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看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5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导语:尼德兰语学者纽马克(Eddy Verheul Newmark)是当代翻译学界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纽马克翻译理论”。
本文将探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及翻译方法,并分析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一、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因此翻译时需根据文本类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1. 叙述性文本叙述性文本着重于叙述事件、事实和观点。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气,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同时,应注意调整句子的顺序和篇章的连贯性,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 描述性文本描述性文本主要描述事物、情景和形象等。
纽马克建议翻译者通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尽量呈现原文中的感官体验和形象感受。
同时,在翻译时也需注意调整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习惯。
3. 说明性文本说明性文本是指介绍和解释事物的文本类型。
在翻译说明性文本时,翻译者应确保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信息,尽量保持说明的准确性和简明性。
此外,还需注意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结果易于理解。
4. 议论性文本议论性文本强调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立场和态度,并通过合适的修辞手法和语气来传达原文中的说服力。
同时,也需注意平衡原文的长短句和逻辑关系,以保持翻译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二、纽马克的翻译方法除了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还提出了一些翻译的实用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1. 直译和意译的运用直译是指尽量保持源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逐词逐句地翻译。
而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对源语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纽马克认为,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2. 文化因素的考虑纽马克强调文化对翻译的重要性。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考虑到翻译过程中。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篇一一、引言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究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翻译方法中的应用,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种类型。
表达型文本注重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观点,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独白、诗歌等;信息型文本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呼唤型文本则旨在激发读者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如广告、宣传册等。
这三种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三、翻译方法探究1. 表达型文本的翻译方法表达型文本的翻译需要尽可能地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同时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读者的心理感受。
翻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自由翻译:在保留原句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原句进行适当的改写和调整,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2)归化翻译:将原句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感受。
(3)创造性翻译: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原句进行再创作,以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2. 信息型文本的翻译方法信息型文本的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翻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直译法:直接将原文的词汇、短语和句子按照原义进行翻译,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解释性翻译:对于一些难以直译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词汇或短语,可以采取解释性翻译的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3)合并法:对于一些句子结构复杂、信息量较大的段落,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翻译,将多个句子合并为一个长句或段落,以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
3. 呼唤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呼唤型文本的翻译需要突出其情感激发和劝说的目的,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其行动。
英语知识(3)类比类比是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类似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等,并用后者取代前者,以帮助外国游客有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定内容。
例3 人们把四川境内的贡嘎山和四姑娘山分别称为蜀山之王和蜀山之后。
许多人来到四姑娘山一睹芳容后, 惊叹不已: 太美了, 太美了! 简直像仙境一样!Chinese people named Mount Gongga as the “king of Sichuan Mountains”while Siguniang Mountain as the “queen of Sichuan Mountains”. After enjoying the beauty of Siguniang (four girls) Mountain, plenty of foreign friends marveled at its beauty: “It is Alps of Orient! (杨天庆,2002:691)在本译文中,译者把“四姑娘山”类比为西方人比较熟悉的阿尔卑斯山的。
译文使读者感受到四姑娘山的美丽,将吸引他们亲自参观此景点。
(4)删减删减是指省略原文中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例4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
尚书禹贡“漆沮即从,沣水攸同,诗经人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缘故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r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 which prove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ever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司显柱,曾剑平,2006:358)删减了对于外国人甚至中国人来说都是不易理解的古诗,仅仅简要介绍一下,更易于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5)改译改写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浅谈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作者:曹佳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试图阐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文章首先对翻译,科技英语进行基本说明,然后联系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理论化运用进行了解释论证,从而为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提供一个理论支持,以达到科技文体翻译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纽马克交际翻译信息性文本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说到翻译,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定义翻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所给的定义,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或者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较为通俗的翻译定义。
翻译理论家奈达对翻译的理解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人员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需要。
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有必要考虑所译文本的受众,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阅读目的有所了解,从而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
