

根据情况进一步完成VTP,STP等配置并测试。

三、实验结果

设置VLAN

设置接口属性:

交换机与每台PC主机的连接,通过1-24号端口:Access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连接,通过0号端口:Trunk,

设置IP:

PC0、PC1、PC4、PC5:192.168.2.1~192.168.2.4

PC2、PC3、PC6、PC7:192.168.3.1~192.168.3.4

测试:同VLAN(同一逻辑交换机)的PC之间可以ping

通,不同VLAN(不同一逻辑交换机)的PC之间则不能ping

通。

四、实验思考题

1.简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答:一开始网络设置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后来查看各个接

口的设置,将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连接,通过0号端口:

Trunk,解决问题。2.交换机的配置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①用户模式

只允许用户访问有限量的基本监视命令。用户执行模式是在从CLI登录到Cisco交换机后所进入的默认模式。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enable,交换机进入特权命令模式。switch>enable②特权模式

特权模式的提示符为“#”,允许用户访问所有设备命令,如用于配置和管理的命令,特权执行模式可采用口令加以保护,使得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设备。在switch#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出现提示符switch>,此时交换机回到用户模式。switch#disableswitch>③全局设置模式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terminal,出现提示符switch(config)#,此时交换机处于全局设置模式,可以设置交换机的全局参数。switch(config)#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输入end或按快捷键ctrl+z,交换机回到特权命令模式。switch(config)#end(或^z)switch#

④接口设置模式:

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应输入interface接口类型插槽号/端口号命令。提示符将更改为switch(config-if)#。要退出接口配置模式,使用exit命令。提示符恢复为switch(config)#,要退出全局配置模式,

可以再次使用exit命令。提示符切换为#,回到特权执行模式。进入交换机快速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0/1,输入的命令是:

switch(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1switch(config-if)#

3.课后练习,单台交换机上配置VLAN,实现交换机端口隔离。实验用到的拓扑图如图3.1所示,交换机的端口分配及IP地址分配如表3.1所示。

图3.1vlan基础配置拓扑图

设备名称F0/1F0/2F0/3F0/4PC0PC1PC2PC3

接口VLAN3VLAN2VLAN2VLAN3NICNICNICNIC

表3.1IP地址分配表IP地址子网掩码

192.168.3.3192.168.2.2192.168.3.2192.168.2.3 默认网关无无无无

做到交换机端口隔离验证,PC0和PC2、PC1和PC3能互相ping通,其余则不行。

PC0pingPC1,PC2,PC3:

Pc1pingpc2pcpc2pingpc3

实验题目四.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了解路由器网络硬件设备,初步掌握路由器的常用配置。二、实验工具

交换机,路由器,PC,PacketTracer软件等。三、实验

要求

熟悉CiscoIOS命令,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通过PacketTracer软件能对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也可进一步完

成RIP配置并测试。四、实验结果

与路由器左边相连的交换机对应的端口的VLAN设置为V2 与路由器右边相连的交换机对应的端口的VLAN设置为V3 相应的将路由器左边的连线端口的IP设置为与V3有关的192.168.3.10

各个PC的IP与默认网关的设置:

测试

Pc0pingpc2

任何两台机子,无论是否属于相同的VLAN,都能ping通

五、实验思考题

1.路由器的配置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

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

2.AUX

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

微机连;3.通过Ethernet上的TFTP服务器;4.通过

Ethernet上的TELNET程序;5.通过Ethernet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2.怎样进入特权模式(PrivilegedExecMode)?

答:当第一次启动成功后,Cisco路由器配置模式提示符router>。如果你想进入特权模式下,键入enable命令(第一次启动路由器时不需要密码)。这时,路由器的命令提示符变为router#。

3.怎样进入全局配置模式(GlobalConfigurationMode)?

