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分析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81.66 KB
- 文档页数:2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重度颅脑外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撞击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及时有效地应用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
一、早期综合护理早期综合护理是指在急救护理的初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处理伤情和挽救生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监测呼吸频率、深度和氧饱和度。
2. 血压控制:外伤患者常常伴随休克,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血流。
3. 颅内压的监测和控制: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以通过插管监测颅内压,并及时进行降颅压治疗,以减少继发性脑损害。
二、早期复苏治疗早期复苏治疗是指在抢救中心进行的早期治疗措施。
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前列腺素E1(PGE1)的应用:通过抗炎、抗凝血、改善脑血流等作用,减轻脑缺血和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
2. 脑保护药物的应用:应用脑保护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钠通道阻滞剂、神经节苷脂类似物等,以减轻脑损伤并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3. 血液稀释治疗:通过将血液稀释,减少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脑血流,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4. 血浆置换疗法:对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可以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净化血液,改善脑供血,降低颅内压。
三、危重监护危重监护是指在急救中心建立合理的危重监护系统,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测和评估,以及适时的处理和干预。
主要包括:1. 监测指标的选择:监测指标包括颅内压、脑电图、颅内温度、脑氧饱和度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监测指标。
2. 监测设备的应用:根据监测指标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护,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多学科协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协作,建立专家团队进行治疗,包括急诊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麻醉医生、重症监护医生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重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均好转。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35-01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患者昏迷6h以上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的为重型颅脑损伤[2]。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治疗。
为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8)岁;初步抢救时间为30-125min,平均抢救时间为(52.1±22.7)min;受伤原因,车祸致伤89例,高处坠落摔伤71例,重物撞击致伤24例,其他原因致伤26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51例,脑挫伤32例,脑干损伤31例,脑疝29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本组210例患者的昏迷评分为3-9分,平均分为(5.3±2.8)分。
1.2诊断标准患者深度昏迷,且连续昏迷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脑外伤重症患者的救治与观察:95例临床分析一、病例资料本报告共纳入95例脑外伤重症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为1075岁,平均年龄43.2岁。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48例,高空坠落21例,摔伤15例,打击伤11例。
伤后就诊时间范围为0.524小时,平均就诊时间4.3小时。
二、救治策略1. 急救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紧急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创伤出血、骨折等并发症。
2. 神经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评估脑部损伤程度和范围。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脱水、降颅压、激素治疗、抗感染等药物治疗。
其中,48例行脑室引流术,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4.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脑挫裂伤、脑挫裂合并脑内血肿、脑挫裂合并脑积水等患者,及时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5. 综合治疗: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
三、观察要点1. 意识状态:持续监测患者意识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时发现意识变化。
2.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3. 颅内压:定期监测颅内压,观察有无增高趋势,及时采取措施。
4. 神经功能: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运动、感觉、言语、视觉等方面功能。
5. 并发症:警惕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结果1. 救治效果:经过积极救治,95例患者中,47例恢复正常生活,3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10例患者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2. 观察体会:在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享1. 案例一:患者男性,45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受伤。
伤后就诊时间为3小时,头颅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立即行脑室引流术,并给予药物治疗。
经过1周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2. 案例二:患者女性,32岁,因高空坠落致头部受伤。
脑外伤患者救治工作总结脑外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伤害,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面对脑外伤患者时,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医院对脑外伤患者的救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救治水平。
以下是我们对脑外伤患者救治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救治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
在接到脑外伤患者的急救电话后,我们立即组织急救小组前往现场,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在医院内,我们也尽快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争取争分夺秒,尽快挽救患者的生命。
其次,我们重视团队合作和专业化的救治工作。
在面对脑外伤患者时,我们医院成立了专门的脑外伤救治团队,由多个科室的专业医生和护士组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各个科室之间密切配合,互相协助,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我们也注重科技的应用和不断的技术创新。
在脑外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多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头部CT、MRI等检查设备,微创手术技术等,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也注重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
在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我们会安排专业的康复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我们也会安排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拾信心,积极面对康复之路。
总之,脑外伤患者的救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精湛技术。
我们将继续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我们的救治工作,为更多的脑外伤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重症颅脑外伤如何进行院前急救一、重症颅脑外伤概述颅脑损伤指的是因暴力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头部出现颅脑组织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表明:受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并且再次昏迷的属于重症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清创、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抗感染以及手术等。
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失语等。
二、重症颅脑外伤如何进行院前急救1、接诊后迅速出诊为确保紧急救治的质量,急救人员在进行接诊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充分的掌握急救技能与流程,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此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急救计划与急救策略。
当接到急救电话之后,急救人员必须在1分钟之内做好相应的准备,2分钟之内出诊,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初步分析患者的病情,指导家属展开基础急救。
另外在接车时,应该提醒家属找寻醒目的地点。
2、进行院前病情评估当救护人员到达患者的受伤现场之前,可通过电话遥控的方式,指导患者家属及在场的目击者进行初步的施救,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尽量减少急救时间。
救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必须充分利用预见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
病情评估是进行下一步急救的前提条件,唯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而快速的评估,才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预判即将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在评估循环与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时,急救人员应该对评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迅速预判并且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医生团队相互配合,获取更多的急救时间。
