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22
民航运输机发展史前言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被飞行安全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the first eleven)。
直到一次大战結束后,随着軍事需要的剧然減少,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
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搭乘飛機旅行往往被看作一种冒險性的時尚方式,直到60年代后期,隨著噴射機飛行高度高過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萬英呎左右)、同時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穩舒適的旅程,搭机旅行才逐漸广为大众接受。
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飛機的旅客約有16亿人次之多,還在逐年不断成長。
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飛機的優點是快捷與机动: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時間。
其次是机动,飛機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貨源数量隨時增減班次。
而在众所瞩目的安全性上来說,拜科技進步之賜,世界民航定期航線失事率已大幅降低,目前西方国家設計製造飛機的平均百萬操作小時(飛時)失事率僅約0.37,遠較陸路運輸为低;但因为空難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輿論關注與质疑焦點。
依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七號附約規定,航空器依其升力來源之不同可归类为(1)飛機(2)旋翼機(3)滑翔機(4)气球或飛艇等4個類別。
根據「白努利原理」,飛機的升力來自依本身前進時行經翅膀的氣流所產生,旋翼機(或俗稱的直昇機)則利用「旋翼」的圓周運動產生升力,改變旋翼的運動即能改變其飛行狀態。
滑翔機本身不具有動力,需靠外力拖曳運動後再利用長長的翅膀產生升力,然後順著地表的上升氣流「御風而行」;前述三種航空器都比空氣要重,氣球或飛艇則比空氣要輕,完全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浮於空中,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戰時曾被廣泛運用作為對敵方城市轟炸或戰線觀測的載具。
飞机的历史发展历程飞机的历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17世纪,中国的著名发明家和科学家空山流水在其著作《筹算经》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制造能够在空中飞行的设备的想法。
然而,直到19世纪下半叶,人类才开始真正思考和研究如何制造一种能够实现人类飞行的机器。
1883年,美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塞缪尔·兰利构建了一种模拟飞行的机器,被称为“蒸汽力试验机”。
然而,这个设备并不能真正飞行,并且在试验中多次失败。
1903年,美国兄弟俩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
“莱特飞机”采用了莱特兄弟自行设计的弯曲翼型,通过操纵横滚、俯仰和偏航三个方向的运动来控制飞机。
这一突破标志着飞机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也逐渐提高。
192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跨大西洋的非停飞行,耗时33小时30分钟。
到了二战期间,飞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为了应对战争需求,各国纷纷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型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
1947年,美国试飞员查克·耶格尔成为第一位突破音障的人类,这一突破引领了超音速飞行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飞机进入了喷气时代。
喷气式飞机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了传统的螺旋桨发动机,使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同时,随着商业航空的兴起,飞机逐渐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距离和时间的概念。
到了20世纪60年代,飞机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实施了多项载人航天计划,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
这一时期的飞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了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飞行距离。
21世纪,飞机技术继续发展。
现代飞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复合材料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使得飞机的性能更加优越。
同时,全球航空业的竞争也推动了飞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更舒适的客舱空间和更安全的飞行模式。
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早期探索阶段1. 梦想起源-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天空充满向往。
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制成翅膀飞向太阳的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对飞行的幻想。
- 在中国,也有嫦娥奔月等关于飞天的神话传说。
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想要突破地心引力、探索天空的原始渴望。
2. 早期飞行尝试- 13世纪,英国的罗杰·培根提出了制造飞行器的设想。
- 1485 - 1490年,达·芬奇绘制了许多关于飞行器的草图,如扑翼机,虽然这些设计在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未能实现飞行,但为后来的航空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783年,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成功进行了热气球载人飞行,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热气球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产生升力,使人类首次真正离开了地面,进入空中。
同年,夏尔制造了氢气球并进行飞行,氢气球比热气球具有更好的性能。
3. 飞艇的发展- 19世纪初,飞艇开始发展。
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制造了第一艘飞艇,它以蒸汽机为动力,虽然飞行速度慢且不稳定,但开启了飞艇发展的先河。