答:在进入特权模式后,我们可以在特权命令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terminal的命令来进行的全局配置模式。4.使用什么命令来显示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版本等信息?答:Showversion命令

5.在什么模式下哪个命令可以配置路由器某个接口(interface)的IP地址?答:点击你要的路由器。然后点击CLI(命令行)。在命令行模式下,要想配置IP地址,就要先进入接口模式。例如给f0/0配置192.168.1.1/24的

IPR1>enR1#conftR1(conf)#interf0/0R1(conf-

if)#ipadd192.168.1.1255.255.255.0R1(conf-if)#noshut

6.根据你的理解,简述RIP与OSPF的比较。

答:RIP的拓扑简单,适用于中小型网络。没有系统内外、系统分区、边界等概念,用的不是分类的路由。每一个节

点只能处理以自己为头的至多16个节点的链,路由是依靠下一跳的个数来描述的,无法体现带宽与网络延迟。

OSPF适用于较大规模网络。它把AS(自治系统)分成若干个区域,通过系统内外路由的不同处理,区域内和区域间路由的不同处理方法,引入摘要的概念,减少网络数据量的传输。OSPF对应RIP的"距离",引入了"权"(metric)的概念。OSPF还把其他协议路由或者静态或核心路由作为AS外部路由引入,处理能力相当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 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 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 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 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 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 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 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 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 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 8.WINDOWS7的基本操作; 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 四、思考与总结 (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 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 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

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2)原始硬盘(或U盘)一个,目标硬盘一个。 (3)或者可用U盘(或其他移动介质)和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安装包。 四、实验内容: (1)熟悉R-Studio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2)熟悉Winhe_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3)体会软件进行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的运行机制,并进行比较不同的数据恢复方法和原理。 五、实验步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练习和掌握新而实用的开发技术,为毕业设计做好技术准备和课题调研等工作。按规范化方法逐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2、实习要求:深入学习java技术了解软解开发的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的主要资料 在实习阶段我理解了四个月的日语学习,三个月的技术强化和三个月的项目实践。透过四个月的日语学习我透过了日语J—TestE级的考试,也学习了很多JAVA技术。在这期间我们做了一个模拟项目:课题是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用的框架是Struts和Hibernate,用的技术是java,开发平台是myeclipse,数据库是mysql。 Java语言从它向世人打招呼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把自己定位在了致力于网络应用软件开的语言,它的跨平台、安全性、完全的面向对象,使它成为了互连网应用软件开发的一个新的宠儿。Java是一种跨平台,适合于分布式计算环境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体来说,它具有如下特性:简单性、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型、可靠、安全、

