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玉米田适用的除草剂种类一、酰胺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丁草胺等。
该类除草剂的特点:1、大多数品种为土壤处理剂,用于播后苗前封闭除草;2、该类品种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3、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杂草种子发芽和幼芽生长,使杂草幼芽严重矮化而最终死亡;4、在土壤中残留期较短,一般1-3个月,在植物体内易降解;5、该类除草剂受制于环境条件,其重要因素是土壤吸附作用与土壤含水量。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条件和耕作方式的影响,苗前封闭型除草剂呈下滑趋势,主要转向除草剂。
二、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扑草净等。
该类除草剂的特点:1、大多品种是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根吸收,个别品种也能被茎叶吸收;2、该类品种主要防除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
生产中常用此类除草剂昨酰胺类除草剂进行混配使用,以一次防除田间禾阔杂草。
三、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烟嘧磺隆、砜嘧磺隆等。
该类除草剂的特点:1、活性极高,属于超高效除草剂品种;2、该类除草剂除草谱广,每个品种除草谱差别较大;3、选择性强,每个品种均有相应的适用作物和除草谱,对作物安全,对杂草高效;4、该类除草剂作用迅速,杂草受害后生长迅速停止,而全株枯死则所需时间较长;5、该类除草剂偏重于苗后茎叶处理。
四、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品种:2、4-D丁酯、二甲四氯钠盐。
该类除草剂主要特点:1、该类除草剂属激素类除草剂,见效快速;2、对温度、使用时期要求较高;3、对玉米田中难除的香附子、田旋花等具有特效。
五、联吡啶类除草剂主要品种:百草枯该类除草剂主要特点:1、触杀类除草剂,作用特别迅速,在光照条件下,1-2个小时杂草出现明显受害症状;2、除草广谱,可以杀灭所有杂草的绿色部分;3、需定向喷雾,不可喷于作物上;4、遇土则失去效果,在土壤中无残留;5、该类除草剂无内吸收传导作用,只防除杂草地上绿色部分,不除根。
玉米田杂草种类及特点我国是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左右。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夏播玉米种植区。
栽培方式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形式大部分为套种或铁茬播种。
根据全国杂草普查结果,全国玉米田杂草有22科、38属、43种,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田旋花、藜、画眉草、绿狗尾、香附子、铁苋草、龙葵等。
一般年份,杂草危害可使玉米减产1~2成,严重时减产3~5成。
玉米田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一些种子埋在土壤中20年仍可发芽,如香附子、藜、蓼、马齿苋、旋花等。
一般杂草具有成熟早、不整齐、分段出苗等特点,不利于防治,并且很多杂草能死而复生,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如马齿苋在人工拔除后在田间晒3天,遇雨仍可恢复生长。
此外,杂草还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杂草的结实数是作物的几倍、几百倍甚至上万倍。
据调查,一株马唐约有22万粒种子,可见其繁殖能力有多强。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影响产量达10—30%,因此,必须进行化学除草。
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所以杂草的化学防治应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
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种类1.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1)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为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该类除草剂品质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试验证明,在同等有效剂量下除草活性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根据其有效用量,除草活性的量化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为1:0.9:0.8:0.7;该类除草剂受土壤墒情影响很大,墒情差时除草效果显著降低。
因此若土壤干旱的情况下,可适当浇水后再施药。
2)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为杂草茎叶少量吸收。
友谊农场玉米田杂草化学防治技术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友谊农场的气候特征以及当地杂草的种类及为害规律,探讨了适合当地情况的玉米田杂草防治技术。
分别介绍了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和玉米田苗后除草技术这两种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化学除草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杂草种类;封闭除草技术;烟嘧磺隆莠去津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53-1友谊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友谊农场气候温和,属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为中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多雨炎热暂短,冬季多风严寒漫长,常年平均气温在3.1℃,≥10℃积温2597.6℃,年降雨量为500mm左右,无霜期143天左右。
友谊农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
农场有耕地15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
友谊农场近些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田的除草技术已经成为农场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考虑到当地地理位置、土质、施药时间、气候等综合因素,农场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过程中摸索了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除草剂使用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针对这种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1 玉米田常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1.1 常见杂草种狗尾草、黑燕麦、稗草、藜、龙葵、铁茧菜、猪毛菜、鸭跖草、马齿苋、看麦娘、早熟禾、马唐、牛筋草、芦苇、苍耳、水棘针、狼巴草、苋、柳叶刺蓼、酸膜叶蓼[2]。
