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8.27 KB
- 文档页数:4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或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血管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动脉壁硬化。
在世界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
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饮食不当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因素往往是不断積累的,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
二、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病因因素,我们采用一系列问卷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由多名专家制定了一系列调查问题,其中包括人口统计学、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问题。
在确定了调查问题后,我们随机抽取了1,000名有中高风险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研究样本。
这些居民都接受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检验。
在调查数据收集之后,我们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发现:1.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26.4%。
此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有许多人也患有其它疾病,如肥胖症和高血压等。
2.农村居民的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比城市居民低: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比城市居民低。
这是因为农村居民以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类食品为主,较少摄取富含脂肪的肉类和油脂食品,而且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量较大。
3.不良生活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不良生活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吸烟、饮酒、爱好高热量、高油腻食品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在我们的调查中,吸烟、饮酒、油腻食品和零食等不良习惯的患病率高于健康生活方式。
四、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孙曼丽;韩卫星【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越来越多,现普遍接受的是同型半胱氨酸( Hcy)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Hcy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
人体内Hcy的代谢需要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的调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E)及低叶酸可通过Hcy及非Hcy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适当补充叶酸可延缓或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Atheros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about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it is now widely accepted that Hcy can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thero -sclerosis.Homocysteine(Hcy) is a cytotoxic 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which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in the process of 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 .Hcy metabolism in the human body needs the regulation of vitamin B group such as folic acid,vitamin B6 and vitamin B12.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low folic acid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sis by Hcy and non-Hcy pathway mechanisms ,and appropriate supplement of folic acid can delay or reduce the onset of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5页(P223-226,230)【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作者】孙曼丽;韩卫星【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合肥23000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已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较常见的重要疾病,也称“富贵病”。
[收稿日期]㊀2020-11-10[修回日期]㊀2020-12-14[基金项目]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032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2047)[作者简介]㊀杨云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促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E-mail 为limbo_y@㊂通信作者张铭,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促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E-mail 为zhangming2279@㊂[文章编号]㊀1007-3949(2021)29-06-0489-05㊃冠心病专栏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新进展杨云潇,张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29)[关键词]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㊀动脉粥样硬化;㊀细胞凋亡;㊀细胞自噬;㊀巨噬细胞;㊀血管平滑肌细胞[摘㊀要]㊀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㊂无论是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而包括激素治疗及降脂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在残余风险控制方面效果不尽人意㊂除高血压㊁高脂血症等经典发病机制外,近年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㊂本文拟对这些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寻找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思路㊂[中图分类号]㊀R54[文献标识码]㊀AResearch progress of hypothyroidism and atherosclerosisYANG Yunxiao,ZHANG M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China )[KEY WORDS ]㊀hypothyroidism;㊀atherosclerosis;㊀apoptosis;㊀autophagy;㊀macrophage;㊀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ABSTRACT ]㊀Thyroid function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㊀Hypothyroidism,whether clinical or subclinical,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reatments including thyroid hormone re-placement and lipid-lowering therapy are insufficient to control 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㊀Besides the traditional mecha-nisms like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recent studies on hypothyroid atherosclerosis have found some new pathogenicmechanisms including apoptosis and autophagy.