平台无关、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动态性等。 Struts有一组相互协作的类(组件)、Serlvet以及jsptaglib 组成。基于struts构架的web应用程序基本上贴合JSPModel2的设计标准,能够说是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变化类型。Struts是一个webframwork,而不仅仅仅是一些标记库的组合。但Struts也包含了丰富的标记库和独立于该框架工作的实用程序类。 Struts有其自己的控制器(Controller),同时整合了其他的一些技术去实现模型层(Model)和视图层(View)。在模型层,Struts 能够很容易的与数据访问技术相结合,包括EJB,JDBC和ObjectRelationBridge。 在视图层,Struts能够与JSP,XSL等等这些表示层组件想结合。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 进行了十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能够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能够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 的场合,既能够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能够在Servlet/JSP 的Web应用中使用,革命好处的是,Hibernate能够在应用EJB的J2EE 架构中代替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一共有5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Query和Configuration。这5个核心接口在任何开发中都会用到。透过这些接口,不仅仅能够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 由于是对日软件外包,所以我们要先学习日语。日语是世界三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对网络协议、网络设备配置和网络服务部署的理解。我们将通过构建和配置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来实践各种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网络协议分析:通过抓包工具Wireshark捕捉和解析网络数据包,理解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并分析HTTP、ARP等常用协议。 2、网络设备配置: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并理解设备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 3、服务器部署:在Linux服务器上部署和配置Web服务器,并通过Apache或Nginx等软件进行网络服务。 4、网络安全测试:通过Hackthebox平台,进行网络安全测试,识别和解决网络攻击。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 1、网络协议分析:我们在主机A上运行Wireshark,并连接到互联网。然后,我们在主机B上ping主机A,并在Wireshark中过滤出ICMP数据包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ICMP报文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它们的序列号、时间戳等信息。 2、网络设备配置: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中,我们创建了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并配置了它们的接口和网络。然后,我们在路由器上配置了静态路由,使其能够将数据包发送到指定的目标网络。在交换机上,我们配置了VLAN和Trunking,实现了不同VLAN 之间的通信。 3、服务器部署:我们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了Apache或Nginx,并配置了网站的根目录和默认的首页文件。然后,我们设置了防火墙规则,允许HTTP(80端口)和HTTPS(443端口)的访问。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IP,成功地看到了我们的网站首页。 4、网络安全测试:在Hackthebox平台上,我们首先识别了目标主机的IP和开放的端口。然后,我们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攻击方法,如ping扫描、端口扫描和暴力破解等。我们成功地获取了目标主机的访问权限,并了解了如何进行渗透测试和安全评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2017-10-17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实验编号】 1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内容】 熟悉网络硬件设备;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功能; 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4?掌握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认识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一、实验目的 认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二、实验内容 1、对PC机的认识。本实验用机处理器主频 2.93GHz,内存2G,硬盘200G。 2、认识网卡,了解网卡的基本构造,网卡与网线的连接,网卡的参数设置,各种网卡的数据传输率。 3、认识网线(主要是双绞线)。双绞线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 4、认识HUB。集线器(HUB)应用很广泛,它不仅使用于局域网、企业网、校园网,还可以使用于广域网。 5、认识交换机。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它可将用户收到的数据包根据 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6、路由器的认识。路由器(Router)是一种多端口的网络设备,它能够连接多个不同网络或网段,并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三、熟悉常用网络命令 1、Ping.exe,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 CP/IP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2、Netstat.exe,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的TCP/IP网络连接。 3、Telnet.exe远程登陆。 4、Tracert.exe,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值的In 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5、Winipcfg.exe,win98操作系统用,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IP协议的配置信息。 6、Arp.exe,显示和修改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7、Ftp.exe,文件传输。 8、Ipconfig.exe,令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 9、Net.exe,Win2000/XP的网络服务配置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1. 实验背景 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和协议,并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网络分层结构以及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网络通信的协议和技术。 4.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网络通信原理的理解。 3.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涵盖以下内容: 3.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规模和覆盖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详细了解这些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思考何种网络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3.2 网络分层结构 探究网络分层结构的原理和设计思想。学习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并对比两种模型的异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各层的功能和作用。 3.3 网络通信的协议和技术 学习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IP协议、ARP协议、DNS 解析、HTTP协议等。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 3.4 实际网络环境的配置和调试 在实验室或实际网络环境中,配置和调试计算机网络。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通性。 4. 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内容,进行以下步骤: 4.1 研读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在进行实验之前,先研读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要求。

4.2 实验设备的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实验软件等。 4.3 搭建实验环境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 软件。 4.4 实验操作和观察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不断观察和记录实 验结果。 4.5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5.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要求和步骤。 在实验操作前,先做好实验环境的准备工作,确保网络设备和 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信管1202班 0202张军李辉 实验时间: 实验一网线制作 XX-01-06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 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 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直通线的制作 1) 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然后利用双绞线 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 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 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 用测线仪测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 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 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测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 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端3号等都不亮○ 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 主测试器不变:1-2-3-4-5-6-7-8-G 远程测试端为:1-4-3-2-5-6-7-8-G 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测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 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 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 交叉线的制作 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 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测试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范文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1: 1月3号至1月14日,是我们班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训的时间,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2个星期而已,但是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身有体会,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的网络技术实训,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对计算机对书本上或是书本之外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实训的内容:文字处理软件wordXX的使用:如:文档的排版,表格制作与编辑,图片、以艺术字的插入和格式设置等;掌握word软件的各种使用技巧,不仅会使,而且要在方法和速度上逐步提高,能进行word文档的各种编辑和处理,在今后能更熟练使用,能综合并熟练运用本章的各种方法编辑和修改word文档. 电子表格软件excelXX的使用:掌握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掌握如何创建和保存工作簿;工作表的格式化,图表的创建于编辑,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管理操作、常用函数的使用和单元格格式设置等等做完了excel的练习题后,我加深了对excel的了解,操作也熟练多了,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利于我在以后的练习中集中攻克自己的不足。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pt的使用:会创建演示文稿,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幻灯片版式的设计,能够熟练地向幻灯片中添加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剪辑等对象,演示文稿的制作、幻灯片的编辑、幻灯片放映方式的设置都是我们实训的内容。认识计算机办公应用office。 利用图片及文字叙职内容,利用简单名的表格来展现自己,突出自己。最后几天就是不断完善我的作品,经过了庞老师老师的指导,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了改正。经过这次对word的一些练习,我认识到计算机系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而且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工作。所以我会努力学好计算机这门课,为以后更好的血好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固的基础。 excel与word的操作部分我还欠缺部分技能与方法,而且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努力练习,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都能趋于完善。 在实训这段时间以来我遵规守纪,按时上课,部迟到,不早退,积极配合老师,按时顺利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次实训也让我体会很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训,我认为让我对word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办公软件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对以后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大学开端以来的一次又意义重

