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与“肝”的关系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77.64 KB
- 文档页数:3
自闭症专题(第13期)自闭症与五脏的关系之三——肝肝脏是人的五脏之一,通常我们说的五脏为肝、心、脾、肺、肾。
在五行之中,肝排在最前面,肝对应五行是木,就是木—肝、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关于肝的功能及与自闭症的关系,下面详细介绍。
1.肝主疏泄疏是疏通,泄是宣泄,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的是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人体中,肝有肝气、肺有肺气、心有心气,肾有肾气,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气机是什么意思呢?气机就是气的运行,气的运行机制就叫气机。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促进血液、津液的输送与代谢。
例如,一些肝病的患者如肝硬化,严重时就会出现肝腹水,说明肝的促进血液与津液代谢功能出了问题。
那么,正常人是不会出现肝腹水的,也不会出现与肝有关的津液、血液代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这个枢纽就是脾胃。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以上的功能要依赖于肝气的这个作用,也就是肝主疏泄的这个作用。
如果肝不能很好的疏泄了,脾胃的这种升清降浊的功能也就出了问题。
我们看中医的时候,中医医生就会经常对一些危重病人就会说,你现在属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这其实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出了问题。
此外,肝主疏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主管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肝分泌出胆汁,然后通过胆管储存在胆囊里面,胆汁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例如人吃完饭以后,就会定期的分泌胆汁。
胆汁流到哪里呢?它会流到人的十二指肠里面。
流出的胆汁在十二指肠里与胰腺分泌出的胰综合酶,酶像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进行汇合。
胆汁作为一个激活剂,能将胰综合酶激活,这种胰综合酶如果不遇到胆汁是没有活性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酶的活性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激活剂的影响,一个是受温度的影响。
胆汁就是胰综合酶的激活剂,如果没有胆汁,胰综合酶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一些胰腺出了问题的人,他的胆汁往往是堵塞的,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些黄疸症状,这时胆汁不能很好的分泌,也就不能很好的将这个胰综合酶激活,他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2021,Vol.24No.1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自闭症是儿童神经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三大核心症状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常见伴随症状有遗尿、睡眠障碍、不良饮食习惯、脾胃功能紊乱等[1]。
现代医学认为自闭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中医认为其属于“无慧”“语迟”“胎弱”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2]。
自闭症的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心失所养、肝失疏泄和阴阳失调等,其证型可分为心肝火旺、痰蒙心窍、肾精亏虚、肝郁气滞[3],其中肝郁气滞型与心肝火旺型最常见,约占65%,表明自闭症与肝关系密切[4]。
笔者发现针刺治疗自闭症从肝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机理浅析如下。
1自闭症与“肝”的关系1.1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的关系自闭症的病因病机与“肝”生理功能异常有关。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
”张氏云:“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发于肝。
”肝为元气萌芽之脏,是万物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元气强健的关键[5]。
自闭症发病的根源可能在“肝”,肝功能异常可使心、脾、肾等脏受累,最终损伤大脑[6]。
肝主升发,具有协助各脏生长发育的功能,若肝失条达、升发不利,五脏失于濡养,则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脑和神经的发育。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等功能,肝失疏泄或疏泄过度则会使脏腑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儿童身心发育异常。
“肝为生命之本”,是调节生命活动的纽带,自闭症可能与先天肝失疏泄有关[7]。
明代万全《育婴家秘》中提到“小儿肝常有余”,此“有余”于患儿来讲,即为肝升发、疏泄过度。
疏泄异常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情志致病的主要机制是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故肝疏泄过度的异常多表现在情志上,相当多的自闭症患儿婴幼儿期情绪变化大、多动和睡眠少,且情志的异常最容易引起的也是“肝”的病症[6]。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年级:护理学09(4)班姓名:谭妙燕学号: 0904504449[摘要]儿童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主要认为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有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认知障碍等方面的特征。
早期干预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行为干预强迫行为发育障碍[前言]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Kanner在1943年首次报道。
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中最为多见的一种亚型。
孤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率为4—5:1。
