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材料成型的论文参考
- 格式:docx
- 大小:42.59 KB
- 文档页数:6
复合材料湿法模压成型工艺参数研究王英男;潘利剑;刘国峰【摘要】采用湿法模压成型(WCM)工艺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对浸润时间和固化压力两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制备了不同参数的层合板.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参数制备层合板截面的微观形貌,对层合板成型质量进行表征,主要包括层合板厚度、纤维体积含量、短梁剪切强度(ILSS)、压缩强度以及拉伸强度的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当浸润时间4min、固化压力1MPa时,层合板的成型质量最好,截面缺陷较少,力学性能优良,力学强度相对提高5%~11.45%左右:随着浸润时间的增加,力学性能先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固化压力的增加,层合板的纤维体积含量和力学性能都逐渐增加,在浸润时间10min/固化压力1.5MPa时,纤维体积分数和拉伸模量达到最大值,为66.12%和86.50GPa.【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8(061)014【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湿法模压成型;复合材料;浸润时间;固化压力;力学性能【作者】王英男;潘利剑;刘国峰【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620;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高比强度及比模量、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疲劳强度、吸能抗震性优良和可设计性强等特点[1–2],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和成型工艺的不断发展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目前,轻量化是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
有数据显示汽车整车质量每减少100kg,油耗可降低0.3~0.6L/百千米[3]。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相对于铝合金结构件可减重20%~40%,相对于钢类金属件减重60%~80%[4],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汽车动力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并保护环境。
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中的大批量应用受到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制约[5–7],在复合材料的成本中制造成本占了60%~70%,成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选择的工艺相关,因此快速发展并深入探索适合汽车行业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研究的重点[8–9]。
外壳注塑模具设计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
首先分析了充电器外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选择了成型设备。
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
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射机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
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AbstractThe mould injection design of charger shellAbstractThe designing methods of injection mould of the charger shell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First,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sed,including material properties,form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th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forming equipment is selected.Then the parting line is selected,the number of cavities is determined.The specific introduction are made on gating system,cooling system,Molding parts,Steering mechanism,moulding mechanism,and spacer parting institutions.Then the standard mould bases and Mould materials are selected.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forming equipment is checked.Finally,problems that may emerge during the mold installation process are analysed an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re provided.Threepence mould is used on the design of charger shell,that is pouring material and the plastic parts are ejected from different parting lines.there are four cavities in this mould,finally a stripper plate is used to push off the charger shells.Keyword:Charger shell;Injection mould;Threepence mould;Gating system;Moulding mechanism;Space parting institutions目录摘要 (1)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第二章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4)2.1材料性能 (4)2.2成型特性和条件 (4)2.3结构工艺性 (4)2.4零件体积及质量估算 (5)2.5充电器外壳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5)2.6初选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 (5)第三章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7)3.1分型面的选择 (7)3.2确定模具基本结构及模架的选定 (7)3.3确定型腔的数量和布局 (8)3.4浇注系统设计 (9)3.4.1主流道设计 (9)3.4.2分流道截面设计及布局 (9)3.4.3浇口设计及位置选择 (10)3.4.4冷料穴设计 (11)3.4.5浇口套的设计 (12)3.5注塑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12)3.5.1型腔、型芯结构设计 (12)3.5.