- 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伯爵制造出了大型硬式飞艇。
齐柏林飞艇内部有多个气囊,外面是金属框架,它的出现使飞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齐柏林飞艇主要用于商业运输和观光飞行。
- 在一战期间,飞艇被用于军事侦察和轰炸任务。
飞艇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如体积庞大、速度慢、易受天气影响等。
1937年,兴登堡号飞艇在美国新泽西州上空起火坠毁,这一事件宣告了飞艇黄金时代的结束。
二、飞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 - 20世纪中叶)1. 飞机的发明-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制造的“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成功进行了首次有动力、可操纵的持续飞行。
“飞行者1号”是一架双翼飞机,采用了自制的12马力汽油发动机,飞行距离为36.58米,留空时间12秒。
民航发展历史民航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民航产业的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交通方式。
本文将探讨民航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讨论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飞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飞机的诞生标志着民航的开端。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发动了飞机的首次试飞,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人类追求飞行梦想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飞机技术不断进步,飞行速度和航程也不断提高。
二、民航的起步和发展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早期的民航逐渐发展起来。
1914年,第一条民用航空线路在美国诞生,飞机被用于邮递服务。
20世纪20年代,民航开始提供乘客运输服务,航空公司相继成立。
这一时期,民航的运营范围仍然有限,但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航在二战期间的发展二战期间,民航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飞机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战争结束后,各国纷纷将飞机技术和经验应用于民航业。
这一时期,航空公司不断涌现,航线网络不断扩展,民航开始成为国际交通的一部分。
四、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与民航的快速发展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飞行速度和航程,进一步推动了民航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飞机逐渐取代了螺旋桨飞机,使得长途航班成为可能。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民航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航空市场的竞争与开放20世纪70年代,航空市场逐渐走向竞争化和开放化。
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航线的增加和价格的下降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航空旅行的便利。
此外,政府对航空业的管制也逐渐减少,航空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策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六、低成本航空的崛起与全球化21世纪初,低成本航空公司崛起成为民航业的新趋势。
低成本航空模式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负担得起航空旅行,低成本航空也成为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此外,全球化也进一步推动了民航的发展,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与联盟不断增加,为乘客提供更多选择和服务。
七、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民航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简介: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成立于1926年,当时称为“Northwest Airways”,在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和芝加哥之间运送邮件。
1934年采用“Northwest Airlines”的名字。
1985年,该公司进行重组,成立NWA作为西北航空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控股公司。
1986年,与共和国航空公司合并。
它与第一快递航空公司、地平线航空实业公司、梅萨巴航空公司、环州航空公司和商业快递公司达成市场营销协议,这些公司以“Northwest Airlink”旗号为西北航空公司提供客源。
1989年,被以Alfred Checchi、Gary Wilson和Fred Malek为首的投资集团以36.5亿美元购买,成为私人控股的公司。
1994年3月,该公司恢复为公开上市公司。
西北航空公司的总部和主要枢纽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
该公司的枢纽还包括底特律、孟菲斯和东京。
联盟公司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布拉森斯航空公司、商业快递公司、大陆航空公司、COPA、埃默里世界航空公司、欧洲之翼航空股份公司、快递航空公司、印尼鹰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系统、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 UK、西北航空链、新加坡航空公司、环州航空公司、合众国航空公司、肯尼亚航空公司。
西北航空公司的股份分配情况是:员工27%、Alfred Checchi 11%、Gary Wilson 11%。
1、西北航空新发展计划(未来的目标)未来的目标:作最棒的航空公司,以专业和持久的态度,提供安全、整洁、及时的客运行李航空服务。
员工使美国西北航空的顾客第一计划成为行业的典范。
以人为本,关心美国西北航空的员工--最大的财富--他们也会关心我们的顾客。
美国西北航空将通过扩展其国内与国际运输中心、航线规模及与其他航空公司达成联盟合作关系等方式建立网络,持续成长并创造利润。
巩固未来,公司必须通过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以确保可持续的财务稳定。
民航运输机发展史第一节、前言飞机是人类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飞机的最初几年里,各国的军方一直是航空发明的主要资助者,莱特兄弟飞机的第一个买家就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还曾因安全因素连续造成十一名军官因失事而殉职,被飞安界称作「最初的十一人」(the first eleven)。