1.2 杂草危害规律友谊农场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20日。
播期较低的气温不利于玉米生长,但对杂草却极为有利,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伴随有杂草的生长,出苗不整齐的玉米田危害尤其严重,所以玉米除草要在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
2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2.1 土壤封闭除草技术(1)在玉米播前、播后可以用42%异丙草·莠悬浮剂或38%莠去津悬浮剂处理。
通常每亩地用42%异丙草·莠悬浮剂300-400g或38%莠去津悬浮剂250-350g,对水30-45kg稀释后喷于土表,或撒施38%莠去津悬浮剂250-350g。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农药与植保玉米田除草剂施用技术及药害补救措施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食品加工和酿酒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大批劳动力的对外输出,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广大农民在如何科学使用除草剂,有效防除田间杂草,节省劳动力,确保玉米丰产丰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特点黄淮海夏播玉米的面积是我国最大的地区,栽培方式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田主要杂草有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稗草等;阔叶类杂草有:天旋花、龙葵、苋菜、苘麻、铁苋菜、马齿苋、藜、反枝苋等;莎草科杂草:香附子等。
因杂草长期与玉米伴生,其发生危害有其自身的特点:玉米田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
一般杂草成熟早、不整齐、易落粒、出苗也是分段出,不利于防治。
很多杂草能"死而复生",如:马齿苋除草后三天遇雨仍恢复生长。
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因此,近年杂草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危害也越来越大,一般年份减产1~2成,严重时可减产3~5成,防除和控制杂草成了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件大事。
而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遇灌溉水或降雨,可加快杂草的发生,易形成草荒,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玉米可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所以,玉米田杂草防除应抓住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
二、除草技术玉米田的除草技术因其种植模式和玉米生长时期不同而异。
(一)套种玉米田: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一般提倡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套种玉米,即5月25日左右在小麦行间背垄上点播玉米,此时大部分杂草还未出土,而麦收后玉米出苗时杂草均已出土,因此应采取以下除草方式:一是点播完玉米后,立即选用40%异丙草莠悬浮剂50~60ml/667m 2,对水喷洒小行。
二是待小麦收获后,再对大行进行喷药,可选用40%异丙草莠悬浮剂100~120ml/667m 2,兑水30㎏喷雾。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摘要】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
由于杂草的存在,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杂草与种植的玉米争水争肥的现象非常严重,使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对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除草。
根据玉米和杂草的生长特点严抓苗前、苗后两个阶段的除草工作,确保玉米种植的高效性,提高亩产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治;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共有耕地面积43697亩(航测),其中水田1987.4亩,旱地41709.6亩(旱地主要种植玉米)。
是一个主要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纯农业乡镇之一。
境内无矿产资源,农民依赖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所种植的玉米除了养家湖口外,将富佘粮食销售维持平时开销,因而玉米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玉米种植受到杂草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使玉米种植的效率提高,必须对种类多样的杂草进行清除,使玉米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单产。
因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杂草的清除,降低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种类繁多,恶种突出。
由于六枝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加之气候的原因,形成适合多种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
据调查显示,在这一地区的植被除了较为常见的马唐、马齿苋、稗草、牛筋草、田旋花以外,还有反枝苋、香附子、龙葵、铁苋子等等。
杂草对玉米产量影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杂草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玉米田生长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玉米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使玉米植株较为矮小、根系不发达,同时不良的发育状况也在玉米作物表面显现出来,叶黄杆细,双穗率显著下降,空秆率增加,果实饱满度降低,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杂草的存在。
1.2杂草能够传播病虫害
玉米田内的杂草使病虫害的传播几率增加,有害昆虫通过杂草能够更轻易的从一个植株移动到另一个植株,同时在玉米田上生长的杂草还能够滋生各种害虫和细菌,成为害虫和病菌的“避难”场所。
1.3土地利用率下降,耗费人力成本
