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语文骑永中学10—11 学
- 格式:docx
- 大小:38.17 KB
- 文档页数:9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篇课文教学为基础的大单元设计综述1、以九上第6单元为基础的大单元内容剖析本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4篇课文均系古代经典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鲜明生动,描写精彩细腻。
其中《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记述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的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吴用等人用计之妙,悬念一个接着一个,读来引人入胜。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小说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利用范进看见中举报帖欢喜疯了、挨了巴掌才清醒过来的故事展示了清代中叶十八世纪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世态的炎凉和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描写了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情景,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而且要把握人物形象并且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还要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本单元还安排了“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2、对照“课标”的相关要求(1)对照“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诗歌,是中华文化中一缕馥郁的香气。
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深情诉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闲适淡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的瑰丽想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的美好祝福。
从经典中汲取养分,我们会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信心与乐观,会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情与决心。
2.请运用名著阅读获得的知识,完成(1)—(5)题。
(15分)“这些qín兽!把她折.磨成了什么样子!”人们愤愤地抓紧牢门……“孩子有同志抚养,长大了一定会( )我们的事业……”李青竹回答着,眼睛转向她。
这时她( )昏迷不醒,只是脸色比刚才好一些了。
时间已是下午,男牢房的同志开始轮流“放风”。
这时间牢房已经传遍了老许的建议:他希望全体战友,学习她坚真不屈的( ),学习她在艰苦斗争中的革命气节……因此,趁着“放风”的空隙,男同志们都把自己写给她的wèi问信和诗篇送进女室。
这是她的胜利,也是大家的胜利!孙明霞捏着一沓信件,朗读着:……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九年级上第11-12课基础知识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给下列加波浪线的词语注音.30分(每小题2分)1、爵士晏婴泮宫仆役 42、瞥贬低惹恼愚蠢光谱乏味疏忽脆弱深奥疑11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波浪线的词语.21分(每小题3分)1.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2.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3.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4.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
5.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滔滔不绝。
6.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
7.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呵护和鼓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每空2分)1、《大小猫洞》的作者是(),北大教授。
他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本文选自(《》)。
2、《世上没有傻问题》选自(《》),作者是(),()国()家、著名()作家。
四、问答题。
1“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20分2、《世上没有傻问题》中的“傻问题”傻吗?为什么?15分参考答案九年级上第11-12课基础知识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给下列加波浪线的词语注音.30分(每小题2分)1、爵士jué晏婴yīng 泮宫pàn 仆役pú 42、瞥piē贬低biǎn 惹恼rǎ愚蠢yúchǔn 光谱pǔ乏味fá疏忽shū脆弱cuì深奥ào 疑yí11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波浪线的词语.21分(每小题3分)1.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2.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形容名声很大,全天下人都知道。
3.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威风。
4.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
形容随从的人很多,突出人物的地位很高。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城东四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一(24)1.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8分)(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2),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如闻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4)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6)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浙.江(zhé)痴.想(chī)束缚.(fù)巧舌如簧.(huáng)B.跺.脚(duò)油馍.(mó)癸.卯(kuǐ)一瘸.一拐(qué)C.孽.缘(niè)田埂.(gèng)够呛.(qiàng)混淆.视听(yáo)D.笙.箫(shēng)诟.病(gòu)募.捐(mù)憨.态可掬(hān)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化妆屹立形消骨立大相径庭B.云霄缄默惊慌失措因地治宜C.取谛旁鹜人情世故振聋发聘D.旌旗要诀雕梁画栋千钧一发4.为迎接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光华中学准备开展“快乐读书,幸福人生”主题实践活动,下面是此次活动的几项任务,请你完成。
6分)(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分)(2)[任务二]阅读一本书,根据阅读习惯、兴趣或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此次活动中,学校对同学们的阅读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你是学生代表,请根据示例写出调查表中空格处的内容。
