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广电艺术 电视剧史论的导师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86.32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050330广告学专业06新媒体产业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7移动多媒体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5网络新媒体技术属新媒体研究院
430110集成电路工程领域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属计算机学院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2008版权所有电话:(8610)65779227/9702传真:(8610)6576880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电子邮
件:yzhb©
已被阅读:88646次。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辅导参考书推荐介绍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广播电视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初试参考书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新媒体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传播史论红宝书》凯程考研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复试科目与参考书: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老师经过审定,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
凯程作为专业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请大家放心使用凯程提供的信息。
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难度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新祥旭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导师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考研相关信息,现在是考研关键时期,新祥旭教育老师提醒同学们把握好时间,努力复习!合理而有效地攻克考研难关,胜利就在不远处!新祥旭教育在此祝大家考研顺利!
李伟
[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录音艺术方向]
李伟,男,生于1952年。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录音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兼录音系系主任。
李伟教授早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音响专业、后赴联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系音响导演专业留学,获硕士学位。
其从事声音艺术创作、教学和科研30余年,录音作品颇丰,录制音乐磁带、CD七十多盒(盘),录制电视剧、译制片四十多部(集),综艺晚会三十多台及其它大量音乐节目,承担科研项目若干,出版专著《立体声拾音技术》,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部分论文获省部级科研奖。
李伟教授为德国录音师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政府“金帆奖”和其他高级别声音奖项评委。
考中传,找新祥旭.!新祥旭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新祥旭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
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
/。
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10)3
【摘要】2013年7月12日下午,我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名家系列讲座之一——曾庆瑞教授学术讲座”在新校区综合楼一楼演播厅举行。
我院艺术学研究生、影视戏剧系、文化艺术管理系师生、公共课教学部教师等1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前,学院副院长宋生贵教授代表学院为曾庆瑞教授颁发了我院客座教授的聘书。
【总页数】1页(P94-94)
【关键词】学术讲座;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艺术;客座教授;研究生;演播厅;综合楼;新校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师者曾庆瑞——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J], 郭晓;赵正阳
2.“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J],
3.王鹏瑞教授在我院美术系举办学术讲座 [J],
4.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J], 曾庆瑞;杨乘虎
5.东华大学顾庆良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专业介绍(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Z3)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1.电视策划方向电视策划的核心是提高电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广播电视发展策略。
它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是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具活力的新领域。
本专业方向立足电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媒体节目、栏目、频道的设计与研发。
因此,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拥有开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视野,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分析广播电视创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开办电视策划方向的第一所大学。
经过多年建设,本方向研究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电视策划原理、电视节目类型与形态分析、电视受众分析,专业创作与实践四个部分。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意、分析、研究、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制定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发展方案的能力。
2.广播电视文艺方向本方向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最重要的支撑方向,,它主要研究广播电视文艺这一广播电视传媒中的重要艺术形态。
本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专业方向。
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日、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
广播电视文艺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
2016【导师介绍】中传影视艺术学院导师:张歌东张歌东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男]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张歌东教授,1964年4月生,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电视剪辑学会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1992年开始从事计算机动画制作,曾任北京雷奥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中心主任。
自1995年起在北京广播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现电视学院前身)、影视艺术技术系任教,讲授《影视制作技术》、《影视非线性编辑》、《影视技术与艺术》课程,曾任动画教研室主任、剪辑教研室主任,著有《数字化影视制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影视非线性编辑》。
曾发表论文《数字时代的大众传播》、《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应用》、《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基于时间轴的电影特效》、《电影特技的发展与意义》等文章;先后担任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中央电视台视频图形制作奖、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委;完成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比较》(99CC22)课题组成员。