无论是怎样的农田都无法避免农田杂草的生长,举例来讲,在玉米田中,如果杂草覆盖率在10%-20%,那么这块玉米田的实际利用率就只有80%-90%,同时由于杂草的存在影响农业灌溉,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使农民的劳动成本大幅提升,劳动效率大幅降低。
1.4人畜安全受到威胁
部分杂草是传播病菌的温床,并且部分杂草本身就含有毒性,一旦人畜误食将会对人畜的安全造成严重侵害,甚至威胁人畜的生命。
2.玉米杂草防除的措施和主要手段
2.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面最为常见的就是人工除草,人工除草通常采用锄地、犁地的方式进行,不过这种方式由于没有伤及植物的根部,不久又会重新生长;人工进行拔草也较为常见,但是耗费的人力成本较高。
同时,采用除草机等机械化作业来实施除草,如旋耕犁、电耕犁、机耕犁等。
此外,采用火烧、电割、覆膜等物理除草的效率最高,效果也比较理想,但考滤环保因素,一般不采用火烧除草。
2.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指的是强化农田耕作与栽培技术,扩大对农田的技术性管理,减少土壤中的杂草比率,有效抑制杂草的出苗率,以此来抑制和降低杂草的生长。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作物没有影响,安全环保并且成本较低。
2.3生物防治
生物除草主要是依托于自然界中植物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进行生物除草的一种方式,采用对农作物不造成影响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来实现对固定种类杂草的生长,在保证生物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对杂草的清除,对人畜也不会造成过多影响。
2.4化学防除
应用化学方法进行除草是目前主流的除草方法,全球目前主要进行大范围除草的方式也是化学除草。
六枝特区气候方面的特点使农作物与杂草的生长周期有所不同,因而可以根据时令先对杂草进行化学清除,然后进行玉米播种。
不过,在进行化学除草时需要注意对土质的保养,不能在消除杂草后令土地无法进行农耕生产。
化学除草主要就是对除草剂的选择,合理利用除草剂不但能够有效清除杂草,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劳动成本,使农田实现增产增收。
3.不同阶段玉米杂草防治措施
3.1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
玉米在播种后至出苗前的这段时间,土地翻犁后部分杂草已经被清除,在此期间喷施除草剂,以“酰胺类”和“氯苯类”为主,在地表实施喷雾操作,使土地表层形成1cm厚的药土层,当杂草生长到药土层时会将除草剂吸收,进而清除杂草。
同时在播种玉米种子后,实施覆膜以阻止杂草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喷洒除草剂后不能破坏地表,力求喷洒均匀使药效更加明显。
玉米田苗前除草会受到人为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药效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不过在进行覆膜封闭式处理后,对玉米的生长非常有利。
玉米作物生长前期与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弱,只有在初期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水分,才更能在生长阶段与杂草进行竞争,进而更好的抑制杂草的生长。
3.2玉米苗早期进行杂草茎叶处理
一旦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因素使除草剂的药效失灵,在玉米苗出土后也可以采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
玉米田上的杂草种类有所不同,因而必须有选择性的使用除草剂。
比如采用“烟嘧磺隆”对香附子的药效较为明显;而“氯氟吡氧乙酸”对阔叶杂草的消除效果更好;如果玉米田内既有禾本科杂草,又有阔叶杂草,就采用“异丙·莠”(玉罗莎)除草,虽然这种除草剂的价格高,但对玉米高效安全等等。
在玉米苗后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时,要保证玉米幼苗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影响,避免出现卷心、矮化、白化等现象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玉米作物受除草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药量过大;第二是使用除草剂不合理混用;第三是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第四是用药时间的制约;第五是玉米品种不具有抗药性。
例如“烟嘧磺隆”,在玉米出苗后2-7叶时使用,而如果是甜玉米或者制种玉米则不可采用此除草剂,同时在施用除草剂后不能再施用有机磷农药,因而必须保证农药使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苗前封闭性用药与苗后用药相比较,苗后用药对玉米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是未来除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由于玉米田苗后形成地垄,在地垄间施药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同时如果是田间漫喷,玉米出叶数多的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农药的浪费,除草的效果也不明显,因而苗后顺垄施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3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
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或恰逢多雨季节,药效被削弱,同时产生更多的新生杂草,对此可在增设保护罩的前提下使用浓度为20%的“百草枯”进行喷洒,需要注意在喷洒的过程中不能喷到玉米作物上,伤害玉米的茎叶。
当玉米珠高长到60cm-80cm时,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其优势是在玉米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将杂草清除。
此外,在收获玉米之前10天是除草最为有效的阶段,尤其对鸭跖草和空心莲子草最为显著,除草剂选用“三氯吡氧乙酸” 与“草甘膦”的混合药剂。
4.结束语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玉米农作物能够实现高产进而为农民创收,除草是其中
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应用除草剂以达到杀灭杂草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课题。
[科]
【参考文献】
[1]王晓文.玉米田主要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11).
[2]谭利兵.浅谈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技术[J].科学之友,2013(11).
[3]李秉华,张永信,边全乐,李宗领,王贵启.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