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量
- 格式:xls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2
土方工程量名词解释
土方工程量是指在土地平整、挖填方工程中,对土壤进行开挖或填筑的数量计量。
它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土地平整和土方开挖填筑工作的规模和量级。
在土方工程量的名词解释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是土方开挖量,指的是从地面或其他表面开挖土壤的总量。
这个量通常以立方米(m³)来计量。
土方开挖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和成本,因此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土方填筑量,指的是将土方开挖后的土壤填入到其他位置的总量。
土方填筑量也以立方米(m³)计量。
填筑土方时需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填筑后的地面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此外,还有土方开挖和填筑的计算公式。
土方开挖的计算公式为:土方开挖量=开挖面积×开挖深度。
而土方填筑的计算公式为:土方填筑量=填筑面积×填筑高度。
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
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土方工程量。
总之,土方工程量名词解释了土方工程中常用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土方工程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土方工程的规划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开挖方量计算1.基础开挖方量计算方法(1)平均切坡法平均切坡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坡度较小且开挖面积较大的情况。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测量出开挖区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步骤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开挖区域的平均面积。
步骤3:根据开挖区域的平均面积和深度计算出开挖方量。
(2)梯形法梯形法适用于开挖面积不规则的情况,其原理是将开挖面分成若干个梯形形状,再计算每个梯形的体积,最后将各个梯形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测量出开挖区域各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度。
步骤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梯形的体积。
步骤3:将各个梯形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即为开挖方量。
(3)三角法三角法适用于开挖区域呈三角形状的情况,其原理是通过计算开挖区域的底边长度和高度来求得开挖方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测量出开挖区域的底边长度和高度。
步骤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开挖区域的面积。
步骤3:将开挖区域的面积乘以高度,即可得到开挖方量。
2.基础开挖方量计算注意事项在进行基础开挖方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测量准确性:测量开挖区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时要尽量减少误差,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考虑边坡因素:边坡是指开挖面的斜坡,开挖面的边坡因素会对开挖方量产生影响。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边坡的坡度和坡比,并根据边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正。
(3)样地调查:在进行基础开挖方量计算之前,需要进行样地调查,了解土质情况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基础开挖的工作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4)污土量计算:在进行基础开挖时,会产生一定的污土量。
在计算开挖方量时,需要将污土量从总体积中扣除,以得到净开挖方量。
总结起来,基础开挖方量计算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注意测量准确性、边坡因素、样地调查和污土量计算等问题。
冠梁土方开挖计算公式冠梁土方开挖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可是相当重要的呢!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冠梁。
冠梁啊,就像是给建筑物戴上的一顶“帽子”,起到连接和稳固的作用。
而土方开挖,就是把这顶“帽子”下面的土给挖出来。
要计算冠梁土方开挖的量,咱们得先搞清楚几个关键的参数。
比如说,冠梁的长度、宽度、深度,还有开挖的坡度等等。
这就好比你要做一个大蛋糕,得先知道蛋糕模具的大小和形状。
那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冠梁土方开挖量 = (冠梁长度 + 2 ×工作面宽度)×(冠梁宽度 + 2 ×工作面宽度)×冠梁深度 + 放坡土方量。
这里面的工作面宽度,就像是你做菜时,在案板周围留出来的那一块空地,方便你施展拳脚。
放坡土方量的计算就稍微复杂一点啦,需要根据放坡系数来算。
我给您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负责监督冠梁土方开挖的工作。
当时测量人员给了我一组数据,冠梁长度是 50 米,宽度 1 米,深度 2 米,工作面宽度 0.5 米,放坡系数是 0.5。
那咱们来算算。
首先,工作面宽度总共是 2 × 0.5 = 1 米,所以开挖的长度就是 50 + 2 × 1 = 52 米,宽度就是 1 + 2 × 1 = 3 米。
那么不放坡的土方量就是 52 × 3 × 2 = 312 立方米。
接下来算放坡土方量。
放坡的水平宽度是 2 × 0.5 = 1 米,所以放坡部分的体积是 0.5 ×(1 × 2)× 52 = 52 立方米。