㊀This article reviews these findings,hoping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hy-pothyroid atheroscler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㊀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指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甲状腺体因自身功能不全或缺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作用而无法分泌足够的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以TSH 升高伴或不伴TH 降低为特征㊂根据实验室检查及有无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进一步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前者以TSH 升高伴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㊁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降低为特征,后者则指TSH 非继发性升高且FT3㊁FT4正常㊂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4]㊂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明显增高,且靶血管及非靶血管病变进展加重㊂而充足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则可明显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5]㊂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6]㊂研究显示,在欧洲未经诊断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约为5%[7],这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巨大威胁㊂对此有观点认为甲状腺功能状态检查应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规项目之一㊂目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主要包括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及降脂等对症单一治疗,但这些方案在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控制方面效果不尽人意[5,8-12],表明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更为深入的致病机制㊂最近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就其最新研究现状进行总结㊂1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流行病学概述甲状腺功能减退在碘充足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2%,在85~89岁人群中患病率则上升至7%[13]㊂性别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也有显著影响,这体现在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0倍,且在年龄5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可能超过10%[1,14]㊂目前我国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约为1.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约为16.7%[6]㊂而在实施食盐强制加碘政策十多年后,我国甲状腺肿患病率显著降低,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较过去则显著增加(16.7%比3.2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人群患病率也显著增加(11.5%比9.81%㊁12.6%比9.09%)[15]㊂这提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负担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沉重㊂2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经典机制2.1㊀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高脂血症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粥样斑块在血管内膜异常积聚,最终导致动脉狭窄的发生,而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又以血脂升高最具代表性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高脂血症主要体现在循环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㊁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方面㊂肝脏LDL受体可通过与LDL结合的方式降低血清LDL水平[16],而TH则可通过直接招募到LDL受体启动子上TH 反应元件处或激活上游基因Srebp2的方式上调LDL受体基因表达,从而快速降低LDL水平[17]㊂此外,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就可能出现血脂升高情况,提示存在TH以外的血脂调节机制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虽然血清TH水平正常,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较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升高0.1~0.4mmol/L[18]㊂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还发现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PCSK9)水平升高,而激素替代治疗能通过降低PCSK9水平的方式进一步降低LDL水平[19-20]㊂受到多种氧化应激因素刺激后,LDL转化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ox-LDL通过损伤局部内皮细胞㊁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表型转换等多种方式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㊂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通过升高血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㊂2.2㊀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往往同时出现,协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如许多患者新近诊断出高血压的同时还发现至少一种包括LDL升高㊁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内的脂质异常[21]㊂而TH不仅可以调控血清胆固醇,还能调节血压[16],提示生理水平的TH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㊂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比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升高近3倍[1]㊂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同时,还更有可能患有隐匿性高血压[22]㊂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高血压以对钠离子敏感㊁舒张压升高为主伴低血清肾素水平为特点[23]㊂TH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1],当TH缺乏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管顺应性降低,在血液高凝状态和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综合作用下血管僵硬程度进一步增加[24],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㊂而持续升高的血压通过损伤内皮屏障进而招募炎症细胞等方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㊂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通过升高血压的方式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㊂2.3㊀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初始环节是血管内皮屏障完整性的缺失,而多种因素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则是冠心病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㊂生理状态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等可正向调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活性,进而催化生成eNOS来源的舒血管物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㊂NO有着调节血管张力㊁抗炎㊁抗氧化和抑制平滑肌增生等作用[25]㊂当受到ox-LDL或复杂血液流动所产生的扰流相关振荡型低剪力刺激时,NO生物利用度降低,最终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25-26]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管舒张功能较甲状腺功能正常时显著下降,这可能与TH相关促NO合成减少及甲状腺抗体相关eNOS表达减少有关[18]㊂TH与内皮细胞上TH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TR)结合后激活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通路,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合成NO㊂当TH水平降低时,NO合成减少,最终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18,23]㊂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经过激素替代治疗后可以得到改善[27]㊂这提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中也有着重要作用㊂3