直到一次大战结束后,随着军事需要的遽然减少,才开始将之应用于民间的邮政及交通运输。
早期受机械可靠度及天气等因素限制,搭乘飞机旅行往往被看做一种冒险性的时尚方式,直到60年代后期,随着喷射机飞行高度高过大部分的天气变化(三万英呎左右)、同时可提供快捷而又平稳舒适的旅程,搭机旅行才逐渐广为大众接受。
目前全球每年搭乘飞机的旅客约有16亿人次之多,还在逐年不断成长。
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飞机的优点是快捷与机动:快捷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
其次是机动,飞机不受高山、河川、沙漠、海洋的阻隔,且可根据客货源数量随时增减班次。
而在众所嘱目的安全性上来说,拜科技进步之赐,世界民航定期航线失事率已大幅降低,目前西方国家设计制造飞机的平均百万操作小时(飞时)失事率仅约0.37,远较陆路运输为低;但因为空难事件的单一死亡率较高,故其安全性仍为舆论关注与质疑焦点。
依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七号附约规定,航空器依其升力来源之不同可归类为(1)飞机(2)旋翼机(3)滑翔机(4)气球或飞艇等4个「类别」。
根据「白努利原理」,飞机的升力来自依本身前进时行经翅膀的气流所产生,旋翼机(或俗称的直升机)则利用「旋翼」的圆周运动产生升力,改变旋翼的运动即能改变其飞行状态。
滑翔机本身不具有动力,需靠外力拖曳运动后再利用长长的翅膀产生升力,然后顺着地表的上升气流「御风而行」;前述三种航空器都比空气要重,气球或飞艇则比空气要轻,完全利用阿基米得的「浮力原理」浮于空中,除了供作交通工具外,在一次大战时曾被广泛运用作为对敌方城市轰炸或战线观测的载具。
世界航空史D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
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
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
航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
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理想,这种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
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737(指波音737飞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波音公司开始研发一种价格便宜、易于维护和运营的单通道商用飞机,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于中短途航线的运输需求。
这种飞机被命名为波音737,并于1968年首次交付给美国航空公司进行运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波音737系列飞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窄体客机之一,并且是波音公司最成功的民用飞机系列。
它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型号和改型,包括波音737 MAX 等。
波音737的研发和制造过程经过了几十年的改进和发展。
在最初的型号中,波音公司对飞机的设计进行了多次修改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和航空公司的运营要求。
例如,波音公司对飞机的机翼和发动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飞机的燃油效率和性能。
此外,波音公司还不断推出新的改型和机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波音737系列飞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已经成为许多航空公司的主要机队之一,用于运营短途航线。
此外,波音737还被广泛应用于货运市场,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燃油效率和较小的运营成本。
除了商业应用之外,波音737还对全球航空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技术平台,为其他制造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推动了窄体客机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波音737系列飞机仍将继续发展。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波音公司可能会继续推出新的改型和机型,以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舒适度和运营成本。
同时,波音公司还可能会继续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推动飞机制造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波音737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改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历史。
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航空器类型,对全球航空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航天器发展史航天器发展史章节目录课程目录 <<< >>> 航天器的技术基础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并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合的动力装置。
美国的戈尔德提出火箭飞行的飞行原理,并导出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
他以很大的精力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作了首次飞行试验。
德国的奥伯特研究火箭飞行的数学理论,提出许多关于火箭构造和飞行的新概念。
人造卫星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一颗只有4.8kg的人造卫星。
通信卫星资源卫星北欧海盗卫星海洋卫星空间探测器查看宇宙飞船查看第一次进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太空。
第一次登月: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表面着陆,人类第一次在地球外留下脚印。
空间站查看空间站:和平号第三代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美国)“和平号”空间站解体:高度降到,,,公里“和平”号以每小时,,,公里的速度进入较稠密的大气层。
摩擦产生高温,空气阻力大大增加。
高度降到,,,公里时,“和平”号的外部天线和太阳能电池板都分离了,由于温度高,“和平”号变为红色。
高度降到,,公里时“和平”号主体结构分解为较大的碎片。
高度降到,,公里时,“和平”号的大碎片进一步解体为小碎片。
高度降到,,公里时解体过程结束,“和平”号的,,,,余块残骸将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中。