计算机网络标准实验报告1-3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4年12月 10 日

目录 一、实验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及配置…………………… 二、实验二以太网组网实验………………………………… 三、实验三域名服务器的配置……………………………… 四、实验四FTP服务器安装………………………………… 五、实验五WEB服务器安装应用…………………………… 六、实验六连接Internet及相关操作…………………… 七、实验七对其它流行NOS的认识………………………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一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及配置 二、实验目的: 1、认识网络操作系统 2、安装网络操作系统 3、配置网络操作系统 三、实验基本原理 网络操作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的操作系统,是用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是建立在独立的操作系统之上,为网络用户提供使用网络系统资源的桥梁。在多个用户争用系统资源时,网络操作系统进行资源调剂管理,它依靠各个独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对所属资源进行管理,协调和管理网络用户进程或程序与联机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作为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一个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硬件独立 也就是说,它应当独立于具体的硬件平台,支持多平台,即系统应该可以运行于各种硬件平台之上。例如,可以运行于基于X86的Intel系统,还可以运行于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的系统诸如DECAlpha、MIPSR4000等。用户进行系统迁移时,可以直接将基于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熟练掌握网络配置、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和相关案例。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 1. 实验目的和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中,首先应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即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和工具,包括实验平台、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协议分析工具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步骤和过程 实验步骤和过程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每

一个步骤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情况等。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结果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实验总结和建议 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应进行实验总结和建议,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和未来拓展的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案例 1. 实验名称:网络文件传输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FTP、HTTP协议,掌握文件传输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实验环境:Windows 7/10,FileZilla等软件。 实验步骤: 1)安装FileZilla软件。 2)配置本地站点和FTP服务器,连接FTP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ns2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ns2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NS2(Network Simulator 2)模拟器,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并通过对实际网络环境的模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 NS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模拟器,可以模拟各种网络环境和协议。通过使用NS2,我们可以研究网络性能、协议行为、路由策略等各个方面。本实验将使用NS2模拟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TCP和UDP的数据传输,并对性能进行评估。 三、实验原理 1、网络拓扑 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包括两个节点(A和B),一个路由器(R),和一个交换机(S)。节点A和B通过路由器R相连,路由器R通过交换机S连接到互联网。 2、协议配置

本实验将使用TCP和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在节点A和B上分别运行TCP和UDP客户端,同时配置相应的服务器端。 3、性能评估 通过收集模拟数据,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这些指标将用于比较TCP和UDP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步骤 1、配置网络拓扑和协议 在NS2中创建网络拓扑,配置节点A和B的IP、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同时配置路由器R和交换机S的接口和路由表。然后,在节点A 和B上分别安装TCP和UDP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 2、运行模拟并收集数据 启动模拟器,让节点A和B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在模拟过程中记录数据包的时间戳、发送/接收端口等信息,我们可以收集到模拟数据。 3、分析数据并评估性能 利用收集到的模拟数据,我们可以计算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

延迟、丢包率等。比较TCP和UDP的性能差异,并分析原因。 4、优化网络配置 根据性能评估结果,对网络拓扑和协议进行优化,例如调整路由策略、改变协议类型等。然后重新运行模拟,收集新的数据并评估性能。5、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对多次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TCP和UDP在性能上的差异。在吞吐量和延迟方面,TCP表现出了较高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可以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从而避免了网络拥塞的产生。然而,UDP由于无需建立连接且无拥塞控制机制,因此在网络拥塞时性能下降明显。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丢包率方面,UDP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UDP的数据包较小且简单,因此在传输过程中更不容易被丢弃。

大学计算机Internet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Internet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大学计算机Internet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Internet的理解,掌握Internet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 实验装置: 1. 一台联网的个人电脑 2. 一个浏览器(如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 3. 一个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Sublime Text等) 实验步骤: 1. 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先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对Internet的基本原理、协议等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环境准备 确保个人电脑正常联网,并打开浏览器,确保浏览器的设置无误,能够正常访问互联网。 3. 访问网页