把两部分加起来,总的土方开挖量就是 312 + 52 = 364 立方米。
您看,通过这个实际的例子,是不是对冠梁土方开挖计算公式更清楚啦?在实际操作中,可不能马虎。
哪怕一个小小的数据错误,都可能导致土方开挖量计算不准确,要么挖多了浪费成本,要么挖少了影响工程进度。
所以啊,测量的时候要仔细,计算的时候要认真,就像对待一场重要的考试一样。
多级边坡开挖土方计算公式引言。
多级边坡开挖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它可以用于道路、铁路、水利工程等领域。
在进行多级边坡开挖时,需要对土方进行计算,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多级边坡开挖土方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一、多级边坡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 总土方量计算公式。
在进行多级边坡开挖时,需要计算总土方量,其计算公式如下:总土方量 = (A1 + A2 + ... + An) H。
其中,A1、A2、...、An分别为各级边坡的横截面积,H为边坡的高度。
2. 单位面积土方量计算公式。
单位面积土方量 = (A1 + A2 + ... + An) h。
其中,h为单位面积的高度。
3. 边坡开挖量计算公式。
边坡开挖量 = (A1 + A2 + ... + An) (H1 + H2 + ... + Hn)。
其中,H1、H2、...、Hn分别为各级边坡的高度。
4. 边坡填方量计算公式。
边坡填方量 = (A1 + A2 + ... + An) (H1 + H2 + ... + Hn)。
其中,H1、H2、...、Hn分别为各级边坡的高度。
5. 边坡开挖和填方量计算公式。
边坡开挖和填方量 = (A1 + A2 + ... + An) (H1 + H2 + ... + Hn)。
其中,H1、H2、...、Hn分别为各级边坡的高度。
二、多级边坡开挖土方计算公式的应用。
1. 计算总土方量。
在进行多级边坡开挖时,首先需要计算总土方量,以确定需要开挖或填方的总量。
通过上述总土方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各级边坡的横截面积和高度来计算总土方量,从而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土方量指导。
2. 计算单位面积土方量。
单位面积土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掌握边坡开挖的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和安排。
通过单位面积土方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各级边坡的横截面积和单位面积的高度来计算单位面积土方量,从而为施工提供针对性的土方量指导。
3. 计算边坡开挖量。
基础开挖方量计算
基础开挖方量计算是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计算,它是确定开挖土方工程量的基础,也是准确估算开挖成本的关键。
下面是关于基础开挖方量计算的相关参考内容。
开挖方量计算是根据开挖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土方工程的标高来确定的。
基础开挖一般分为一维和二维开挖。
一维开挖适用于挖槽或沟渠的开挖,而二维开挖适用于整个区域的开挖。
1. 一维开挖方量计算:
一维开挖方量计算一般使用梯形法或梯形加块法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挖槽或沟渠的断面形状,然后计算每个断面的底宽和高度,再根据相邻断面的底宽、高度和间距来计算每个断面的梯形面积。
最后将每个断面的梯形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开挖方量。
2. 二维开挖方量计算:
二维开挖方量计算一般使用横断面法或原始面积法进行计算。
横断面法适用于对整个开挖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和面积来计算开挖方量。
原始面积法适用于通过对整个开挖区域进行测量,直接计算原始表面和开挖表面之间的面积差来确定开挖方量。
在进行开挖方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需要准确测量和记录开挖区域的尺寸和标高。
- 需要根据不同的土质类型和开挖区域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 需要考虑到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斜坡、悬挂墙、护坡等附
加结构的开挖方量。
- 需要根据工程要求预留足够的余量,以应对可能的误差和变化。
最后,尽管有现代技术的辅助,但基础开挖方量计算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土方工程师进行合理判断和估算。
该计算结果对于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严谨、准确地进行。
井的开挖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井的开挖量和井的尺寸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具体的计算公式:
1.井的开挖量计算公式:
井的开挖量= 井的直径×井的深度
其中,井的直径和井的深度是井的基本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2.井的尺寸计算公式:
井的直径= 井的半径× 2
其中,井的半径是井的直径的一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3.井的深度计算公式:
井的深度= 井的底面高度- 井口高度
其中,井的底面高度和井口高度是井的基本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以上是井的开挖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井的开挖量和尺寸,为实际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
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使用体积计算法,公式如下:
挖方体积= ∑(截面积1+截面积2)/2× 行程
填方体积= ∑(截面积1+截面积2)/2× 行程
其中,∑代表累计计算,每经过一定距离,就要进行一次计算。
