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母鹅饲养管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16.07 KB
- 文档页数:2
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与管理要点母鹅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家禽,对其饲养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鹅群的生产效益。
下面将针对母鹅的生长、繁殖、孵化等不同阶段的饲养与管理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长阶段1. 小雏鹅期:a. 温度:雏鹅出壳后7-10天内,应确保室温在30-32℃,保持环境温暖。
b. 饲料:以优质鹅饲料为主食,每日喂食5-6次,每次饲喂量适量,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雏鹅健康生长。
c. 饮水:每天保证新鲜干净的饮水,保持水温在20-22℃,及时更换并清洗饮水器。
d. 游泳:雏鹅1周龄开始游泳,水温控制在30-32℃,每次不超过10分钟,逐渐适应水中活动。
2. 生长期:a. 饲料:根据生长周期适时调整饲喂比例,一般0-3周龄以粉状饲料为主,3周龄后逐渐转为颗粒饲料,并根据鹅群生长情况确定饲喂量。
b. 疫病防治:进行鹅群的预防性免疫,定期给予相关疫苗,定期检查鹅群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c. 环境管理:保持生长环境的卫生、通风和温湿度适宜,定期清理鹅舍,控制室内湿度,防止疾病传播。
二、繁殖阶段1. 种鹅选育:选择品质好、体型良好、繁殖能力强的种鹅进行繁殖,确保繁殖后代的优良性状。
2. 筑巢条件:提供适宜的筑巢环境,如高度适宜的鹅舍、干净的巢材和充足的光照,促进母鹅筑巢的欲望。
3. 饲料管理:在繁殖期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保证母鹅的营养需求,提高繁殖能力。
4. 产蛋记录:对每只母鹅的产蛋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产蛋时间、数量和重量等,为后续管理和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5. 保证受精蛋:合理配置种鹅与雄鹅的比例,确保受精率高,每天定时收蛋,并进行观察和分选,保证受精蛋质量。
6.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繁殖鹅的健康情况,对发现的疾病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对产蛋率的影响。
三、孵化阶段1. 孵化机选择:选择适宜的孵化机进行孵化,保证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的稳定。
2. 孵化环境:保持孵化机内的温度在37.5-38.5℃,湿度在60-70%之间,及时观察蛋壳上是否有蛋雏粪便,及时清理和补水。
母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母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农民朋友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母鹅养殖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种、栏舍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母鹅养殖,提高产出效益。
正文:母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开始选择养殖母鹅来创收。
母鹅作为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家禽,其养殖成本低、饲料转化效率高,收益可观。
下面将介绍一些母鹅养殖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种合适的母鹅选择合适的种源对母鹅的养殖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体型较大、蓬松度高、羽上的脂肪含量足够的母鹅是优质的种鹅。
此外,母鹅的性情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性情温和、叫声较少的母鹅更容易管理。
在购买时,应与种鹅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繁殖性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选购到健康的优质种鹅。
二、合理设计栏舍环境良好的栏舍环境对母鹅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栏舍应选择远离工厂污染、人口密集等区域,保证空气清新。
其次,栏舍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暖和防潮设施,以适应母鹅与环境变化。
然后,应合理设置圈舍容量,避免过度拥挤影响母鹅的生长发育。
栏舍内的平台、水槽、饲喂器具等设施也应便于清洗、消毒,以防疾病传播。
三、科学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母鹅养殖的核心环节,正确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出效益。
