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第1章 设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一、课标呈现知道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子目内容。
第一子目着重讲述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条件、表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
第二子目依次介绍了古代苏美尔、埃及、印度、希腊等早期人类文明,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成就斐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通过对世界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及其杰出贡献的解读,深刻认识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涵养家国情怀,这是本课之魂。
2.素养呈现通过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呈现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通过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呈现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对各文明古国的共性和多元特征的学习呈现史料实证和史解释的素养;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有一定基础,但是本课教材内容时代遥远,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大,且知识点很多,又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
所以本课重点在于要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时空条件,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材料的运用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明多样性,涵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2、时空观念:通过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了解世界上早期人类文明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早期各个文明文物图片、史料等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关于BIM的文献概述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BIM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和管理工具,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BIM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BIM的定义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筑模型的集成化设计和管理方法。
它通过使用三维模型和相关的数据,实现多个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工作,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持。
BIM包括建筑的几何模型、属性信息、时间信息、成本信息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BIM的发展历程1.BIM的起源–BIM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BIM的初衷是改进传统的二维设计和绘图方法,提供更全面的建筑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逐渐发展成一种全面的设计和管理方法,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BIM的应用范围扩大–随着BIM在建筑行业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BIM还可以应用于设备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
3.BIM的技术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BIM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BIM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维、多模型的设计和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复杂建筑项目的需求。
BIM的主要作用1.设计阶段–利用BIM可以实现建筑的三维模型,通过模拟和分析的方式,评估建筑的性能和可行性。
–BIM还可以支持多人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施工阶段–BIM可以用于生成施工图和施工工艺模拟,提前规划施工过程,减少错误和浪费。
–BIM还可以用于施工管理,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
3.运营阶段–BIM可以成为建筑设备管理的重要工具,帮助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
–BIM还可以用于建筑的运维管理,监控建筑的能耗和维修情况。
BIM的未来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可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设计和管理。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外历史纲要调动学生思考问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展示文明产生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文明产生。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变化。
提问:请问人类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
超链接(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素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
总结:生产力发展使得人类从采集渔猎。
1。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概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而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地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便进入工业设计阶段。
2。
工业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
1。
工业设计的产生工业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宣告了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终结,机械化、批量化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业、各工种的分工细化。
在变革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设计作为一种贯穿生产始终,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管理生产各环节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区别于原来艺术品的拙劣工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引起工业制品与需求者的利益冲突,工业振兴和设计危机的矛盾困扰着生产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这种情况下英国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工业和艺术要结合,主张国家应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市政设计和工业制品设计,使当时的英国工业振兴找到了出路.2.工业设计的发展20世纪,欧美国家现代设计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机械化生产。
包豪斯打破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对立局面,以机器为创作工具,将设计成果纳入批量化生产中,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各国工业设计师担负起重建家园及使产品重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3。
工业设计发展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75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逐步建立,并完成了有传统的手工业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度;第二个时期是1915年—1939年的工业设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现代工业设计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
设计学概论课后题总结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
由于设计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然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正构成了设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独特的性质,因此设计应该被视作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由于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由于设计学在西方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从美术学种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所以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西方“设计的艺术”概念在何时又哪位艺术家最早提出,最初发生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尊称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乔尔乔?瓦萨里提出的。