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3.1㊀促甲状腺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TH表达减少相关通路机制在前述甲状腺功能减退促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这些研究结论并不能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增加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TSH水平也被发现与颈动脉斑块和内膜中膜厚度独立相关[1,28-29]㊂在ApoE-/-小鼠基础上敲除TSH受体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28]㊂TSH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中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65通路增加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加重血管斑块炎症,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8]㊂TSH可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进而促进自由基生成,而后者则通过增加ox-LDL形成等方式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30]㊂不仅如此,体外试验还发现TSH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31]㊂这些结果表明TSH同样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㊂根据TSH值的大小可以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细分为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2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㊂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定义为TSH值在参考值上限到9.9mIU/L之间,而2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值则大于10mIU/L㊂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和外周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2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引起高脂血症和颈动脉内膜增厚[32]㊂即便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病情较轻的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其TSH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严重程度也呈正相关[33]㊂目前关于无症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能否通过激素替代治疗获益仍存在争议[32,34]㊂此外,约60%的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值在5年后降至正常[32],这提示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去深入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致病风险机制和干预方案选择㊁干预阈值设置及潜在收益之间的关系㊂3.2㊀甲状腺激素受体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TH可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通路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前者指TH进入细胞核内与TR结合,后者则指TH直接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等通路[35-36]㊂TR包括TRα和TRβ两种,TRα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约为TRβ的100~200倍[37]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H水平降低,进而与TH-TR结合减少,这可能影响细胞下游功能表达㊂在ApoE-/-小鼠基础上敲除TRα后发现早期斑块形成及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减少㊁炎症反应加重[38],提示TRα可能保护性降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最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㊂体外实验发现,超生理浓度TH可以降低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刺激后向M1型极化的程度[39],提示TH可保护性减少促炎性巨噬细胞,但暂不清楚TH-TR是否在其中发挥作用㊂与此相反,体外敲低巨噬细胞TRα后,经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程度减少,经白细胞介素4(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刺激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程度增多[40],提示TRα可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形成㊂上述结果提示,目前关于TR和巨噬细胞炎症关系的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考虑到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去进一步讨论TR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㊂3.3㊀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凋亡是一种高度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而细胞自噬则是指溶酶体中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的降解㊂斑块处细胞凋亡㊁自噬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1]㊂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转变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㊂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自噬功能降低可导致局部炎症加重㊁纤维帽变薄及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㊂而上调巨噬细胞自噬则有利于减少斑块负担和坏死核心大小[42]㊂此外,巨噬细胞自噬功能受损可能促进细胞向M1型极化[41]㊂而在平滑肌细胞方面,敲除自噬相关基因Atg7可诱导平滑肌细胞早衰,而衰老平滑肌细胞则通过分泌衰老相关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41]㊂TH 可以浓度依赖地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衰老及炎症因子分泌,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衰老及炎症因子分泌[35]㊂除此之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巨噬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activated kinase 1,TAK1)表达降低,而后者通过降低TAK1-AMPK-Unc-51自噬激活激酶1通路表达抑制巨噬细胞自噬,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43]㊂不仅如此,TAK1-AMPK 表达降低还通过增强巨噬细胞内炎症反应和脂质合成㊁降低胆固醇流出和促进细胞向M1型极化等多方面影响动脉粥样硬化[44-45],表明巨噬细胞TAK1-AMPK 通路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㊂在哺乳动物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早期(约一周)即可观察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紊乱及凋亡增加,而TH 可能通过与TRα结合的方式抑制c-Jun 氨基末端激酶和半胱天冬酶3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46]㊂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细胞凋亡及自噬功能异常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图1)㊂图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示意图Figure 1.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therogenic effects of hypothyroidism4㊀结㊀语甲状腺功能减退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公认的升高血脂㊁血压和损伤血管内皮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巨噬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和增加平滑肌细胞凋亡等多方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明确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可以在未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㊂[参考文献][1]JABBAR A,PINGITORE A,PEARCE S H,et al.Thyroid hormon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Nat Rev Cardiol,2017,14(1):39-55.[2]HAK A E,POLS H A,VISSER T J,et al.