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基础教育改革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现代教育)-试卷2-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1902年,英国颁布了( ),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分数:2.00)A.《雷沃体姆报告》B.《巴尔福教育法》√C.《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解析:3.( )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分数:2.00)A.《雷沃体姆报告》B.《巴尔福教育法》C.《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解析:4.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是( )的主要内容之一。
(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D.《教育基本法》解析:5.20世纪60年代,英国( )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为此英国兴办了许多大学。
(分数:2.00)A.苏霍姆林斯基B.罗宾斯√C.马卡连柯D.让.泽解析:6.1981~1983年,英国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称为( )。
(分数:2.00)A.《哈多报告》B.《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C.《斯宾斯报告》D.《雷沃体姆报告》√解析:7.( )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分数:2.00)A.《巴尔福教育法》B.《教育基本法》C.《1988年教育改革法》√D.《学校教育法》解析:8.1919年,法国“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 )的主张,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解决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两个问题。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近20年里,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改革措施各具特色。
现以美、英、法、德、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例,考察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状况及其特色,分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态,以便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以下明显趋势。
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
“世界各国依照课程行政主体之别,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行政体制。
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由中央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全国统一的基础课程,称为‘国家本位课程’;美国一向实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就是在同一个州的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和社区也有不同,大体上属于‘地方本位课程’;英国政府一向对学校课程不加以干涉,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与编制的主体上出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转化的趋势,不同的课程行政主体共同影响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1.分权制国家对课程行政的介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依旧没有宪法赋予的教育管理权的情况下,由联邦政府的公共福利部与各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并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了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学习领域”,也就是课程设置的领导权。
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在联邦的指导下负责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各个学校在各州的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设置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宏观控制。
20世纪末21世纪初法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其启示一、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因(一)学生学业失败现象严重二战后,法国的教育制度虽然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提供了入学机会,但学生学业失败、留级和淘汰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有15%的六年级学生缺乏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基本功,每年有16万中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没有拿到文凭。
[1]特别是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学生,常常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面对严重的学业失败。
(二)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潮的矛盾长期以来,法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潮间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传统教育者认为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播文化,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理性知识,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现代教育者则认为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提倡个体自治,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教育改革既注重共同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又注重自治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二、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一)为了全体学生成功面对学业失败、无资格与无文凭青年和校园暴力等问题,法国总理拉法兰于2003年9月15日组建了由教育部评估与预测司原司长克劳德·德洛为主席的“学校未来的全国讨论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交了题为《为了全体学生成功》的报告。
报告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宏伟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都能具备就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与行为准则,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政府起草了教育系统指导法案,后经议会通过,于2005年4月23日正式颁布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
[2]新法案围绕“为了一个更公正的学校:可信任的学校”、“为了一个更有效率的学校:高质量的学校”和“为了一个更开放的学校”三个方面制订了具体的战略。
学校既要帮助最弱势的学生,又要鼓励最优秀的学生努力争先;既要贡献于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又要扩大精英人才的选拔。
机会平等不应停留于抽象的原则,而要调动所有手段来推动其落实,不能允许青年在离开教育系统时无任何职业资格。
法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向民主化迈进[作者] 刘正伟[内容] 法国现行学制为五·四·三制。
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九年属义务教育,称为基础教育阶段:高中三年,第一学年学习为基础学习阶段,二三学年为分科教学阶段,进行两种教育,一是升入大学教育,一是就业指导教育。
三年学习后,学生需获得一种业士证书,方可毕业。
这种业士证书共有四种:A业士学位;B、D业士;C业士。
其中最为人看重的是C 业士证书。
法国分101省27个学区,全国实行比较统一的教育制度。
一方面它强调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个性教育和特色教育。
进入80年代以后,法国掀起一股民主化教育改革思潮,而作为基础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法语教学更是首当其冲。
其显示出来的诸多特点,亦给世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思考点和借鉴处。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的课程。
课程是人们对社会共同经验——文化的一种特殊选择和组织,其目的是使文化持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很显然,儿童通过学校安排和确立的某些课程,才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获得某种能力。
课程编制一般为两类:一类是重视学科的,传统的法国语文教学即属此类;另一类是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
课程重视学科,是以系统的、富有逻辑性的教材的形式出现的。
在教材的编制上,则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内部的系统、结构和规律。
优点是可以有系统地接触文化遗产,但难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和宽容性等民主价值观。
法国以往的语文教材很重视法语语言和法语文学内部的规律性。
编制的语言课本从法语语言到作为其源头的拉丁语、希腊语,从词、词汇到句子、语法规则,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和封闭的内在结构性;文学课本则既从诗歌、戏剧、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体裁组编课文,又按由古至今的顺序安排法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特别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作品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以引导学生直接与人类文化遗产接触。
这种教育的一个重要缺陷是顾此失彼,没有顾及作为学习和接受主体的学生。
整合性交替培养:法国教师教育课程探析赵 洋 陈云奔摘 要 近年来法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多次重大改革,其中关于高质量的教师职前培养和极具特色的“整合性交替培养”型教师教育课程是提升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形成了双轨合一式的教师培养机构和多元整合式的教师培养路径,继而产生了以行动为导向、以“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为特点的整合性交替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以培养团队、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四重整合为原则,加之多种实习方式的交替进行,旨在提供专业化且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
同时,法国也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时分配的有效统整,体现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与层次化等特点。
关键词 整合性交替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作者简介 赵洋,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 150025); 陈云奔(通讯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哈尔滨 15002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4)01-0139-11进入全球教育治理时代,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也是欧洲教育政策的主要事项之一。
①法国作为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备受政府重视。
2013年法国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框架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计划要基于整合性交替培养原则之下,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获得实践所需的能力”。
②文件不仅回应了欧盟委员会对教师能力培养的核心取向,也①OECD. Building teachers' well-being from primary to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ing in focus[EB/OL]. (2021-07-12)[2023-03-16]. https:///10.1787/722fe5cb-en.②République Française. Arrêté du 27 août 2013 fixant le cadre national des formations dispensées au sein des masters « métiers del'enseignement, de l'éducation et de la formation»[EB/OL]. (2020-09-01)[2023-03-16]. https://www.legifrance.gouv.fr/jorf/ id/JORFTEXT000027905257.139体现出对教师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联系的能力需求。
法国茹尔费里的初等教育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是2013年由时任教育部长吕西安·费弗尔(Lucas Faverge)提出的茹尔费里(Jouffroy)初等教育改革。
此改革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公平性,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对法国的初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之后,法国的教育系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公平的缺失,城市和乡村、富裕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
许多教师反映,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往往无法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
重新定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整课程设置: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技能和跨学科知识。
同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增强教育公平:通过“教育优先区”政策,加大对贫困和乡村地区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缩小城乡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
推行“终身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在学校、社区、网络等不同场所进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茹尔费里初等教育改革在法国引起了广泛和讨论。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伙伴,这使得教师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但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增强了教育的公平性:通过“教育优先区”政策和资源均衡分配,缩小了城乡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对法国社会的影响:这一改革使法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加强了学校与社区、企业的,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