首先,饲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母鹅主要以青草、杂粮为主食,所以饲料应该是新鲜、干燥、无霉变的。
为了满足母鹅的营养需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其次,饮水也很重要,应保持饮水清洁,勤于更换,以防暴露在阳光下的饮水器产生细菌污染。
再次,要定期对母鹅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保持母鹅群的健康状态。
四、注意合理的育雏母鹅的繁殖能力强,出窝率较高,但仍需采取合适的育雏措施。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育雏场所,保证温度适宜、洁净干燥。
其次,新生雏鹅的饲料选择应适宜,可以使用专用的雏鹅饲料,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来促进生长发育。
种鹅后期饲养的方法饲养种鹅的目的在于获得较多的种蛋,以提供繁殖雏鹅用。
由于饲养管理措施不同,种鹅的生产成绩有较大差异。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鹅后期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鹅后期饲养的方法选留后备种鹅的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养鹅经验、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于5~6月从仔鹅中挑选清明前三趟.即 3月上、中旬孵出的鹅作种用。
清明后孵出的母鹅一般开产迟,停产早,体型也小。
后备种鹅应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生长迅速,躯体高大,两眼有神,叫声洪亮,机警敏捷,挣扎有力,善于觅食,健牡活泼的个体。
由于公鹅性成熟比母鹅早,故挑选公鹅时间较母鹅迟2个月左右,一般在8~9月份挑选清明后5~6趟的公鹅留种。
按选留标准选出的后备种鹅,在生理上处在生长发育期与换羽期,应做好补料工作,不宜过早喂粗饲料。
尤其当年留种的鹅早期要喂饱,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来供生长发育藉要。
一般在第二次换羽结束后,约120日龄时,才逐步转入粗饲料阶段。
粗饲主要是减少能量饲料,目的是控制母鹅的性成熟,使母鹅的开产时间一致,以利于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适当控制体重,防止过肥,既培养了鹅的耐粗饲能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粗饲的整个控料时间约60一70天,也就是说在开产前 50~60天要结束,这时开始加料,保证喂足、喂好,以提高产蛋量。
选留种鹅后正值夏秋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
这时青草还比较多,所以种鹅在粗饲阶段主要是加强放牧,延长放牧时间,减少补喂次数,一般早上放牧到9~10点回舍补料,补料次数由日喂3 次改为日喂2次,不必多喂精料。
种鹅每天每只可采食1~2 kg 育草,可以轮流在各种麦、稻茬田中放牧以捡食遗谷粒。
人冬后,转移到湖塘采食草籽、水草根等饲料,但要根据饲料的品质、采食量和环境温度等.适当补给精饲料。
喂料要做到定时定料不定量,先喂粗料后喂精料。
另外,公鹅喜欢啄斗,在管理中应注意编群,编群要在繁殖季节之前完成,以免临时编群造成骚乱,影响鹅群的受精率。
怎样饲养种鹅种鹅在孵化鹅蛋前30~40天就要加喂“催蛋料”。
由于鹅的产蛋季节较集中,多自11月份到次年5-6月份,为了确保鹅群健康和提高产蛋量应抓好以下工作。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鹅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鹅饲养的方法雏鹅开食的饲料可用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份碎米(碾碎泡软的稻谷、玉米或煮至7成~8成熟的米饭均可)混合均匀,而后将混合好的饲料撒在浅食盘或塑料布上,供雏鹅采食。
5日龄~10日龄可用20%~30%的米饭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叶,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11日龄~20日龄,精料与青料搭配比调整到1∶4~1∶8;21日龄~30日龄可调整到1∶9~1∶12.1日龄~10日龄每天喂8次~10次,11日龄~30日龄每天喂5次~6次。
雏鹅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须加喂“夜食”.一般15日龄前每天加喂2顿夜食,15日龄后每天加喂1顿夜食。
雏鹅1周龄后可选风和日暖的天气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
每次放牧时间开始不宜过长,约控制在半小时~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
阴雨天应停止放牧。
中鹅的饲养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中鹅阶段。
中鹅消化器官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增强,应以放牧饲养为主。
放牧时以200只~300只一群为宜,鹅群过大,容易造成鹅只采食不均,影响鹅群整齐度。