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women:the rotterdam study [J].Ann InternMed,2000,132(4):270-278.[3]RODONDI N,DEN ELZEN W P,BAUER D C,et al.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ortality [J].JAMA,2010,304(12):1365-1374.[4]NING Y,CHENG Y J,LIU L J,et al.What is the association ofhypothyroidism with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Ameta-analysis of 55cohort studies involving 1898314participants [J].BMC Med,2017,15(1):21.[5]ZHANG M,SARA J D,MATSUZAWA Y,et al.Clinical outcomesof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 Heart J,2016,37(26):2055-2065.[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1):1022-1028.[7]CHAKER L,BIANCO A C,JONKLAAS J,et al.Hypothyroidism [J].Lancet,2017,390(10101):1550-1562.[8]SAMPSON U K,FAZIO S,LINTON M F.Residual cardiovascularrisk despite optimal LDL cholesterol reduction with statins:the evi-dence,etiology,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s [J].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1):1-10.[9]WONG N D,ZHAO Y,QUEK R G W,et al.Residual 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statin-treated adults: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J].J Clin Lipidol,2017,11(5):1223-1233.[10]AZIZ M,KANDIMALLA Y,MACHAVARAPU A,et al.Effect ofthyroxin treatment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J].J Atheroscler Thromb,2017,24(7):643-659.[11]BLUM M R,GENCER B,ADAM L,et al.Impact of thyroid hor-mone therapy on atherosclerosis in the elderly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a randomized trial[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103(8):2988-2997.[12]MOOIJAART S P,DU PUY R S,STOTT D J,et al.Associationbetween levothyroxine treatment and thyroid-related symptoms among adults aged80years and older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J].JAMA,2019,322(20):1-11.[13]TAYLOR P N,ALBRECHT D,SCHOLZ A,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yperthyroidism and hypothyroidism[J].Nat Rev Endo-crinol,2018,14(5):301.[14]VANDERPUMP M P.The epidemiology of thyroid disease[J].BrMed Bull,2011,99:39-51.[15]SHAN Z,CHEN L,LIAN X,et al.Iodine status and prevalenceof thyroid disorders after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 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 for16years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10cities [J].Thyroid,2016,26(8):1125-1130.[16]CAPPOLA A R,DESAI A S,MEDICI M,et al.Thyro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agenda for enhancing knowledge,pre-vention,and treatment[J].Circulation,2019,29(6):760-777.[17]RITTER M J,AMANO I,HOLLENBERG A N.Thyroid hormonesignaling and the liver[J].Hepatology,2020,72(2):742-752.[18]RAZVI S,JABBAR A,PINGITORE A,et al.Thyroid hormones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diseases[J].J Am Coll Cardiol, 2018,71(16):1781-1796.[19]FAZAELI M,KHOSHDEL A,SHAFIEPOUR M,et al.The influ-ence of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on serum lipid profile,PCSK9 levels and CD36expression on monocytes[J].Diabetes Metab Syndr,2019,13(1):312-316.[20]BONDE Y,BREUER O,LÜTJOHANN D,et al.Thyroid hormonereduces PCSK9and stimulates bile acid synthesis in humans[J].J Lipid Res,2014,55(11):2408-2415.[21]HURTUBISE J,MCLELLAN K,DURR K,et al.The differentfacets of dyslipidemia and hypertension in atherosclerosis[J].Curr Atheroscler Rep,2016,18(12):82.[22]PIANTANIDA E,GALLO D,VERONESI G,et al.Masked hy-pertension in newly diagnosed hypothyroidism:a pilot study[J].J Endocrinol Invest,2016,39(10):1131-1138. [23]KLEIN I,DANZI S.Thyroid disease and the heart[J].Circula-tion,2007,116(15):1725-1735.[24]NAGASAKI T,INABA M,KUMEDA Y,et al.Increased pulsewave velocity in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1):154-158.[25]CHEN Z,MARTIN M,LI Z,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therole of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induced 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3inflammasome in atherosclerosis[J].Curr Opin Lipidol,2014,25(5):339-349.[26]ZHU J,LIU Y,ZHANG Y,et al.VAMP3and SNAP23mediatethe disturbed flow-induced endothelial microrna secretion and smooth muscle hyperplasia[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7, 114(31):8271-8276.[27]TADDEI S,CARACCIO N,VIRDIS A,et al.Impaired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 in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benefi-cial effect of levothyroxine therap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3,88(8):3731-3737.[28]YANG C,LU M,CHEN W,et al.Thyrotropin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by promoting macrophage inflammation in plaques[J].J Exp Med,2019,216(5):1182-1198.[29]GONG N,GAO C,CHEN X,et al.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a meta-analysis[J].Horm Metab Res,2019,51(11):691-702.[30]杜海梅,王娜,张永莉.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26(3):315-320.[31]TIAN L,ZHANG L,LIU J,et al.Effects of tsh on the function of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J].J Mol Endocrinol, 2014,52(2):215-222.[32]BIONDI B,CAPPOLA A R,COOPER D S.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a review[J].JAMA,2019,322(2):153-160. [33]杨云潇,贾一凡,黄梦玲,等.1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6):672-675.