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6.33 KB
- 文档页数: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疗效对比
尤秀敏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9(018)011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分析。
方法12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
疗程8周。
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LI-7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袁(PANSS)及副反应量袁(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阿喜哌唑与利培酮均能显著提高精
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但阿立哌唑在改善GQLI-74总分、躯体健康及社会功能
维度优于利培酮。
结论阿立哌唑治疗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1页(P62)
【作者】尤秀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3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J], 刘陈;赵仁珍
2.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J], 李琼
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J], 阎喆
4.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J], 唐利群
5.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高登平; 邓成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分为阿立哌唑组(观察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片和利培酮片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均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检测,每隔两周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6.8%,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立哌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1%,利培酮组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都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但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相比,不良反应少,比利培酮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1]。
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群中的焦虑和压力程度不断增加,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症的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较多药物,阿立哌唑是在利培酮之后的发现的又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激发5-羟色胺(1A)受体、多巴胺(DA)D2受体及拮抗5-HT2A发挥抗精神分裂作用[2],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少,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本文通过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为深入研究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试验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62例,均为使用单一抗精神分裂药物进行治疗的初次诊断的患者,随机将研究对象分组,阿立哌唑组(观察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35.44±9.05)岁,病程1~18年,平均(5.54±3.64)年;利培酮组(对照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36.42±8.67)岁,病程2~19年,平均(5.84±4.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比分析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口服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治疗。
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少。
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利培酮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ntrast analysis ofaripiprazole and risperidone in thetreatment of female schizophrenia.Methods:from2013January toour hospitalduringDecemberwith schizophreniain female patients withselected 40 cases astheresearch object,oralrisperidone and aripiprazole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of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lessthan.Conclusion: theclinical efficacy of aripiprazolei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schizophreniathanrisperidoneis good,is worth the clinicalpromotionuse.keyword:aripiprazole;Risperidone;schizophrenia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中选取40例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根据CCMD-3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大于等于60分;(3)30天内没有服用任何治疗精神病的药物;(4)年龄在19岁至50岁之间;(5)以前没有严重的内分泌、肾、心、肝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病史;(6)排除哺乳期、妊娠期的患者[1]。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施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4例,选择利培酮方案治疗,治疗组24例,选择阿立哌唑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83%;且对照组的各项PANSS评分均高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选择阿立哌唑方案疗效突出,在对患者临床疗效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改善其一般病理症状、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评分,从而改善预后,可推广。
标签: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有效率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常见疾病,该病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多见,药物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所选药物有利培酮及阿立哌唑等[1]。
为评价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观察比较两种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
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7~50岁,平均(36.6±1.11)岁。
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47岁,平均(37.2±2.0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对照组选择利培酮方案:给予患者服用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70319),初始剂量为1.0 mg/d,用药10 d后,逐渐增加药量,以4.0~6.0 mg/d 为标准进行治疗。
由巡视护士扶住后,由医生一起送床上平卧位,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患者当时神志清,汗多,自诉呼吸困难。
查BP87/43mm Hg,P47次/min,R24次,SO297%。
患者大便失禁,自诉胸闷加重。
17:24予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予肾上腺素1mg iv。
当时查BP81/42mm Hg,P65次/min,R24次,SO2 96%。
17:26患者神志清,感胸闷症状较前好转,但仍明显。
复查BP130/69mm Hg,P80次/min,R18次,SO299%。
17:40患者神志清,仍主诉胸闷,复查BP:80/45mm Hg,P:82次/ min,R:18次,SpO2:97%,予转ICU监护治疗。
转入时患者神志尚清,遍身冷汗,呼之能应答,自诉轻度胸闷,腹部不适但无明显腹痛。
查体:T:36.2℃P:87次/min R:17次/min,Bp:82/55mm Hg,SpO2:97%(吸氧3L/min),即予补液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升血压,予改善微循环,中药益气养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经治疗,目前患者自诉胸闷及腹部不适明显缓解,P:90次/min R:19次/min,Bp107/60mm Hg,SpO2:99%.予多巴胺2.6μg/(kg ·min),去甲肾上腺素0.03μg/(kg·min)维持。
1.7晨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上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 讨论鹿瓜多肽是骨科近期使用的新的中药复方注射剂,具有抗炎镇痛,促进骨生长和血液循环等作用,近几年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
我院是一所中医医院,临床使用鹿瓜多肽较多,月均使用三四千支不止,2年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次也仅有15例,可见鹿瓜多肽致不良反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1]。
复方中药注射剂不仅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有效成分和杂质的含量难于严格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难于充分保证。
鹿瓜多肽为梅花鹿的骨骼和甜瓜种子等提取而成的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富含钙、磷,多种氨基酸、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昔类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特别是多肽类因有较强的还原性,是最有可能的过敏源。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文章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共治疗9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4.2%,低于对照组的68.3%,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肌张力以及催乳素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基本相同,但是使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的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上推广。
标签: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利培酮;女性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作为一种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它具有安全并且有效的特点。
它是新型的,非典型的。
就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而言,它是一种叫喹诺酮类的衍生物。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精神病的药物而言,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的具体作用是不一样的。
现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越来越得到认可,跟利培酮一样,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已经列为首选之列。
文章中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以及利培酮的临床疗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她们的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病程为15年,使用利培酮对她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她们的年龄在18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为14年,使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对她们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先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包括血检、尿检以及血浆催乳素等项目[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9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8w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阿立哌唑有效率87.2%,显效率76.5%;利培酮有效率83.7%,显效率67.4%,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派唑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
