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0.55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一、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特点玉米田是杂草生长的理想环境,因为玉米作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以及种植管理措施的影响,容易导致杂草的大量繁殖。
以下是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特点:1.快速生长:玉米在生长季节内,以强劲的生命力迅速生长,形成了繁密的叶片和茎秆,为杂草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和遮阴条件。
2.种子多产:杂草的种子数量庞大,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繁殖。
杂草的种子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多种方式扩散到玉米田内。
3.竞争力强:杂草和玉米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等生长所需的资源,由于杂草的生长速度快,抢占养分的能力强,容易导致玉米作物生长不良。
4.抗逆能力强:一些杂草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快速生长繁殖,对玉米作物形成较大的威胁。
二、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技术为了保证玉米田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除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除技术:1.物理防除: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杂草进行除草。
常见的物理防除方法包括手工除草、锄草、耙草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数量,但对于大面积的玉米田来说,工作量较大且费时费力。
2.化学防除:利用化学药剂对杂草进行除草。
常用的化学除草剂包括除草剂、杀菌剂等。
化学防除具有药效强、作用迅速、面积广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污染和伤害。
3.生物防除: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生物因素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草地螟、蚜虫等,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此外,一些微生物如枯草杆菌等也可以用来防除杂草。
4.耕作措施: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来防除杂草。
常见的耕作措施包括旋耕、深耕、中耕等。
这些措施可以破坏杂草根系,阻断其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5.覆盖防除:利用覆盖物(如黑色塑料膜、稻草、秸秆等)覆盖玉米田地表,防止光照、空气和水分的供应,从而抑制杂草的生长。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杂草的数量,但需要注意覆盖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示范效果作者:何斌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1期西平县农技推广中心何斌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在西平县首先以播后苗前使用以阿合剂、异丙草莠合剂封闭处理较多,其次是使用烟嘧磺隆作苗后喷雾。
但上述两种措施,易产生药害。
笔者通过大面积田间药效示范,明确了药剂55%硝磺草酮悬浮剂+0.3%助剂对防除玉米田杂草的药效、安全性和使用方法,提供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的使用剂量及施药技术。
一、材料和方法(一)示范田基本情况示范田设在西平县二郎乡韩桥村,地势平坦,土壤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为14.8%,pH 值为6.8,土壤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水平550kg/667m2。
杂草常年发生较重,玉米播后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种植品种为郑单958?。
(二)田间杂草优势种类发生情况示范田杂草有马塘、自生小麦苗、苋菜、青葙、铁苋、香附子等,以马塘、自生小麦苗为主。
(三)药剂示范药剂为55%硝磺草酮悬浮剂+0.3%助剂(耕杰),先正达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4%烟嘧磺隆+38%莠去津悬浮剂,青岛瀚生公司生产。
(四)示范设计1、各处理剂量。
(1)55%硝磺草酮悬浮剂+0.3%助剂100mL/667m2;(2)4%烟嘧磺隆+38%莠去津悬浮剂100mL/667m2;(3)空白对照(不施药)。
2、示范区面积和重复。
示范区面积共13 340 m2。
各处理区面积为:(1)55%硝磺草酮悬浮剂,示范面积12 673 m2;(2)4%烟嘧磺隆+38%莠去津悬浮剂,示范面积534 m2;(3)空白对照区133 m2。
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五)施药方法1、施药时间和次数。
共施药1次,施药时间为2009年6月16日下午15点,玉米生育时期为3叶期。
2、使用方法。
根据示范区面积计算出各处理用药总制剂量和用水量,然后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至所需药液量,依次、顺风、细雾均匀喷雾。
每667m2用药液量为15L。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年4期|>>>李万福张洪¤陈天虹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杂草是农田作物生产的阻碍之一,而杂草识别技术是实现杂草分布监测、农药精准喷施、杂草精准防除的前提。
本文就几种常见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常见农田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杂草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智能杂草防除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草识别技术;农田作物;杂草防除*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油菜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岗位(SCCXTD-2023-03)。
作者简介:李万福(1998年-),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农艺与种业。
E-mail :liwanfu347069843@ 。
¤通讯作者:张洪(1983年-),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E-mail :**********************.cn 。
我国的杂草危害十分严重,能造成约10%的作物产量损失。
常见农田杂草防除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除,然而不科学大面积施用除草剂会造成土壤和作物中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加速杂草群落更替等问题[1]。
因此,寻求生态、高效的除草方法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杂草识别技术搭配智能除草机器人或精准变量喷洒装置等,能够做到杂草的精准识别和防除,而精准作业的前提便是杂草识别技术。
因此,分析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可为我国农田杂草绿色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对实现农业杂草精准防治、农药减量增效、耕地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2]。
1杂草识别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农田杂草识别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传统的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机器视觉识别法、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成像法。
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因其方便、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于杂草识别中[3]。
苯唑草酮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陈正州【摘要】[目的]探讨苯唑草酮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方法]研究苯唑草酮在单用以及与莠去津混用对玉米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无论是在杂草低叶龄(3~4叶)期施药还是在在杂草高叶龄(6~8叶)期施药,均能有效防除玉米田间杂草,且对玉米高度安全.[结论]苯唑草酮对杂草高效、广谱,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9【总页数】4页(P153-155,158)【关键词】苯唑草酮;玉米田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安全性【作者】陈正州【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固镇23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玉米田化学除草主要采用2类模式: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二是苗后茎叶处理。
目前,土壤封闭使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西马津、扑草净、莠去津或其复配剂较多,茎叶处理使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噻磺隆、莠去津、2甲4氯钠盐、2.4D-丁酯或其复配剂较多,也有使用百草枯、草甘膦定向喷雾的。
土壤封闭对玉米比较安全,但封闭效果时常不够理想,除受药剂本身影响外,还受整地质量、茬口、还田秸秆、土壤湿度、用水量、农事、气象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封闭效果较差的情况下,还必须进行茎叶处理。
目前多数茎叶处理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玉米生育期和杂草草龄要求严格,否则,防除效果较差且易产生药害[1]。
前人对这2类化学除草模式分别进行了药效试验[2-8],但玉米苗后化学除草一直缺少理想的药剂品种。
因此,筛选出既对玉米高度安全又能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的茎叶处理剂并加以推广应用十分必要。
苯唑草酮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玉米田除草剂,为了探索该产品在玉米田使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期,评估产品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笔者于2010年7—8月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对该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试验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