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84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下册《3桃花心木》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明白得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锤炼、勃勃生气、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明白得,体会种树人的用心,明白得作者从中领会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预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漂亮,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专门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
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如何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如何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如何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闻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查找答案。
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明白得“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气”等词语的意思。
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摸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摸索:种树人是如何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领会道理1.在林清玄的经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专门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桃花心木》人教版六班级语文下册教案《桃花心木》1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沉醉”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蕴含的哲理,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
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得胜利的道理。
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胜利。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演示文稿。
搜集关于面对失败英勇顽强的故事。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预习课文,自同学字词。
给同学推举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英勇顽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爱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冗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消失了失误,他还有信念表演下去吗?今日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肯定的道理来。
〔板:顶碗少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听读,订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局部写的,每局部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局部: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终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全部观众的强烈掌声。
其次局部: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出示自学思索题,同学小组自学商量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消失了几次?每一次的消失你都有什么感受?2.自由读课文其次局部,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沟通,朗读体会1.指名沟通商量结果。
2.结合汇报让同学朗读相应的局部,朗读第一局部让同学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改变及观众的心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桃花心木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桃花心木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课文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相关知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七、教学步骤时间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课前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3桃花心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桃花心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不确定”、“枯萎”、“勃勃生机”等,并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桃花心木树的特点,分析课文中作者观点的表述方式,以及理解作者借桃花心木树比喻人生的用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桃花心木树的特点及其比喻人生的用意,并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观点的表述方式,以及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三、教学过程1.引出课题(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桃花心木树的图片和介绍其特点,引出课文《桃花心木》的课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如何面对挫折的问题。
2.个人观点阐述(10分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挫折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表述。
之后,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问题提出(10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桃花心木树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借桃花心木树比喻人生的用意是什么?等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4.分析解决(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再次强调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将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师主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主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桃花心木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能力目标1、入情入境的读好文章,增强朗读功底,理解感悟能力。
2、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感受其表达效果。
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紧扣课文主题,让学生在分析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注重抓住课文的训练点,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训练机会。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四、主要板书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要点:学习生字词,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案充分自主预习。
篇二:桃花心木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考考你的记性。
出示图片你们一边欣赏一边去记图片上的文字,看看谁记得多。
最好是连图片的样子也描述出来。
比比谁记得最多,老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没听出激情。
再来一遍。
桃花心木,多么好听的树名。
2、欣赏激趣:(课件播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枯萎、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我”从种树人的话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我” 从种树人的话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我” 从种树人的话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导语: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高大的皂荚树,认识了守卫边疆的白杨树,认识了鸟的天堂一一大榕树,认识了苍劲挺拔的黄山松,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树。
(课件岀示:桃花心木的图片)认识这种树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图片或者资料。
4、激情导入: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一马平川。
因为,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
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被困难击倒;而有的人不甘沉沦,成为杰出的人才。
人才和木材一样都要经受自然界的考验。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借树喻人的文章《桃花心木》。
5、学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林清玄的资料。
(简介作者: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集体正音,教师指导。
侥(jiao)幸租(zU)给插秧(ydng)从(c6ng)容模(ni6)仿汲(ji)取3、质疑交流:你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这些不理解的词语。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 3.桃花心木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对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
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桃花心木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题,全班齐读
2.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指名反馈搜集到的有关桃
花心木的资料
3.课文中是怎么介绍桃花心木的呢?请同学们自读
课文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是怎么介绍桃花
心木的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自读介绍桃花心木的句子,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桃花心木特点的词语
4.指名反馈
5.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树的呢?请
读课文
三、了解种树
过程
1.自读课文,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
2.集体反馈
3.指名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4.指导朗读:“这个种树人真是太奇怪了”,用疑
惑语气读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 “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 “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课后记。
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2课时【学程导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独立阅读课文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
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林清玄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交流:
(1)指名读道理,屏幕出示
(2)交流问题:林清玄要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3)、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有2个好处是什么?生读,老师板书。
二、联系这篇课文,林清玄是怎样描述这种不确定的呢?默读课文找出来。
1、生找出,课件出示,师生总结。
2、过渡:种树人奇怪的做法让我产生了疑问,找一找,读出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
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2、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3、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4、生齐读,我们从中读出了作者的不理解,师提问:(1)、你为什么不按时给树浇水呢?生读,师小结。
(2)、你如果每天都来给树苗浇水,它就不会枯萎了
吧?
5、小结,屏幕出示填空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出示古今中外人物的事例
4、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不确定的,我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怎样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运用今天所学的道理,写下此时你的真实想法。
五、全文总结,升华感情。
1、屏幕出示,生仿照句子练习说话。
2、教师总结激情。
板书设计
生活考验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
转化能量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