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325.17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态势及策略姚天星(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当代休闲体育多元化发展,不仅加速了我国全民运动意识的提升,促进现有休闲体育模式的大幅改变,导致休闲体育产生了巨大变革,还更新了当代休闲体育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格局,有力消融了当代不同体育活动的边界和模式。
随着当代体育多元化模式的建立,当代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休闲体育,都开始了新时期、新背景下的全新运行方式变更以及尝试。
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代休闲体育相关人员应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主动思考新时代下休闲体育发展的全新思想和模式,科学、有效地继续履行自己的义务,有效推动当代休闲体育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新时期背景下当代休闲体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一)加强政策与基础建设,推动休闲体育运动发展现实中,鉴于当代休闲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内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当代休闲体育要想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科学保证发展效果,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对当代休闲体育模式认知以外,还要对现行的休闲体育政策发展要求与特点进行详细的理解以及学习,掌握其不同背景区域下的休闲体育政策要求和思想,有效保证休闲体育的科学化发展和健康化、有序化进步。
作者认为,当代休闲体育发展主要由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个是政策的引导,也就是具体的宣传。
另一个是基础场地以及器材的建设。
因此,当代休闲体育事业要想得到科学、有序发展,推动我国人民身体素质全面提高,那么国家体育事业机构应积极加强对我国休闲体育事业基础建设的投入,积极依靠不同的模式来实现差异化的管理和发展建设,推动我国休闲体育活动的全面进步。
(二)提升建设与监管素质,有序建设新型运动发展模式在全民休闲运动时代,休闲体育运动要想科学,得到有效性发展,那么其对应工作的人员或者说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代休闲体育运动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学习和进行有效性研究,在不断学习中,科学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有效地推动我国休闲运动事业的科学发展。
[1][2]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休闲体育工作人员应该更像一个全方位的导演,其不仅能够对现有的休闲体育运动信息进行敏感分析以及研究,还要能够科学懂得其中构成元素的科学处理方法和呈现的预期效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休闲体育作为丰富人们生活、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休闲体育作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开设的新生专业,休闲体育除了具有休闲的特征外还承载着强身健体和传承的功能。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2015年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要更加满足于社会的需求,这对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再次提供了契机。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中指出,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积极培育帆船、马术、极限运动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重大需求等一系列背景下,为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通过研读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态势、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宏观研究不多,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探究我国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招生情况和培养现状,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的重大需求。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
以目前国内开设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关键词搜索,输入“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人才”等关键词,整理与研读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休闲体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专家,初步了解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需求现状,获得各高校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并对论文撰写的可行性向专家进行了请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体育人才培训计划一、前言体育产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意义重大。
二、体育人才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培训机构多而分散,学科设置单一、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
2. 人才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培训学校流于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 体育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
4. 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自主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5. 学校体育教育数量丰富,但质量不高,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不够多元化。
6. 体育人才培训缺乏国际化视野,缺乏国际交流机会,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7. 体育人才培训成本高、周期长,对学生经济承受能力和家庭支持能力的要求较高。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体育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三、体育人才培训的总体目标1. 培养符合国家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2. 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加强学生对国际化视野的认识和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 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推动校园体育多元化发展。
5. 减少体育人才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增加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四、体育人才培训的具体措施1. 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体育人才培训的规划指导,优化培训资源配置。
2. 从学科设置到课程体系,强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在学科建设方面要求学校培养广、深的专业人才。
3. 加强体育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通过体育人才培训基地、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
5. 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其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