[34]BEKKERING G,AGORITSAS T,LYTVYN L,et al.Thyroid hor-mones treatment for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BMJ,2019,365:l2006.[35]宁瑜,张铭,杜芸辉,等.甲状腺激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影响[J].生理学报,2018,70(2):141-148.[36]VAN DER SPEK A H,FLIERS E,BOELEN A.Thyroid hormonemetabolism in innate immune cells[J].J Endocrinol,2017,232(2):R67-R81.[37]VAN DER SPEK A H,FLIERS E,BOELEN A.Thyroid hormoneand deiodination in innate immune cells[J].Endocrinology, 2021.DOI:10.1210/endocr/bqaa200.[38]BILLON C,CANAPLE L,FLEURY S,et al.TRαprotects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n male mice: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y for TRαin mice[J].Endocrinology,2014, 155(7):2735-2745.[39]ZHU S,WANG Y,LIU H,et al.Thyroxine affect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d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via the NF-κB p65pathwa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J].Mediators Inflamm,2019,2019:2098972.[40]VAN DER SPEK A H,SUROVTSEVA O V,JIM K K,et al.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triiodothyronine is essential for optimal macrophage function[J].Endocrinology,2018,159(5):2241-2252. [41]GROOTAERT M O J,ROTH L,SCHRIJVERS D M,et al.Defec-tive autophagy in atherosclerosis:to die or to senesce[J].Oxid Med Cell Longev,2018,2018:7687083.[42]SERGIN I,EVANS T D,ZHANG X,et al.Exploiting macrophageautophagy-lysosomal biogenesis as a therapy for atherosclerosis[J].Nat Commun,2017,8:15750.[43]YANG Y,JIA Y,NING Y,et al.TAK1-AMPK pathway in mac-rophages regulates hypothyroid atherosclerosis[J].Cardiovasc Drugs Ther,2020.DOI:10.1007/s10557-020-06996-w. [44]DAY E A,FORD R J,STEINBERG G R.AMPK as a therapeutictarget for treating metabolic diseases[J].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17,28(8):545-560.[45]WANG J,LI Z,GAO L,et al.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AMPK in im-mune related diseases[J].Sci Chin Life Sci,2018,61(5):523-533.[46]WANG P,XU T Y,GUAN Y F,et al.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 apoptosis is an early trigger for hypothyroid atherosclerosis[J].Cardiovasc Res,2014,102(3):448-459.(此文编辑㊀文玉珊)。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关注热点,有关其发病、检测和干预等的探讨尤其引人注目。
2007年7月20-24日,第9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在福建召开,会上多学科专家携手共议动脉粥样硬化焦点话题。
本报撷精华刊出,详见C1-C4版。
自从1904年德国莱比锡病理学家Marchand首次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一词以来,历经无数医学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已逐步深入。
然而,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仍然很高,现有方法虽可减缓该病进程,但尚不能治愈。
究其原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因,是果,还是无关的伴随因素?1961年WilliamKannel在Framingham研究中首次提出危险因素的概念,以描述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的因素。
显然,危险因素概念的提出和危险因素评估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谱在逐渐变动,新的危险因素与日俱增,那些依照人群调查中统计学相关性确立的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因是果还是无关的伴随因素,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这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除高胆固醇血症外,绝大多数还缺乏单独引发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的直接证据。
就算最具病因条件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虽然能在动物诱发类似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也有30%~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不具有这些传统危险因素。
尽管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具有协同性而造成个体差异,但同样难以否认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发病因目前仍然未能确定。
从肇事斑块到易损斑块,如何检测?怎样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研究目前处在描述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特殊性相关。
近二十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改进,介入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病理学专家对引发临床事件的肇事斑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Muller于1994年提出易损斑块的重要概念,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的重大进展,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病理学的研究。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进展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包括调血脂类药物、抗氧化剂、多烯脂肪酸类药物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目前抗AS药物发展已经取得很多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AS的治疗进展。
1调血脂药研究表明血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调血脂药可以通过调整脂质代谢,降低过高的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和血清高度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
临床研究发现[1]:血清胆固醇水平小幅度降低,可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2抗氧化剂近年来, 活性氧(ROS)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的研究很受重视。
ROS 能氧化生物膜的大分子, 造成机体和组织的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后, 可被内皮下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取, 并进一步强化此过程, 最终导致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的形成。
研究证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引起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同时还可刺激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加重病灶的炎症反应,诱导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影响 AS 病变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
因此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预防和阻断 AS发生。
3多烯脂肪酸目前疗效较明显的多烯脂肪酸为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亚麻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闭塞、狭窄,从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ASO患病率在国外>75岁的人群中接近20%[1],而在我国老年人中>10%[2]。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已经成为下肢ASO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问题。
