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16.08 KB
- 文档页数:2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试验组)和那格列奈组(对照组)。
试验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
试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治疗,每日睡前皮下注射。
对照组采用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治疗,3次/d,餐前服用。
治疗12周期间监测FBG、餐后2 h血糖及HbA1c,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BG及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6%(3/50),对照组为17.4%(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好。
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2型糖尿病占95%以上[1]。
糖尿病若控制不佳,可产生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对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或者初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8%的患者宜选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甘精胰岛素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基础胰岛素。
我院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那格列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0~72岁,平均(42.3±4.6)岁;体重指数(24.5±4.1)。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如下标准:①HbA1c>8%;②均为初诊患者;③未接受过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
2021年9月 第19期综合医学论坛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其临床病理属于代谢性系统疾病,常常会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也被称作是高血糖,这通常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而导致血糖升高,而在血糖不断增高或者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时,患者生物作用会受到严重损伤,同时在加上其他因素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功能也会渐渐发生紊乱,最终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3]。
近几年以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下,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生活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这也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当前临床中哦个并不具备能够彻底根治疾病的方法,但是如果患者长时间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则十分容易引发一系列心脏系统疾病发生,并且累及患者肾脏与血管等功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往临床中大多采用胰岛素开展疾病治疗,虽然可以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一定改善,但长期服用胰岛素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患者体重增加或者低血糖等,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药物应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并且配合胰岛素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药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全都来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时间内在我院接收的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都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定患有2型糖尿病,且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都自愿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通过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参照组男女比重13:11,年龄34~69岁,平均(54.31±2.1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04±1.03)年;研究组男女比重12:12,年龄33~67岁,平均(54.28±2.0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11±1.02)年;将所有资料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口服药物,中药方由“六味地黄丸”、“参附汤”和“双黄连口服液”组成,西药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吲哚美辛。
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其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效果显著。
另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头晕等,均在治疗后自行缓解。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控制病情的进展,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
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差异观察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于本院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每天2次皮下注射组)35例和B组(每天3次皮下注射组)3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B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低于A组,而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H20061168]进行皮下注射治疗,A组患者以每天2次皮下注射,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前各注射14U和8U,B组患者则以每天3次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10U、4U和8U。
后期可根据患者的血糖等项目的波动进行用量的调整。
然后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1.3 评价标准以患者监测期间血糖控制平稳,基本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波动为显效,以患者监测期间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虽为降至正常范围,但呈现平稳下降,偶见波动较大的情况或低血糖情况为有效,以血糖改善不明显,且经常可见较大波动为无效[2]。
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 統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年龄、病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为计量资料,而男女分别所占比例、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上述方面分别以软件SAS5.0进行t检验与x2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比较B组治疗后4周及12周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均分别高于A组同时间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后4周及12周时B组的检测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王健(长兴县人民医院313100)摘要: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B组,A组采用单独门冬胰岛素30治疗,B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
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PG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Fins分泌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HbA1c治疗前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糖达到预期值所需胰岛素用量、所需时间B组较A组少(P<0.05);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较A组少(P<0.01),但B 组消化道反应较A组多(P<0.05)。
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门冬胰岛素30治疗,在降低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副作用方面均有优势,在高血糖时应提倡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常由胰岛素抵抗或/和分泌不足引起。
如何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但在很多情况下单一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需要联合其他降糖方法才能起到较好疗效。
本研究对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门冬胰岛素30治疗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其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住院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入选所有患者满足以下条件:(1)空腹血糖(FBG)在8.0-20.0mmol/L范围,餐后2小时血糖(PPG)在11.1-32.0 mmol/L范围。
(2)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门冬胰岛素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R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20.09-2022.09,6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
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观察组结合后使用二甲双胍药物。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服药后6个月,观察组2hPG、FPG、HbAlc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心血管、脑血管、下肢动脉病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选用门冬胰岛素30和二甲双胍药物,可以减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波动,延缓后期并发症产生。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的产生是因患者家族基因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体内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异常升高,常出现排尿多,口干,体重下降等现象,控制不当易造成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累及心血管、肢体等其他器官,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
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是常用降糖药物,但具体研究较少[2]。
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两种药物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09-2022.09,68例老年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
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1±3.1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2±2.94)岁;资料对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同意进行降糖操作,且配合相关指标调查。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病、精神障碍、沟通不畅者。
1.3 方法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治疗,第一周每日完成2次注射,剂量为10-12IU,后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剂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这一慢性代谢性疾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亿,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如何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延缓糖尿病的进展,保护胰岛β细胞,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甘精胰岛素和利格列汀是两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甘精胰岛素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而利格列汀则是一种胰岛素分泌素样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于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为了探究甘精胰岛素和利格列汀联合应用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我们观察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及分析。
我们选取了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利格列汀,并调整甘精胰岛素的用量以维持较稳定的血糖水平;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常规治疗,不进行其他干预措施。
在治疗3个月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3个月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高,胰岛素分泌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长期血糖控制指标HbA1c水平也明显降低。
我们还观察到试验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有所下降,这表明甘精胰岛素和利格列汀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明显作用。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7卷第丨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 17 No. 1• 11 •
像立体感,可多角度査看血管之间、血管与其他器官关系; MPR可获得血管各角度解剖结构,对病变性质、病变范围
有更高的分辨价值;MIP可更好的显示小血管以及强化不 佳的血管结构,综合应用,可最大程度保留血管影像,可多 角度重建图像,更利于医师观察血管情况,从而提高诊断准 确率[4]。
参考文献1.何伟红,方挺松,柯祺,等.MSCTA诊断糖尿病足溃疡下肢
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 (7): 1077- 1079,1087.2. 李佳,王俊.CTA、CE-MRA、DUS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3): 175-178 +182.3. 谢强.64排CTA在搪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中国 CT 和 MR丨杂志 2019; 17(3) : 146-149.
