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材料之一

民主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北京市总工会

2007年月日

一、民主管理的由来

民主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人民的权利”。例如我国宪法总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民主,但是己把民主的本意作了表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民主的途径和民主的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民主的另一种解释为“国家制度”,列宁说:民主说到底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构成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君主立宪制”,另一种为“民主共和制”。

民主一词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从词源上说,意指权力和统治。当时以古雅典等城邦国家实行的直接民主为国家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直接民主制导致了雅典的最终灭亡。西方资产阶级重提民主概念,是两千余年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家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间接民主,即我们所说的代议制民主制度。

民主管理作为基层民主制度的一项内容,在西方国家普遍称

为“工人参与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二战以来更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世界性潮流。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不同,西方各国工人主要通过劳资共决制(以德国、瑞典、法国为代表)、企业委员会(以德国、瑞典、法国、奥地利、丹麦、英国、日本为代表)、劳资集体谈判和工人自主管理(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工人参与管理活动,培养工人与企业命运一体化的精神,激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实行企业与工人的“共同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使企业管理的形态发生变化;国家通过完备的强有力的立法对工人参与加以规范,保证工人参与普遍、健康并持续发展。

二、我国民主管理的沿革

我国民主管理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五个时期。

一是土地革命时期。1930年党在江西瑞金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有了自己的公营工厂,在公营工厂中,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厂长和工会主席为首的工厂领导体制,简称“三人团”,同时建立了最初的民主管理形式“工人大会制度”,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活民主,这三大民主成为当时实行工人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将当时公营工厂内的三人团领导体制改为以厂长为首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同时也将民主管理的形式由工人大会制度改为“职工大会制度”,其内容继续沿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活民主。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国工会第六次劳动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要求“所有的公营工厂,应一律组织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因此,这一时期领导体制仍然是工厂管理委员会,民主管理形式则由职工大会制度改为“职工代表会议制度”。

四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中央提出国营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57年又提出,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并明确规定了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五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了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恢复。1981年,国务院重新颁布《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三个“条例”,即:《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党委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在国家制定、修改的多部法律和党的政治报告中,规定并强调了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

纵观我国职工民主管理近八十年的历史,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和完善,有很多历史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例如:我国的民主管理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始终与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始终是在工会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的,因此才使它具有经久不衰的旺盛的生命力。

三、北京市民主管理的沿革

北京市民主管理工作同全国的民主管理一样,在党的领导下也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历程。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4月,中共北平市委提出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的任务,在企业相继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1957年,根据中央的决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由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改为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6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依据中央制定的《工业七十条》,在我市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职代会的四项职权。据调查统计,在六十年代中期,北京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有60%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大革命中,企业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当时的“革命委员会”作为企业权力机构,对企业实行“一元化”领导,致使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均被取消。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所有企业必须毫无例外的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讲话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1981年,国务院转发《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91年,国务院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自此,我市民主管理

工作在国有和集体企业范围内全面展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大量涌现,国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和保障各类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深入进行。截至2005年,我市已有4530家企业和2400个事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70多所高等院校和全市的中小学普教系统全部实行教代会制度;7745家企业和2403个事业单位建立了公开制度;1340家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