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培酮轻微,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阿立哌唑(ariipiprazole)为喹啉类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稳定性,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而被称为”第三代抗精神药物”,阿立哌唑对多巴胺D2受体具有激动作用,同时对5-HT1A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对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1]。
2002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已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
本研究将阿立哌唑与已经广泛使用的非典型性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比较,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观察二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3]。
年龄18~50岁,病程≤5年;首次住院;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评分≥60分;未曾用过精神病药物,实验室检查正常,排除患有躯体疾病,酒或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
阿立哌唑组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8~50岁,平均(26.9±9.21)岁;平均病程(2.3±1.54)年。
利培酮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8~49岁,平均(27.5±7.51)岁;平均病程(2.2±1.4)年。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症慢性精神疾病,其所致的社会功能缺陷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影响1。
阿立哌唑是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2。
本文以利培酮为对照组,观察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②入组时panss评分≥60分4;③年龄20~60岁;④患有脑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药物滥用或酗酒史,有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异常且具有临床意义者排除。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9士7.2岁,病程1~152个月,平均7.0士5.8年。
利培酮组(b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4±8.3岁,病程1~145个月,平均6.8士5.9年。
两组在年龄大小、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及病程长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药物及给药方法:①阿立哌唑(规格5mg/片),a组初始予阿立哌唑口服10mg/日,1周内加至20mg/日,以后视病情渐加量,最高剂量30mg/日。
②利培酮(规格1mg/片),b组初始予利培酮口服2mg/日,1周内加至4mg/日,最高剂量达5~6mg/日。
治疗中可酌情使用苯海索、苯二氮草药和普奈洛尔,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治疗,疗程8周。
疗效判断标准:用panss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评定临床疗效,规定:基本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50%~74%)、显效(25%~49%),无效(0.05),见表1。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44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对比【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共纳入44例患者进行观察。
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治疗方案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两组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组常见的是头痛、恶心,利培酮组则以肌僵硬、口干为主。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阿立哌唑在疗效上略胜利培酮。
结论指出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为医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药物选择与调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治疗方案、临床实践、患者基本情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社会退缩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药物,但它们的临床疗效差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阿立哌唑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来发挥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而利培酮是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对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关于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差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些研究结果甚至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通过观察44例患者在使用两种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表现,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思路分析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以及利培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根据用药类型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为46例。
阿立哌唑组服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结果:阿哌利唑组的治疗效果41例(89.13%)与利培酮组39例(84.78%)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9例(19.57%)显著低于利培酮组18例(39.1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其中阿立哌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具有发病缓慢、反复发作以及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思维混沌、精神异常以及意志消沉等一系列症状,此外,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功能。
利培酮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服用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同样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减少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根据用药类型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为46例。
其中,阿立哌唑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9.42±4.17)岁;最短病程1年,最大病程10年,平均病程(4.5±1.3)年;利培酮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9.84±4.36)岁;最短病程1年,最大病程12年,平均病程(5.7±1.6)年。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0T11:35:02.4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作者:王云香张晓李亮[导读]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更突出。
(石河子绿洲医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利培酮治疗(利培酮组),另40例接受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
结果:利培酮组总疗效92.50%比阿立哌唑组95%,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培酮与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更突出。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19-02 临床精神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精神分裂症,发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精神和经济方面均需承受较大压力。
多项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会遭受损害[1]。
现治疗常用药物为利培酮、阿立哌唑等,但患者认知功能仍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甚至加重损害认知功能。
所以,治疗时选择药物相当重要。
本研究纳入我院以往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组讨论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8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vs研究组40例)。
对照组:女性12例,男性28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42.5±1.3)岁,病程时间1.2~8.6年,平均为(5.2±0.6)年;研究组:女性11例,男性29例,年龄21~57岁,平均为(42.3±1.2)岁,病程时间1.1~8.7年,平均为(5.6±0.5)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利培酮组接受利培酮治疗,开始给药剂量为1mg/d,每间隔2d可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增加1mg药量。
阿立哌唑组接受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开始给药剂量为5mg/d,每间隔2d左右可根据患者病情增加5mg药量。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个月。
1.3 指标判定
治疗前后用PANSS量表评估患者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判定疗效,显效:PANSS评估评分降低范围>75%;有效:PANSS评分降低25~75%;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
总有效=显效+有效。
用社会功能量表(PSP)和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PSP量表评分:0~30分,功能低下,需密切监护或积极支持;31~70分: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能力缺陷;71~100分:轻微困难。
MMSE量表:评分≥21分为轻度,评分为10~20分为中度,评分≤9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利培酮组总疗效92.50%比阿立哌唑组95%,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疗效[n(%)]
3.讨论
临床脑部疾病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则为精神分裂症,除阴性和阳性症状外,患者认知功能也受损害,包含执行功能、信息传递、记忆、学习、注意等方面,其工作、社交、生活等收到严重影响。
现暂不明确其发病机制。
治疗时多给予药物治疗,但部分药物会阻断DA受体,发挥抗胆碱和过度镇静作用[2],加重损害其认知功能。
部分药物虽可改善认知功能,但无法逆转认知功能损害。
所以,治疗时选择药物相当重要。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属于一线抗精神病2代药物,利培酮和结合5-HT2、DA2受体,拮抗5-HT、DA,改善其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
阿立哌唑属于DA稳定药物,对5-HT2A、5-HT1A、DA3、DA2等受体的亲和力较高,通过拮抗5-HT、DA[3],改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
本研究共纳入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讨论,结果显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认知功能上阿立哌唑药物更突出。
且研究结果与以往报道相符。
笔者认为,有关此点,可在大样本量等条件支持下,进一步证实。
综上,利培酮与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更突出。
【参考文献】
[1]孙淑红,裴双义,宋珀槿.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21):2337-2339.
[2]熊旻,蔡广超.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7):126-127.
[3]寇泽刚.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84-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