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3)3.6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4)3.7脱模机构设计 (15)3.7.1脱模力计算 (15)3.7.2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机构 (16)3.8定距分型机构设计 (16)3.9冷却系统设计 (17)3.10模架及模具材料的选择 (18)第四章注射机相关参数校核 (19)4.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19)4.2注射压力校核 (19)4.3锁模力校核 (20)4.4模具厚度的校核 (20)第五章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22)5.1模具的工作原理 (22)5.2模具的安装 (23)5.3试模 (23)5.4设计总结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玩具产业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玩具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装备。
LD5铝合金锻造工艺及热处理研究工艺成佳佳(陕西理工学院材控081)指导老师:刘艳【摘要】:由于细晶粒组织对锻件的硬度、塑性、抗腐蚀性、疲劳极限、断裂韧性及外观均有良好的影响,因此如何控制锻件的晶粒度,一直是锻造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以LD5合金为例研究该合金锻件晶粒细化的最佳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以提高LD5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
【关键词】:铝合金;锻造;热处理1.引言1.1铝合金的研究现状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
铝合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同时焊接技术的发展又拓展了铝合金的应用领域,因此铝合金的焊接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铝及铝合金存在易腐蚀、不耐磨、焊接难等缺点。
而化学镀等工艺改善了铝及铝合金的性能,促进了其广泛的应用。
化学镀镍作为铝和铝合金理想的表面改性技术之一,其重要性在不断的增加。
铝是一种难度的金属基体,由于铝于洋有很强的亲和力,铝基体表面极易生成氧化膜,会使结合强度变变差。
故要在铝合金基体上得到结合力强、性能优良的镀层,正确的前处理是成功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1.2铝合金简介铝的密度小(纯度为97.5%的铝为ρ=2.703g/cm3),熔点低(660℃),铝是面心立方结构,故具有很高的塑性(δ:32~40%,ψ:70~90%)。
抗腐蚀性能好;还有其他优点,如导热和导电性能好,可焊。
但是纯铝的强度很低,退火状态σb值约为8kgf/mm2,故不宜作结构材料。
通过加入合金元素及运用热处理等方法来强化铝,就得到了一系列的铝合金。
铝合金在保持纯铝质轻等优点的同时还能具有较高的强度,σb 值分别可达 24~60kgf/mm2。
这使铝合金成为理想的结构材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及航空工业等方面,飞机的机身、蒙皮、压气机等常以铝合金制造,以减轻自重。
航空材料论文范文目录1.航空复合材料概述.... (2)1.1复合材料...... 21.2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3)1.3C/C 复合材料在高超飞行器中应用....42.C/ C 复合材料................................ (5)2.1 概述................................ (5)2.2 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微观结构................................ . (5)2.3 碳/ 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 (6)2.3.1 物理性厶匕能 (6)2.3.2 力学性厶匕能 (6)2.3.3热学及烧蚀性厶匕能...... (6)2.3.4摩擦磨损性厶匕能...... (7)2.4碳/ 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 (7)2.4.1液相浸渍工艺...... (7)2.4.2 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7)2.4.3碳/碳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8)2.5碳/ 碳复合材料的应用...... (8)2.5.1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 (8)2.5.2刹车领域的应用......82.6 碳/ 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及防氧化............................... (9)2.6.1碳/ 碳改性抗氧化....... (9)2.6.2碳/ 碳涂层防氧化....... (9) (10)航空复合材料与碳/ 碳复合材料概述摘要: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性质的物质复合形成的新型材料。
一般由基体材料和功能组元所组成。
复合材料可经设计,即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布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优点互补,因而呈现了出色的综合性能。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应用及成型工艺分析摘要:复合材料因其本身的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其中蜂窝夹层结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复合材料,其一般是通过2层及以上蒙皮、蜂窝夹芯再以胶黏剂来固结的形式制备而成,已经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舰船、医疗、建筑等领域。
文章就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成型工艺、工艺要点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应用;成型工艺引言讨论并分析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应用及成型工艺,需明确该种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流程,判定并总结其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因此来实现对成型工艺的有效控制,使其达到更好的制备效果,满足各个方面的应用需求。
1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应用1.1 航空应用(1)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抗剪切失稳能力强、弯曲强度大等因素而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航天结构中,尤其是该种材料的减重效果,在舵面、副翼、舱门、雷达罩等结构上有着极好的应用效果;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最早出现在美国F15战斗机系列的平尾、垂尾、机翼前缘等位置;其后用于F/A18飞机上的飞行控制面;后续在F35飞机上的方向舵、垂尾前缘、襟副翼等位置皆有应用。
