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评定摘要】目的对脑出血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入院先后分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察组病人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
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训练脑出血在我国因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而且大多数脑出血幸存病人丧失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显著降低了致残率。
本文旨在讨论对脑出血后偏瘫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4岁。
①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②出现不同部位的肢体偏瘫。
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病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患肢肌力、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6阶段法评定,其分级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Brunnstrom分级情况组别例数偏瘫上肢分级偏瘫下肢分级1 2 3 4 5 6 1 2 3 4 5 6观察组 30 15 6 5 3 1 0 10 6 5 5 4 0对照组 30 16 5 4 3 2 0 10 7 6 4 3 0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心里护理、一般护理、传统针灸、病人随意自我锻炼。
脑出血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患者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神经系统缺损体征不再进展后24~48小时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肌力达到Ⅳ~V者53.8%,肌力达到Ⅲ~Ⅳ者35.4%,肌力为0~Ⅱ级或无恢复者7例(10.8%)。
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很好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资料与方法2007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4.5±5.6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初发病例,存在明确的肢体功能障碍。
方法:患者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壓、控制血压、抗凝、溶栓、使用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在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基本稳定、神经系统缺损体征不再进展后24~48小时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首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的综合评估,根据病人个体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认知能力等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完成对其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通过安慰、教育和支持帮助病人学会如何应对疾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学习力所能及的社会及家庭活动,启发病人消除消极、悲观、厌世思想,尽量多参加娱乐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并力争得到康复训练。
早期床上康复训练:保持患侧肢体良姿位以干预病理模式的形成:仰卧位时患侧上肢置于软枕上,使患肢保持轻度外展,手略高于心脏位置;患侧肩关节下垫小枕,预防肩关节下坠后缩;在下肢外侧放置毛巾卷、沙袋等支持物防止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方垫小枕,以维持膝关节轻度屈曲;脚上方避免放置重物,以免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为防止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肌模式,足底不放置任何支撑物,手不抓握任何物品。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康复护理的实施方式和关键要点。
接着对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的更有效实施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的优化。
综合评价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早期治疗、效果评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施方式、关键要点、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综合评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功能障碍和肢体瘫痪。
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生活中常常遭遇到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早期介入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修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已经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旨在探讨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康复护理方法的实施方式,关键要点和效果评估,明确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效果提出建议。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脑出血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疾病,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患者病情变化、康复效果、社会和心理方面三个方面对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患者病情变化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在脑出血术后的早期,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或不能独立行走等情况。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肢体力量,促进肌肉退化的恢复。
床边日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运动,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和冻结现象。
此外,在患者的病房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缓解呼吸不畅等症状。
二、康复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达到最大化。
针对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康复护理师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例如,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口腔肌肉训练计划,提高其吞咽能力;对于不能自主行走的患者,应该进行床边起床和下床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预防和缓解术后并发症。
例如,卧床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不能自主行走的患者,应该采用加强肌肉按摩和床位转移等措施进行预防。
三、社会和心理方面脑出血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这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病后生活的质量,缓解其精神压力,并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早期康复护理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对于康复后回到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康复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提高,便于患者康复期间获得更好的支持和照顾。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
正确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提高康复效果,缓解心理负担,降低经济负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患者康复后回到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我们来谈谈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时间。
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来说,康复护理的时间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越早进行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效果越好。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受损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要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包括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功能训练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肢体的力量和灵活性,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肢体的疼痛和肌肉紧张,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需的肢体动作。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神经再生和重建。
脑出血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和重建,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升肢体运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可以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全面的团队合作。
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康复医师、护理人员、理疗师等多方面的专业支持。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康复护理方案,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只有通过全面的团队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3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康复组)和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对照组)各177例。
两组病例均接受偏瘫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两组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
结果实验组肌力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
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5-01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与致残率较高[1]。
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病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而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往往能够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肢体致残率,恢复病人的运动功能。
本院偏瘫科在长期医疗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针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护理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2008年9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3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观察研究,3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 及临床检查确诊,患者中高血压286例。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以下简称康复组 )和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177例。
其中康复组男性98 例,女性79例,年龄 49-89 岁,平均年龄63.4 岁;对照组中男性96 例,女性81 例,年龄50-87 岁,平均年龄63.8 岁。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对照组17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临床治疗。
康复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相同,若康复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变化,病后七天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4 周进行康复训练。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等运动障碍。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出血的患者数量众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康复护理。