1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术后ISR的原因及机制非常复杂,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血管腔内修复术后ISR涉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负性重构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局部炎症反应,血管弹性回缩力等,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为ISR发生的主要原因,管壁损伤后促发了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在血管进行损伤修复的同时,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促进ISR形成[3]。
Denes等[4]认为,NO等活性物质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是ISR早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后,产生一系列的趋化因子、炎症因子等,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管壁的炎症反应,随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附着于内皮细胞,触发早期的血管炎性反应,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在管壁损伤位置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出现ISR。
Inoue等[5]則认为机械损伤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是ISR的主要作用机制,在支架植入后,病变位置的血管出现扩张,由于机械的支撑作用导致血管回缩力明显减小。
同时,由于长时间对血管壁进行压迫会造成支架内广泛的内膜组织增生,增生可能包含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生以及内皮细胞增生等,最终导致支架植入后出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6]。
2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2.1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早期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术后ISR的发生[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TD2020H001)通信作者:于波,E mail:yubodr@163.com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翁子骞 朱月 胡思宁 贾海波 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泛血管疾病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主要区域的血管床同时存在临床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泛血管系统的病变及其严重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泛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受累及的血管床区域越多,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越高。
现对近年来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泛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2 009PanvascularAtheroscleroticDiseaseWENGZiqian,ZHUYue,HUSining,JIAHaibo,YUBo(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2ndAffiliatedHospit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86,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Panvasculardiseaseisdefinedasthesimultaneouspresenceofclinicallyrelevantatheroscleroticlesionsinatleasttwomajorareasofthevascularbed.Correlationsofthediseaseanditsseverityexistinpanvascularsystem,andpanvasculardiseaseisstronglyassociatedwithcardiovascularevents,withthemoreareasofthevascularbedinvolved,thehighertheriskofadverseeventsforpatients.Thisarticlenowsystematicallyreviewstherecentadvancesinpanvascularatheroscleroticdisease.【Keywords】Panvasculardisease;Atherosclerosis;Plaquevulnerability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目前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中国城乡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12月第21卷第35期 ・综 述・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徐绥宁 严金川 王中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镇江212001
[摘要】已经确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抽烟、糖尿病等并不能解释和预测所有 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随着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工作的深入,发现一些新的危险因素例如循环白细胞数量、 血浆纤维蛋白原、尿酸、脂肪组织分布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 于此,本研究针对相关最新研究进行简要阐述,力图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恶性演进提供相关实验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尿酸;脂肪;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2(b)一0183一O4
Research progress of risk factors in atherosclerosis XU Sui—ning YAN fin-chuan WANG Zhong-qu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1,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risk factor having been identified of atherosclerosis such as hyperlipidaemia,hypertension,smok- ing and diabetes couldn t explain and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all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even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pidemiologie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work,SOrtie novel risk factors such as circulating white blood cells,plasma fibrinogen,blood uric acid,adipose tissue distribution were found t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sis.So this study briefly expounds some latest progresses of related studie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the malignant evolution of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White blood ceU;Fibrinogen;Udc acid;Adipose;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存在大量危险因素,这些危 险因素可程度不等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 病的发生、发展,但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和预测 所有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而长期存在危险因素 的人群也可以不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所以危险因素的鉴别与评估一直是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重要任务。近年在重视传统的主要 危险因素的同时,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工作更多地关注 白细胞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尿酸、脂肪组织分布等 危险因素的研究【”。 1白细胞数量 1974年首次报道白细胞数量与心血管发病率之 间的关系,显示白细胞数量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强效预 测因子。