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1.91 KB
- 文档页数:4
健康养殖·诊疗2021.08 畜牧业环境61摘 要: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所有温血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2020年11月27日下午,罗城县四把镇里乐村后洞屯发生一起流浪犬主动攻击人、畜,致一人一牛受伤,牛感染狂犬病。
现将该病例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狂犬病;感染;调查报告1 基本情况罗城县位于河池市东部,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仫佬族自治县,民众素有吃狗肉的习俗,在河池市11个县(区)中是犬饲养量较多的县份之一,2020年全县犬的饲养量为4.3361万只,因属于老、少、边、山、穷地区,家犬的狂犬病免疫密度一般只达到75%左右,也是狂犬病的老疫区,时常有流浪犬咬伤人的现象发生。
此次疫情的发生地四把镇里乐村后洞屯共有27户,人口105人,其中有15户养犬27只,10户养牛27头。
2020年11月27日下午,一流浪犬流窜至后洞屯,先咬伤一74岁的吴氏女村民的小腿及屁股,该犬伤人后又窜到吴兰高的牛栏咬伤一头怀孕5个月约3岁的黄牛,咬伤牛的嘴唇、鼻镜等部位。
2 处置情况2.1 犬的处置该流浪犬当天被村民抓获,接报后罗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员到场后将其扑杀并采集犬脑样品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院检测,扑杀的犬就地焚烧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经RT-PCR方法检测,两个实验室结果均为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
该检测结果及时通报了县人民政府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 人的处置因该屯离罗城县城较远,吴氏村民被咬伤后当时只对伤口作简单的肥皂冲洗处理,当天晚上才由家人陪同赶到附近的柳城县医院处置伤口后,先打了人抗狂犬病高免疫血清,再按暴露后免疫方案打了五针狂犬病疫苗。
目前该吴氏村民无异常。
2.3 牛的处置牛被咬伤后畜主仅用酒精对伤口简单处置,经报河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按要求对该牛进行单独圈养隔离观察。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在狂犬病疫苗研制及免疫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是细胞水平的病毒中和试验,该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进行动物狂犬病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
目前正应用于疫苗效力监测和出入境动物抗体检疫等相关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也有研究应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尝试研制新的狂犬病疫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狂犬病;疫苗;免疫监测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多以带病动物抓咬伤后感染引起。
狂犬病感染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极强的公共危害性[1]。
控制狂犬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需要做好免疫监测,同时提高有效免疫的病毒传播宿主和贮存宿主动物数量。
而快捷有效的免疫监测方法和足够的疫苗是确保做好免疫监测和提高免疫动物覆盖率的必要保障。
本文将尝试分析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在狂犬病疫苗研制及免疫监测中的应用。
1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是细胞水平的病毒中和试验,该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进行动物狂犬病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
试验主要材料需要BHK-21细胞、狂犬病毒毒株、犬源标准血清、标记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培养基、胎牛血清、胰酶、双抗、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试验方法可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检测与免疫手册进行操作。
在有国际标准阳性血清对照情况下,先在96孔板上对血清进行3×、9×、27×……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4个重复。
每个孔内加入100TICD狂犬病毒毒株,在37℃下放置60min,加入2×104BHK-21细胞,培养5048h,对单层细胞采用荧光标记抗体进行染色,通过标准血清和待测血清在50%细胞孔中使100%病毒中和的稀释度,计算待测血清抗体效价。
当下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对该实验方式准确考试,值得推广。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980年以前,我国一直生产和使用羊脑制备的经石炭酸灭活的脑组织疫苗。
1965年,我国开始研制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的原液灭活疫苗,此疫苗须加入氢氧化铝作为佐剂以增加疫苗效力,1980年获生产许可证书,当时以Habel法测定疫苗效力,要求保护指数≥10000,需皮下注射14针;后改用NIH法测定效价,效价定为1.3IU/2ml,免疫程序也改为5针法。
FangtaoLin的研究显示,该疫苗注射后抗体水平高于羊脑疫苗,对确诊为狂犬病的动物致伤的暴露者有保护作用。
由于新疫苗效价仍较低且免疫失败病例频发,卫生部决定改进疫苗生产工艺,将疫苗培养的病毒原液超滤浓缩3-5倍以提高疫苗中抗原含量,使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后的疫苗效价能达到≥2.5IU的标准。
然而,单纯浓缩疫苗在提高效力的同时,由于杂质蛋白残留物含量相应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且症状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10%。
此后,为改进疫苗的质量特性,引入柱层析等纯化技术去除杂质蛋白,疫苗仍然添加氢氧化铝佐剂,NIH法检测效价可达2.5IU以上,达到了WHO设定的疫苗有效标准。
使用WHO推荐的通用的暴露前3针法和暴露后5针法,尽管添加氢氧化铝佐剂可以增加免疫效果,但会导致机体免疫应答缓慢,产生中和抗体延迟。
由于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暴露后免疫,疫苗诱导免疫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去除氢氧化铝佐剂。
临床研究显示,去佐剂疫苗的早期免疫反应明显高于佐剂疫苗,初次免疫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1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990年以来,我国研制或引进Vero细胞为基质的纯化狂犬病疫苗大量上市,2014年,国产人二倍体细胞疫苗也批准上市,疫苗种类不断增多。
分析二、狂犬疫苗行业前景展望由于人二倍体疫苗产量低、大体积生物反应器培养人二倍体细胞难度较大等因素,二代狂犬疫苗仍为国内使用的主流狂犬疫苗。
西安市犬狂犬病免疫效果调查董钊,权亚玮,吴艳,白东宁(西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61)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西安市推行狂犬病强制免疫以来受免犬只的免疫状况。
方法:采集本市犬场、散养犬户的犬血清样品280份,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阳性率。
结果:被检的犬血清样品中抗体阳性率为74.64%,且进口疫苗与国产疫苗免疫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与72.52%。
结论:实行强制免疫后,犬只群体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效果;抗体阳性率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经神经末梢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以狂燥不安、行为反常、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为特征,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自1996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持续上升,2007年达到3302例,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
2009年全国24个省份的892个县(区)报告发病数2213例,报告死亡2131例[2]。
2010年全国23个省817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病例为2048例[3]。
陕西省1955-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474例,2000年后全省疫情也均处于较低水平,但2009年骤然上升,仅此一年发病人就达26例[4]。
据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调查数据,全市目前已登记和收缴的犬只数量已达8万只以上。
2012年2月1日起实施《西安市限制养犬条例》,该条例规定西安市实行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制度。
西安市农业委员会申请了狂犬病疫苗专项资金,购置了国产与进口狂犬病疫苗,实现了狂犬病疫苗的完全免费发放和强制免疫,但免疫效果情况还不清楚。
因此,本调查对我市14个区县已注射免费发放疫苗的犬只采集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评价我市动物防疫部门免费供应疫苗免疫效果,以期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为西安市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
狂犬疫苗研究进展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12级生物工程杨申雨20120702039摘要:狂犬病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狂犬病痛毒(Rabies Vi—rus,RV)引起,病毒粒子聚集形成胞浆内包含体,只在神经细胞胞浆和蒲肯野氏细胞里存在。
RV可分成4个血清型和2个尚待定型的病毒株。