4. 杨晓风,郭顺林,何秀超,等.CT血管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血 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实用放射学 杂志 2018;34(9) : 1363-1367,1389.(2020 - 04 -10 收稿)
西格列汀结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P细胞功能及C肽水平的临床观察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商丘(476100)李静摘要功能(HOMA-p)及C肽(CPO)水平的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2月80例1"2〇1^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治疗方案将地特胰岛素治疗者纳人对照组(n=39例)、将西格列汀结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 =41例)。结果 治疗后两组咦岛素、HOMA-p、CPO、CP2水平均升髙,血糖水平则降低,(P <0. 05)。结论T2DM病患者予以西格列汀结合 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提高胰岛素、HOMA-p及C肽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关键词2型糖尿病(T2DM);西格列汀;地特胰岛素;胰岛p细胞功能;C肽(CPO)
长效胰岛素、降糖药联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长效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2±3.1)mmol/L、餐后2h血糖(6.6±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0±0.3)%低于对照组(7.5±3.6)mmol/L、(10.5±3.2)mmol/L、(6.1±1.3)%,且P<0.05;结论:在阿卡波糖片治疗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作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降糖药物;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37-022型糖尿病又可以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为病因因子引起正常血液平衡被破坏,导致血中胰岛素的效力降低,致使胰岛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失去了代偿能力。
传统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降糖药物,但是单纯运用该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近年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运用长效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治疗经过和治疗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4)伴有典型高血糖或者高血糖危象症状[1]。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血管、先天性代谢、内分泌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应用效果分析刘丽锋山西仁安医院内分泌科,山西太原030000[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山西仁安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对照组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夜间低血糖和中餐前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夜间低血糖和中餐前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极佳,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门冬胰岛素;治疗效果;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5(a)-0091-04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IU Life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hanxi Ren'an Hospital,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phasic aspart insulin o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gnosed in Shanxi Ren'a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phasic insulin aspartate. Compared the efficacy, the levels of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pre lunch hypoglycemia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pre lunch hypoglycemi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phasic aspartate insulin o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s ex⁃cellent,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aspart; Therapeutic effe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1]。
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 PG、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
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法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on poor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Method:80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Insulin Lispro,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insulin pump therapy with Insulin Lispro.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time to target glucose,Insulin dosage and hypoglycaemia incidence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dosage all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herapy(P>0.05).The time of target glucose was obviously shorter in group B than group A(P<0.01).The hypoglycaemia incidence was lower in group B than group A(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ould imitate the physiological insulin secretion control the hyperglycemia effectively,blood glucose stable standard faster and 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tensive treatment大量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及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均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标签: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一种高发病。
糖尿病患者一般是由于体内血液中的血糖高于正常值并伴有尿糖症状的,而血液中血糖高是由于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均衡导致的,糖尿病的患者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具有遗传易感,而糖尿病可导致多组织的损伤,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以及心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甚至衰竭。
最初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无力,血压上升,周身发胀,腹胀便秘,头痛头晕,皮肤脱屑,双足麻木,视物不清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摄入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及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
如何有效地使用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的临床疗效观察做一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FPG)为9~1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4~25mmol/L。
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肺、肝肾功能损害,无感染及酮症酸中毒,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合并其他严重的急慢性疾病。
将3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9例,对每位患者测定FPG,2Hpbg,HbAlc,血脂,肝肾功能,尿常规,身高,体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值等。
将3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9例,上述基本资料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进行生活干预,加强锻炼,注意饮食,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初始计量为50-100mg,每日3次,随着三餐中的第一口饭嚼服,定期监测血糖[1];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治疗,初始剂量为0.4U/kg,2次/日,早餐和晚餐前30min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组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为8U,每日晚8点注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