放牧时应让鹅慢慢采食,不能乱赶乱追,防止踏残跌伤和采食不好。
放牧时间以每天9小时左右为宜,上午5小时~6小时,下午3小时~4小时。
夏季天气炎热,中午阳光直射,不可整天放牧。
一般清晨出牧,上午10点左右收牧,中午进行补饲;下午15点以后再放牧,傍晚时收牧。
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安排饮水时间。
每次应让鹅吃饱后,才能让其饮水。
一般让鹅饮到食道膨胀到喉头下方才能饮饱,最好每天上午饮2次,下午饮3次。
每次饮水时间半小时左右,上岸休息30秒~60秒后继续放牧。
中鹅生长发育快,食欲旺盛,如牧草资源不足,应适当补喂青草或混合精料。
如何饲养种鹅种鹅的饲养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步骤,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种鹅的饲养方法。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在产蛋前1个月,补充精料,以及粗颗粒的螺壳、贝壳等,为产蛋蓄积营养物质,促进产蛋。
公鹅和母鹅应暂时分开饲养。
后备种鹅的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生长迅速,躯体高大,两眼有神,叫声洪亮,机警敏捷,挣扎有力,善于觅食,健壮活泼。
后备种鹅仍处于生长发育和换羽阶段,在开始阶段应做好补料(精料)工作,一般在第2次换羽完后,逐步转入粗饲阶段。
粗饲的目的是控制母鹅的性成熟期,适当控制体重,特别是防止过肥,使母鹅开产一致,便于管理和提高产蛋性能,并可培育鹅的耐粗能力,锻炼消化机能,降低生产成本。
后备母鹅的控料应在17周龄~18周龄开始,在开产前50天~60天结束。
控料阶段为60天~70天。
产蛋期种鹅的饲养管理鹅群结构要合理一般要求:1岁种鹅占40%,2岁种鹅占35%,3岁种鹅占25%。
适当的公母配比公鹅喜啄斗,在繁殖季节开始前2周~3周组群,使公母鹅彼此亲近,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群鹅的公母配种比例以1:4~6为合适。
一般重型品种配比应低些,小型鹅种可高些;冬季的配比应低些,春季的可高些。
选留阴茎发育良好,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配种,性比可提高到1:8~10。
将临产母鹅与未产母鹅分开饲养临产母鹅的特点是全身羽毛紧凑,光泽鲜艳,颈羽像绸缎一样致密而油光水滑,尾羽与背羽平直,肛门平整呈菊花状,耻骨距离宽,形态丰满,行动迟缓,腹部饱满松软而富有弹性,头经常点水寻求公鹅配种,食量加大,喜食矿物质。
产蛋母鹅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
适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种鹅饲养到26周龄,或在开产前1个月时,改用产蛋鹅料。
每周增加喂料量每天25克,用4周时间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每日喂料量不超过200克。
参考配方(%)玉米5豆粕2麦麸或优质干草粉(叶粉)2鱼粉贝壳粉食盐少量。
控制光照度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母鹅1年只有1个产蛋周期。
为了提高母鹅的产蛋量,采用控制光照的办法,可使母鹅1个产蛋年有两个产蛋周期。
分期养好种母鹅养种母鹅的目的是获得优良的种蛋。
不同品种的鹅,其产蛋性能差异较大,成熟期、产蛋季节和每窝产蛋时间长短都不一致。
因此,饲养种母鹅要根据产蛋前期、产蛋期及休产期各阶段的不同要求,分期进行饲养管理。
1 产蛋前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放牧为主,并且进行限制饲养的后备种鹅;另一种是2年以上经过休产期的种鹅。
这两种鹅群的体质都较差,要求在鹅群产蛋前1个月就开始补饲精料,每天喂2~3次,使鹅群的体质迅速恢复,适当提高体重,为产蛋积累营养物质。
配合饲料时,除增加谷物类、饼类饲料外,还要适当补加砂砾和贝壳等。
精料补饲是否合适可通过检查鹅的粪便来判断,如果鹅粪粗大而松散,轻轻一拨就能分成几段,表明鹅料的精、青料比例适当;如果鹅粪细小而坚实,则说明鹅饲料精多青少,要酌情进行调整。
成年种鹅开始产蛋的时间一般比后备种鹅提早2~3周。
这一时期,在饲养管理上仍要充分放牧,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天然饲草资源,降低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则可进一步锻炼鹅群体质,防止过肥,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但由于此期鹅已接近产蛋,体大而行动较迟缓,放牧的路线要缩短,不可急赶久赶。
此外,此期还应对种鹅进行1次驱虫,并对母鹅注射1次小鹅瘟疫苗。
2 产蛋期刚开产时,应将临产母鹅与未产母鹅分开饲养。
临产母鹅羽毛紧凑有光泽,尾羽平直;肛门平整,周围有一个呈菊花状的羽毛圈;行动迟缓,腹部饱满松软而有弹性,耻骨间距离宽;采食量增加,喜食无机盐饲料,常有主动寻求公鹅配种的表现。
产蛋期的管理要点如下。
2.1 饲料配制要科学母鹅进入产蛋期后,应提高饲料质量。
配制饲料应充分考虑母鹅产蛋所需的营养,尽可能按饲养标准配制。
在产蛋高峰期,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提高种鹅产蛋率。
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0~200g,分3次喂给,其中1次在晚上,1次在产完蛋后。