后来的研究发现,白细胞数量增加的受试者 心肌梗死和血栓性卒中的风险增高,而这种风险不依 赖于性别、抽烟习惯、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多种危险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408,81370409);江苏省 自然科学基,4 ̄,(BK20131246);江苏省卫生厅项目(Q201308); 江苏省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SH2013024) 通讯作者:王中群,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动脉 粥样硬化的基础与临床 因子干预研究MRFIT试验、The Hiroshima and Na. gasaki Adult Health Study、Helsinki心脏研究和 PARIS一1研究进一步证实,白细胞数量与冠心病危险 存在强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个体基线白细胞数量比 对照组增高,其中吸烟者尤其明显: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白细胞数量是心室纤颤的独立预测因子[1]。一项对 前6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患者进行的研究观察 到,高白细胞数量与再次梗死或死亡的风险增加相 关。TACTISTIMI—l8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白细胞数量与预后好坏、冠心病的严重性和6个月内 死亡率密切相关[51。TIMI—IOA和一10B研究也观察到 白细胞数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出现及其死亡率增 高相关。 CAPRIE研究就总白细胞数量和白细胞亚类的 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强效促 进心血管风险提升,而单核细胞的影响较小同。另一个 大型研究得出。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危个体的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是个体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的 最强预测因子。一项包含30 374个受试者的7个长期 前瞻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也显示。中性粒细胞 数量是冠心病最强的预测因子。此外,The Hiroshima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1.21 No.35 December 201 4 ・综 述・。 】 ‘ and Nagasaki Adult Health Study显示嗜酸粒细胞数 量的轻微增加与冠心病呈正相关;The Paris Prospec. tive Study II研究显示单核细胞数量每增加100个细 胞/ram ,冠心病风险增加1.15倍;一项冠心病患者回 顾性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数量正常者较淋巴细胞数量 低者5年生存期显著改善[1]。 白细胞数量增加与冠心病之间的这一关系机制 尚未阐明,有作者认为白细胞可能通过诱导动脉壁蛋 白水解和氧化损伤、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影响心脏 微血管血流而介导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另有作者认 为白细胞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Ⅶ、Ⅷ因子水平相关, 可诱导心肌梗死应答性高凝状态;也有作者认为急性 心肌梗死后较高白细胞数与较低的心肌再灌注、血栓 抵抗和更高的血栓负荷有关[ 。 2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既是一个凝血因子又是一个急性期 反应物质,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高也可能是 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相关的炎症标志物 ”。第一个 提示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在冠心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1980年发表。随之Framingham研究证实血浆纤维 蛋白原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经典危险因素有关。两个 meta分析总结了18个和22个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显 示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高与心血管病发生率、死亡率 存在显著而独立的关系I”。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疾病的严重 性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风险度相关。The Northwick Park Heart Study和the PRIME study研究证实,血浆 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第二次缺血事件的发 生以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变化显著相关,即使在调整了 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l121。The Gothenburg Study、the Framingham Study和the Scottish Heart Study等资料 显示纤维蛋白原在脑血管病中也起作用,急性卒中后 纤维蛋白原水平达峰值,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 平的增高与2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密切相关Ⅲ。对 外周动脉阻塞患者的研究资料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 水平高预示着股一胭静脉移植再阻塞。 纤维蛋白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 制目前尚未明了。纤维蛋白原可能通过增加血管通透 性和胶原合成,介导内皮损伤和平滑肌细胞迁徙增殖 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的斑块形成【 4]。纤维 蛋白原可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增强血小板聚集。纤维 蛋白原还可直接整合入动脉壁病变部位,降解后与低 密度脂蛋白结合,促进脂质沉积㈣。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12月第2l卷第35期 3尿酸 尿酸是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催化嘌呤的代谢终产 物。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清尿酸浓度常伴有血 清抗氧化能力增加.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人体减缓动脉 粥样硬化相关氧化损伤的一个代偿机制,但有关血清 尿酸在冠心病中的潜在作用与现有资料提供的结果 互相矛盾l16-2Ol。Framingham研究未能证实血清尿酸水 平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任何联系,而MONICA Augsberg and Gubbio cohorts提示尿酸与心肌梗死存在相关性. 但并不显著,而the 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 ̄ect、the NHANES I study、the Honolulu Heart study 和the Hypertension Detection Follow—up Program study 证实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致的独立关 系,显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死亡率显著相关,女性尤 为明显,提示尿酸是心血管死亡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 子lll。几项研究证实,卒中患者血清尿酸升高是随后两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可预示急性卒 中的严重预后。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可增 加卒中事件发生的风险。此外,近来的一项研究显示 血清尿酸与亚洲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之间存在独 立关系。 . 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药物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的 部分效应可能归因于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GREACE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平均降低血清尿酸浓度 0.8 mg/dl,与冠脉事件发生率降低相关。LIFE研究也 显示,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不依赖 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确定洛沙坦心血管风险 降低的临床获益29%归因于尿酸水平的降低。 有资料认为,高尿酸血症可预示冠心病、脑卒中、 高血压和肾病的发生。其可能机制包括:尿酸水平的 增加促进LDL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尿酸 水平的增加与氧自由基产生有关,氧自由基促进动脉 粥样硬化的启动和发展:尿酸水平升高促进血小板黏 附,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尿酸 水平增高可抑制NO的生物利用度,削弱乙酰胆碱诱 导的前臂血管舒张;尿酸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增殖。 4脂肪组织的分布 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脂肪组织分 布部位不同.心血管病危险性可有明显差异,脂肪蓄 积在胸腹部的向心性肥胖者心血管病危险性大于脂 肪蓄积在臀腿部的离心性肥胖者【 ”。Terry等报道腰 围股围比与三酰甘油和小而密LDL颗粒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