随着RV血清型变异,目前人用和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毒株已不能提供针对所有种类RV的有效保护,为了对狂犬病及其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该文主要对RV病原以及狂犬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发现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接种对象、生产工艺、趋势展望发明狂犬疫苗的是著名的法国生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一开始,巴斯德将狂犬病毒注射到家兔的体内,让病毒经过传代,再注射到健康狗的体内,他发现:经过多次传代后,病毒的毒性大大降低。
将这种病毒注射进健康狗的体内时,狗不仅不会发病,且能对狂犬病毒产生免疫力。
这一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后,巴斯德又将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并进行自然干燥减毒。
然后把这种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了最早的兔脑基髓制备的减毒狂犬疫苗,并在治疗人的狂犬病时取得了成功。
虽然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巴斯德的疫苗早已不再使用,但是,巴斯德是第一个成功发明狂犬疫苗的人,并用他的疫苗拯救了很多狂犬病人。
一,目前,用于人和动物狂犬病预防主要使用的是常规疫苗,常规疫苗尽管安全有效,但存在一些缺点。
随着分子病毒学和疫苗学的发展,研制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方便的狂犬病新型疫苗已成为当前开发的活跃领域。
目前已经和正在研制开发的狂犬病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抗独特型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等。
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可以分为化学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生物技术进展2020年㊀第10卷㊀第4期㊀339~344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19 ̄10 ̄10ꎻ接受日期:2020 ̄04 ̄22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2072)ꎮ㊀联系方式:卞论E ̄mail:1261725692@qq.comꎻ∗通信作者吴英松E ̄mail:yingsongwu@hotmail.com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卞论ꎬ㊀林冠峰ꎬ㊀吴英松∗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ꎬ广州510515摘㊀要: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ꎬ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后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ꎬ而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可以将死亡风险降至零ꎮ根据WHO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案ꎬ一般狂犬病暴露者需要进行疫苗注射ꎬ严重者则需在进行疫苗注射的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ꎮ常用的中和抗体有马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ꎬ然而两者都存在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液疾病的风险ꎮ人源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则因为具有安全性高㊁成本低㊁可量产等优点有望代替免疫球蛋白用于暴露后预防ꎮ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抗体人源化的进程ꎮ就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ꎬ不同类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以及中和抗体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综述及展望ꎬ以期为新一代狂犬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ꎮ关键词:狂犬病毒ꎻ暴露后预防ꎻ中和抗体DOI:10.19586/j.2095 ̄2341.2019.0099Advanceson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BIANLunꎬLINGuanfengꎬWUYingsong∗SchoolofLaboratoryandBiotechnologyꎬ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515ꎬChinaAbstract:Rabiesisazoonoticinfectiousdisease.Themortalityrateofhumansandanimalsisalmost100%afteronsetꎬandeffectivepost ̄exposurepreventivemeasurescanreducetheriskofdeathtozero.AccordingtotheWHOrecommendedrabiespost ̄exposureprophylaxisprogramꎬgeneralrabies ̄exposedpeopleneedtobevaccinatedꎬandinseverecasesꎬtheymustbeinjectedwith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atthesametime.Neutralizingantibodiesthatcommonlyusedareequineanti ̄rabiesvirusimmunoglobulinandhumananti ̄rabiesvirusimmunoglobulinꎬbutbothhavetheriskofcausingallergicreactionsorblooddiseases.Humanized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areexpectedtoreplaceimmunoglobulinsforpost ̄exposureprophylaxisbecauseoftheiradvantagesofhighsafetyꎬlowcostꎬandmassproduction.Thedevelopmentofgeneticengineeringantibodytechnologyhasacceleratedtheprocessofantibodyhumanization.Thisarticlereviewedthedevelopmentofanti ̄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differenttypesof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andthefutureresearchexpectationsofneutralizingantibodiesꎬwhichwa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researchofthedevelopmentofnewgenerationrabiesvaccine.Keywords:rabiesvirusꎻpost ̄exposureprophylaxisꎻneutralizingantibody㊀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的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能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ꎬ发病后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ꎮ每年均有60000人死于狂犬病ꎬ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1 ̄2]ꎬ但是在感染病毒与发病之间进行有效的暴露后预防可以将死亡率降低至几乎零ꎮ因此有效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法在提高狂犬病患者生存几率方面极为重要ꎮ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方式与暴露程度有关ꎬ狂犬病的暴露程度可分为三种:Ⅰ类暴露为接触猫狗等动物时皮肤被舔ꎬ但依然保持完整ꎬ如能确认接触的动物并未感染狂犬病毒ꎬ则不需要进行处理ꎻⅡ类暴露为皮肤被咬伤或轻微抓伤ꎬ但是并未出血ꎬ这种情况只需要主动免疫ꎬ即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ꎻⅢ类暴露为皮肤被咬. All Rights Reserved.伤或抓伤或者粘膜与已破损的皮肤被动物体液污染ꎬ这种情况则需要以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prophylaxisꎬPEP)方式进行处理[3]ꎬ主要有三个步骤:①使用清水冲洗伤口ꎬ尽量避免伤口残留狂犬病毒ꎻ②采取主动免疫措施ꎬ即注射狂犬病毒灭活疫苗ꎻ③使用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浸润注射ꎬ以达到在主动免疫产生足量抗体之前ꎬ快速及时地中和患处及体内狂犬病毒的目的ꎬ避免狂犬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ꎮ在国内就曾发生过Ⅲ类暴露后仅接种狂犬病疫苗并未注射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而死亡的案例[4 ̄5]ꎬ这也证明了及时注射中和抗体在狂犬病防治中的重要性ꎮ中和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ꎬ能够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结合ꎬ从而阻止该病原微生物黏附靶细胞受体ꎬ防止其侵入细胞ꎮ由于中和抗体有着成本高㊁产量小等局限ꎬ难以在基层地区生产和普及ꎮ历代科学家致力于改进抗体技术并应用于中和抗体研制ꎬ提高中和抗体生产效率ꎮ中和抗体经由多抗血清㊁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等技术的发展历程ꎬ其研制趋于成熟ꎬ本文就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㊁不同类型中和抗体的优缺点以及中和抗体的未来研究期望作了综述ꎬ以期为新一代狂犬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ꎮ1㊀狂犬病疫苗简史作为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最早的疾病之一ꎬ对于狂犬病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朔至古埃及[6]ꎮ17世纪的英文文献中以这种传染病的症状(该病的患者会过度口渴和害怕水)为其命名恐水症(hydrophobia)[7 ̄10]ꎮ1885年路易斯 巴斯德通过将狂犬病动物的脊髓进行干燥处理制备出世界上第一支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11]ꎬ开启了暴露后狂犬病预防的新时代ꎮ在之后的五十年里ꎬ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措施对巴斯德最初通过简单而粗糙的干燥方式制备出的狂犬病疫苗进行了改进ꎬ以提高安全性和治疗效果ꎮ疫苗的制造工艺发展至今ꎬ目前已处于细胞培养疫苗的时代ꎮ其中以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作为基准ꎬ这是一种使用人类二倍体细胞接种固定病毒后进行培养繁殖ꎬ再经过浓缩㊁灭活等步骤制成的疫苗[7]ꎮ这类疫苗治疗效果好ꎬ注射后较少产生副反应ꎬ是理想的疫苗[8]ꎮ作为第一种纯化浓缩无佐剂的冻干狂犬病疫苗ꎬ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umandiploidcellra ̄biesvaccineꎬHDCV)从1974年上市以来ꎬ因其较高的安全性㊁较好的免疫原性㊁极少产生副作用等优点ꎬ被评价为最理想的狂犬病疫苗ꎮ但由于HDCV细胞培养技术难度大㊁成本高ꎬ主要应用在发达国家ꎮ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占比前三的辽宁成大公司㊁宁波荣安公司和广州诺诚公司的产品也主要是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为主ꎮ而以HDCV作为主要产品的成都康华公司[9]㊁辽宁迈丰公司[10]市场占比还不足3%ꎬ这也说明HDCV其在发展中国家普及率较低的窘境ꎮ2㊀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功能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方式主要分为三种:①中和抗体能够在补体的参与作用下使病毒感染的细胞溶解破碎ꎮ当狂犬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时ꎬ细胞膜会表达病毒蛋白抗原ꎬ而这种抗原会被中和抗体识别并产生相互作用ꎬ在补体的协助下发生溶解破碎ꎻ②中和抗体会结合体内的游离病毒ꎬ这会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ꎬ二者组成的免疫复合物也会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和清除ꎻ③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ꎬ即表达有IgG抗体的Fc受体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ꎬ通过和已结合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IgG抗体Fc段结合ꎬ以此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12]ꎮ3㊀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发展历程中和抗体的发展历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抗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ꎬ早在1895年ꎬHericourt和Richet[13]就通过将癌细胞注入动物体内ꎬ取其产生的抗血清ꎬ用于治疗癌症病人ꎬ即使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取的能中和对应抗原的多抗血清ꎻ第二代抗体ꎬ即单克隆抗体ꎬ是1975年由Köhler与Milstein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14]ꎬ与第一代抗体相比ꎬ单克隆抗体由于均由同一B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产生而拥有高纯度㊁仅针对抗原单一表位㊁生产量较大等优点ꎮ但是由于单抗0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大部分来自于鼠的杂交瘤细胞ꎬ注射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产生人抗鼠抗体从而被中和掉ꎬ导致效果锐减[15]ꎬ同时还会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反应ꎻ第三代抗体ꎬ也就是基因工程抗体ꎬ其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ꎮ基因工程抗体是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源抗体进行改造ꎬ从而降低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反应ꎬ例如使用DNA重组技术对单克隆抗体的鼠源部分进行替换从而构建人鼠嵌合抗体ꎬ以实现鼠源单抗的人源化[16]ꎬ甚至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17]与转基因鼠技术[18]对抗体进行了彻底人源化处理ꎮ3.1㊀抗狂犬病毒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抗狂犬病毒多克隆抗体为第一代抗体ꎬ即通过使用抗原免疫动物获取的能中和对应抗原的多抗血清ꎮ目前常用于PEP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主要为抗狂犬病马血清(equineanti ̄rabiesimmu ̄noglobulinꎬERIG)和抗狂犬病人血清(humananti ̄rabiesimmunoglobulinꎬHRIG)[19]ꎮ虽然这两种免疫球蛋白都很有效ꎬ但是各自都有缺点ꎮ首先ERIG有着非常严重的副反应ꎬ譬如严重的过敏反应等[20]ꎬ而且还会抑制某些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ꎮ尽管有着很多缺点ꎬERIG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是供不应求[21]ꎮ相比之下ꎬHRIG则无副反应ꎬ但是由于HRIG需从免疫过的人血清中提取ꎬ而且需要供体的抗体滴度达到一定水平ꎬ因此产量有限且价格昂贵ꎮ同时由于其供体不稳定ꎬ导致其存在着血液制品有潜在致病性㊁批次间有质量差异等问题ꎮ3.2㊀鼠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为了寻找一种可以克服ERIG和HRIG缺陷的新产品ꎬ科学家们开始着眼于研制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ꎮ从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13]出现以来ꎬ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迅猛ꎬ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抗体拥有高特异性ꎬ能够解决多抗血清的部分缺陷ꎬ此外还拥有着高安全性㊁低成本㊁可量产等优点[22]ꎮ在临床诊断㊁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ꎬ其中对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尤为深入ꎮ但由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为鼠源性ꎬ易引发人体抗鼠抗体产生ꎬ甚至引发超敏反应ꎮ因此直到基因工程抗体出现后ꎬ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才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ꎮ1989年Schumacher等[14]利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多株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glyco ̄proteinꎬG蛋白)与核蛋白(nuclearproteinꎬN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ꎬ将这些抗体混合使用即为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cocktailofanti ̄rabiesmonoclonalantibodiesꎬMcAb ̄C)ꎬ对小鼠和地鼠进行的保护性试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被动免疫之后抵抗致死量狂犬病毒的攻击ꎬ还拥有暴露后保护作用ꎮ1990年Dietzschold等[23]研究证明糖蛋白是抗狂犬病毒主要的中和抗原蛋白ꎬ为之后以糖蛋白为目的蛋白制备新疫苗及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方向ꎬ也为现代的狂犬病预防奠定了基础ꎮ1991年Fu等[24]将狂犬病毒ERA毒株编码N蛋白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中ꎬ随后在昆虫细胞中大量表达ꎬ经过亲和色谱法纯化之后制备出了32株单克隆抗体ꎬ其中31株能够正确识别狂犬病毒株ꎮ直到2007年ꎬMuhamuda等[25]制备了数株针对狂犬病毒G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ꎬ并使用动物模型验证了其对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效果ꎮ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的结果显示抗体的中和效价达到1650~75000IU mL-1ꎬ能够保护70%~100%接种了狂犬病毒的小鼠或豚鼠ꎮ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有效蛋白浓度及中和效价方面高于商业ERIG约2000倍ꎮ3.3㊀人-鼠异源骨髓瘤杂交技术1991年Enssle等[26]通过EB病毒使人源B淋巴细胞实现永生化ꎬ再与小鼠骨髓瘤杂交细胞融合制备出人源化抗狂犬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TW ̄1ꎬ并在之后的快速荧光灶免疫试验和体内实验中均能中和病毒及保护小鼠免受感染ꎮ2000年Champion等[27]将接受过商品化疫苗接种的人B淋巴细胞通过人-鼠异源骨髓瘤杂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制备了数株人源化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ꎮ虽然这种异源杂交瘤细胞能获得比较稳定的细胞克隆ꎬ但是会产生丢失抗体的情况ꎬ这个现象可能与染色体丢失有关[28]ꎮ3.4㊀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由于鼠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对于人体来说属于异源蛋白ꎬ容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鼠抗体并对其进行清除ꎬ还极易产生超敏反应[29]ꎬ因此很难在临床上进行应用ꎮ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则拥有着副反应小㊁不易产生超敏反应等优点ꎬ更有机会应用于临床治疗ꎮ基因工程抗体分为如下几种:143卞论ꎬ等: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人鼠嵌合抗体㊁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 ̄terminingregionꎬCDR)移植抗体㊁完全人源性抗体㊁单链抗体㊁噬菌体抗体(表1)ꎮ3.4.1㊀人鼠嵌合抗体㊀1984年Morrison等[30]通过获取能够分泌与已知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杂交细胞系ꎬ提取其编码抗体可变区域的基因ꎬ并使用重组DNA技术将其连接至人类免疫球蛋白恒定区域基因ꎬ创造出了有抗原结合特异性的人鼠嵌合抗体分子ꎬ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研究出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ꎮ人鼠嵌合抗体有着很多优点:①能够自由地选择抗体的亚型㊁大小㊁结构域等ꎻ②其不但保留了亲本鼠源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及亲和力ꎬ而且减少了其中70%的鼠源成分ꎻ③其中的人源Fc段能够有效地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ꎬ例如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ꎮ表1㊀几种基因工程抗体的优缺点Table1㊀Advantageanddisadvantageofgeneticallyengineeredantibody抗体类型优点缺点人鼠嵌合抗体免疫原性降低ꎬ人抗鼠反应(humananti ̄mouseresponseꎬHAMR)减少仍有诱导产生HAMR的可能性CDR移植抗体免疫原性基本消除结合抗原能力下降完全人源性抗体保留亲和力和特异性ꎬ降低异源性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有所下降单链抗体分子量小ꎬ穿透力强ꎬ易达到靶点位置亲和力极低3.4.2㊀CDR移植抗体㊀虽然嵌合抗体的恒定区已经改造为人源化ꎬ但是由于其可变区仍是鼠源的ꎬ因此仍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地产生人抗鼠抗体[31]ꎮ而CDR移植抗体则是将人抗体的互补决定区置换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互补决定区ꎬ这种方法制作的抗体仅有极少部分仍为鼠源性ꎮ但是这种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会下降ꎬ大概仅有原抗体的30%~50%ꎮ3.4.3㊀完全人源性抗体㊀完全人源性抗体是使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掉小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ꎬ并以人免疫球蛋白基因进行取代ꎬ然后再采用抗原免疫小鼠ꎬ经过杂交瘤技术生产得到ꎮ2007年Sloan等[32]利用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ꎬ得到了数株具有中和活性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ꎬ其中的人源性抗体17C7能够识别狂犬病毒G蛋白的构象表位ꎬ并通过建立暴露后预防小鼠模型证实该抗体能够保护仓鼠免受致死量狂犬病毒的感染ꎮ3.4.4㊀单链抗体㊀Fv片段(variablefragment)是结合抗原的最小功能片段ꎬ是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而成ꎬ而由于其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是由非共价键连接ꎬ因此其在体内很不稳定ꎮ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ꎬ人们利用DNA重组技术对Fv片段进行了改进ꎬ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单链抗体ꎮ1988年Huston与Bird等[33 ̄34]最早制备了单链抗体(scFvꎬsinglechainvariablefragmentanti ̄body)ꎬ单链抗体是使用一条短肽将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连接而成ꎬ这种肽链结构不但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中更有利于基因重组操作ꎬ同时也相应地解决了Fv不够稳定的缺点ꎮ单链抗体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由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组成ꎬ因此保留了完整的抗原结合部位ꎮ而且由于其分子量小ꎬ仅有标准抗体的1/6左右ꎬ因此拥有较强的穿透力ꎬ能更迅速地到达靶向部位ꎮ但是相比较于天然抗体的双价结构ꎬ单链抗体是单价的ꎬ因此其亲合力有所下降ꎮ3.4.5㊀噬菌体展示技术㊀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把外源蛋白或者多肽的DNA序列插入至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合适位置ꎬ从而使外源基因随着外壳蛋白一同表达ꎬ同时通过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其表面的技术ꎮ大量获取的人源基因工程抗体也因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出现成为可能[35]ꎮ1997年Muller等[36]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分泌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30AA5杂交瘤细胞中分离出了能够中和狂犬病毒的单链抗体片段ꎮ2005年Kramer等[37]从接种疫苗的献血者血液中提取抗体基因ꎬ成功构建了人源抗狂犬病毒噬菌体抗体库ꎬ最终得到了21株全长人免疫球蛋白ꎮ3.5㊀鸡尾酒单克隆抗体疗法事实上ꎬ由于狂犬病毒拥有较多基因型[38]ꎬ2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且G蛋白序列并不保守ꎬ因此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并不能达到广谱疗效ꎮ因此怎样将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联合使用也就成为了治疗性抗狂犬病毒抗体研究的重心ꎮ早在1989年Schumacher等[39]就将针对N蛋白与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联用并称之为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ꎮ2005年Goudsmit等[40]把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Ⅰ号位点的CR57中和抗体和Ⅲ号位点的CR4098中和抗体混合使用ꎬ中和了26种经典毒株ꎬ证明了鸡尾酒疗法的可行性ꎮ2009年Müller等[41]开发了一种由5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联用的鸡尾酒疗法ꎬ有望取代HRIG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使用ꎮ2018年Xi等[42]使用CR57和CR4098制备了一系列的单链Fv片段和亮氨酸拉链Fv片段ꎬ并使用小鼠和仓鼠模型证明了亮氨酸拉链Fv鸡尾酒疗法比单链Fv鸡尾酒拥有更好的保护效果ꎮ4 展望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抗狂犬病毒治疗性抗体的专利ꎬ但是至今仍没有一种治疗性抗体投放市场ꎮ目前用于暴露后预防注射的抗体仍主要为ERIG和HRIGꎬ亟需一种能够量产并且拥有较好的稳定性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治疗性抗体投入市场ꎮ此外ꎬ已经有研究表明ꎬ血脑屏障在防治狂犬病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3]ꎬ而狂犬病毒则可以通过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来逃逸免疫[44]ꎮ因此能否利用一些细胞因子帮助治疗性抗体穿越血脑屏障或者通过改造治疗性抗体本身使其能穿过血脑屏障ꎬ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ꎬ这也为科学家们对抗狂犬病毒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ꎮ2019年Marosi等[45]使用免疫调节抑制剂和HRIG同时应用于狂犬病小鼠模型ꎬ最后证实无论是暴露前还是暴露后处理组ꎬ免疫抑制剂与HRIG联用处理都展现出了更高的保护效果ꎮ实验还证实了促炎症细胞因子与分子通路抑制剂可以提高小鼠模型的生存率ꎬ并且配合HRIG效果更好ꎮ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抗狂犬病毒抗体在一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发挥更好的预防作用ꎬ也为狂犬病抗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ꎮ目前已上市的抗体药物主要为针对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方面ꎬ用于抗病毒的抗体药物仅有三种ꎬ其中用于狂犬病治疗的单抗药物仅有一种 Rabishieldꎮ而由于狂犬病毒G蛋白的不保守性ꎬ单独一种抗体的使用并不能有效地进行狂犬病防治ꎮ因此ꎬ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狂犬病抗体的研究也是未来狂犬病抗体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ꎮ总的来说ꎬ狂犬病的防治不仅要做好暴露前预防ꎬ同时要在提高暴露后预防有效性㊁延长暴露后患者存活时间等方面加强研究ꎮ科学家们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ꎬ使狂犬病的防治措施更加成熟㊁有效㊁经济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FOOKSARꎬBANYARDACꎬHORTONDLꎬetal..Currentstatusofrabiesandprospectsforelimination[J].Lancetꎬ2014ꎬ384(9951):1389-1399.[2]㊀HAMPSONKꎬCOUDEVILLELꎬLEMBOTꎬetal..Estimatingtheglobalburdenofendemiccaninerabies[J/OL].PLoSNegl.Trop.Dis.ꎬ2015ꎬ9(4):e3709[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3709. [3]㊀RUPPRECHTCEꎬGIBBONSRV.Clinicalpractice.Prophy ̄laxisagainstrabies[J].N.Engl.J.Med.ꎬ2004ꎬ351(25):2626-2635.[4]㊀兰宁ꎬ刘我鹏.狂犬疫苗全程及反复加强免疫后患狂犬病死亡1例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ꎬ1991(04):17. [5]㊀樊哲江.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患狂犬病死亡1例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ꎬ1989(06):51-52.[6]㊀ROSNERF.RabiesintheTalmud[J].Med.Historyꎬ1974ꎬ18(2):198-200.[7]㊀LEIVAR.Abriefhistoryofhumandiploidcellstrains[J].Natl.Cath.Bioeth.Quart.ꎬ2006ꎬ17091551[2020-6-06-23].https://doi.org/10.5840/ncbq20066328. [8]㊀PEDROLMꎬEMILYJWꎬWENDYPꎬetal..Post ̄Marketingsurveillanceofhumanrabiesdiploidcellvaccine(Imovax)intheVaccineAdverseEventReportingSystem(VAERS)intheUnitedStatesꎬ1990-2015[J].PLoSNegl.Trop.Dis.ꎬ2016ꎬ10(7):e0004846[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4846.[9]㊀赵志鹏ꎬ周蓉ꎬ蔡勇ꎬ等.一种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毒的工艺:CN106834237A[P].2017-06-13.[10]㊀袁若森ꎬ姜春来ꎬ杨旭ꎬ等.一种狂犬病疫苗病毒的筛选方法㊁狂犬病疫苗的制备方法:CN109666653A[P].2019-04-23.[11]㊀CONNHW.Louispasteur[J].Scienceꎬ1895ꎬ2:601-610. [12]㊀NICHOLASJꎬADAMFCꎬANTHONYRF.Theimmunere ̄sponsetorabiesvirusinfectionandvaccination[J].Vaccineꎬ2010ꎬ28(23):3896-901.