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树和喜鹊》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17
6 树和喜鹊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2)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卡:(课件出示3)(板书:单 居 招 呼快 乐)d ān j ū zh āo h ū ku ài l è单 居 招 呼 快 乐 ①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
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
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③抢答。
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④教师随机纠正读音:“单”前鼻音,“招”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⑤识记生字: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 1.加一加。
“孤、邻、招、呼”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2.比一比。
“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情、请、睛”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 较识记。
3.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
“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再让学生扩词,想想还有哪些窝,从而理解“窝”是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
“招、呼”二字,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打招呼的样子,了解“招呼”一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扫清字词句的障碍,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
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新课教学()分钟二、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一)学习1、2自然段。
了解“孤单”的意思,初步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一圈这段中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1.交流后出示:(课件出示12)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2.教师随机板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结合板画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鹤很孤单”。
大树和小草天气晴朗。
蓝天中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鸽哨声。
一棵大树骄傲地挺立在大地上,它低头看着地上的小草,冷笑道:“小草,你也算大自然的生命?你也配来到这个大千世界上?你不感到自己太渺小可怜吗?”对于大树的骄傲,小草没有理睬。
忽然,天气骤变。
顿时乌云遮天,大雨如注,狂风大作!只听“咔嚓”一声巨响,大树被折断,它直挺挺地躺倒在地上。
而小草经过风雨的洗礼,更绿更精神了。
1.“天气骤变”的意思是天气突然变化。
短文原来天气,忽然间。
2.小草虽然渺小,但是它能经受风雨,风雨过后,它。
3.读了短文,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
参考答案:1.晴朗乌云遮天,大雨如注,狂风大作2.更绿更精神了3.示例:大树啊,你别瞧不起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皮皮和汪汪河中心的小岛上,长着一棵高大的椰子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椰子。
小狗汪汪几次游到小岛上,望着那么多那么大的椰子,馋得直流口水。
它围着椰子树转来转去,可就是上不去。
小猴皮皮不会游泳,到不了岛上。
它在岸边望着椰子树,急得抓耳挠腮。
汪汪让皮皮骑在自己背上,向小岛游去。
不一会儿,它们登上小岛,来到椰子树下。
皮皮爬上去,对汪汪喊:“准备好!接住!”皮皮扔下一个又一个大椰子,汪汪接了一个又一个,连声说:“够了,够了。
”皮皮和汪汪坐在树下,一边笑着,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椰子。
它们吃得饱饱的,肚子也像圆圆的椰子。
1.照样子,写词语。
(又大又圆)的椰子(又又)的太阳(又又)的蚂蚁2.小狗汪汪遇到了什么困难?3.小猴皮皮遇到了什么困难?4.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大圆黑小2.小狗汪汪爬不到高大的椰子树上去摘椰子。
3.小猴皮皮不会游泳,到不了岛上,也摘不到椰子。
4.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6 树和喜鹊【教材分析】《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的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树们快乐的生活。
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有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这篇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课文的第2、4、6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的,句式相同,每句话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的运用上采用反复的手法,第1自然段中连续用三个“只有”,第5自然段中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式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在第二自然段“孤单”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目标】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快乐。
【评价方案】1.通过小老师带领学习生字,以及老师对重点词语和易错词语以及多音字的检查,落实目标12.通过朗读,创设情景体会,练习说叠词,落实目标23.通过朗读、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落实目标3【教学重点】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明白,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听听这是谁和你们在打招呼啊?(喜鹊)2、(出示喜鹊的图片),这就是喜鹊,尖尖嘴、长尾巴、黑脑袋、白胸膛。
身体大部分是黑色,民间传说听到的它的叫声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
扬州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树和喜鹊》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树和喜鹊》,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和表达能力;3.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树和喜鹊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情景;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树和喜鹊之间的友情;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本《树和喜鹊》;2.板书、彩色粉笔;3.图片或实物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引入《树和喜鹊》这个故事。
2.阅读故事:让学生看图,听故事,了解树和喜鹊的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树和喜鹊之间的友情和帮助。
4.全班讨论:展示不同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树和喜鹊的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树和喜鹊的对话,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就友情、帮助等主题进行个人表达或写作。
第三课时1.小组活动:安排学生自行准备小组活动,围绕树和喜鹊展开创意表达。
2.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分享表达体会。
3.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树和喜鹊故事中的启示,讨论友情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都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生活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在实践中发展自我,实现全面的成长。