认知度较广的翻译理论,有如国内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诱讹化”,以及国外奈达的功能对等和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等。
这些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类类型的译本对翻译的要求是不同的。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外经贸合作的需求也逐年增长,而科技翻译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因而以何种理论来指导科技翻译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话题。
相比较而言,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这一类型的翻译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纽马克根据语言哲学家比勒和雅各布森有关语言功能的分类,把语言的功能分为六种: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元语言功能。
而据此分类,又把文本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表达性文本,信息性文本,祈使性文本,审美性文本,人际性文本以及元语言性文本。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文体的翻译策略作者:李晓洁李文昕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7期摘要:科技文体的翻译工作需求迫切。
因此,本文从科技文体的特点入手,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列举实例阐释了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于科技文体翻译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技文体;交际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逻辑一、引言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科技进步迅猛,各种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增加对科技领域内的交流要求迫切。
因此科技文体的翻译工作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文体的特点科技文体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1]。
方梦之曾指出:“科技文体粗分为: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科技文本。
”[2]其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专业性科技文体涵盖范围较广,常常涉及到不同的特点和专业知识,也就促使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使用频繁。
因此这不仅要求译员有较高的翻译功底,也要有专业知识背景。
2.严谨性科学研究工作周密而严谨,往往不允许有任何的纰漏,这也就决定了科技文体有着较高的严谨性。
因此科技文体中往往使用大量的复杂长句,内容紧凑,层次分明,文字严密又具有较强逻辑性。
3.客观性科技文体内容往往叙述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不需要強调主观思想,所以常常使用无人称句式和被动语态来突出客观对象本身,也多采用一般现在时,用于强调客观真理和科学事实。
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英国著名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言的四个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
他提出了翻译的两种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指“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3]。
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更多地以原作为基准,尽可能还原原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遵循作者的逻辑思维,力求原作和译作的内容及形式达到一致。
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3]。
浅谈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试图阐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文章首先对翻译,科技英语进行基本说明,然后联系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理论化运用进行了解释论证,从而为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提供一个理论支持,以达到科技文体翻译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纽马克交际翻译信息性文本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说到翻译,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定义翻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所给的定义,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或者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较为通俗的翻译定义。
翻译理论家奈达对翻译的理解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人员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需要。
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有必要考虑所译文本的受众,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结构、阅读目的有所了解,从而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
认知度较广的翻译理论,有如国内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诱讹化”,以及国外奈达的功能对等和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等。
这些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类类型的译本对翻译的要求是不同的。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外经贸合作的需求也逐年增长,而科技翻译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因而以何种理论来指导科技翻译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话题。
相比较而言,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这一类型的翻译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纽马克根据语言哲学家比勒和雅各布森有关语言功能的分类,把语言的功能分为六种: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元语言功能。
而据此分类,又把文本划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表达性文本,信息性文本,祈使性文本,审美性文本,人际性文本以及元语言性文本。
而科技文则是典型的信息性文本。
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看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作者:丁杰孙勇强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33期摘要: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是当今翻译界重要的功能翻译理论之一。
科技英语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根据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大部分科技文本以传递信息为主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文本读者群体扩大,一些科技文本也具有呼唤功能。
本文将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据,结合所选取的科技文本的语言特点,探讨此类具有信息型文本功能及呼唤功能的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科技英语;信息型文本;呼唤功能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一、体裁和文本Genre(体裁)一词源于法语,起先主要是指文学领域的文学类型。
genre是“随着时代改变而不同的一组构成性约定和规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的未明示的合约。
这些规范使得某一文学文本的创作成为可能,尽管作者遵循也可以违背通行的文类约定”[1]。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大,体裁发展到用于语言学和翻译学界。
语言学中,指按照约定俗成的形式表达的文本。
体裁对于翻译来说是重要概念,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分析源语文本的文类属性,并用目标语中相应的文类进行转换。
genre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语篇的规约性。
德国翻译学者在论述文本类型的时候,很少使用genre这一术语,而是使用text一词,认为text的内涵和外延要广一些,text汉语中有“篇章”、“文本”、“语篇”、“话语”等不同译名。
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将语言功能和翻译结合起来,文本功能理论中,文本类型为text category。
根据 Karl Bühler的语言功能学说,在莱斯的“信息型”、“表达型”和“祈使型”三类文本类型基础之上,将各类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针对三种不同功能的文本,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方法,用于他的文本分类体系中。