截面积1和截面积2表示土方开挖或填筑的起点和终点的横截面积,行程表示土方开挖或填筑的长度,所有数值均使用立方米作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配合计算含水率、盲深、垫层等因素对土方开挖量进行修正,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计算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展顺利,预算控制准确,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工程主要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公式。
基础工程地基基础工程量计算地基基础工程量包括开挖土方量、回填土方量、挖台阶土方量、建筑垫层土方量等。
其中,开挖土方量和回填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土方开挖量 = 建筑面积 × 地面下降深度•土方回填量 = 开挖土方量 + 地基外筑墙体积 - 建筑垫层挖台阶土方量和建筑垫层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挖台阶土方量 = 0.75 × 台阶面积 × 台阶高度•建筑垫层土方量 = 砂石料面积 × 垫层厚度楼板工程量计算楼板工程量包括混凝土用量、钢筋用量和楼板面积。
其中,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混凝土用量 = 楼板面积 × 混凝土厚度•钢筋用量 = 楼板面积 × 钢筋配筋率 × 钢筋重量系数楼板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建筑平面面积减去楼梯和电梯间面积。
结构工程梁、柱工程量计算梁、柱工程量包括混凝土用量、钢筋用量和梁、柱长度。
其中,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方法同楼板工程量计算,梁、柱长度的计算方法如下:•梁长度 = 规划长度 + 2 × 支承钢筋长度 + 一端钢筋弯曲部分长度•柱长度 = 规划长度 + 一端钢筋弯曲部分长度支承钢筋长度是指梁、柱受荷部分的支承钢筋长度,一端钢筋弯曲部分长度是指梁、柱转角处所缠绕的弯曲钢筋长度。
墙、板工程量计算墙、板工程量包括混凝土用量、钢筋用量和墙、板面积。
其中,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方法同楼板工程量计算,墙、板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建筑立面面积减去门窗面积。
安装工程门窗工程量计算门窗工程量包括门窗面积和门窗框数量。
其中,门窗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门或窗的尺寸乘以数量,门窗框数量的计算方法是门或窗的数量加上立柱数量再乘以门窗框压梁长度。
最全工程算量计算公式整理1.土方工程算量计算公式:-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土方开挖量=长度×宽度×填方深度-土方填方量计算公式:土方填方量=长度×宽度×填方深度2.砌体工程算量计算公式:-砌体墙体体积计算公式:墙体体积=墙长×墙宽×墙高-砌体砖块数计算公式:砖块数=墙体体积/砖体积3.结构工程算量计算公式:-梁的体积计算公式:梁体积=梁长×梁宽×梁高-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柱体积=柱底面积×柱高4.土木工程算量计算公式:-水泥用量计算公式:水泥用量=砂浆体积×水泥含量-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土用量=混凝土体积×混凝土配合比5.给排水工程算量计算公式:-管道长度计算公式:管道长度=管道路线长度×弯头系数-管道容积计算公式:管道容积=管道长度×管道横截面积6.电气工程算量计算公式:-电线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用量=电气设备数量×电线长度-灯具用量计算公式:灯具用量=灯具数量×灯具功率7.建筑工程量计算公式:-建筑面积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建筑长度×建筑宽度-室内空间体积计算公式:室内空间体积=室内面积×层高8.道路工程量计算公式:-道路路面面积计算公式:路面面积=路面宽度×路段长度-道路路基量计算公式:路基量=路段长度×路基宽度×填方深度这里列举的只是一部分常用的工程算量计算公式,实际上还有很多细分工程的算量计算公式,例如钢结构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
使用这些算量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运用,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计算基础土方开挖量的简便方法人工挖土方人工平整土地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投资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基槽指条形根基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割断面积。
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抹除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厚度计算。
基槽束鼠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作出计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
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绝对值阔度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计算公式:①不放坡时:V挖=L×(B+2C)×H②有放坡时:V挖=L×(B+2C+KH)×H(2)挖基(地)坑挖地坑筑成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依循定额。
①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V挖=(a+2c)×(b+2c)×H②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a+2c+KH)×(b+2c+KH)×H+1/3K2H3(3)k为放坡系数。
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所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
例如,三类土的tana=b/H=0.33。
我们将tana=K来表示放坡系数,故放坡宽度b=kH。
K 是根据土壤类别确定的。
一、二类土的放坡对数为0.5,三类土为0.33,四类土为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