航天飞机查看(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航天飞机“暴雪”) 空天飞机查看美国从地面起飞进入太空的空天飞机尚处于实验阶段。
航空的历史发展历程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的梦想和幻想,但真正的航空历史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以下是航空的发展历程。
1. 蒸汽动力飞行器的尝试(18世纪末 - 19世纪初)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人们对于飞行的梦想开始转向现实。
英国工程师乔治·卡耐基(George Cayley)提出了蒸汽动力飞行器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种原型机。
然而,由于当时蒸汽动力技术的限制,这些尝试并未成功。
2. 飞行器的轻量化(19世纪中叶)随着金属材料和内燃机的发展,飞行器的轻量化成为可能。
德国工程师奥托·李利希(Otto Lilienthal)通过研究鸟类的飞行方式,设计并制造了一系列翼型机。
他的实验和飞行技术大大推动了航空的发展。
3. 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1903年)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动力飞行。
他们设计并制造了一架轻型飞机,利用内燃机驱动螺旋桨进行飞行。
这个突破标志着现代航空的开始。
4. 航空工业的崛起(20世纪初)20世纪初,航空工业开始崛起。
许多国家纷纷成立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厂。
飞机的设计和性能不断改进,航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行动,进一步推动了航空技术的进步。
5. 民航飞行的发展(1920年代 - 1930年代)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民航飞行开始兴起。
飞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改进,航空公司开始提供商业航班。
跨大西洋航线的开通和飞行速度的提高使得航空旅行成为一种快捷的交通方式。
6. 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到来(1950年代)1950年代,喷气式飞机开始投入使用,取代了传统的螺旋桨飞机。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飞行速度和航程,加快了航班的速度和效率。
7. 航空技术的革新(20世纪后半叶)20世纪后半叶,航空技术继续革新。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飞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和精确。
美国支线航空的进阶作者:韩铖熹来源:《大飞机》2018年第09期支线航空是民航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民航强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中国现有支线机场171座,支线飞机不到200架,年客运量8300多万人次,发展还很不充分。
反观作为航空发祥地的美国,现有支线机场531座,为中国的3倍多;支线飞机2100余架,为中国的10倍多;支线航空客运量在2亿人次左右,明显超过中国。
美国的航空基础设施完善、业态成熟、飞行文化浓厚,其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发展航空运输业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美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历程,为正处于大发展前夜的中国支线航空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萌芽期1938年,航空业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民用航空法》,对航空运输企业的设立、规模、兼并、经营都进行严格的控制。
1938年到1978年40年间,美国共有80家公司申请进入航空运输业,却没有一家获得干线运营资格,只能从事支线业务。
虽然法律限制了“新玩家”的发展,但正好赶上二战前美国经济腾飞,航空产业迅猛发展,飞机性能快速提升,客运需求不断增加,小型航空公司经营点到点的航线也有赚头。
虽然这一时期出现的航空公司大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还有诸如半岛航空(Peninsula Airways)、山麓航空(Henson Airlines)、威斯康星航空(Air Wisconsin)等至今仍存在的支線航空公司,可以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1955年,半岛航空公司成立,总部设在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是一家典型的、服务单一州的支线航空公司。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大的州,远离本土、地广人稀,地面交通很不方便,十分有利于支线航空的发展。
成立之初,半岛航空使用螺旋桨飞机在州内各个城市之间运送旅客。
1961年,山麓航空成立。
它的总部设在马里兰州黑格斯敦,使用比奇公司的涡桨飞机运营华盛顿特区、费城、巴尔的摩之间的航线。
山麓航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共享代码的航空公司之一,其与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阿勒格尼航空(Allegheny Airlines)结成支线航空同盟,共同发展。
美国民航政策变迁的历史探析*摘要:考察美国民航运输产业生命周期特征,其民航政策变迁总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二战后的严格管制期(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由化的放松管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全球化时期(20世纪末以来)。
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以法律为基础的连续、实用性民航政策,政策类型涉及经济管制(运价、航线、准入及合并)、投资扶持(资助与补贴)、非经济管制(安全、公平与环保)等方面,为保障其民航运输的充足、安全、高效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民航;政策;变迁;管制;美国美国是全球现代航空的发源地,也是目前民航运输最为发达的国家。
民航运输在美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旅客运输中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公路,是保障其综合运输系统能力和效率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美国民航政策历史悠久,是支撑民航运输的充足、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
1 起步发展期1903年莱特兄弟驾机成功试飞,开启美国乃至全球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此后十余年,飞机技术不断完善,但以通用航空为主(如飞行竞技、表演)。
1914年,横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的首条定期航线开航,揭开美国及全球定期民航的序幕;其后,美国邮政局通过航空邮运推动民航发展。