而在民用飞机上,该种复合材料也具备着一定的优势,B787、A380、A340、A320等飞机上皆有含该项材料的结构件,比如方向舵等。
(2)因蜂窝夹层结构材料耐腐蚀、减震、力学性能优良,亦会较多应用在各种航空航天功能件制造上,比如天线罩、整流罩等结构功能件;借助适宜的外形设计,不但可满足飞行器整体的气动外形标准要求,还可借助结构设计与模拟计算,通过设定相应的结构形式来满足飞行装置透波等性能要求;此外,在各种飞机饰件选择与装饰时亦会应用到该项材料,比如飞机内饰板壁、底板等结构。
而在蜂窝夹层结构工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内的专业研究学者亦开始探索“绿色蜂窝+改性酚醛预浸料”、“绿色蜂窝+改性酚醛预浸料”等绿色蜂窝夹层结构在飞机侧壁板等结构上应用的可能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
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盲孔件的模具设计学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摘要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电子业中则为突出。
电子产品的外客大部分是塑料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塑料模具和塑料性能。
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
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很多。
其主要用于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和气压成型等。
而注射模,挤出约占成型总数的60%以上。
注射成型分为加料,熔融塑料,注射制件冷却和制件脱模等五个步骤。
当然如利用电气控制,可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作业。
塑料注射模主要用于热塑料制品的成型,已成功的用于成型热固塑性塑料制品,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艺装置。
注射模的基本组成是:定模机构、动模机构、浇注系统、导向装置、顶出机构、芯机构、冷却和加热装置、排气系统。
因注射模成型的广泛适用,正是我这个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塑料制品;塑料注射模;注射;挤出;压制;压铸;气压成型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 (2)1.3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3)第二章塑料的工艺分析 (4)2.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4)2.2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 (4)2.2.1ABS塑料主要的性能指标 (4)2.2.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5)第三章注塑设备的选择 (6)3.1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6)3.1.1模具所需塑料熔体注射量 (6)3.1.2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 (6)3.2选择注射机 (6)3.3模架的选定 (6)3.4注射机的校核 (7)3.4.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7)3.4.2锁模力校核 (7)3.4.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8)第四章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9)4.1型腔布局 (9)4.2分型面的设计 (9)第五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11)5.1主流道的设计 (11)5.2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11)5.3分流道的设计 (12)5.4浇口的设计 (13)5.4.1浇口的选用 (13)5.4.2浇口位置的选用 (13)5.4.3浇注系统的平衡 (13)5.4.4排气的设计 (14)第六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15)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5)6.1.1凹模结构设计 (15)6.1.2型芯结构设计 (16)6.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6)6.2.1外形尺寸 (17)6.2.2内腔尺寸 (17)第七章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9)7.1导柱结构 (19)7.2导套结构 (20)第八章脱模机构的设计 (21)8.1脱模机构的总体原则 (21)8.2推杆设计 (21)8.2.1推杆的形状 (21)8.2.2推杆的位置和布局 (21)8.3推件板设计的要点 (22)第九章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3)9.1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23)9.2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24)第十章模具的装配 (25)10.1模具的装配顺序 (25)10.2开模过程分析 (26)参考文献 (27)外文资料中文译文致谢第一章前言光阴似梭,大学二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二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塑料端盖的注塑模具。
铝合金压铸技术论文铝镁合金质量轻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以及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减振性能,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铝合金压铸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铝合金压铸技术论文篇一浅析铝镁合金压铸成型技术及应用摘要:铝镁合金质量轻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以及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减振性能,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这种合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德国使用以来,成了最广泛使用的铸造镁合金的基础。
本文综述了铝镁合金的成形技术及其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工业以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铝镁合金;压铸成形;铝镁应用引言在今天人们更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时,以质轻和可回收利用为应用特点的铝镁合金结构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日益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的理想材料。
