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 于松建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杨柳中心小学 于松建
2013.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19课《草船借箭》
1
指导思想
2 3 4 5
说 课 内 容
6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特点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 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 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 和形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语 言、综合运用语言的契机。
七、教学特色
1
深入的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提高了课堂时效性。
七、教学特色
1
深入的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提高了课堂时效性。
2
关联式阅读方法,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顾全大局”。
六、教学特色
1 2
深入的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提高了课堂时效性。
关联式阅读方法,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顾全大局”。
3
在辨析中深思,德才兼备,让品人多元完整。
感 谢 您 的 倾 听 !
其实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像这样具有 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还有400多个。希望你们在课 后走进他们,去感受他们不同的人性特点。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
前后联系
wenku.baidu.com


衬托

知天文 准识人 ……
顾全大局
六、学习效果评价
1.诸葛亮神机妙算,究竟妙在哪些地方呢? 2.你对文中的诸葛亮比起课前又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带来了这样的 感受? 3.学过此课后你对文中的鲁肃有了怎样的认 识呢?他的“德”与“才”又各是怎样呢?
2
品味关联,写“计划书”
默读第4自 然段,画 出诸葛亮 计划中提 到要求。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前后关联,感悟才干
(1)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2)梳理问题,发现顺序 “联系阅 读”完成 计划书
①什么时间②用什么 ③做什么④怎么做 ⑤目的或想法是什么

线 面
(3)联系要求,寻找关联 (4)学生汇报
五、教学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古典名著
让学生理解主要 内容,感受人物形 象,体验阅读名著 的乐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人物形象鲜明。
2.故事情节生动,环环相扣。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整体感知
形成解释
作出评价
五、七两个单元
二、教学背景分析
基于:
①编者意图 ②本单元的训练点 ③教材的表达特点
感受人物形象
二、教学背景分析
调研问题
文中诸葛亮给 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文中的哪些地方给 你带来了这样的感 受? 面对怀着嫉妒 之心的周瑜所提出 的“要求”,诸葛 亮知道其真正目的 吗?为什么? 课文最后,周 瑜长叹:“诸葛亮 神机妙算,我真比 不上他!”你认为 周瑜哪儿比不上 他?为什么?
学生情况
数据统计
84.2%的学 生对人物认识层 次浅,不会前后 文关联进行分析 。 91.2%的学 生能分析出周瑜 的意图,其中只 有8.8%的学生 能联系前后文找 全文中隐藏的两 条原因。 82.4%的学 生只从一方面考 虑评价人物。
学情是一节课的起点。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准确、 全面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能力的已有 水平,我从两方面展开学情调研。
二、教学背景分析
已有能力调研: 形成解释 作出评价
17.“万般无奈”原本的意思是 ,在第⑤自然 中王翠万般无奈的原因是 。 20.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困难动摇不了她实践诺言的决心”这句话中 “诺言”指的是: 。“这些困难”指的是: 。 22.文中的李思俭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了解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中“神机妙算”的前后关联,完成计划书。 2
通过关联式阅读发现上下文联系,感悟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提升对 诸葛亮的认识
四、教学流程
整体感知,初评人物 读悟诸葛亮胸有成竹 前后关联,感悟才干 品味关联,写“计划书”
错误 错误 全对
32%
15% 34.50% 65.50%
1
全对
错误
1 2 3
32%
25.5% 53%
2
全对 2 错误 3 错误
1
53%
第17题
第20题
第22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思考:
1.理解文本内容时,学生不能够将文章 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解读,因而造成理解不够 准确。 2.文本信息量稍大时,学生提取不全, 因而造成学生对人物形象评价不全面。
环节二:前后关联,感悟才干
从这些不同形式下的计划书中你发现什么共性 了吗? 此时你再来看诸葛亮的话,你对他又有什么新 的认识吗?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大雾漫天
神机 妙算
诸葛亮了解曹操谨慎、多疑 →大雾天安然受箭 鲁肃一心联合抗曹→准备用品,不告诉周瑜
博学 识人 善思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三:比较阅读,丰满形象
比较阅读,丰满形象
回归整体,激发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课文,整体感悟
1.本文叙述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什么事?
2.在这个故事中,两个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前后关联,感悟才干
1
读中悟,诸葛亮胸有成竹
周瑜的想法和意图,诸葛亮知不知道?
对学生的调研中,82.7%的学生提取信息不 全,所以在课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订正。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思考:
结合“周瑜设计刁难”与“诸葛亮 准备借箭”这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准 确深入地认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是第 二课时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思考:
计划书
准备借箭 借箭过程
三、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3
周瑜的想法, 诸葛亮早已知晓, 他为什么还要这样 去做呢? 实为东吴的鲁 肃为什么还要暗地 里帮助诸葛亮做借 箭准备,而且不告 诉周瑜?
共 性
以大局为重
对 比
周瑜妒贤嫉能
凸显 出诸葛亮 与鲁肃的 顾全大局 ,以及周 瑜的自私 狭隘
五、教学过程
环节四:回归整体,激发兴趣
能用几个简练的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吗?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前后关联,感悟才干
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 事……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 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五、教学过程
环节二:前后关联,感悟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