(3分)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材料一】娄太爷道∶"…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率事我,我还有甚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11 强项令教案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11 强项令教案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11 强项令教案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11.强项令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
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进而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2.学习用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范晔(yè) 陈留圉人(yû) 骖乘(cán shàng)以头击楹(yíng)枹鼓不鸣(fú)臧亡匿死(cáng)因敕(chì)艾绶(shòu)二、导入新课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宣执法》,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状况。
三、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
1.重点字词解释。
征:征召。
苍头:家奴。
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骖乘:陪乘。
驻车叩马:拉住车马。
驻(zhù),停留。
叩(kòu),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格杀:打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时练1.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为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初三(7)班准备开展“少年当自强”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请你谈一谈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2)活动二:积累自强不息的名句。
请你写出一句体现自强不息精神与风骨的诗句或名言。
2.综合性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中国古典诗歌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___________。
自古到今,中国更不乏自强不息的人物,如: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_____。
(举例不限年代,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即可)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1)请你仿照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古往今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陆游《自伤》中的“世间万事俱茫茫,惟有进德当自强”,就是①________,就是②________,……这些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2)请向同学推荐一部讲述人物自强不息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4.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易经》。
请写出与之对应的下一句。
(2)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拟写一个栏目名称。
(3)出好专题黑板报后,班级还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其他活动,请你设计一项活动,用最简明的语言将活动表述清楚。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境,而君子处事,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学校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现代文字词归类复习(九上)1.沁园春雪(1)读一读写一写妖娆.(ráo )风骚(sāo)红装素裹一代天骄(2)多音字分【(fēn)分离分(fèn)分外】(3)释义折腰:鞠躬,倾倒妖娆:娇艳美好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2.雨说(1)读一读写一写田圃.( pǔ)禁锢.( gù)襁褓..( qiǎng bǎo )蓑.( suō)衣润如油膏.(gāo )喑.(yīn)哑喧嚷洗礼闻声细语(2)释义留滞:停留,不流通。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袋子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者发音低而不清楚。
忍冬:原指草药名,凌冬不凋,故名。
文中用来指忍受冬寒的意思。
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声音温和而委婉,多形容女子。
3.星星变奏曲(1)读一读写一写静谧.(mí)劫难..(méng lóng)覆.盖(fù)..(jiénàn)凝.(níng)望朦胧冻僵.(jiāng)憧憬..(chōng jǐng)弥.(mí)足珍贵寂寞.(mò)颤.动(chàn)(2)多音字角【(jiao)角落(jue)角色】(3)释义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静谧:安静。
憧憬:向往。
朦胧:不清楚,模糊。
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宝贵4.外国诗两首(1)读一读写一写栖.息(qī)草茸茸..(róng )欢嚷.(rǎng )喧.响(xuān )树篱.(lí)浸.(jìn)水璞.(pú)玉(2)多音字晕【(yūn)晕倒(yùn)昏晕】撒【(sā)撒网(sǎ)撒种】悄【(qiāo)悄悄(qiǎo)悄然】(3)释义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沉浸:浸入水中。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骑永中学10—11学年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测试卷总分150分;150分钟完卷题序号 第Ⅰ卷(51分) 第Ⅱ卷(99分) 总分(150分)得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51分)一、(27分 每小题3分)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视眈眈..(d ān )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
形容贪婪而恶狠狠地注视。
耽耽:恶狠狠的样子。
B .给.事(g ěi )供职。
C .校正..(ji ào )订正。
D.希冀.(j ì)乞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 .地大物搏 怀古伤今 疑虑 B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深奥 C.死心榻地 前呼后拥 仆役 D. 埋头苦干 老谋深算 无机 3、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又从废墟上 ① ,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
我忽然 ② 了。
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 ③ 这凝涸的历史。
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A .①吹过 ②醒悟 ③改造B .①拂过 ②感悟 ③创造 C .①掠扭 ②清醒 ③改变D .①刮过 ②觉悟 ③制造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②桥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