目前,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早期康复护理旨在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功能,尽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具体效果以及其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为临床康复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脑出血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往往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来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恢复肢体功能,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及时干预和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成本,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康复护理方法,为脑出血偏瘫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通过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验证早期康复护理在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是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而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受损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可以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2. 正文2.1 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早期康复训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患者出现偏瘫症状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等后遗症。
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促进患者大脑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步态功能、平衡能力和手部功能,减少因偏瘫而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运动障碍。
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牛素桃(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成都 610083)【摘要】目的 为脑出血患者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00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150例),将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150),对比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VAS、SDS、SAS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为脑出血患者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2.87.02脑出血是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脑部疾病。
患者在经过抢救后,身体状况并不稳定,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来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因此,本次研究为脑出血患者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00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94:56,平均年龄(52.45±2.0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10:40,平均年龄(51.87±2.18)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体征监测患者经过抢救后,护理人员应对各项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患者精神状态和瞳孔变化情况,禁止挪动患者。
为防止出现骨肉挛缩或关节脱节现象,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
1.2.2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倾听患者诉求,通过深入交流了解患者当前的症状感知情况和心理状态,必要情况下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患者介绍一些关于脑出血疾病的注意事项,分享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与治疗的信心。
与患者家属展开积极合作,向家属详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具备一定的护理能力,使患者得到更加充分的照顾。
1.2.3 术后护理患者在经过紧急手术治疗后的24~72小时内,需要通过适当的被动运动来缓解关节压力。
对于生命体征稳定、脑血肿控制良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由上到下、由远到近地对各个关节进行按摩,每日按摩1~2次,每次20分钟。
在术后3~10日之间,可以适当加强被动运动,比如下肢髋关节外展、内收、屈伸运动;上肢左右转动或抬起运动等。
每日进行5~6次,每次5分钟。
为患者提供被动运动,不可勉强进行操作,而是要遵循柔和缓慢、逐步扩大的基本原则。
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主动运动,即进入康复功能锻炼阶段。
1.2.4 户外锻炼与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户外运动,依照患者代偿情况和心肺功能特点制定运动方案,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有打太极拳、步行等,每日运动1次,单日运动时间不超过20分钟;除了要进行上肢肌肉群以外,还要指导患者进行伸展、弯腰等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初次离床时,护理人员一定要陪伴在患者左右,搀扶患者以最慢的速度步行,运动幅度尽量保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当前的健康状况提供饮食指导,改善患者饮食结构,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与鱼蛋奶类食物,避免摄入过于油腻、过咸、生冷、高热量食物。
由于脑出血疾病无法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根本性的治愈,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的过程中,也要帮助患者建立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的习惯。
1.3 观察指标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PP13.0分析计数资料(x2)和计量资料(t),分别表示为(n,%)和(x±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生活质量对比表 1 生活质量指标对比结果(x±s,分)组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状况生理机能对照组72.11±2.5171.11±2.1470.11±0.1577.51±2.5169.14±0.1571.42±2.5270.14±2.2969.12±2.26观察组96.74±2.1595.51±3.5494.54±2.4191.45±2.7494.16±1.1497.51±0.1794.51±2.1791.51±5.51 t8.365 3.265 5.6527.264 5.146 4.176 5.323 4.824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x±s,分)组别例数治疗性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礼仪服务对照组1509.25±0.429.24±0.439.21±0.279.29±0.259.34±0.24观察组1509.75±0.239.73±0.149.75±0.179.79±0.229.64±0.15 t7.062 6.308 6.9837.1222 5.364P<0.05<0.05<0.05<0.05<0.05(下转89页)著作用。
参考文献[1] 林珍.护理干预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24):134-136.[2] 王进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208-209.[3] 陈浩,陶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5):190-191.本文编辑:雷娜德,那么应该放弃研究。
3.1.2.3选择研究设计方案中伦理问题的解决在研究中,如果需要设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时,应该确保研究对象享受公平的利益,不能将一些集中的危害放在某些患者身上,对研究对象要加以关怀,不能造成人为的误差。
3.1.2.4收集资料时的伦理问题解决在研究资料获取中应该本着诚恳和和蔼的态度,获得研究对象的认可。
如果研究对象在提供资料中存在顾虑,研究者要真实的说出研究目的,阐释获取研究资料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
4 结 语在手术相关护理科研工作中,常常会面临一定的伦理问题。
由于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价值观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面对护理伦理问题中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
医院在手术护理相关科研中,应该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按照法律和法规进行各项研究。
参考文献[1] 陈婧,吴建兵.伦理护理干预在颅内转移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8):136-137.[2] 郑玲燕.肛肠外科术后300例隐私部位保护需求调查和护理伦理干预[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06):85-86.[3] 李芬.护理伦理道德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04):344-346.[4] 侯慧颖,吴福丽,张东华,王艳梅,陈媛媛,周明慧,张雪娜.手术患者隐私保护需求调查及护理伦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2):131-132.[5] 刘淑新.肿瘤病人手术护理的伦理思考[J].全科护理,2010,8(32):2982.本文编辑:吴姬(上接82页)综上所述,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实施在无痛人流中,能够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 史寒梅.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中的实施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9):1153-1156.[2] 刘红红.优质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1):126-127.[3] 张晋.人性化护理用于67例无痛人流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观察[J].饮食保健,2017,4(5):152-153.本文编辑;雷娜(上接85页)2.3 抑郁、焦虑、疼痛评分对比表 3 两组V AS、SDS、SAS评分对比结果(x±s,分)组别例数VAS SDS SAS对照组150 4.45±1.1545.12±3.1445.26±3.76观察组150 2.26±0.2532.16±3.1331.49±2.33 t9.46914.71319.739P0.000.000.003 讨 论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对于时效性和有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通过高质量的综合性护理来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
脑出血患者在外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其中枢神经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段来重塑已经受损的神经元,术后1~3个月是受损神经元再者熟悉住院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脑出血疾病的概念、病因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组织患者通过听音乐、听收音机、看报纸等方面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
另外,医院在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也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来加强神经回路的构建,使正常的运动程序得到有效的恢复,进而恢复运动功能。
经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脑出血患者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1] 罗艳,孙宜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3:44+46.[2] 曹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07:186-187.[3] 陈芸.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65-66.[4] 王悦.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行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有效性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6:15-16.[5] 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5:151-153.本文编辑:雷娜(上接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