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分册历史 第七课 雅尔塔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2
第7课战后世界的重构——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雅尔塔体制背景:1、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2、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与美国抗衡含义: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的新国际格局形成: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
1945 年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
会议内容:①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②决定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③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苏联扩大),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认识(评价、积极为主):积极:①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②一定程度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倡导和平,建立联合国消极: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雅尔塔体系与凡—华体系异同同:①都是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②都是大国间实力均势,相互妥协产物异:①形成的过程、结束不同凡:一战后多次会议/二战开始雅:二战后期多次会议/苏联和华约解体,冷战结束②主体国家不同凡:英、法、美雅:美、苏(非西欧)③性质不同凡:帝国主义战后分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雅:多重性(反法西斯、民主政治、大国争霸)④影响不同凡:隐藏了战争的隐患,国际经济缺失规则,维和乏术但一定程度稳定秩序,创立国际组织雅:(利>弊)消除世界大战隐患,建立国际组织有效维和,国际经济建立规则二、成立联合国形成(二战后期):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2个国际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名称等条文;1945年4月,50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制定并通过《联合国宪章》。
10月24 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日”。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势力划分的要求。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作用: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国争霸的产物,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几大国就世界利益重新进行了划分。
在这次会议上,以美苏两强将天下可以说是一分为二,在全球,划分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联合国: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
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
到2008年为止,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国。
联合国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雅尔塔体系,是指在1945年由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中确立的一套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安排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处理战败国等问题,美国、英国和苏联等盟国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在一系列的磋商和谈判之后,确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新的国际组织框架,同时对各大国的利益范围和势力区域进行了划分。
雅尔塔体系在冷战期间成为了国际政治的重要特征,从1945年持续至1991年苏联解体,它不仅代表着两极对立的冷战时期,还见证了许多局部代理战争和区域冲突。
下面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雅尔塔体系:1.成立背景:二战末期,为了决定战后的国际政治安排,1945年2月,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会议中讨论了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战后的世界重建以及国际安全等问题,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两大阵营对立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关系格局。
2.主要特点:雅尔塔体系的本质是大国实力均衡与互相妥协的产物,体现了强权政治的特点。
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这种对峙不仅限于军事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
尽管是全面对抗,但双方并未直接发生全面战争,而是通过代理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3.主要国家:在雅尔塔体系中,美国和苏联无疑是核心角色,英国虽然也是重要成员,但其影响力较美苏两国要小。
美苏两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一体系的走向,包括冷战时期的各种国际事件和政策决策。
4.历史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促进了联合国的创建,这个新成立的国际组织成为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平台。
此外,雅尔塔体系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许多殖民地国家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独立。
5.积极作用:通过建立联合国秩序,雅尔塔体系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为处理后续的国际危机提供了机制和途径。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
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
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
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推行西方的价值观,服务于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冷战”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还伴随着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
史学界一般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随着“冷战”的发展,作为“冷战”工具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组织相继出现,东西方对峙局面产生,“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固定下来。
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在1956年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在不断的膨胀。
赫鲁晓夫要实现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与美国展开了争霸。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目录】第六章,1945年以来世界两极格局向多级格局的转变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
①落实《雅尔塔协定》。
②制裁战败国。
③概况。
④评价。
2.联合国。
①宗旨。
②机构。
③维和。
④评价。
3.国际经济制度。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⑤评价。
4.冷战开始*。
①原因。
②美国措施。
③苏联措施。
④影响。
5.反战和平运动*。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第六章,1945年以来世界两极格局向多级格局的转变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二战结束,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战后即使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严重对峙,但和平协商多于武力敌对,毕竟没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雅尔塔体系框架下的国际关系,包括制裁法西斯推动民主化进程、成立联合国维护和平发展、成立国际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发展,这三大措施加强了国际联系,促进了世界健康发展,制约了战争发生,雅尔塔体系虽然在1991年瓦解,但这些合理内核被保存下来。
1.雅尔塔体系。
①落实《雅尔塔协定》。
1】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2】制裁战败国。
3】建立联合国、国际经济制度。
②制裁战败国。
1】占领战败国。
德国、奥地利是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是美国单独占领。
2】消灭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强制民主化改革。
德国实行共和制度联邦制度;日本保留天皇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成为虚位君主。
3】经济制裁。
解散财阀、垄断组织,消灭战争潜力。
赔款,中国放弃赔款要求。
③概况。
1】1945-1946年打败法西斯,取得二战胜利;制裁战败国,建立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
第七课雅尔塔体系
1、简要叙述布雷顿森林体系。
为什么美国在这一体系中占居领导地位?
目的:为了重建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过程: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订《布雷顿森林协定》。
内容:根据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1947年23国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世界经体系的三大支柱。
这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有利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地位:二战后美国成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美国的工业生产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具绝对优势。
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其在这一体系中占居领导地位。
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较美国急剧削弱。
2、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与雅尔塔体制的异同
同:两者都是经过国际会议确立。
异:前者大战结束后召开。
后者大战后期开始召开。
同:由大国划定势力范围。
异:前者由大国划定势力范围。
主导国是英、法、美。
后者主导国是英、美、苏。
同:形成战后世界新格局。
异:前者体现欧洲的衰落。
后者体现美、苏的崛起。
凡尔赛体制范围在欧洲。
华盛顿体制范围在亚太地区。
雅尔塔体制范围美、苏在世界各地。
同:两者都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德国和中国的利益在两者中都受到损害。
同:大国实行强权政治。
异:前者遏制社会主义制度国家。
后者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
异: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华体制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
雅尔塔体制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
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与合作,相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具有进步性。
3、联合国是怎样成立的?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二战后期,大国首脑都同意建立一个世界组织,来维护战后的国际和平。
1943年,美苏英中四国宣布在战后建立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敦巴顿会议将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
1945年,雅尔塔会议协商解决大国拥有否决权等问题。
1945年,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宗旨是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联合国建立初期,利用对其控制逐步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联合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及促进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作出巨大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二战结束后,欧洲传统优势风光不在,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1945年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构成新的国际体系雅尔塔体制,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制订《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1947年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这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以“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