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网页,了解网页的结构、功能和所使用的技术。可以对网页源代码进行查看,进一步理解网页的构成和语法。 4. 下载文件 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站,下载一个文件到本地。观察文件下载的过程,了解HTTP协议和下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5. 发送电子邮件 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网页邮箱等),发送一封电子 邮件给某个收件人。观察邮件的传送和接收过程,了解SMTP和POP3 等协议的作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对计算机Internet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 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 1. 访问网页: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的网页,我们成功打开了网页, 观察到了网页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我们还查看了网页的源代码,进 一步了解了网页的构成和语法。 2. 下载文件: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网站,成功下载了一个文件到本地。在下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进行文件传输,通 过下载链接下载文件的过程可以分为请求和响应两个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简单以太网组建)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简单以太网组建) 实验时冋: 参加人员: 一、 实验名称: 简单以太网的组建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教学机房,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并画出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 2.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并了解每台计算机上使用的网络标识、冋络协议。 3. 制作2根直通双绞线和2根交叉线,并测试。 4. 分别用制作好的直通线、交叉线以及串口线、并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 三、 实验步骤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 等数据。 名称 数量 配置 操作系统 教学机房 40 CPU: I net 15-6500 四核 3. 2GHz :内 存:4G DDR4.硬盘:500GB,显卡: NVIDIA GeForceGTX750Ti 2GB,显示器 Windows? (2)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和连接的方法。 设备名称 用途 连接方法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 电信号转发的网络 设备。它可以为接 入交换机的任意两 个网络节点提供独 享的电信号通路。 交换机主要作为局域网设备集中连接使用,所以 总的 来说,在硬件连接方面相对要简单许多,通 常只需把 相应的传输介质接头插入到相应的交换 机接口上即 可。即将双绞线水品头连接至交换机 RJ-45 口。 (3)根据以上数据及观察结果画出拓扑结构图。 (4)分析网絡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 三、教学机房所使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 四、在星型拓扑结构中,网络中的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乂称 中央转接站,一般是集线盎或交换机)上,由该中央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信息。中只节点执 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相当复杂,负担比各节点重得多。在星型网中任何两 个节点要进行通教师 交换 学生机1 学生机2 学生机3 学生机4 学生机5 学生机6 学生机7...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学年:201*-201*学期:1认识交换机产品;2.了解交换机的不同工作模式及其相应的配置命令;3.掌握交换机的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4.了解交换机的基础配置项目和设置方法;5.掌握使用命令查看交换机当前配置的方法;6.掌握交换机的本地配置方法。实验软硬环境:一台锐捷型号为S2126G交换机;微机一台(带RJ-45接口的网卡和windows201*操作系统);UTP交叉线和交换机的Console线。实验内容:1.阅读交换机产品的技术资料,观察交换机的外观结构,认识交换机的产品外形、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接口布局、接口类型、接口名称、接口标准、内存大小等;2.搭建交换机配置控制台;3.通过控制台观察交换机的工作状态;4.交换机基础命令的使用(模式转换命令、特权模式下的配置命令等)。(附页)实验结果:见附页小结:通过小组的合作,我学会了怎么掌握组建共享(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连线方法;掌握了网络主机IP协议的安装和IP参数的配置方法;理解集线器(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基础作用。评定成绩:批阅教师:年月日路由器交换机PC-1PC-2PC-3PC-4班级:10网络工程1班姓名:张娜英学号:201*24133115双绞线 四人一组,协作完成。具体可由2人负责检查硬件(网线、设备、接口、连接情况等),另外2人负责检查软件(操作系统、网卡驱动、IP协议、IP参数配置等)。最后一起检查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并记录结果。 1.从主机后面板,检查主机中是否安装网卡(观察有无RJ45插座) 2.主机开机,选择WINDOWSXP系统进入 3.确定已正确安装网卡及驱动程序。具体操作为:从操作系统桌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告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各种协议、标准和技术的集合。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将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