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北京广播学院“211工程项目”《DV艺术研究》、《电影新技术研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影视数字特技》以及院级项目《中国电视台形象战略研究》;今后所关注的研究领域为:数字电影与数字电视、传统电影特技与数字电影特技、数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对电影电视的影响。
2016【导师介绍】中传影视艺术学院导师:曾遂今曾遂今考中传,找凯程.?凯程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研究方向]四川省人。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音乐系系主任,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
早年于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从艺(演奏与作曲)多年。
1985年毕业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学系,文学硕士学位。
即年起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7年起受聘为研究员。
多次参加国内外与境外学术会议与客座讲学。
曾任《音乐学术信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术情报研究室主任、音乐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先后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乐律学和乐器学的研习,后切入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大众音乐、数字音乐与音乐创作研究。
1996年组建数字音乐创作制作实验室;1997年起进行大众音乐、音乐传播与网络音乐传播研究;1997年受聘为文化部国家音像制品审核机构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授;2002年受聘为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受聘为台湾亚洲唱片公司音乐制作人;2004年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系主任;2005年7月受聘为文化部“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复、决赛”评委;2005年7月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受权点审核通讯评议专家;2006年受聘为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指导该校音乐传播方向研究生。
出版的主要论着有《凉山彝族口弦》(1986);《乐谱中的光环》(1988);《现代通俗歌曲观念与技法》(1993);《音乐社会学概论》(1997);《消逝的乐音:中国古代乐器鉴思录》 (1998);《中国艺术史》(2001,合着);《盛世莺歌:通俗歌曲唱法大全》(2000);《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2003);《音乐社会学》(2004);《西方音乐文化教程》(2005);《中国乐器志.气鸣卷》(2006)。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史论专业周月亮艺术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史论专业下设2个研究方向,分别是艺术传播学、艺术美学。
二、考试的科目学科代码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1301Z1艺术史论01艺术传播学施旭升①英日俄选一①政治理论叶建新②中外艺术史论②美学与艺术理论02艺术美学周月亮③文艺美学③艺术作品分析三、导师介绍周月亮:1958年出生,笔名剑萧,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文有《现象学对电影创作的指导作用》、《影像思维》、《电影的象征》、《电影是生存的隐喻》、《豪放的忧伤》、《健康繁荣须扫屏坛三风》、《悲剧喜唱传呼良知》等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
卢蓉[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199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文学系(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美学方向博士学位。
现为影视艺术学院影视文学系副教授,电视剧创作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讲《电视剧原理》、《外国电视剧比较研究》、《媒体比较》、《电视文化概论》等课程。
多次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教学比赛及教学成果优秀奖。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视艺术美学、中外电视剧理论及其比较研究。
出版《电视艺术时空美学》、《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电视剧的审美艺术》(合著)、《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译著)等专著。
多次承担广电总局科研项目,在国内专业刊物发表影视学术论文数十余篇,多次获得“金鹰节电视艺术论文奖”、“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等国家级、部级论文奖。
为央视制作多部专题片、纪录片、谈话节目、影视作品赏析等节目。
秦俊香[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创作与理论]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1987年考取河南大学古典文学在职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
1991年晋升为讲师。
1993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从事影视艺术理论和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
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心理学和影视剧改编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该导师出版专著有《影视创作心理》(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主要合作论著有《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等,另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当代电视》、《中国电视》、《河南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论文集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该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影视剧从创作到接受心理的研究,以及影视剧改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要求有志于报考的考生热爱影视创作和影视理论研究事业,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影视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对影视心理学和影视剧改编研究有兴趣者更佳吴素玲[女]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生于1958年12月汉族无党派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
硕士生导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会理事。
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
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在职攻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人长期从事电视剧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应用写作”等公共课,“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电视剧精品解读”、“影视类型片研究”、“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主干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方向课“中国电视剧发展史”课程。
已出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主编、撰稿)、《历史镜像——电视剧〈太平天国〉人物谈》等专著,发表论文及评论文章若干,共百余万字。