[13]㊀郭亚军.新型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C].//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论文集ꎬ2010:14-23. [14]㊀KÖHLERGꎬMILSTEINC.Continuousculturesoffusedcellssecretingantibodyofpredefinedspecificity.1975[J].J.Immu ̄nol.ꎬ1992ꎬ24:524-526.343卞论ꎬ等: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15]㊀NISSIMAꎬCHERNAJOVSKYY.Historicaldevelopmentofmonoclonalantibodytherapeutics[J].Handb.Exp.Pharmacol.ꎬ2008(181):3-18.[16]㊀JONESPTꎬDEARPHꎬFOOTEJꎬetal..Replacingthe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regionsinahumanantibodywiththosefromamouse[J].Natureꎬ1986ꎬ321(6069):522-525. [17]㊀CLACKSONTꎬHOOGENBOOMHRꎬGRIFFITHSADꎬetal..Makingantibodyfragmentsusingphagedisplaylibraries[J].Natureꎬ1991ꎬ352(6336):624-628.[18]㊀GREENLLꎬHARDYMCꎬMAYNARD ̄CURRIECEꎬetal..Antigen ̄specific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frommiceengi ̄neeredwithhumanIgheavyandlightchainYACs[J].Nat.Genet.ꎬ1994ꎬ7(1):13-21.[19]㊀JAMESHS.RabiesintheAmericasandremarksonglobalas ̄pects[J].Rev.Infect.Dis.ꎬ1988(4):585-597. [20]㊀WILDEHꎬCHOMCHEYPꎬPRAKONGSRISꎬetal..Adverseeffectsofequinerabiesimmunegobulin[J].Vaccineꎬ1989ꎬ7(1):10-11.[21]㊀WILDEHꎬTIPKONGPꎬKHAWPLODP.Economicissuesinpostexposurerabiestreatment[J].J.Travel.Med.ꎬ1999ꎬ6(4):238-242.[22]㊀KELLERMAꎬSTIEHMER.Passiveimmunity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J].Clin.Microbiol.Rev.ꎬ2000ꎬ13(4):602-614.[23]㊀DIETZSCHOLDBꎬGOREMꎬCASALIPꎬetal..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ofhumanmonoclonalantibodiestorabiesvirus[J].J.Virol.ꎬ1990ꎬ64(6):3087-3090.[24]㊀FUZFꎬDIETZSCHOLDBꎬSCHUMACHERCLꎬetal..Rabiesvirusnucleoproteinexpressedinandpurifiedfrominsectcellsisefficaciousasavaccine[J].Proc.Natl.Acad.Sci.USAꎬ1991ꎬ88(5):2001-2005.[25]㊀KADERMꎬSHAMPURNMꎬVASANTHAPURAMR.Useofneutralizingmurinemonoclonalantibodiestorabiesglycoproteininpassiveimmunotherapyagainstrabies.[J].Hum.Vaccin.ꎬ2007ꎬ3(5):192-195.[26]㊀ENSSLEKꎬKURRLERꎬKÖHLERRꎬetal..Arabies ̄specifichumanmonoclonalantibodythatprotectsmiceagainstlethalrabies[J].Hybridomaꎬ1991ꎬ10(5):547-556. [27]㊀CHAMPIONJMꎬKEANRBꎬRUPPRECHTCEꎬetal..Thedevelopmentofmonoclonalhumanrabiesvirus ̄neutralizingan ̄tibodiesasasubstituteforpooledhumanimmuneglobulinintheprophylactictreatmentofrabiesvirusexposure[J].J.Im ̄munol.Methodsꎬ2000ꎬ21ꎬ235(1-2):81-90.[28]㊀JAMESKꎬBELLGT.Humanmonoclonalantibodyproduction.Currentstatusandfutureprospects[J].J.Immunol.Methodsꎬ1987ꎬ100(1-2):5-40.[29]㊀MATTHIEUPꎬVIOLETARG.Currentknowledgeandman ̄agementof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tomonoclonalantibodies[J].J.AllergyClin.Immunol.Pract.ꎬ2017ꎬ5(3):600-609. [30]㊀MORRISONSLꎬJOHNSONMJꎬHERZENBERGLAꎬetal..Chimerichumanantibodymolecules:mouseantigen ̄bindingdomainswithhumanconstantregiondomains.[J].Proc.Natl.Acad.Sci.USAꎬ1984ꎬ81(21):6851-6855.[31]㊀PADLANEA.Anatomyoftheantibodymolecule[J].Mol.Immunol.ꎬ1994ꎬ31(3):169-217.[32]㊀SUSANESꎬCATHLEENHꎬWILLIAMWꎬetal..Identifica ̄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humanmonoclonalantibodythatpotentlyneutralizesabroadpanelofrabiesvirusisolates[J].Vaccineꎬ2007ꎬ25(15):2800-2810..[33]㊀HUSTONJSꎬLEVINSONDꎬMUDGETT ̄HUNTERMꎬetal..Proteinengineeringofantibodybindingsites:recoveryofspe ̄cificactivityinananti ̄digoxinsingle ̄chainFvanaloguepro ̄ducedinEscherichiacoli[J].Proc.Natl.Acad.Sci.USAꎬ1988ꎬ85(16):5879-2883.[34]㊀BIRDREꎬHARDMANKDꎬJACOBSONJWꎬetal..Single ̄chainantigen ̄bindingproteins.[J].Scienceꎬ1988ꎬ242(4877):423-436.[35]㊀SÖDERLINDEꎬSIMONSSONACꎬBORREBAECKCA.Phagedisplaytechnologyinantibodyengineering:designofphagemidvectorsandinvitromaturationsystems[J].Immunol.Rev.ꎬ1992ꎬ130:109-124.[36]㊀BRUNOHMꎬFLORENCELꎬCAROLINEDꎬetal..Phage ̄displayedandsolublemousescFvfragmentsneutralizerabiesvirus[J].J.Virol.Methodsꎬ1997ꎬ67:221-233. [37]㊀KRAMERRAꎬMARISSENWEꎬGOUDSMITJꎬetal..Thehumanantibodyrepertoirespecificforrabiesvirusglycoproteinasselectedfromimmunelibraries[J].Eur.J.Immunol.ꎬ2005ꎬ35(7):2131-2145.[38]㊀WIMHMVPꎬREINAVHꎬELISABETHRAMVꎬetal..EuropeanbatlyssavirusesꎬTheNetherlands.[J].Emerg.Infect.Dis.ꎬ2005ꎬ11(12):1854-1859.[39]㊀SCHUMACHERCLꎬDIETZSCHOLDBꎬERTLHCꎬetal..Useofmouseanti ̄rabiesmonoclonalantibodiesinpostexposuretreatmentofrabies[J].J.Clin.Invest.ꎬ1989ꎬ84(3):971-975.[40]㊀JAAPGꎬWILFREDEMꎬWILLIAMCWꎬetal..Comparisonofananti ̄rabieshumanmonoclonalantibodycombinationwithhumanpolyclonalanti ̄rabiesimmuneglobulin[J].J.Infect.Dis.ꎬ2006ꎬ193(6):796-801.[41]㊀THOMASMꎬBERNHARDDꎬHILDEGUNDEꎬetal..Devel ̄opmentofamousemonoclonalantibodycocktailforpost ̄expo ̄surerabiesprophylaxisinhumans[J/OL].PLoSNegl.Trop.Dis.ꎬ2009ꎬ3(11):e542[2020-06-23].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0542.[42]㊀XIHLꎬMENGXYꎬGUTꎬetal..ComparisonofrabiesvirusprotectionbysinglechainandleucinezipperFvfragmentscocktailderivedfromamonoclonalantibodycocktail[J].Mol.Immunol.ꎬ2018ꎬ101:197-202.[43]㊀WANGLHꎬCAOYXꎬTANGQꎬetal..Roleoftheblood ̄brainbarrierinrabiesvirusinfectionandprotection[J].ProteinCellꎬ2013ꎬ4(12):901-903.[44]㊀ANIRBANRꎬCRAIGHD.Immuneevasionbyrabiesvirusesthroughthemaintenanceofblood ̄brainbarrierintegrity[J].J.Neurovirol.ꎬ2008ꎬ14(5):401-411.[45]㊀MAROSIAꎬDUFKOVALꎬFORRóB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ofrabies ̄infectedmicewithinhibitorsofpro ̄inflamma ̄toryhostresponseꎬantiviralcompoundsandhumanrabiesim ̄munoglobulin.[J].Vaccineꎬ2018ꎬ37(33):4724-4735.443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狂犬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是当前危害养犬业的三种重要传染病。
为探讨狂犬病毒(RABV )、犬瘟热病毒(CDV )和犬细小病毒(CPV )灭活制备三联灭活疫苗的可行性,将该3种病毒HEP-Flury 株、LN (10)1株和JL (18)1-Beagle 株分别在BHK-21、Vero/DogSLAM (VDS )和F81细胞培养,经β-丙内酯灭活剂灭活后,分别与三种不同类型免疫佐剂(MONTANIDE GEL 02、ADJ-801(W)、Al(OH)3)配制成三联灭活疫苗。
疫苗经三次免疫比格犬后,通过测定动物血清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佐剂的三联灭活疫苗对增强比格犬RABV 、CDV 和CPV 血清抗体应答反应效果不同。