儿童孤独症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给儿童、家长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下面主要是从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这几方面来介绍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正文]1 病因分析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不清。
目前认为是一种由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1.1 遗传因素通过对同病率、高发家系的研究提示, 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 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95. 7%, 同胞患病率为2. 0%~ 3. 0%, 超过一般群体的50 倍;高发家系的研究结果推测孤独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1] , 在家庭分析中发现父亲性格以内向为主( 55%) 的父亲家族史中大部分是患儿父亲语言发育延迟, 推测这些父亲也具有与子女相似的认知缺陷。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 高于一般人群, 存在家族聚集现[ 2]。
有报道, 1 对孪生兄弟同患儿童孤独症, 患儿家族中及母婴产期均无异常,生后未患重大疾病, 早期上幼儿园接触社会( 无不良因素) 。
由此可见病因与基因缺损关系密切。
1.2 神经生物学因素对孤独症的尸检及脑影像均提示孤独症患儿脑结构有所改变, 如杏仁核、小脑、海马大多数细胞结构改变, 浦肯野氏细胞消失。
儿童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患孤独症的个体,其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遗传率高达90%以上,表明遗传因素在孤独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一项基于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的研究发现了多个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位点,为进一步揭示孤独症的遗传基础提供了线索。
儿童孤独症的神经生物学特征也受到广泛。
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在大脑结构、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存在异常。
例如,孤独症患者的大脑体积普遍偏小,特别是额叶和颞叶区域。
与正常发育相比,孤独症患者的神经递质系统(如谷氨酸、血清素和多巴胺系统)存在不平衡,这可能导致社交和语言障碍等症状。
虽然遗传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些研究表明,母孕期和围生期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和炎症、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
例如,母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对胎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近年来关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接触环境毒素(如有机氯和有机汞等)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困难、重复性和刻板行为。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诊断标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的缺陷,表现为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的回应和发起互动的能力受损。
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多种运动和(或)非运动行为的重复性模式,且与社会情境无关。
症状在发育早期出现(但可能直到当前或之后才被充分觉察)。
症状导致在社交、职业或日常生活中显著的局限性或异常表现。
缺乏与一种或多种普遍存在的发育迟缓相一致的精神迟钝或智力障碍。
在临床诊断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诊断工具,如孤独症观察量表(ADOS)、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ADI-R)和神经心理评估工具等。
这些工具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1.孤独症是一种()。
答案:广泛性发育障碍2.第一个把孤独症概念引入大陆的人是()。
答案:陶国泰3.关于孤独症发病的性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男性多于女性4.以下选项描述孤独症儿童感觉异常,正确的有()。
答案:喜欢闻汽油味;不喜欢某种特定材质的衣服5.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坎纳第一个提出了包括亚斯伯格症在内的孤独症概念。
()答案:错第二章1.下列对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缺陷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偏好几何图形2.孤独症儿童的听觉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
答案:对环境声音的刺激存在敏感或迟钝现象3.以下哪一项是婴幼儿孤独症的早期警示信号()。
答案:12个月时,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4.孤独症患儿的评估环节包括:()。
答案:家庭访谈;体格检查;医疗记录回顾;病史的询问5.共同注意就是两人及以上,把注意力同时放在一个对象上。
()答案:错第三章1.孤独症的用药原则是()。
答案:用药剂量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2.关于微营养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为预防孤独症,孕妇铁剂的摄入越多越好3.有关补充必需脂肪酸的研究表明()。
答案: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同龄儿童比较,体内特定种类的必需脂肪酸含量低4.孤独症的二级预防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答案:加强孕期保养;提高全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做好儿童期保健;做好婚前医学咨询和优生优育咨询5.中医对孤独症的认识,从脏腑阴阳及精气血津液出发,认为本病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答案:对第四章1.以下描述不符合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特征的是()。
答案:融合教育可治愈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2.以下关于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融合教育理念的起源早于全纳教育3.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能力提升的主要困境是()。
答案:缺少资源教室、专业教师和适宜课程4.建构孤独症儿童学前康复和融合式教育支持系统,应当包括()。