注重独立从事或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对电视剧艺术的有关历史与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已完成的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在电视剧艺术理论界受到专家的好评,在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著作评选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北京广播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成果是迄今为止本学科领域内唯一一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专门论著。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1)主持课题“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教程”(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主持课题“中国电视短剧研究”(国家广电总局);(3)参与课题“中国电视剧学科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社科基地项目);(4)参与课题“90年代电视剧艺术思潮研究”(国家广电总局);(5)参与课题“电视剧艺术类型学研究”(211工程子项目);附主要成果一览表专著:《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 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主编、撰稿)1996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历史镜像——电视剧〈太平天国〉人物谈》2003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论文:《中国电视剧学科发展刍议》 1995.7.《中国电视》《电视剧先姓“剧”后姓“电”》1995.4.《电视艺术》《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描绘》 1997.12.《上海文学报》《“阳光地带”失误在哪里?》 1998.1.1《中国电影报》《时代呼唤英雄》 2000.3.《文化时报》《“嫂娘”启示录》 2000.6.《电视剧》《〈大宅门〉价值取向值得商榷》2001.6.《文艺报》《历史剧的文化价值取向》 2003.6.《文艺报》《用电视剧证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记忆》2005.6.《文艺报》编剧:17集电视连续剧《五爱街》策划及编剧(5集央视一套播出)编著:《文学漫步》(合著) 1995.12.中国华侨出版社译著:《保卫世俗人道主义》(合作) 1997.4.东方出版社彭文祥湖南省茶陵县人,博士,副教授。
1995-2003年,就职于广西电视台文艺部;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已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2篇,获国家级奖项电视文艺作品4部。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
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
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目录:序言胡智锋第1章改革剧与审美现代性导论1.1 改革剧概述1.1.1 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1.1.2 改革剧的理论规定1.1.3 改革剧的发展和完善1.2 审美现代性概述1.2.1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1.2.2 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1.2.3 “中国现代性”的解释框架与内质建构1.2.4 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具体性1.3 艺术“四要素”与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1.3.1 审美影像之维1.3.2 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第2章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2.1 改革剧的基本主题2.1.1 贫穷与富裕:幸福的渴求与无边的挑战2.1.2 传统与现代:时代精神中的革故与鼎新2.1.3 中国与西方:别求新声的道与路2.2 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与深化2.2.1 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2.2.2 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表征2.2.3 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2.3 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复杂关系2.3.1 疏离与错位2.3.2 磨合与发展第3章人的现代化和人物形象塑造3.1 艺术人学与人的现代化3.1.1 艺术人学与人物形象的审美现代性负载3.1.2 人的现代化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观照3.2 人物塑造审美意识的现代发展3.2.1 审美开掘:从局部的刻画走向整体的表现3.2.2 审美观念: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张力耦合3.2.3 审美理想: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艺术呈现3.3 人物塑造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3.3.1 在文化视野和心理探询中刻画人3.3.2 运用现代视听艺术语言表现人3.3.3 在矛盾冲突和多维关系中塑造人3.3.4 情理激荡与人性提升第4章语境变迁和叙事范式嬗变4.1 叙事语境与叙事格局的历史性变迁4.1.1 叙事语境:主流意识形态化与市场经济化的交会运行4.1.2 叙事格局:多元叙事要素的共生、互渗和交融4.2 “主旋律”叙事的通俗化4.2.1 “主旋律”叙事通俗化的审美表征4.2.2 “主旋律”叙事通俗化的美学意义4.3 叙事范式的现代演进4.3.1 叙事媒介:电视传媒的现代发展及其深刻影响4.3.2 叙事视角: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的流变与转型4.3.3 叙事者:主体自我和历史动机的激荡与交融4.3.4 叙事结构:主导型戏剧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第5章现代性体验和类型显影5.1 现代性体验的镜像呈现5.1.1 现代性体验:审美现代性发生的始基5.1.2 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5.2 现代性体验的表现形态及其意涵5.2.1 憧憬型5.2.2 感奋型5.2.3 缱绻型5.3 审美互动中的类型化发展5.3.1 影视剧类型化生产机制的本质和意义5.3.2 改革剧艺术生产的类型化倾向和类型化景观5.3.3 冲突一解决模式及其文化意味结语世纪转型与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主要参考文献附录改革题材电视剧主要参考作品后记:写在时世变迁的边缘刘晔原[女]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汉族党员。
1949生,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电视剧研究所副所长,自1998年开始担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剧理论和中国民俗学。
开设课程:为研究生主讲“电视剧原理”和“电视剧评论学”,为本科生主讲“电视剧评论”和“中国文化专题片研究”等课程。
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秘书长,电视民俗片和学术著作“山花奖”的评审委员,中国俗文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电视剧艺术论、电视剧题材研究(主编兼撰稿)、戏剧影视文艺学、大众文艺学、中国文化杂说(民俗卷主编兼撰稿)、民间文学概论(合著)、中国古代的祭祀、夕阳更红等著作。
刘晔原的BLOG:/liuyeyuan刘婷[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电影电影电视剧创作方向]教育背景1987,9——1991,7 北京大学心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学位论文:《论色彩在人类感知中的应用》1994,9——1997,7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导师:韩小磊学位论文:《关于家的寓言——李安电影及其浪子文化形态研究》2000,9——现今北京广播学院在职博士导师:王伟国,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广播学院外聘博士生导师学位论文:《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论》工作经历1991,9——1994,7 河北省安国市政府。
1997,9——1999,8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文学系,助教。
1999,9——2002,8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文学系,讲师。
2002,9——至今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影视文学专业创作教研室主任。
2002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并批准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主要创作经历1、编剧:八集电视连续剧《大都市,小税官》,1996年,中央一套播出。
2、导演: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心网》,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制作中心,2000年,全国有线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