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5.58 KB
- 文档页数:3
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引言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胸痛或心绞痛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匹伐他汀钙片和荷丹胶囊作为冠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具有降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患者均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的治疗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服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血流速度明显提高。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的改变及血流速度的变化均不及观察组显著。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著的疗效。
匹伐他汀钙片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进展,而荷丹胶囊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联合应用两者可以协同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该疗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本研究的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著的疗效。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hs-CRP的影响毛讯;徐晓榕【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1(031)016【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发生与CAA斑块密切相关[1].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是CAA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是血管炎症反应的标记物,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其含量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程度,采取调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干预措施均具有不同程度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降低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2页(P3148-3149)【作者】毛讯;徐晓榕【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消斑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Hs-CRP、MMP-8、TIMP-1表达的影响 [J], 杨道海;王兵;蒋同伯2.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hs-CRP、VEGF、MMP-9水平及血脂的影响 [J], 陈学彬;宁小康3.阿托伐他汀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hs-CRP和MMP-9表达的影响[J], 郭恩会;路青山;杨霄鹏;许春阳;王一凡;张豪杰;杨幸文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水平影响的研究 [J], 杨卫红;石晓欣;张琼;沈忠梅;何慧敏5.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F-α、S100A12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J], 陈文璐;张婧;徐晓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形成与冠心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研究表明,采用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延缓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目前,匹伐他汀钙片和荷丹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两者具有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希望验证其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匹伐他汀钙片与荷丹胶囊联合治疗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2. 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程度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3. 评估治疗后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特征和血管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4. 提供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的一种主要并发症,其形成与冠心病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hs-CRP、血脂水平的影响发表时间:2014-08-12T09:30:1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严庆场[导读] 说明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伴CAA患者的炎症状态有抑制作用,剂量愈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严庆场(山东淄博颜山医院山东淄博 2552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1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mg阿托伐他汀组(A组)和20mg阿托伐他汀组(B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1次/天;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天,两组均口服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
结果:口服阿托伐他汀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板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20mg组较10mg组降低更明显(P<0.05)。
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炎性因子血脂水平斑块面积【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41-02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发病年龄亦趋年轻化,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1]。
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管内超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延缓、阻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2]。
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
共选取1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颈动脉超声中斑块面积和斑块形态特征。
治疗组接受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斑块面积显著减小,斑块特征改善明显。
疗效评价表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合分析表明,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该联合治疗方案有望成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选项。
【关键词】匹伐他汀钙片、荷丹胶囊、稳定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观察、患者、观察指标、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疗效评价、综合分析、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们压力的增加,稳定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稳定型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匹伐他汀钙片和荷丹胶囊作为常用的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
关于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观察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评估这种联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缩小情况,并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点的变化;2.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联合治疗的预防作用;3.分析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对患者血脂水平、炎症指标等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4.总结匹伐他汀钙片联合荷丹胶囊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观察解永芳【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4(000)035【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收88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分别在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采取临床超声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同时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前IMT(1.13±0.17)mm,治疗以后(1.10±0.19)mm;斑块最大厚度治疗之前(2.11±0.39)mm,治疗以后(1.95±0.12)mm;横切面最大面积治疗之前(15.98±2.56)mm2,治疗以后(13.11±2.45)mm2;斑块数量治疗之前(1.91±0.87)个,治疗以后(1.86±0.77)个。
对照组治疗之前IMT(1.17±0.34)mm,治疗以后(1.16±0.43)mm;斑块最大厚度治疗之前(2.08±0.29)mm,治疗以后(2.07±0.33)mm;横切面最大面积治疗之前(16.54±2.61)mm2,治疗以后(15.71±2.38)mm2;斑块数量治疗之前(1.87±0.75)个,治疗以后(1.85±0.73)个。
