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民航发展史前言一、课程概述1、课程类型:选修课2、课时:36课时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的考试(70%)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1、时间:1919--今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三、课程结构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第一章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第一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一、飞机发明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19世纪【英】G.凯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
1903-12-17,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1911年【比利时】广州近郊,五次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1911年4月,秦国镛(法国学习飞行回国)北京南苑机场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机型是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1840年以后)1855年(清咸丰五年)《博物新编》介绍了“轻气球图”和“巨伞图”1881年《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天上行舟》此后,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1903年10月,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鲁迅译著《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明权出版社)1901年《皇朝经世文编》中《飞机论》(上海慎记书店)这是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1910年,高鲁《空中航行术》(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第12期《东方杂志》中《研究飞行机报告》(李宝焌),这是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1920年5月1日,《航空杂志》——中国出版的第一个航空杂志四、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冯如(1884-1912)中国航空之父,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1.首次试飞:时间:1909年9月21日地点:美国奥克兰市派特山附近飞行高度:4.6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飞行距离:805米,比莱特兄弟远764米2.创办企业名称: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地点:美国时间:1909年10月宗旨:壮国体,挽国权3.孙中山的赞叹:吾国大有人矣4.回国时间:1911年2月设备:两架飞机清政府态度:消极5.辛亥革命爆发后职务: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6.最后飞行表演时间:1912年8月25日地点:广州燕塘年仅:29岁葬于:黄花岗五、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1、倡导发展航空事业1910年3月,【美】檀香山,倡议华侨设公司、制飞机、学技术5月31日,“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之不可缺。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引进民用飞机和建立飞行学校。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通用航空业在中国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1996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通用航空发展的长期目
标和发展方向。
这一规划明确了通用航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国通用航空也开始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通用航空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航空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通用航空活动也逐渐丰富多样。
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也开始逐步壮大,私人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通用航空产业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中国政府也提出了“通用航空强国”战略,力求在未来几年内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成为世
界强国。
这一战略包括加大对通用航空的投资、加强研发能力、提高通用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化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通用航空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通用航空的未来发展将充满机遇,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与挑战。
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中国通用航空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论三公司在中国内贸航线上的竞争学号:2220111970姓名:李磊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一班摘要:洋务运动时期,在企业活动由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拓展的过程中,1872年由李鸿章主持,按官督商办体制,并在形式上借鉴西方股份制,中国首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办。
经由1885年改组,盛宣怀以督办身份取代原香山籍买办商人唐廷枢、徐润入局主持局务,结束了招商局的商本商办时期,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官督商办时代。
奉委督办后,盛宣怀在收回局产与整顿局务的同时,正式将官督商办体制以明文形式固定下来。
督办初期,盛宣怀在对招商局管理模式、轮船调度及船只失事拯救系统、轮运业务范围进行调整与扩充的基础上,又在1890至1892年,对招商局体制及管理层结构进行了再设计。
企业内部事务整理完毕后,盛宣怀便将注意力转移至局外,并在1890至1893年间,领导该局与外商怡和、太古轮船公司展开竞争,并最终迫使怡、太签订了新齐价合同。
关键词:齐价合同,太古,怡和,轮船招商局正文:从1886年轮船招商局与怡和,太古签订了齐价合同,但是到了1890价合同得以继续。
根据合同,在天津,招商局,太古,怡和每百次年前后,由于中法战事而被迫中断,但是在三公司的努力下齐应沾水脚的比例为:44%,28%,28%;在长江,招商局与怡和各沾50%,太古不走;在宁波,招商局与太古各沾50%。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建立在各公司航运实力基础上的联盟却在1890年前后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就航运企业而言,公司的力量体现在船只的数量和吨位上。
1877年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招商局拥有海江船只29搜,30526吨,其数量要远远超过对手怡和和太古。
正因为如此,在1877年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时,招商局在各条航线上的运费都要远远的优于怡和和太古。
到了1884年签订第二次齐价合同时,招商局的船只数量已经下降到了26搜,但是吨位却升至了33378吨,相较与其他的两个对手还是尽占优势,故在此次齐价合同1886年签订的工程中,招商局还是继续保持着运费上的优势。
第一章第一节1、在世界最大的航空博物馆——美国的华盛顿航空博物馆里,有一幅醒目的大字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风筝是世界上第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3、松脂灯(孔明灯)是最早的热气球雏形。
4、竹蜻蜓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而托升重物。