中医对孤独症儿童三大核心障碍的认识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摘要】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以行为学塑造和矫正为主,成年后只有极少数人回归社会.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是该病的三大核心症状.中医古籍对“自闭症”或“孤独症”没有明确的命名,但却不乏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认识.自闭症患儿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药物配伍、标本兼治,可使孤独症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因此,中医药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可以做到个体化且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需加强中医药治疗自闭症的基础研究,明确药效机理和作用靶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3页(P431-433)【关键词】孤独症;中医;辨证论治【作者】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9人际交往障碍是儿童发展障碍的核心体现,主要表现为目不视人,目光回避,听而不闻,不愿交际,孤僻独行,退缩,自我封闭。
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始于肝,累及心、脾、肾,最终伤及脑[2-6],认为肝失疏泄是造成患儿精神情志异常、内向孤独、自我封闭的原因[7]。
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心情开朗。
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
中医对儿童孤独症病因阐释的探讨摘要:中医古代文献未发现孤独症一病的记载,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的解释一般沿用精神发育迟滞的共性说法即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窍不通,神失所养等。
虽然孤独症属于精神类疾病的范畴,但这种说法在解释孤独症特有的行为、情感、智力水平等方面则显牵强。
笔者提出一个新的分析解读模式,认为孤独症病始于“肝”,即病根在肝,累及肾、心、脾等脏,最终伤害的是大脑。
过去的理论强调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先天不足则脑海失养,从而导致智力和情感发育的迟滞。
现代观点则认为肝肾共同影响着人类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形成。
孤独症的成因则与先天的“肝”的功能异常有直接的关系。
婴幼儿同样存在“肝失疏泄”的病理状态,只是表现形式与成人明显不同,不容易被识别。
笔者进一步推测孤独症患儿很可能存在先天的肝疏泄功能异常的体质,由于它发生在婴幼儿发育的不同阶段,因此对智力和身体发育的影响结果程度不同,然而对情感、心理、社会交往障碍等方面的影响是相近的。
孤独症患者一生都会受到“肝郁”的病理基础的影响,导致该病预后差,彻底康复治愈的几率极低。
以往中医治疗多强调肾和心,而忽视肝,该观点的提出对发挥中医药的特点治疗和预防孤独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儿童孤独症(children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以及狭隘的兴趣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孤独症发病的原因和机制至今还不清楚。
中医古代文献无“孤独症”的病名,现代临床尚无出台规范统一的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孤独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导致心窍不通,神失所养,肝失条达,升发不利,其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1】。
对于这样的分析解释笔者认为只得商榷。
1“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能够引起孤独症吗?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生髓。
而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曰“脑为髓之海”。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表明古人早已经认识到脑与精神活动的密切关系。
中医怎么认识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病,主要是一种儿童行为发育疾病,很多孩子在患了自闭症之后,采用保守治疗—中医治疗,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儿童自闭症的呢?中医专家认为自闭症的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紊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
”脑的功能正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
”明代李时珍更是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谓:“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
”1、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昃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医方集解》曰:“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若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神明用之不足,元神不得滋养,而发为精神活动异常。
孤独症儿童常见于母孕期间感受外邪,跌倒损伤,精神刺激,误服药物等损伤胎元,或父母健康欠佳。
孕母体虚,高龄妊娠导致胎儿禀赋不足。
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孩子先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
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工具使用不当,亦可直接损伤元神之府。
临床中精亏髓少,骨骼失养,则生长缓慢,身材矮小,骨骼痿软。
脑髓不充,则智力迟钝、动作迟缓。
2、神失所养心窍不通心主神志,心藏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神”的具体表现。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这一切都强调了心在主管神志,思维活动方面的重要性。
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灵活,反应敏捷。
心主神志功能不正常,表现为神志不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
孤独症儿童不认亲疏,表情淡漠,不喜交际,听而不闻,言语重复,语难理解,行为怪异,兴趣狭窄,貌聪无慧等表现皆因心神失养所致。
如气郁化火,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