中心计算机上,实现了最初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中,终端之间无法直接通信,只能通过中心计算机进行中转。 2、初级局域网(LAN)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初级局域网。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直接通信,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3、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始研究一种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的网络,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随着ARPAnet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等逐渐普及。 4、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享受各种便捷的网络服务。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场景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1 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姓名: 同组实验者姓名: 成绩: 马立平 学号:42 班级:04电子班 实验组别: 日期:202*年11月06号 【实验报告要求】 观察实验室网络,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详细写出如下内容:1、网络实验室中的所有网络硬件设备有哪些,包括品牌、型号等。 网络实验室中的所有网络硬件设备有网卡、网线型号 (PANDUITTX55004PR/24AWGCM4ATEGORY5e75CTIA/EIA568RISO/IEC11801&:C-VERF双绞线)、10/100FastEthernetSwitchD-LinkDES-1024D2.写出工作站的机器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 该图为硬件设备 工作站的软件配置 3.画出网络实验室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图。

扩展阅读: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1) 实验题目一.Windows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Ipconfig查看本机IP地址 显示本地的IP地址:192.168.184.131 ping本机的IP地址: 显示这样说明本机可上网 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3、使用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4、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 关信息。Tracert 显示的是从本地计算机到这台服务器所经过的计算机。5、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netstat是DOS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网络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

(完整word版)实验1(计算机网络)(2)

西南石油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计算机网络成绩 专业年级指导教师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一、了解 Packet Tracer 进行网络拓扑的搭建。 二、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并能进行相关配置。 三、了解数据包传输过程,能进行简单的连通测试。 【背景知识】 一、认识 Packet Tracer Packet Tracer是思科公司发布的一个网络模拟器,提供可视化、可交互的用户图形界 面,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及其网络处理过程,使得实验更直观、更灵活、更方便(如图1)。 图 1 Packet Tracer5.3汉化版界面 Packet Tracer提供两个工作区:逻辑工作区(Logical)与物理工作区(Physical )。 逻辑工作区:主要工作区,在该区域里面完成网络设备的逻辑连接及配置。

物理工作区:该区域提供了办公地点(城市、办公室、工作间等)和设备的直观图, 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应配置。 左上角可以切换这两个工作区域。 Packet Tracer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实时模式(Real-time)与模拟模式(simulation)。 实时模式( Realtime ):默认模式。提供实时的设备配置和 Cisco IOS CLI( Command Line Interface )模拟。 模拟模式( Simulation ):用于模拟数据包的产生、传递和接收过程,可逐步查看。 右下角可以切换这两种模式。 二、界面操作简介 图 2 Packet Tracer的逻辑工作区和图例导航区 逻辑工作区( Logical Workplace )(中间最大块的地方):显示当前的拓扑结构和各 个设备的状态。 图例导航区( Symbol Navigation )(左下角):切换不同的设备图例。如单击路由器 图标,右边出现所有可选的路由器型号。从导航区可以拖动某个设备图标到工作区。 单击工作区中一个设备,可以调出该设备的设置界面,如图3。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____ 计算机_________ 专业______网络工程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_12(2)_________ 学号_______3112006372 __ 学生姓名________陈锐柱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梁路 ________ 成绩

实验一 Windows网络配置与常用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ipconfi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命令进行路由跟踪、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二、实验工具 PC机 三、实验要求 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四、实验内容 学习在windows环境下对TCP/IP协议的属性进行设置。 1、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设置; 2、网关的设置 3、DNS的设置 学习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1、掌握ipconfig命令的含义; 2、掌握ping命令的含义; 3、理解Netstat命令的含义与应用; 4、理解tracert命令的含义与应用; 5、理解nslookup命令的含义与应用; 6、理解ARP命令的含义与应用; 7、理解Telnet的含义与应用; 1、ipconfig/all命令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实验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目前大多数网络使用的拓扑结构有

3种: ①星型网络: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 其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②环型网络: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型。环型网络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站点。 ③总线型网络: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缆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会影响整个网络。 树型网、星环型网、星型总线网等其他复杂类型拓扑结构的网络都是以上三种拓扑结构为基础的。 3、了解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结构: 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网络结构,得到如下网络拓扑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学校的网络结构属

于:树形网络结构 4、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集线器HUB -工作在物理层(最底层)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层(第三层) 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它能将数据包通过一个个网络传送至目的地(选择数据的传输路径),这个过程称为路由。 网关Gateway -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网络之间通信 也叫做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