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导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反映了两人敏捷的思维。
两则短文在简短中蕴涵着较丰富的寓意,可以由此折射出庄子的道家思想的主张。
文章较为浅显易懂,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说,较为轻松和流畅。
选文不仅可读性强,易于记诵,且寓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但是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主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
2.理解文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学习庄子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会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理解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播放《大鱼海棠》中关于鲲的片段)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片吗?动画片中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了解传说中的鲲。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2.背景资料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目标】1.搜集庄子的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北冥有鱼》,第二课时完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北冥有鱼》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战国时代,在北方有一条鱼,大到几千里,后来这条鱼变成了一只鸟,再后来又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鲲.(kūn)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tuán)齐谐.(xié) 正色邪.(yé)2.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加点字)北冥:北海。
怒.而飞: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
海运:大海动荡。
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以六月息.: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人教版八年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安.固〞等重难点文言词汇,学会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文言文.2.注重迁移整合,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文言的能力.3.深度体验,感悟庄子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培养超然审美的文化品格.【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文言的韵味.2.情感体验,感悟庄子的思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知〞之景欣赏园林图片,感知经典魅力,激趣导入课文.二.〝知〞之味(1)从延长音感受文言韵味.(2)从重点词体味对话语气.(1)有方法地译读.?①学生翻译;②难点解析:游.固.安;③方法引导.(2)有情味地演读.①创造想象;②重现场景;③互相点评.三.〝知〞之趣1.课文变形,理解庄惠两个半回合辩论中的观点和理由的不同.2.激情辩论,体验庄惠两个半回合辩论中的思想和态度的不同.(〝知与不知〞的辩论)四.〝知〞之境人教版八年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优秀教案设计二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2.能力目标: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3.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内容具有开放性,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既有利于教师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又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验.感悟,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2.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学习流程.学生可通过听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根本的文言文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中庄子和惠子谁占上风.1.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理解文意.2.注重感悟是教学的主渠道.3.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课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课件演示)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二.资料助读,拓宽视野.(课件演示)1.庄子著作有>亦称>,名篇有>.>.>,>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三.突破语言关,疏通文意.1.无标点朗读,检查学生能否根据自已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断句.2.听录音,纠字音,自查断句是否正确.2.齐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体会庄子和惠子两人的话中之意.3.分组翻译课文,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有任务.4.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归纳重要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练习来源:百度搜索.)四.过好故事关,培养能力.1.概括课文内容.2.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庄子认为〝出游沉着〞的鱼儿很快乐.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3.谁是这场争辩的胜者?(从逻辑上看似乎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庄子靠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和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人教版八年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优秀教案设计三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品析语言,感受>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同学们看过>这部电影吗?>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看看鲲到底是何物!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特点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出自>.>,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_篇.杂篇_篇.>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开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到达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那么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北冥(m ng) 鲲鹏(kūn) 抟(tu n) 徙(_ǐ)齐谐(_i ) 正色邪(y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1)是鸟也,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明确: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目标导学四:品味语言,体悟>散文艺术特色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明确: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假设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2.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3.结合>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播放导入视频.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似还有弦外之音,好似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同去>一文中寻找答案.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庄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锋利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1)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B.子固非鱼也(本来)(2)文言句子翻译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目标导学三: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那么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狡辩,但这种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那么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关于秋天初中语文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秋天到了,天气怎么样了?树叶又怎么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秋天教案,希望你们。
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案 共1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2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导语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3
《〈庄子〉故事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案设计
2
———————————————————————————————— 作者: ———————————————————————————————— 日期: 3
21《〈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第59课时)
要点:1、简介庄子与《庄子》,朗读(听读)课文; 2、学习《北冥有鱼》,疏通文意。 一、导入 1、导语: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2、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时有幽默诙谐之趣。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划线字的音 北冥(溟míng) 鲲(kūn) 鹏 翼(yì) 徙(xǐ) 齐谐(xié) 抟(tuán) 濠梁(háo liáng) 鲦(tiáo)鱼 从(cóng)容 循(xún) 汝(rǔ) 2、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三、学习《北冥有鱼》 (一)朗读(听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②[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③[鲲(kūn)]大鱼名。 •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 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⑤[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 补充 翼:翅膀。垂:悬挂。 • 译文: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
• 是鸟也,海运⑥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⑦也。 • ⑥[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 补充 是:这。海:海水。徙:迁移。 • 译文: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 《齐谐》者,志怪⑧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⑨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⑩,去以六月息⑪者也。”
• ⑧[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⑪[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 补充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击:拍打。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去:离开。 •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胯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
• ⑫[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 补充 吹:吹拂。 •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
• ⑬[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 补充 邪:同耶, 语气词,呢,吗。 •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 其视下也⑭,亦若是则已矣⑮。
• ⑭[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⑮[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 补充 视:看。矣:罢了。 • 译文: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四、作业 熟读《〈庄子〉故事二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60课时) 要点:继续学习《北冥有鱼》 5
一、文言词语归类练习 1. 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3)水击三千里击:。(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5)去以六月息者也去:。(6)亦若是则已矣已:。
词语积累悬挂迁移拍打盘旋飞翔离开罢了
2. 通假字(1)北冥有鱼同,意思。
(2)其正色邪同,意思。
冥溟海
邪语气词,呢,吗耶
3. 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今义:。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
(3)天池也古义:,今义:。
(4)野马也古义:,今义:。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生气,发怒
海水运动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水池高山湖泊名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野生的马
4. 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状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在文中意思为。(2)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原意为,在文中意思为。
上面向上
奇怪怪异的事物
5. 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
{
大风
名词,气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其正色邪。
以{{以
凭借用代词,指代前面的“鲲之大”表示选择
二、研讨学习 (一)整体感知 本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这篇短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二)练习一 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3)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4-8)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9-11)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三)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鲲鹏形象的?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2、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4、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鲲鹏是有所倚,非真正的“逍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没有绝对自由。 5、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四)拓展延伸 1、“北冥有鱼 ”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 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2、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3、练习四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yōng)》,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原诗及注释略) 谈题意图: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深入理解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4、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第61课时) 要点: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朗读(听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②[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③(鲦( tiá0)鱼]一种白色小鱼。 游(游玩) 从容(悠闲自得) 是(这) 子(你)安(疑问代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