七、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树和喜鹊》这个故事,并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树和喜鹊》人教部编版6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6课《树和喜鹊》【教材分析】《树和喜鹊》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六课,作者金波,入选时稍有改动。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简简单单的136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场景:场景一: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地生活;场景二:后面有了很多树、很多鸟窝和很多喜鹊他们成了邻居;场景三:树们、喜鹊们每天快乐地生活。
三个场景描写之后,都各起一段,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
故事语言浅显,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易产生阅读的兴趣。
场景一中,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生僻字。
低年级儿童几乎都能一读就会,很容易做到流畅朗读。
有了这个基础,再进入文字深处,让文本和学生产生联结,也就不是难事了。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三个词带组成的画面,充溢着“形单影只”的无奈,再加三个“只有”,“孤单”带来的无助感就会从文字直逼人心。
一年级的孩子虽小,但也会对语言营造的意象产生反应。
阅读这样的语言,他们对朋友、对伙伴的渴望之情会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
“孤单”的情感记忆,也会从故事中树和喜鹊身上迁移晕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时的无聊;老师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因身体原因独自留在教室里的无奈;外出旅游,和家人走散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无助……当作品中的文字和读者个体产生联结,文字就产生了新的生命。
第一部分,把“孤单”烙进学生心里。
场景二的句式场景一一模一样,内容和第一部分形成了呼应。
第一场景中的孤单,在这里,荡然无存。
好多好多树在一起,“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该有多么欢心!透过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的环境变化,学生就会对“邻居”一词,赋予“幸福、温暖、快乐”等情感色彩。
场景三对喜鹊的快乐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叽叽喳喳叫”“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睡觉”……这种同宿同飞的画面,传递着几多快乐,几多幸福!本篇课文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学法渗透,就是在课文第2自然段“孤单”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一年级教材中第一次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对接下来的方法运用,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地球妈妈》一课中学过,在半空中的树杈上有和松鼠的家,出了小鸟和松鼠还有谁的家?有乌鸦的家,有猫头鹰的家,还有喜鹊的家.....好,你们说的都挺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跟喜鹊有关的文章。
书课题《树和喜鹊》. 2.学生齐读课题。
3.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产生?(1)我想知道树和喜鹊是不是好朋友啊?(2)我想知道树和喜鹊之间法身了什么事呢?(3).......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熟读课文,感知理解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全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这里只有一棵树,书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我读懂了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我读懂了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我读懂了每个书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3标然段,教师再次明确。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1.2自然段。
2.找同学朗读。
3.提问:通过第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4.出示问题: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孤单呢? 5提出问题:你知道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不孤单了吗?小组讨论。
6.在生活中你需要朋友吗?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7.树和喜鹊成了朋友之后,看他们又做什么了呢?读第五自然段。
(1)每天早晨,喜鹊们会唧唧喳喳的说些什么呢?(2)晚上回家他们又会说什么呢?四.读一读1.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答。
要求用......也......说一句话。
五.上台表演。
六展示个人朗读风采。
课后练习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14、柳树天真柳树漂亮不灰心(持之以恒)逗人喜语文《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篇15设计思路:《树和喜鹊》是一篇比较简单的散文诗,活动的关键是让孩子们理解散文内容,所以活动设计时从情感出发,通过初步帮助幼儿了解了“孤单”是一种消极情绪。
【15篇】新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理解题1.阅读(6分)树和喜鹊(节选)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文中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读课文,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________有了邻居,________也有了邻居。
①喜鹊②树【答案】(1)3;2(2)②;①【解析】2.我会读,我会做。
月夜美人月光迷人地撒在山坡上,动物和植物们都睡着啦!一只值夜班的猫头鹰在山林中。
突然,它发现一朵美丽洁白的昙花开放了。
猫头鹰飞到昙花的旁边,好奇地说:“小昙花,原来你是在晚上开的呀!”昙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我的祖先生活在干旱的墨西哥,为了保护身体中的水分不会被蒸发掉,这才养成了半夜开花的习惯。
”从此,昙花半夜开花的秘密在树林中传开了,大家再也不把昙花看作不会开花的植物啦!(1)昙花在________开花。
(横线上填时间)(2)昙花是________色的,你还知道什么花的颜色?________花是________色________花是________色________花是________色(3)想一想,昙花为什么在半夜开放?[方法提示:仔细读短文的第5句话]【答案】(1)半夜(2)白;桃;红;菊;黄;荷;粉(3)为了保护身体中的水分不会被蒸发掉。
【解析】3.阅读下文《文具的家》,回答问题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
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1)贝贝有个坏习惯,她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课文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
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因此,说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树和喜鹊的内心世界,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学唱歌曲《找朋友》。
课时安排2课时。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1.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相机说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出示喜鹊的,引导学生介绍。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树和喜鹊》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独立读:轻声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记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互读,互相纠错,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汇报自读情况。
(1)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鸟窝、孤单、都有、邻居、招呼、安安静静。
①同桌合作读词语。
②着重强调:“窝”不要读成wē;“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在“招呼”一词中“呼”读轻声。
(2)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出示AABB式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3)出示带上面词语的句子,学生比赛读。
(4)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zhǐ()zhī()) 种zhònɡ()zhǒnɡ()) 乐lè()yuè())3.指导朗读“一”的变调。
(1)圈出文中带有“一”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