语义翻译是一种侧重源语的翻译方法:与直译相比,更注重上下文,尽量保留源语的语法、词法特点,更多考虑原作的美学价值。
[2]语义翻译法一般用于表达型文本,而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
语义翻译往往容易造成超额翻译(over-translation),目标文本使用的词汇多于源语文本,译文显得不流畅。
而交际翻译侧重目标语,不仅强调准确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其内容和形式更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不同于意译,交际翻译注重原作的交际意图。
交际翻译侧重效果,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习惯,容易造成欠额翻译(under-translation)即在目标文本中或增加细节,或进行宽泛化处理。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翻译的文本往往比原文差,因为翻译中有所失,而交际翻译的文本可能比原文更好,因为语义的丢失可以从译文的力量与清晰中得到补偿。
[2]三、科技文本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纽马克根据文本类型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应用性很强的科技英语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科技文本单纯属于“信息型”文本,就是传达科技信息,语言风格往往定格为机械、保守。
但随着科技文本的读者群体扩大,科技文本更趋向于自然、生动,充满激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向改变。
这一转变离不开文本的呼唤型功能,纽马克指出,很少有文章是只有一种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两种。
[3]使我们意识到功能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没有固定模式。
这为译者了解科技英语具体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无论科技英语的信息型功能还是呼唤型功能,按照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都应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
正确的翻译方法应该首先明确原文的主题思想,弄清文体风格,以便在译文中尽量体现这种风格,更重要的是弄清原文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连贯通顺,易为读者所接受。
广义上科技文体泛指一切论及或谈及科学、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包括:广义上科技文体一般包括:1)科技著述、论文、报告、科技实验报告和方案等;2)各类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3)科技使用手册的结构描述和操作规程;4)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和交谈的用语;5)有关科技的影片和录像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
科技文体的主要特征有:1)语言规范化、程式化;2)内容跨度大、复杂化;3)陈述客观、专业性强。
[4]下面将从词汇、句法对科技语言的特点加以分析。
1.在词汇方面,科技语言有别于日常用语,准确、简洁,并有限定的意义。
科技语言强调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注重逻辑的连贯和表达的明晰。
科技专业术语是科技文本中必然包含的部分,科技人员大量使用科技专业术语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相对其它词汇,科技专业术语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率较少,却是译者翻译科技文本的关键。
这类词会反复出现,具有专业性强、词义精确、含义比较固定的特点。
一些科技词汇词义单一、固定为纯科技词汇,如quantum(量子)、pneumonia(肺炎)、polyurethane(聚氨酯)等。
这些科技词汇主要来自外来语和某些构词法新造的词,拼写较长、词汇生僻、晦涩。
英语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多义词,在不同语境、研究领域具有不同含义,为半专业词汇。
这些词既有非专业的普通含义,也有专业含义。
如work在物理和力学著作中就可能是“功”,pavement在公路修筑的文章里意思为“铺垫层”而不是“人行道”等。
另外,传统构词法通过合成法、混成法、词缀法、缩略法形成新的科技词汇,合成法如dew-point(露点),混成法如telax=teleprinter+exchange(电传),词缀法如carbon(碳),electro (电)等,缩略法如DC是direct current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
这些科技专业词汇词义比较稳定。
2.在句法方面,为体现客观性,科技英语一般采用现在时态、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各种复合句,尤其是定语从句。
(1)一般现在时。
因科技英语句子较长、句型变化较少,且结构较为复杂,这是科技翻译需要特别注意的。
英语必须通过语法手段明确表明时态,而中文缺乏“时间性”,所以通常借助来强调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科技文体因为内容多是一些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多用一般现在时态。
(2)被动语态在科技文体中十分普遍。
纽马克的对科技文本提出的交际翻译策略,更多的关注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时,汉语表达习惯以“人”为中心,这个中心可以使作者,也可以是读者。
翻译时既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翻译为形式上主动而意义上被动的汉语句子,也可以翻译为汉语的完全主动句。
例如:a.This product has been inspected before delivery and is in full conformity with our standard.本产品出厂前经检查,完全符合标准。
b.The exhaust valve is opened at abou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air inlet ports are opened.排气阀差不多在进气口开启的同时开启。
(3)名词化结构。
主要指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
翻译时要适当利用名词转换动词的翻译技巧,不能死译。
例如: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the use of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furnace.死译:通过炉壁附近耐火砖的使用,热耗可以被大大地降低。
建议:加热炉炉壁采用耐火砖可以大大降低热耗。
翻译时,将抽象名词use,灵活处理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表达流畅,易于理解。
另外,在句子翻译过程中,衔接和连贯至关重要。
科技英语中有些句子按源语译成汉语后,译文会感觉语义不完整。
根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译文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按照汉语的修辞习惯稍做润色,从而使译文结构匀称,语意贯通,逻辑严谨且毫无累赘之感。
例如: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warned that the heart death in increasing rapidly in almost every developing nation.译文: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在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患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都在迅速增加。
通过加译两处,逻辑关系明了,使原文的内含语义更好的传递给读者,信息更完整。
在处理不同的科技文本翻译时,信息功能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信息准确真实,语言通俗易懂是译文追求的目标,因而这类文本更多地采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策略。
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
译者大多会用“阐释”的方法来处理这类文本,译文中,“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即读者效应,多采用归化翻译方法。
四、结语事实上,尽管科技语言翻译以信息准确忠实为第一要义,并不意味着译文生搬硬套,语言表达同样要注重得体,注重译文的可读性。
随着科技英语与读者的互动加强,一些科技文本不仅要做到客观、准确,也要生动有趣。
科技英语中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是一大变化。
以美国《科学》(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等国际知名刊物征稿要求中明确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写作。
统计显示主动语态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于被动语态,人称主语第一、二人称的使用日益普遍。
因此,科技工作者应根据科技界语言的变化,在弄清原文语言结构和原文实质含义基础上,灵活运用交际翻译策略,恰当地表达源语信息。
参考文献:[1]Abrams,H.M.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Z].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顾雪梁,李同良.应用英语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伍锋,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王平.科技翻译中的修辞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11(5):5-9.[7]范武邱.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J].上海翻译,2012.(1):34-38.作者简介:丁杰(1980-),女,回族,黑龙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