现代科技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 使其各项独特优点日臻完善, 应用范围迅速扩展, 特别是汽车及3C 和航空用铝镁合金零部件的大量应用,使铝镁合金成为目前各研究和生产单位所关注的热点。
本文论述了铝镁合金的成形工艺及应用现状。
1 铝镁合金成形工艺压铸成形是铝镁合金铸造最主要的成形工艺。
铝镁合金有优良的压铸工艺性能:合金液粘度低,流动性好,易于充满复杂型腔。
用铝镁合金可以很容易地生产壁厚的压铸件,现在最小壁厚可达镁压铸件的铸造斜度为,而铝合金是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比铝压铸件高铝镁合金的熔点和结晶潜热都低于铝合金,压铸过程中对模具冲蚀比铝合金小,且不易粘型,其模具寿命可比铝合金件倍铝镁合金件压铸周期比铝件短,因而生产效率可比铝合金提高铝镁合金铸件的加工性能优于铝合金铸件,铝镁合金件的切削速度可比铝合金件提高27%,加工耗能比铝合金件低31%。
生产经验表明由于生产效率高,热室压铸的铝镁合金小件的总成本低于冷室压铸的铝合金同样件。
近年来,一些新的压铸方法包括真空压铸、充氧压铸、半固态压铸也相继发展应用。
其在消除铸造缺陷,提高铸件内在质量方面具有传统压铸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毕业论文选题】模具毕业论文题目模具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具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题目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模具毕业论文的题目,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一)注塑模具设计1、《薄壁注塑模具的结构优化设计》随着塑料制品在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薄壁注塑件的需求日益增加。
薄壁注塑模具在成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填充困难、翘曲变形等。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薄壁注塑模具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浇口位置、冷却系统等,以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创新设计》汽车内饰件的质量和外观对于提升汽车的整体品质至关重要。
本课题将针对汽车内饰件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注塑模具的创新设计,包括模具结构、成型工艺等方面,以满足汽车行业对内饰件的高标准需求。
(二)冲压模具设计1、《高强度钢板冲压模具的磨损分析与优化》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导致模具磨损。
本课题将通过对高强度钢板冲压模具的磨损进行分析,建立磨损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开发》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具有生产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
本课题将研究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包括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等,以实现复杂冲压件的高效生产。
(三)模具制造工艺1、《模具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电火花加工是模具制造中常用的一种特种加工方法。
本课题将通过实验研究,优化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参数,如放电电流、脉冲宽度等,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2、《模具高速铣削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高速铣削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将分析高速铣削加工中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因素对模具表面质量的影响,为实际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重结晶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研究原创学术论文重结晶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研究*易中周谢志鹏黄勇马景陶(云南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摘要:本文研究了重结晶碳化硅高温材料的凝胶注模成型。
着重讨论了SiC粉体的分散性、悬浮体的流变性、沉降行为以及烧结机理。
结果表明,选用适量的分散剂TMAH调整浆料pH=11.9附近可制备出固相体积分数高达70Vol.%的SiC浓悬浮体。
沉降实验表明,该浓悬浮体中粗细SiC颗粒间能达到均一稳定的分散,悬浮粒子不会产生明显地沉降。
凝胶注模成型所得坯体在2450℃,氩气氛中烧结后可获得重结晶碳化硅高温材料,其体积密度为 2.52 g.cm-3,对应的抗弯强度为55.4MPa。
关键词:凝胶注模成型;重结晶碳化硅(R-SiC);流变性;沉降行为*国家973基金资助项目(G2000067204-01)易中周:男,1965年生,副教授1 引言凝胶注模成型(Gelcasting)技术是由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M.A.Jenny 和O.O.Omatete教授等人[1-2 ]首先发明的一种陶瓷净尺寸成型技术,是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最新的胶态成型工艺。
该法是将陶瓷粉料分散于含有有机单体和交联剂的水溶液中制备出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的浓悬浮体,然后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陶瓷粉料中的有机单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相互交联三维网状结构的高聚物,使浓悬浮体形成凝胶而原位固化,从而获得密度高、均匀性好、强度高的坯体。
目前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Al2O3、ZrO2、SiC、AlN、Si3N4等氧化物或非氧化物的精密陶瓷体系[3-6]。
对于粒径分布较宽的含有粗颗粒粉体的耐火材料成型目前大都采用注浆法、干压、等静压等成型技术,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成型高温材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本文通过对含有粗颗粒碳化硅(~250 m)的浓悬浮体的流变性、粉体的分散性和沉降实验等的研究,以期制备出高固相体积分数、低粘度,又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碳化硅浓悬浮体,并浇注出形状复杂、均匀致密、高强度的坯体;在2450℃,氩气氛中进行烧结后获得重结晶碳化硅高温材料,并测试分析坯体和烧结体的性能、烧结机理及显微结构特点。