④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⑤沼上架了一个十字飞梁,下面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A 、①③⑤④②B 、③①⑤②④C 、③②④⑤①D 、③②⑤④①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校 班级 考号 ――――――——―――――――――――――――――――――――――――————————————————————————————————————————————————————————————————―――――――――――――――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是由各种树木组成的。
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①②④③6.下面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2002年天津市中考题)A、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B、京剧是徽剧和一些剧种的逐渐融合。
C、京剧是汉调、秦腔、昆剧的逐渐融合。
D、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
7、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我想有个家。
”(垃圾箱标语) 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 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
”(餐馆标语)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和充满吸引力的。
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及其弟子记录自己言行的著作。
B.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著有《论衡》,《订鬼》就选自本书。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杜工部集》。
D.赵师秀,南宋诗人。
他著有《清苑斋集》,其中有诗《约客》。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文学的数学①人从事某一职业,一是为了糊口,二是为了爱好。
某件事若是很赚钱,干的人就多。
这一行里就混了许多凭此换饭吃的人。
这事如果不赚钱,就像个筛子,将为了糊口的人滤了去,只孤零零剩下爱好这块卵石。
②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天底下有爱骑马的,有爱打枪的,有爱搜集破烂的,有爱钻牛角尖的,有爱发财的,有爱玩权术的……也有爱写作的,泛称为爱文学。
③这个比例能有多少?在写作日益贫困化的今天,真不好意思说得太高。
就斗胆算作百分之一吧。
④按中国有十亿人算,就有1000万人热爱此道。
哎呀,这真不少。
⑤单是爱好自然不行。
文学还需要毅力、勇气,锲而不舍的韧性,高屋建瓴的胆魄,逆境中的刚直,优裕中的清醒——总之一个大写的人格。
在卑微像蘑菇一般滋生的当代世界,这个比例实不敢乐观,姑且也算它百分之一。
⑥现在向文学掘进的队伍里,还剩下10万人。
也浩浩荡荡呢。
⑦最难把握的是机遇。
它像一头光滑的海豚。
当它游近我们的时候,与暗淡的背景混淆一处,难以识别。
当它瞬息而过时,犹如黑色闪电,我们只有看着它敏捷的后影叹息。
能够抓住机遇羽毛的人,能有多少呢?做一个不大悲观的估计,也是百分之一好了。
⑧这支最初的乌合之众已经精粹了许多,减到1000人,一间礼堂就坐得下了。
⑨最后我们来说说天才。
⑩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凝固在甲骨、岩石、竹帛、纸张、计算机里,就成为文字的记载。
人类的历史,无数的悲欢,驾着语言的小舟,一代代运载到遥远的彼岸。
美妙的语言,犹如玄妙的天籁,只在暴风雨的夜晚,降临在极少数睿智的大脑。
他们接收了它,誉写了它,笔下流淌出千古绝唱的美文。
⑾写出人类的大悲大痛大欣喜,需要天赋之才。
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不知谁能抓到美丽的一色红桃?⑿这个比例,只能算它百分之一。
⒀只剩下10个人了!⒁这就是关于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数学。
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他们的灵魂的额头像地球一般苍老,他们颤抖的目光火焰般跳动。
他们瘦削的脊梁像一根单薄的竹竿,可以破碎却绝不弯曲。
他们的手因为思虑过多而盘根虬曲,握住笔的时候才格外有力。
⒂他们孤独地站在旷野之中;代表此刻的人与以前的人、以后的人对话。
雪花披满了他们的全身。
⒃这个比例是否大乐观?10.文章第②自然段开头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从全文来看,这句话的用意是()A.强调“爱好”是成为伟大文学家不可缺少的条件。
B.说明人生各有所好的原因。
C.说明“爱好”是筛出“换饭吃的人”的前提。
D.鼓励人们要有所“爱好”。
11.下面句中的“它”各指什么?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它像—头光滑的海豚”中的“它”指的是“机遇”。
B.“他们接收了它”中的“它”指的是“美妙的语言”。
C.“它是一把打乱了的谶语之牌”中的“它”指的是“人类”。
D.“它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是”中的“它”指的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数学。
”12.文章第⑩自然段在说“天才”之时为什么要说“语言”?这样写的作用是()A.论证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B.论证美妙的语言犹如天籁C.论证文学需要天赋之才D.论证流传千古的名文需要美妙的语言13.综观全文,造就“—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条件有四条,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爱好B.韧性C.机遇D.天赋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4、加点字解释有错..一项是()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继承)B、若毒.之乎(毒性大)C、向吾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这里指困苦不堪)D、以尽吾齿.(年龄)1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A、当其租入(抵他的租税)B、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C、号呼而转徙(大声呼叫着辗转迁移)D、苛政猛于虎也(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16、对课文分析正确..的一项:()A、“则熙熙而乐”说明捕蛇者以捕蛇为乐,生活很幸福。
B、课文的第一段从外形、毒性、医疗功效三方面写蛇的异。
C、概括了蒋氏答话的纲的语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很有信心和官员一起去改变人民的遭遇。
1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主题是通过捕蛇人的诉说来体现的,因此,写蒋氏跟作者的谈话是全文的主要部分。
B、本文采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主题。
C、全文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行文高度紧凑,语言精练,笔力遒劲,言真意切,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
D、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他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9分)四、(14分)18、按要求默写填空。
(5分)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
②、《滁州西涧》中对隐约表露出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心境的诗句是:,。
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④,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⑤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题。
(9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