3、进行现场急救当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后,应该立即对患者的伤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此同时,必须及时地处理好病人的致命损伤,首先护理患者的气道,确认患者能够保持呼吸顺畅,其次,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降低患者的颅压。
倘若患者身体上还有其他的损伤,例如骨折等情况,必须对其进行对症处理,进行有效的固定,必要时,还需要为患者安置导管。
如果患者的伤情过于严重,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利用电话与急诊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急诊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准备好下一阶段的急救与护理工作。
重型颅脑损伤48例院前急救体会摘要】目的总结48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院前急救要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抢救脱险42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87.5%。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45.1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8人,坠落伤10人,击砸伤6人,摔伤4人。
入院时表现:浅昏迷患者10例,深昏迷38例;无自主呼吸3例;合并伤30例,其中骨折10例,面部损伤8例,肝脾破裂6例,血气胸4例。
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3例,硬膜外血肿16例,脑干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8例。
1.2 Glasgow昏迷分级: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lasgow昏迷分级来判断伤情(GCS评分划分三级,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正常; 低于15分表示存在意识障碍; 最低为3分,表示深昏迷), 本组患者得分6~8分的共10例,3-5分的为38例。
2 结果本组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5-10分钟内得到救护者40例,占83.3%;在10分钟后得到救治者8例,占16.7%。
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抢救脱险42例,转运途中死亡4例,院内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87.5%。
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和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和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急救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临床护理措施,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80例患者,救治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6例患者因为并发症较重而死亡。
结论:加强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测、早期诊断,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救治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严重颅脑外伤;急救治疗;临床护理颅脑外伤因为损伤部位的特殊性和病情的严重性,经常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空作业不断增加,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也更高,对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和临床护理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男59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5.6±2.3)岁。
全部患者I级脑外伤25例,II级脑外伤31例,III级脑外伤24例。
血气胸、后腹膜巨大血肿、多出开放性骨折以及脾肝破裂患者,在入院时均具有创伤失血性休克表现。
1.2 方法①保持呼吸道畅通: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大部分都表现为昏迷、吞咽、咳嗽反射消失和迟钝。
昏迷、呕吐、口腔分泌物、舌后坠以及颅底骨折引起血性脑脊液等吸入肺部,容易出现误吸和呼吸道梗阻,对通气功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另外部分患者的胸廓完整性受到破坏,血气胸压迫肺组织,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从而加重脑水肿、脑缺氧,脑血管扩张从而增高颅内压,导致脑损害加重,而且还会让重要脏器缺氧,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护理体会分析叶雪花【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emergency care approach phase. Cure effect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cue time, rescue expense, complication rate and death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Stable diseas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are attitude, nursing skills, mental health care and better education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evere brain injury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rescue time, and reduce expense and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At the same time, patient's condition stability rate and survival rat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对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阶段的护理效果。
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是指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等严重的颅内损伤,常常伴随意识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选取了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并发症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临床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分析1. 患者资料本研究选取了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
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意外伤害等。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
2. 临床治疗在急救阶段,对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确认颅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等情况,并对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在稳定患者病情后,进行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等手术治疗。
随后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镇痛药、神经营养药等,以控制颅内压、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并发症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包括感染、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有的甚至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对于并发症的防治非常重要。
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分析1. 感染感染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手术后易出现头皮皮下感染、颅骨感染等情况。
在手术前后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及时的抗感染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2. 脑水肿脑水肿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避免出现颅内压过高的情况。
对于严重的脑水肿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室引流治疗,以减轻颅内压。
三、结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重度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急危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第一时间救治的临床经验总结急危重症颅脑损伤是脑外科的常见急诊,也是当今脑外科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和难点。
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生命危在旦夕。
2010年,我科共收治了36例危急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经过第一时间正确救治,延续生命者28例,入院3天内死亡者8例。
第一时间是指发病2小时内。
对急危重症的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头2小时内的正确救治及护理,对提高病人的成活率,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 临床特点该类病人来院后一般有:1.1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血压、呼吸、脉搏测不到。
1.2意识丧失,中深度昏迷。
1.3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或针尖样缩小。
1.4有恶心,频繁呕吐,高颅压症状。
1.5肢体偏瘫甚至全瘫。
1.6头部及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出血量较多,同时有胸腹腔脏器损伤。
2 临床体会及经验总结2.1接诊后于急诊:2.1.1首先,要迅速查看病人生命体征,如果呼吸不好,立即开放气道,给予高流量吸氧;如血压低,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用药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如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对深昏迷或出现呕吐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多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患者生命。
2.1.2查看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来进行伤情判断。
如有颅高压症状,立即快速静脉滴入20%甘露醇250 ml(小儿酌减)以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
2.1.3对于有活动性大出血及肢体骨折者,要加压包扎止血,并简单固定。
2.1.4如生命体征指标好转,立即行头部CT及其他必要检查,以明确诊断。
2.2将患者收入监护病房后:2.2.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的吸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所以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抬高10~15cm,偏一侧的卧位,避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内。
呼吸衰竭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