其中ADJ-801(W )佐剂能显著提高针对RABV 、CDV 和CPV 三种病毒的抗体水平,疫苗三次免疫比格犬后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7.4 EU/mL 、1∶50和1∶1024;而Al(OH)3佐剂效果较差,三免后抗体效价分别为4.01 EU/mL 、1∶6和1∶256。
疫苗三次免疫后,分别应用强毒CDV SD (14)7株和CPVJL (18)1-Beagle 株对比格犬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ADJ-801(W )组对SD (14)7和JL (18)1-Beagle 攻毒保护率均为100%,MONTANIDE GEL 02组攻毒保护率均为60%,而Al(OH)3组攻毒保护率均为0,表明ADJ-801(W )佐剂制备的狂犬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对比格犬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本研究为犬狂犬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佐剂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3-0082-09Evaluation of the Effi cacy of Inactivated Triplex Vaccine of Rabies-CanineDistemper-Canine ParvovirusGONG Chengyan 1,2, CHEN Jie 3, PAN Hongjun 1,4, LUO Guoliang 1, LIU Mengjia 5,HU Bo 1, ZHAO Jianjun 2(1.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Animal Epidemic Diseas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rural affairs, Institute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 CAAS, Changchun 130112,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3.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4.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5. Jinan Customs District, Jinan 250200, China)收稿日期:2020-12-2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160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计划(XYB201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714)作者简介:龚成燕,女,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病原学研究;陈杰,男,博士,主要从事动物病原学与免疫机制研究通信作者:赵建军,E-mail:********************.cn;胡博,E-mail:****************狂犬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龚成燕1,2,陈 杰3,潘虹军1,4,罗国良1,刘梦佳5,胡 博1,赵建军2(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经济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2;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163319;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712100;4.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长春130112;5.济南海关,济南250200)2023,31(3):82-90Abstract: Rabies, canine distemper and 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 are three important contagious diseases, threatening the dog-raising industry. To evaluate the immunogenicity of inactivated triplex Rabies virus (RABV),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Canine parvovirus· 83 ·龚成燕等:狂犬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第31卷第3期狂犬病是由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 )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兽共患传染病[1]。
狂犬病疫苗灭活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BPL)灭活狂犬病毒株收获液,在灭活后的不同时间取样检测病毒滴度及抗原含量,并对灭活后的样品进行病毒灭活试验。结果,三种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在4℃条件灭活24h后,样品内均未检测到病毒,较高浓度β-丙内酯对病毒抗原含量损失较大。 关键词:β-丙内酯;灭活;病毒滴度;抗原含量;细胞培养 狂犬病系病毒性人兽共患病,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一旦发生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100%死亡。因此,预防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在狂犬病疫苗制备过程中,狂犬病毒的灭活是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中关系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已将β-丙内酯广泛用于各种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但不同病毒株及疫苗适应株对β-丙内酯灭活浓度及时间要求不一致[1],本实验狂犬病疫苗以适应Vero细胞的PV株为毒株生产疫苗,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进行灭活试验,在不同的灭活时间取样,观察狂犬病毒灭活效果、病毒引起细胞病变及抗原含量变化,为疫苗制备生产工艺提供指导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狂犬病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收获液由本公司生产。 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病毒抗原相对含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Vero细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1.2 方法 将病毒收获液按终浓度为1:2000、1:4000、1:8000的比例加入β-丙内酯,置4℃条件下灭活24小时,37℃水浴2h后结束灭活。灭活过程中分别于0.5h、1h、2h、4h、6h、8h、10h、16h、24h取样,采用LD50法检测病毒滴度。同时对取样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含量。 同时将 0h、1h、2h、4h、6h取样接种在Vero细胞上,接种后培养观察7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未出现细胞病变孔每7天传一代,继续观察细胞病变情况。 灭活结束后,将三个浓度分别取样,进行病毒灭活验证。接种Vero细胞,37℃吸附60分钟后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21天后收获培养液,脑内接种体重为11~13g小鼠20只,每只0.03ml;观察14天,应全部健存。
2024年动物狂犬病免疫方案引言: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人畜共患病。
全球每年有数万人因狂犬病感染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及时接种疫苗。
为了减少动物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套全面的免疫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2023年动物狂犬病免疫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狂犬病疫苗接种1. 动物疫苗接种时间:a) 犬只首次接种时间:犬只在3个月龄时接种首针疫苗;b) 猫只首次接种时间:猫只在3个月龄时接种首针疫苗;c) 成年动物接种时间:成年犬只和猫只每年进行一次复苏接种。
2. 疫苗接种次数和间隔:a) 首次接种:犬只和猫只在3个月龄时接种首针疫苗;b) 复苏接种:在首次接种后,犬只和猫只每年接种一次复苏疫苗。
3. 疫苗种类:a) 动物狂犬病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的标准,使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进行接种。
b)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病毒株的演变情况,疫苗制造商需要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动物狂犬病监测1. 动物狂犬病病例监测:a) 动物狂犬病病例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疫点、限制出入和活动等。
b) 动物狂犬病病例发生后,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进行病原学鉴定,确认病例是否由狂犬病病毒引起,并分析病毒株的流行情况。
c) 动物狂犬病病例监测应当全面覆盖所有动物种类,重点监测养殖场、动物园、流浪动物等易发病区域。
2. 人狂犬病病例监测:a) 人狂犬病病例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隔离患者,并进行紧急救治。
b) 人狂犬病病例发生后,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进行病原学鉴定,确认病例是否由动物狂犬病病毒引起,并分析病毒株的流行情况。
c) 人狂犬病病例监测应当全面覆盖所有人口,并特别关注接触动物病例的人群。
三、动物狂犬病传播控制1. 防止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a) 加强野生动物狂犬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特别是对狐狸、狗獾等易感动物的监测和处理。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我国狂犬病疫苗需求攀升网讯,我国狂犬病市场增量空间较大,宠物经济增势强劲利好狂犬病疫苗产业。
目前,国内兽用狂犬病疫苗主要依靠于进口,康华生物等上市公司均在布局兽用狂犬疫苗,随着产能的增长,其渗透率提升空间较为宽阔。
2023年狂犬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腺和唾液中,通过动物咬伤、抓伤皮肤或舔舐黏膜传染。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会产生严峻影响和危害。
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