观察组临床治疗以后的IMT斑块最大厚度以及横切面最大面积明显要比临床治疗之前小(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之前和治疗以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以后的IMT、斑块最大厚度以及横切面最大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的斑块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1/44),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黄华;胡海波【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
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
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given atorvastatin calcium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given oral treatment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To observe the blood lipid level changes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2, 4, 12 weeks in patients with TC, TG, LDL-C index level declined obviously, HDL - C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plaque area and total score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ipid adjusting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s positive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28【总页数】2页(P69-69,75)【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钙【作者】黄华;胡海波【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陈亚丽 摘要: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
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
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荷丹片;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543.4 R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7-0808-03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edan Tablet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on Cytokine i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Chen Yal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5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edan tablet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on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ytokine in patients(pts)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Methods Sixty p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2)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observation group(n=28)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plus Hedantablet for 6month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triglyceride(TG),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LDL-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DL-C),interleukine-6(IL-6),interleukine10(IL-10)and th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and area of atherosclerotic clo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G,TC,LDL-C,IL-6,hs-CRP,MMP-3,IMT,area of atherosclerotic clots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P<0.05)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decreasing degrees ofthese indic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IL-10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increasing degrees of the indic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observation group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Hedan tablet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was effective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Hedan tablet;atorvastatin;carotid atherosclerosis;cytokine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个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在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酶超家族,它可以通过消化斑块纤维帽成分破坏其结构,从而加速斑块破裂,与AS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观察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1.56±8.76)岁。
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28例。
排除标准:无肝肾疾病史;无家族性高血脂病史;无感染性疾病、肿瘤、高热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者;无结缔组织病及糖尿病者。
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汀钙片(立普妥,辉瑞制药,20mg,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荷丹片(南昌济顺制药有限公司)2粒,3次/日;6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药4周检查肝功能及心肌酶学,若有肌肉酸痛横纹肌溶解现象或肝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则退出该研究。
1.3 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由高年资医师专人操作,采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Hz,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CCA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纵横轴实时二维图像、舒张末期测量CCA分叉处近端1cm、CCA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段1cm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MT),双侧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
将粥样斑块定义为IMT≥1.2mm。
斑块面积计算:分别测定每个斑块的三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经线作为长宽,并相乘计算出斑块面积。
1.4 检测方法 于服药前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mL,室温下静置1h,3 000r/min,离心5min,血浆或血清均置于-80℃冰箱内保存。
采用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808·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July 2012 Vol.10 No.7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IL-10和MMP-3水平,试剂盒由比利时INNOGENET-ICS公司出品的放免试剂盒,检测仪器为ANTHOSHT-Ⅱ奥地利产全自动酶标仪。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
2 结 果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两组经过6个月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x±s)mmol/L组别n TG TC LDL-C HDL-C对照组 治疗前32 2.45±0.65 6.71±1.21 3.96±0.67 0.86±0.34 治疗后32 1.77±0.531)4.23±0.781)2.94±0.881)1.65±0.451)观察组 治疗前28 2.34±0.45 6.56±1.43 3.98±0.76 0.79±0.56 治疗后28 1.44±0.551)2) 2.98±0.871)2) 1.98±0.751)2) 1.88±0.661)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2.2 两组IMT、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后6个月,两组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hs-CRP、IL-6、MMP-3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升高(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改善各指标改善明显(P<0.05)。
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比较(x±s)组别n IMT(mm)斑块面积(cm2)对照组 治疗前32 1.52±0.13 0.88±0.46 治疗后32 1.25±0.151)0.67±0.501)观察组 治疗前28 1.51±0.16 0.87±0.42 治疗后28 1.02±0.121)2) 0.49±0.441)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表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x±s)组别n hs-CRP(mg/L)IL-6(pg/mL)IL-10(pg/mL)MMP-3(mg/L)对照组 治疗前32 8.07±4.06 13.53±5.67 12.98±2.34 18.09±8.22 治疗后32 5.12±1.971)11.21±3.461)14.77±4.631)13.45±3.501)观察组 治疗前28 7.98±3.58 14.01±4.77 13.11±2.99 18.76±7.88 治疗后28 2.89±1.671)2) 9.89±5.221)2) 16.44±3.421)2) 10.05±7.101)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种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炎症贯穿于AS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