民航机场建设迅速,机场由1912年的20座增加到1920年的145座。
1925年,联邦政府通过《航空邮政法(凯利法)》授权邮政局全面负责航空邮运合同等相关事务,《凯利法》开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民航政策的大门。
1926年美国出台《航空商务法》,通过建立航路及相关导航设施帮助民航发展,并在商务部内成立航空商务局,对飞机、飞行员、航路等进行许可管理;同时禁止联邦政府直接建设、管理及运营机场;其后,有关通用航空的规定也援引该法。
1930年《航空邮政法》确立通过竞标方式决定合同授予,并首次明确政府拨款成为机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与《航空商务法》(1926)的规定大相径庭。
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谈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继“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后的又一惨剧,也使人类探索空间活动遇难宇航员的人数增加到到22名。
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经过2003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9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执行代号为“STS-107”的航天飞机任务。
这次任务不仅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13次飞行,此前美国已连续成功进行了76次航天飞行。
“哥伦比亚”号此次航天任务原定于2002年7月19日进行,但由于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在推进剂管路内部的金属衬垫上发现微小裂缝而被推迟到今年1月16日发射。
从公开资料的报道看,“哥伦比亚”号这次飞行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机上载有86项空间实验,包括天体物理、流体力学和生物等实验。
机上有7名宇航员,其中6名为美国籍(包括两名女性),分别是指令长瑞克〃霍斯邦德、领航员威廉〃麦克库尔,以及卡尔帕纳〃曹拉、麦克尔〃安德森、戴维〃布朗、劳罗〃克拉克,另外一名是以色列宇航员伊兰〃拉蒙。
机上7名宇航员分成两组,历时16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科学实验任务。
“哥伦比亚”号原定于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16分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在8时53分左右,航天飞机左翼液压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突然出现中断。
在随后几分钟内,航天飞机轮胎压力数据也出现丢失,另外航天飞机上还发现了结构过热迹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航天飞机项目负责人罗恩〃迪特摩尔和首席飞行主管黑尔夫林称,地面控制中心在9时与“哥伦比亚”号失去通信联系。
当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正飞经得克萨斯州上空,飞行高度约为63000米,飞行速度约为20000千米/小时。
二次大战结束带来民用航空运输的兴旺发达。
大战时期因军事需要世界各地兴建的大型机场为战后民航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喷射发动机的出现适时为民航机喷射化奠定了基础。
最初使用涡轮喷射技术的民航机是1950年英国的Viscount「子爵」式,安装了4具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利用涡轮喷射原理转动螺旋桨,不算是真正的喷射机。
1954年7月,美国波音公司的Dash 80出厂,它是波音707喷射客机的原型,采用了大后掠角的
机翼,安装4具普惠公司的JT3涡轮喷射发动机。
法国的南方航空开发了西方第一架双发动机,专供短程使用的喷射客机「Caravell」(卡拉维尔),该机于1955年首飞,并于1959年5月开始飞航定期航线。
我国的中华航空曾于1971年引进此型飞机飞航国内北高线。
我国民航空运公司在1959年开始使用Convair 880,称作「超级翠华号」(该公司波音B-727也被称为超级翠华号),是我国使用的第一种喷射客机。
1969年,747原型机出厂,次年便由泛美航空
公司投入纽约与伦敦之间的航线运营。
1967年,英法德三国政府商定合作发展一种新型中短程宽机身客机,取名「空中巴士」(Airbus),因为目标载客量为300人,代号为A-300。
1970年12月,空中巴士公司正式成立,基地设在法国南部图鲁兹。
第一个产品A-300B型于1972年10月出厂。
在冷战的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第一架装置涡轮扇发动机的客机为Tu-124于1962年11月投入使用。
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但是直到20世纪中期才真正迈入了太空时代。
中国和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是航天时代的开端,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一号”,揭开了太空探索的序幕。
美国在1958年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了航天项目的竞赛。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飞行,开启了载人航天时代。
随后,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0日成功登上了月球,完成了“阿波罗11号”任务,成为第一个登月的宇航员。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太空竞赛中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建设,成为多国合作的载人航天项目。
欧洲航天局(ESA)、日本航空航天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国家和组织也纷纷加入航天事业。
中国的航天历程虽然相对较晚,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58年,中国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部,开始了航天研究和发展。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
2005年,中国成功升空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深空探索之路。
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中国成功实施了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此壮举的国家。
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发射火星探测器等项目,持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
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拓展人类的视野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