狂犬病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是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逐年削减,2022-2027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狂犬病市场专题讨论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为165例,较2022年削减了37例,同比削减18.32%,占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0.002%,较2022年的0.013%削减了0.010%。
随着我国养宠率不断提升至42%,最终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人接种狂苗需求,以及1200万人的被动免疫制剂使用需求(狂苗接种者数量的40%),狂犬病行业规模在2034年左右达到380亿元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8.3%。
其中狂犬疫苗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15亿元,其中二倍体产品为135亿元;国内市场被动免疫市场需求规模高达165亿元,狂犬单抗规模为135亿元。
人二倍体细胞狂苗是WHO推举的狂犬病疫苗金标准,相比之下具有无动物源细胞DNA残留和蛋白残留导致的潜在风险;具有免疫原性好、起效速率快、平安性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随着民众对平安性更高、免疫原性更好的新型疫苗的需求增加,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具有宽阔的市场前景。
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冯烨;许炜迪;李文婧;涂长春【摘要】Rabies is a zoonotic disease. While China has made effort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bi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is widened annuall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genetic typing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rabies virus isolat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genetic evolution, and the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uman rabies.%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狂犬病防控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狂犬病发病地区呈逐年增多趋势。
本文对狂犬病病毒最新分型以及近年来动物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了解狂犬病病毒遗传演化趋势,制定有效的狂犬病防控策略奠定基础。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基因型【作者】冯烨;许炜迪;李文婧;涂长春【作者单位】130122 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130122 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130122 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130122 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9狂犬病是一种所有温血动物易感的烈性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
7一例猪伪狂犬C 株活疫苗临床应用报告娄昆鹏,欧伟业,彭俊平,胡永明,李江(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21017)摘要:为了验证伪狂犬新毒株C 株疫苗临床应用效果,笔者在江苏某伪狂犬发病,继发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场诊疗过程中用于紧急接种效果明显,免疫伪狂犬C 株活疫苗对提升中大猪生产指标、减少呼吸道疾病很有帮助。
关键词:伪狂犬;C 株;传染性胸膜肺炎呼吸道类疾病是养猪场常见多发病,该类疾病成为长期困扰猪场的难题,特别是冬春季节,中大猪呼吸道疾病尤为严重。
该类疾病常始发于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流感等,进而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即:发于病毒、死于细菌。
这种混合感染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笔者诊治一起猪伪狂犬病、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做一阐述。
1猪场背景江苏某生态猪场:700头母猪,设施及环境不佳,单点饲养。
种猪常年普免B 株伪狂犬苗,4次/年;仔猪3~5日龄滴鼻,60日龄免疫1头份,105日龄免疫1头份。
2临床症状育肥猪养至16~18周龄,呼吸道疾病严重,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犬坐姿势、急性死亡病猪口鼻流出血样泡沫液体,怀疑是传染性胸膜肺炎造成。
添加替米考星等药物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育肥期药费居高不下。
剖检气管充满红色泡沫,肺部间质增宽,可见白色坏死灶,胸腔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3实验室检测取肺部、脑部、淋巴结、扁桃体进行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猪瘟做PCR 病原检测,取肺部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3.1PCR 诊断结果表明:猪瘟、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均为阴性,伪狂犬野毒为阳性。
3.2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为放线杆菌和巴氏杆菌,放线杆菌是胸膜肺炎的主要感染细菌。
3.3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因为猪伪狂犬感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造成中大猪呼吸道疾病,导致大量死亡。
4处理方案4.1100日龄以上育肥猪紧急免疫2头份伪狂犬C 株活疫苗(浙江某厂家生产,商品名:“安为佳”,批号:271803)。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朱武洋粱国栋
【摘要J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宿主动物的免疫状况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流行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就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作一综述。【关键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
R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uralSystem,CNS)引起的人兽共患致死性脑脊髓炎,死亡率为100%…。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宿主包括犬只、猫等家养动物,也包括臭鼬、浣熊等多种野生动物。RV可在宿主动物之间传播与蓄积,而人类是该病毒的终末宿主。狂犬病潜伏期较长,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狂犬病治疗方法,因此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在人类与狂犬病斗争的100多年中,疫苗对防治狂犬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可阻抑狂犬病病毒在其宿主动物间的播散,从理论上可截断人类狂犬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因此,加强动物狂犬病疫苗研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进而提高动物狂犬病免疫覆盖率,对于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流行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狂犬病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概况动物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三种,即灭活疫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用灭活苗安全、有效,但一次免疫用量较大,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而狂犬病则主要在这些地区流行。与之相比,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家养动物的免疫,是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动物用减毒活疫苗主要是以狂犬病病毒Flury株和ERA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1Flury株为基础的弱毒苗制所DIO:10.37061cma.j.issn.1673—4092.2009.03.004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Flury株狂犬病病毒是由Koprowski等于1940年从狂犬病患者脑内分离到的街毒。为便于区别,
在鸡胚内传68代以前的Flury株病毒称LEP株(鸡胚低代株),高于136代的称HEP株(鸡胚高代株)幢1。40--50代LEP株对犬只不致病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免疫原性。用LEP株活毒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犬只一次,其免疫力可保持3年,但LEP株活疫苗还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LEP株活疫苗免疫动物时,曾因毒力太强而使牛发生麻痹。HEP株病毒脑内接种成年小鼠、家兔和狗时,已完全丧失致病力,但脑内接种后可感染乳鼠及猴。1.2ERA株为基础的弱毒苗ERA株狂犬病病毒是1953年从狗脑中分离到的街毒,因由E.GaynorRochitniehi
Abelsefh所研
究,故定名为ERA。该毒株又称亚拉巴马流窜犬毒(Street,AlabamaDufferin),经地鼠肾细胞、鸡胚、牛肾和猪肾细胞培养并制成疫苗,疫苗株简称SAD。以ERA株为基础筛选的&∞.Bern、SAGl、SAG2、