古代汉语中与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在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和“造物”。
作为设计师,你如何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意等于没有灵魂。
再美也没有神采,无法打动人心,改变人的心灵,使人们永远获得美好的感受。
作为设计师的话,艺术面向的是个人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设计是面向大众你的作品要能让一般人所接受,才能有销量。
同上,艺术与设计也是相铺相成的。
没有艺术感设计出来的东西,而是依葫芦画瓢的作品,那称不上设计师,只能算复制机器人。
艺术与设计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从人类起源看,设计和艺术是同类的,再历史发展中同源而异流。
设计是前瞻性的,艺术是回顾性的。
设计注重生活的器具,艺术注重人类的心理。
设计师对生活质量和现状负责,艺术是对人的心理安抚,设计师于个人创作,设计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总之设计和艺术是可以通过平衡而共同促进的。
管理学基础第七版单凤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与模型;3. 理解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与模型;4. 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借助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管理学概论1.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管理学的特点和意义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管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模型第二课时:组织理论与行为科学1. 组织理论- 组织的定义和特点- 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流派- 组织结构与设计2.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行为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课时:领导与决策1. 领导理论- 领导的定义和特点- 领导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流派- 领导行为与领导风格2. 决策理论- 决策的定义和特点- 决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模型- 决策过程与决策方法第四课时:组织设计与变革1. 组织设计理论- 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组织结构与绩效- 组织设计的流程和方法2. 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模型- 组织变革的实施与管理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质量和参与程度;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管理学基础》第七版教材;2. 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3.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以管理学基础第七版为教材,针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
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并拓宽他们对管理学的认知和理解。
设计概论1最早出现的人类为特定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距今300万年左右,其成果就是东非古人类遗址中发掘的一些石器,它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特有行为——设计的萌芽出现了,设计从此进入自己的第一时期;原始设计阶段。
2手工艺设计阶段出现在现代社会生产之前,它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以前;而作为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手工艺设计阶段与一种既不同于原始设计也不同于现代设计的设计方式相关。
4 1851年由英国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恰好就在这个时期召开了,它也是第一届国际博览会,本意是展示英国革命以来的伟大成就。
5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要“师承自然”要忠于材料和使用目的,并创造出了一些实用和朴素的作品;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要和技术结合,反对“纯艺术”,这些都成为后来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础。
6 莫里斯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7 塞尚的基本几何形,高更的平面化构图,凡高的情绪性色彩以及蒙克激动的线条8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三阵地:以格罗佩斯等建筑师代表的新建筑设计以风格派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的设计以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9 “新建筑”运动代表设计师:德国人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瑞士人人勒.柯布西埃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美国人弗兰克.赖特10 “现代建筑的三大支柱”: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人勒.柯布西埃11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学院成立,全称“包豪斯国立建筑学校”,格罗佩斯出任第一任校长。
三个时期:魏玛时期德索时期柏林时期12柯布西埃是机器的崇拜者,它的思想发展为“机器美学”13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经发展出一种流线型设计风格,是一种形式超越功能的“样式设计”。
14 波普设计时间:20世纪50年代地点:发源于英国在美国独立发展并传到世界特点:(1)它以大众化通俗的趣味,冲击了现代主义所坚持的脱俗清高的品位;(2)波普设计试图消除艺术与大众消费品之间的界限,发掘日常用品的美学价值;(3)波普设计认为现代主义设计过于注重设计的质量和品位,而忽视消费者的爱好和兴趣;(4)他们主张设计的年轻态短暂性流行性趣味性,这是对于追求高质量功能主义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动15 波普设计的成就:(1)它冲破了设计彩色的单一性,探索通俗化粗野明快色彩的表现力;(2)发掘了诸如纸板塑料等廉价材料的表现力;(3)|波普设计是商业文化的庆典,它嘲笑了现代主义的精英品位,以新奇独特的年轻风格,揭开了反对现代主义的序幕。
第1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复习笔记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佩夫斯纳(1)简介在早期所作的“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2)影响将设计史独立出来作为专项研究,其所持的研究角度影响了一大批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
还将类型研究引进设计史,使当今专门设计史研究进入一种新的研究境地,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
(3)代表作《现代设计的源泉》、《关于美术、建筑与设计的研究》(1)简介设计史研究的另一位开创者,他受到沃尔夫林提倡的“无名的美术史”的影响,坚持认为“无名的技术史”与“个体的创造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都应当受到历史学家的关注。
(2)主张吉迪恩在出版的设计史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中强调现代世界及其人造物一直受到科技与工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的研究应当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森珀(1)简介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
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
(2)影响①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次树起了唯物主义的大旗;②他将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研究。
提高了小艺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美术史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3)代表作出版的著作《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1)主张①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里格尔将这种精神性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②里格尔总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择的原则,认为这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
(2)影响①里格尔出版的著作《风格问题》里,他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②比森珀更进一步,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到了显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