有关材料成型的论文参考 浅谈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 【摘要】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改变材料的结构、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改变表面形状,研究材料在热加工的过程中受到其它相关工艺因素的影响,是综合材料到产品设计开发一直到产品成型的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成型与控制过程是汽车、船舶、石油机械等方面的基础技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加工 产品设计 模具制造 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两大方面 随着这门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材料成型及空工程模具制造主要有两个方面:模具与焊接。在模具方面上也分为很多种,主要有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锻造以及铸造等。其中塑料模具具体包括材料的注塑、吹塑以及吸塑等,其中注塑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而冲压模具又包括拉伸、翻边、冲孔、等。第二个方面就是焊接,焊接是一种低成本的利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工艺手法,在材料之间的连接还没有发现另外一种工艺方法比焊接更为有效,并且还能对产品带来巨大的附加值。如今,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焊接技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发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技术在焊接方面日趋成熟,在当代的工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的分析 一控制工程的加工和金属材料的成型。 1.材料的一次性成型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材料的挤压,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内对金属胚料进行加压,使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产生变形,进而获得与模孔相一致的尺寸工件。挤压的特点是加工完成后的产品塑性好,不容易发生变形。另一种是材料的拉拔,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内对金属胚料的端部施加拉力,使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进而获得与模孔相一致的工件。拉拔的特点材料在变形时受到的阻力比挤压小,但是对金属胚料的塑性要求相对较高。还有一种就是材料的轧制,金属材料受到旋转轧辊的压缩而发生塑性变化,进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2.对金属材料的二次加工 对金属材料的二次加工方法有很多种。如铸造、冲压、旋压、 焊接等方法都可以对材料进行二次成型加工。铸造就是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之中,通过其它方法对模具施加压力,使之发生形变。特点是材料的变形阻力大,可以加工相对复杂的工件,适合工厂的批量生产。冲压是金属材料在模具上受到压力机施加的压力,进而发生的塑性变化获得所需要的工件。旋压就是将金属胚料压紧在旋转的模具上并随着芯模旋转而旋转,以此来借助旋轮的离心力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之发生塑性变化,进而获得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的工件。旋压的特点很突出,材料受到的工艺压力较小,适合不同尺寸的工件加工,对模具的要求也相对简单,但是生产效率比较低。最后就是焊接技术,焊接就是通过对工件的加热或施加压力,使焊接的元件更合的结合在一起。焊接又分为融化焊、压焊和钎焊三种,熔化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元件接头的地方加热到融化状态,对其不断施加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压焊是在焊接的过程中,对元件只施加压力进而完成的焊接的方法。钎焊是指焊接元件所采用的钎材料熔点比较低,将焊接元件加热到钎材料的熔点,充分利用液态化的钎材料的特性,润滑焊件使材料之间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焊接的一种方法。
3.非金属材料的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加工技术 非金属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挤出成型,利用旋塞和螺杆的挤压与切割的作用对固体胚料进行熔融处理通过一定的压力通过模具,待冷却之后,进而获得所需要的元件。挤压成型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比较好、使用范围较广,设备的要求简单,企业投资少,见效快。
一种是注射成型,其原理是通过注射机将胚料加热至融化,然后利用高压将材料射入到模具型腔之内,等到冷却之后,获得所需的元件。这种技术手段具有生产效率高、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可以加工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适合工厂内的大量生产。
最后一种是压塑成型法,其原理是将材料助于密闭的模具之中使用加压和固化等成型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一次性加工多个工件,所生产处的工件收缩性小、不易发生形变,性能完善,但是这种方法生产周期较长,效率低。
三、对材料加工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精确的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如今,精确材料加工技术已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中这种技术更被广广泛的应用。
二自由成型与快速的加工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产品的研发速度也逐渐受到制造商的重视,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自由成型快速的加工技术备受人们关注。
三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仿真与模拟。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实验和理论的探究材料性能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材料加工制作过程中采用模拟与仿真比理论与实验做的更加全面深刻,可以做一些在实验和理论方面所做不到的研究。因此,材料的加工制作的仿真与模拟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
四、结束语 随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会更加有效的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更新即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又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当今时代,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快科学技术的研发速度,把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材料成型工艺需要应对这种社会的主流形式,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以此来应对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昌贵,朱慧,刘斌,王晶.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1,05.