(对螺旋桨和直升机发明有直接的借鉴意义)5、阻止中国航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政策。
③、外国列强的侵略及国内政局动乱。
第二节1、1903年10月,鲁迅从日文译著的《月球旅行》在中国教育普及社出版;同年,明权出版了海天独啸子翻译的、日本人押川春浪著写的《空中飞艇》,这两本书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航空科幻小说。
2、为什么冯如是“中国始创飞行大家”①、冯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也是中国人首次(1909年9月21日)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②、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架机飞行,这是他第一次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飞行。
③、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遇难的飞行员。
3、谭根是中国水上飞机设计制造的第一人。
4、刘佐成、李宝焌被认为是中国国内建立航空工厂并制造飞机的先行者。
5、中国航空学术界的先导任务被公认为李宝焌,他在1910年出版的《东方杂志》第十二期上发表的《研究飞行报告》是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
6、浙江定海人厉如燕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航空活动家和飞行家。
1914年3月10—11日,他与另两名飞行员完成北京至保定间的航线飞行,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航线飞行。
7、全国先后创了6所正规的航空学校。
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是1913年中国华民国北京政府创办的南苑航校。
8、1919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在国务院下设立航空事务处,目的是控制全国航空大权,主理全国航空的一切事务。
9、孙中山在发展航空事业上的贡献:①、重视和倡导发展航空事业。
②、多方开辟途径,培养人才,组建航空队伍。
③、在自己的政府组织系统里设置航空局,及大元帅府航空局。
民航发展简史总结
中国民航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有人使用
烟花作为飞行器,从而发射小型实验性的固体火箭。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火箭飞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由此引发了对飞机设计的深入研究。
19th世纪中期,中国科学家开始进行飞行机器的研究,他们从乔叟
的精神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第一架蒸汽动力的飞行器,但是由于当时技
术技术有限,它的飞行效果并不理想,只能作为演示用。
20世纪初,中国开始研制由包括蒸汽发动机和由蒸汽发动机驱动的
飞行器,它们不但具有较高的飞行性能,同时还具有发射小型实验性火箭
的能力,从而为中国的民用航空建设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1918年,中国第一架实用性机型的飞机,萨索斯太太(Mrs. Sullivans)飞机诞生,它使中国首次拥有了自行设计并实现实用飞行的
能力,开启了中国民航的第一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飞机也
不断提高,并于1921年组建了中国民航。
1927年,中国民航发射了全国首架客机,华夏,开启了中国民用航
空旅行的新时代。
此后,中国民航持续发展,开办了众多客运航线,建立
了空中客运网络,同时也为世界空中客运提供了重要贡献。
60年代以来,中国民航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航空发展史(李永健陕西西安西安航空学院 710077)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
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
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
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
《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
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
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
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
“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
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
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
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
中国民航发展史前言一、课程概述1、课程类型:选修课2、课时:36课时3、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4、考核方式: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的考试(70%)5、期末考试:开卷考试6、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二、课程目标: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1、时间:1919--今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3、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三、课程结构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6.台港澳地区的民航业第一章中国民航早期的发展(1903-1929)第一节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一、飞机发明18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1783年11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1852年9月24日【法】H.吉法尔载人飞艇(蒸汽动力)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公里,实现了操作飞行19世纪【英】G.凯利发明了滑翔机,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1891年夏奥托·李林达尔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米距离滑翔1896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
1903-12-17,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号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首次实现动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人飞行,这次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1910年【俄】布尔列奥,XT单翼飞机,北京东交民巷1911年【比利时】广州近郊,五次1911年【法】范龙,上海泯城桥赛马场表演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牺牲的外国飞行家1911年4月,秦国镛(法国学习飞行回国)北京南苑机场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机型是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1840年以后)1855年(清咸丰五年)《博物新编》介绍了“轻气球图”和“巨伞图”1881年《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天上行舟》此后,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1903年10月,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鲁迅译着《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明权出版社)1901年《皇朝经世文编》中《飞机论》(上海慎记书店)这是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1910年,高鲁《空中航行术》(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第12期《东方杂志》中《研究飞行机报告》(李宝焌),这是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1920年5月1日,《航空杂志》——中国出版的第一个航空杂志四、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冯如(1884-1912)中国航空之父,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中国始创飞行大家1.