SADBl9等疫苗株可刺激较强的粘膜免疫,适合于口服免疫。而狂犬病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犬只等家养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口服免疫预防是建立狂犬病免疫动物群最为可行的办法之一。因此,与Flury株为基础的弱毒疫苗相比,ERA株为基础的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更为广泛和透彻。1.3我国生产的弱毒苗1983年中国兽药监察所从国外引进ERA毒
株,并证明该毒株对黄牛、山羊、绵羊、家兔及犬只等没有致病性。以该毒株为基础制备的活毒疫苗可用于马、牛、羊和家犬的免疫bJ。CTN株狂犬病病毒
是分离自我国山东的一株狂犬病街毒,CTN—l株是中国科学家经鼠脑传代后固定CTN病毒后得到的二倍体细胞适应株,以4.0mL滴度大于6.0LD50的该株病毒口服免疫4月龄以上家犬,1个月后产
万方数据垦堕塑耋堂盘查!!!!生!旦箜!!鲞筮i塑!坐!翌!!鱼!型』!!翌!!丛∑i翌!!g¥!!!堡;!!!!坠!!鱼!丛!:!生抗体,6个月为104,15个月为34,抗体阳转率>80%;口服后24、28和72小时,家犬口腔内未分离到病毒,表明该疫苗株安全性良好H]。SRV9株是侯世宽等1995年以SADBl9为基础,通过空斑克隆和小鼠接种试验筛选获得的弱毒疫苗株,该毒株是SADBl9的中等蚀斑株,无致病性、口服免疫小鼠的保护率达100%,而亲本株仅为25%~30%,不同免疫剂量对断乳和成年小鼠脑内、肌肉、皮下和口服途径接种均安全,并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明显优于亲本株&mBl9。将该疫苗株制成诱饵疫苗后,免疫1000条犬,抗体均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3|。减毒活疫苗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流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减毒活苗存在回复感染的可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与之相比,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基因工程狂犬病疫苗在保持良好免疫效果的同时,有可能解决目前狂犬病疫苗存在的安全性问题。2基因工程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狂犬病致病机理研究的深入,与传统的减毒活疫苗一样,基因工程手段已经成为获得狂犬病疫苗的重要途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排除狂犬病病毒固有毒性成份而保留其完整的免疫原性可望获取高效、安全和经济的动物用疫苗。2.1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国内外对于狂犬病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预防控制狂犬病流行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糖蛋白和核蛋白是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两个抗原蛋白,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在病毒载体中表达糖蛋白基因和核蛋白基因,即可制备糖蛋白和核蛋白亚单位疫苗。2.1.1糖蛋白亚单位疫苗2.1.1.1基于痘病毒载体的糖蛋白亚单位疫苗1981年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先克隆了ERA株糖蛋白,并对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从而揭开了研制狂犬病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序幕[6]。1983年Yelverton等设计了不同长度糖蛋白的编码序列,并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表达出多种抗原蛋白,这些基因工程多肽虽然都不同程度与野生糖蛋白抗血清发生反应,但原核表达系统对蛋白的合成、折叠、糖基化等生物学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多肽结合糖蛋白抗体的能力仅为野生糖蛋白的2~3%,且免疫原性差‘71。禽痘病毒属成员在哺乳动物体内仅发生流产性感染,但其重组体却能表达外源基因诱发保护性免疫应答而不形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显示出作为载体的独特优越性。Cadoz等旧1和Fries等旧1分别以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构建了糖蛋白的重组病毒,I期临床观察表明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1991年Taylor等也在金丝雀痘病毒中表达了狂犬病病毒ERA株的糖蛋白基因,制备的vCPl6重组病毒疫苗与禽痘狂犬病重组疫苗(vFP6)相比较,vCPl6在小鼠中产生的保护力较vFP6高100倍,而且重组糖蛋白金丝雀痘病毒在非鸟类不繁殖,但能表达糖蛋caIt0],故该类糖蛋白亚单位疫苗,与痘病毒和腺病毒重组疫苗相比,具有较好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更好。2.1.1.2基于腺病毒载体的糖蛋白亚单位疫苗除痘病毒载体外,腺病毒载体也是制备狂犬病重组疫苗的常用载体。1990年Prevec等将ERA株糖蛋白重组于人腺病毒5型中,得到了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病毒AdRGl,该株病毒可有效地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诱导高水平的免疫反应,并可应用于不同种属的动物¨1|。以腺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狂犬病高致病毒株CVSN2C糖蛋白基因的重组疫苗候选株rAdGPcvs和rAdGPcvs’免疫小鼠后的保护率可达73.3%~83.3%¨2|。2006年扈荣良等用犬2型腺病毒为载体表达了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免疫犬只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应u3|。
2.1.2核蛋白亚单位疫苗
纯化核蛋白不需去污剂处理,是目前最有希望用于人类预防狂犬病的亚单位疫苗。同时,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具有病毒中和抗体决定簇,与病毒的感染和毒力直接相关,不同毒株的糖基化位点有所不同,但核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性抗体外,还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H引。此外,狂犬病病毒之间核蛋白序列的同源性一般高于糖蛋白序列的同源性,核蛋白序列一致的灭活疫苗能抵抗糖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的致死剂量病毒的攻击¨引。因此,与糖蛋白亚单位疫苗相比,核蛋白亚单位疫苗有其独到之处。2.2DNA疫苗
万方数据垦匾丛垂堂垄查!!!!笙!旦箜!!鲞箜!塑!璺堡翌!!垫型』婴!型!!∑i翌虹!:』!堡!!!!!y!!!!!塑!:!将狂犬病病毒的抗原蛋白基因在真核表达载体中克隆并表达构建了狂犬病基因疫苗,即DNA疫苗。DNA疫苗既有亚单位疫苗和灭活苗的安全性,又有减毒疫苗或重组疫苗的免疫应答特点,在体内抗原呈递方式与自然感染相似,可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可生产多价或多联疫苗等优点。但与其它形式的疫苗相比,基因疫苗所能诱导的免疫水平是有限的,且DNA疫苗对免疫动物的保护率也较低。如用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疫苗pcDNA.RGP和商品化的精制疫苗分别免疫小鼠,结果表明基因疫苗3次免疫的体液效果与1次精制疫苗相当;而基因疫苗2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效果与1次精制疫苗相当。而且DNA疫苗和精制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0%和84.6%‘1引。2.3感染性克隆苗自从Schnell等于1994年首次建立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以来[6引,已成功地获得了多株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反向遗传技术为狂犬病疫苗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此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嵌合、定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可实现多位点人工定向减毒,而且在eDNA系统中疫苗基因成分稳定,减少了传统减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传代时产生回复突变的危险。Morimoto等以狂犬病疫苗SADBl9的非致病株SN一10的感染性克隆为基础,用银麾蝙蝠相关街毒SHBRVl8及固定毒CVS24来源的CVS-N2c、CVS-B2c的GP基因取代SN.10的G基因,构建了三种重组病毒R—SHBl8、RN2c和R—B2cml。与亲本株相比其毒力显著减弱,但R—N2c和R—B2c接种小鼠仍有致病性。2004年Shoji等人在HEP—Flury株病毒的感染性cDNA克隆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得到缺乏P基因的狂犬病病毒¨引。HosokawaoMuto等以RC-HL株的反向遗传系统为基础构建的同时表达两个糖蛋白的突变病毒NPMGGL株,其生物学特性与亲代病毒相似。增殖特性、毒力特性几乎与RC—HL株一致的同时,NPMGGL株GP的表达量是亲代病毒的1.5倍,相应的GP表达量及病毒的效价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用灭活的该病毒免疫小鼠后,中和抗体分析表明该病毒具有高于RC—HL株的免疫原性¨引。3小结动物用狂犬病疫苗主要包括灭活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三种形式。在各种狂犬病疫苗之中,灭活苗安全、有效,但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且此类疫苗用量较大,不可能大批量进口与生产,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弱毒活疫苗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但弱毒苗存在潜在的回复感染问题,不宜用于家养动物。与之相比,以痘病毒和腺病毒载体为基础的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已获准在北美和欧洲对野生动物进行大范围免疫,该类疫苗在预防野生动物狂犬病以及防止狂犬病侵入家养动物和人类两个层面均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也是这些地区有效控制狂犬病流行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痘病毒、腺病毒载体均是DNA病毒,长期使用有可能重组到动物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带来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且此类病毒基因组结构复杂,构建重组病毒较为困难。因此,选择建立在更加合理的病毒载体基础上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是狂犬病疫苗研究的正确方向之一。另外,随着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感染性克隆苗也是狂犬病疫苗极有前途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