[2]黄振峰.关于机械电子方向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1,07.
[3]冒国兵,张光胜,张海涛.刘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9.
浅探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金属材料的应用,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本文将基于金属材料成型加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对新型金属材料固有特性与加工特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的成型加工技术进行综合探究,以期促进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加工技术 引言 当前,新型的金属复合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型材料虽然成本与技术要求都较高,但其所具有的材料特性相较于普通的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性能优势,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除此之外,更多的零部件制作采用新型金属材料,也催生了很多先进的成型加工技术。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究竞如何才能促进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当前的材料工程师应该重点关们的问题。
1新型金属材料的选材原则 金属复合材料中添加增强物可使复合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但也会给对金属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增加相当的困难,而因为金属复合材料种类的不同,使得在加工方法和工艺上也会产生许多的差异。比如某些金属复合材料在复合过程中便能完成,如连续纤维曾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而有些却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更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与探讨的长久性课题。
2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的原则分析 应用于工程施工以及企业产品中的新型金属材料通常具各耐磨性良好、硬度高的特性,具各这此特性的新型金属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及产品的成型与质量要求,却也为成型加工带来了定的难度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金属材料成型加工的质量,针对小同的金属会采用小同的加工技术例如有此特殊的金属复合金属材料只有通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性增强,才能实现成型加工而其他特殊的新型金属材料在进行成型加工时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因此,在进行一次加工-时要做到因材料的小同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切实推进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的实践进程。
3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的技术 3.1铸造成型法 铸造成型法借鉴了现有成熟的铸造工艺,是满足第二节所述的几点要求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生产复合材料零件的常用方法。但是在选择工艺方法和参数时必须对现有铸造工艺做必要的改进,因为这些熔体的黏度、流动性等特点会随着增强颗粒的加入而发生改变,高温时还会发生化学反映,如增强颗粒与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解决办法是:在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时,可采用砂型铸造、压铸、熔模铸造以及金属型铸造等几种方法。对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为了防止增强物和液态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应该在熔化时严格控制熔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如界面反应:3SiC+4Al→Al4C3+3Si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于高温时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而界面反应导致的后果是其黏度增大且无法浇铸,不稳定的化学反应物会生成,材料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如:Al4C3。而铝合金复合材料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对铝熔液进行精炼和除气,常用方法是先精炼、再用变质剂进行造渣,而后除去熔体中的杂质和气体。而这些方法不能用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因为材料中的颗粒会被加入精炼剂除去。
3.2挤压、模锻塑性成型法 制造短纤维、晶须、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别是颗粒增强铝基、镁基复合材料可以应用挤压、模锻、超塑成型等工艺方法,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能生产出组织致密,性能好的零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可以使用润滑剂和模具表面涂层处理改善摩擦条件,有效的润滑可以使挤压力降低25%~35%。金属基体中含有一定体积分数的增强物如晶须、颗粒,大大降低了金属的塑性,变形阻力大,成型困难,坚硬的增强颗粒对模具磨损厉害。2适当的提高挤压温度,可提高材料的塑性,这是由于颗粒的加入会使基体金属的变形抗力增加,塑性降低,降低变形抗力,但挤压温度也不宜过高,太高的温度会导致基体合金过烧现象。3增强物含量的不同决定着挤压速度的不同,采用较高的挤压速度用于增强物含量低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较低的挤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