首次试飞:时间:1909年9月21日地点:美国奥克兰市派特山附近飞行高度:4.6米飞行距离:805米,比莱特兄弟远764米2.创办企业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名称: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地点:美国时间:1909年10月宗旨:壮国体,挽国权3.孙中山的赞叹:吾国大有人矣4.回国时间:1911年2月设备:两架飞机清政府态度:消极5.辛亥革命爆发后职务: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6.最后飞行表演时间:1912年8月25日地点:广州燕塘年仅:29岁葬于:黄花岗五、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1、倡导发展航空事业1910年3月,【美】檀香山,倡议华侨设公司、制飞机、学技术5月31日,“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之不可缺。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
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
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
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
《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
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
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
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
“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
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
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
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
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
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
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
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
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
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第三飞机制造厂。
大定发动机制造厂:1940年,航空委员会在贵州大定县(现大方)羊场坝乌鸦洞设立大定发动机厂,又名云飞机器制造公司。
中国自办的航空工程教育起步较晚。
早期主要是派员赴外国留学。
中国最早训练大学程度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海军飞潜学校。
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创设航空工程系,初时只设航空机械特别班,招收各大学工科毕业生,学习航空课程一年半,实习2月后毕业,共办了3班,先后毕业学生33人。
1936年底,北平清华大学成立航空研究所,由顾毓琇和庄前鼎分任正副所长。
1939年,研究所迁到昆明。
清华大学研究所在昆明设计和建造五尺小风洞,进行空气动力学、高空气象、结构和材料、直升机和滑翔机设计制造等项研究。
所写论著和研究报告共108篇,其中4篇曾在国外杂志发表。
1939年7月7日在成都成立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下设器材、飞机和空气动力3个组,1941年8月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分器材和理工2个系并附设飞机试造场和机工场。
1934年,航空委员会从意大利购买航空风洞,交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使用。
北平清华大学于1936年建成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的风洞。
风洞中的飞机模型
新中国民航业的初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
航事业发展的序幕。
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后的改革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
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
从1910年到1949年,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
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流漓,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
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
五十年以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
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歼教1,于1958年7月26日首飞成功。
初教6于1958年8月27日首飞成功,随后解决了改装国产发动机等问题,于1962年1月定型.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歼5型飞机。
歼5飞机1956年7月19日首飞成功,同年交付部队正式服役。
歼教-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时期。
其间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绩。
到70年代后期,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生产能力,而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的“三线”地区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
航空工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航空工业除了进行强5、歼7、歼8等飞机的改型外,还努力研制新一代性能更先进的飞机,其代表就是歼8Ⅱ歼击机。
此外,中国的下一代主力战斗机歼10也已经宣告研制成功。
这一系列的成果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自己设计高性能的战斗机,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
航空工业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航空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
该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歼-10战斗机
回归今时今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
这一点在航空领域尤其明显,因为在对航空航天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未来,落后的航空技术就意味着落后的国度,意味着国家的领空安全将无法保障。
而在未来的多时空时代,失去了领空,就如同我们人类失去了一种感官,必将无法达到最优的状态。
请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但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气馁。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属于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李红军.航空概论[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社,北京,2011。
钱昌祚.三十年来之中国航空工程[M] .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年周年纪念刊,南京,1946。
刘佐成.中国航空沿革纪略[M] .飞行杂志社,南京,1930。
厉汝燕.世界航空之进化:最近之五十年[M] .申报馆,上海,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