2.2 配种管理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除考虑种鹅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注意公鹅的健康状况和公母比例(1∶6~10)。
种鹅饲养管理技术种鹅饲养管理技术制定合理的种鹅饲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种鹅的生产潜力,是养鹅生产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鹅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种鹅饲养管理技术1选择选择种鹅要从雏鹅开始,经过雏鹅选择,青年鹅选择,后备鹅选择和产蛋后鹅选择4个环节。
选择出壳准时,体质健壮,绒毛光亮,腹部柔软收缩好的雏鹅留作种用。
选择同群中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羽毛符合本品种标准,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明显缺陷的青年鹅留做种用。
淘汰不合格个体。
一般在70~80日龄进行。
后备种公鹅的要求是体形大,体质健壮,位器官发育匀称,肥瘦适中,颈部粗长,胸宽深,腹部平整,腿粗壮有力,叫声洪亮;后备母鹅的标准是体型不宜过大,羽毛紧贴,有光泽,头大小适中,眼睛灵活有神,颈细长,身长而圆,前躯较浅窄,后躯深而宽。
一般在130日龄至开产前进行。
产蛋后种鹅选择就是在母鹅开产以后,根据母鹅的开产日期、产蛋性能、蛋重、受精率等情况,将产蛋多、持续期长、蛋重适中、体型大、就巢性弱、种蛋受精率高、开产适宜的个体留做种用。
2饲养管理后备母鹅体型不宜过大,肥瘦适中。
对于体质较弱的母鹅应增加精料给量;对于体质过肥的、早熟的母鹅要限制饲养,控制精料给量,并且延长放牧时问,增加放牧距离。
在母鹅开产前50 60天进人恢复阶段,饲料浓度逐渐增加,增加精料,减少粗、料,补足钙、磷饲料,供给充足饮水,为产蛋积累营养。
放牧鹅群不要过大,一般100只左右,由1人管理。
放牧场地要有水源,有遮荫休息的地方。
要根据天气选择放牧时间,每天归舍前要刷洗水槽、饲槽。
产蛋前的饲养管理。
母鹅开产前1个月左右增加精料给量,每天补充全价精料50~150克,分3次喂给,每天加喂0.25~0.50克青料,供给充足饮水。
产蛋鹅应继续放牧,利用天然草场,降低饲养成本,但要缩短放牧距离,并做好防疫注射、驱虫。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饲养原则是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采用定时、不定量、满足供应的方法饲喂,精、粗饲料比例是2:1,每天喂150~200克。
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母鹅是鹅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鹅群的繁殖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饲料管理
种用母鹅的饲料管理非常重要。
在饲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母鹅的营养需求。
同时,饲料的种类和配比也需要根据母鹅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在饲喂过程中,应该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干净卫生,避免饲料受潮、霉变等情况。
二、环境管理
种用母鹅的环境管理也非常重要。
母鹅需要一个干净、卫生、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
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定期清理鹅舍,保持鹅舍的干净卫生。
同时,应该注意鹅舍的通风和温度控制,避免过度拥挤和高温等不良环境对母鹅的影响。
三、疾病防治
种用母鹅的疾病防治也非常重要。
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定期对母鹅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四、繁殖管理
种用母鹅的繁殖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繁殖过程中,应该注意母鹅的配对和交配时间,避免过度交配和交配时间过长对母鹅的影响。
同时,应该注意母鹅的孵化和育雏过程,保证雏鹅的健康和成长。
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只有做好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治和繁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母鹅的健康和生产能力,从而提高鹅群的生产效益。
种鹅养殖技术与管理
要说起种鹅养殖技术与管理,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嘞。
首先啊,选鹅苗就得好生挑选,要挑那些看起来精神好、羽毛光亮、体态均匀的。
不然的话,后头养起来就恼火得很。
饲料方面,可不能含糊。
要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配比。
小鹅的时候,得多喂点细碎的、容易消化的东西,像玉米粉啊、米糠这些。
等它们长大了,就要加点蛋白质高的,比如豆粕啊、鱼粉这些,让它们长得壮壮的。
还有环境也很重要,鹅舍得修得宽敞明亮,通风要好,不能太潮湿。
要不然,鹅儿们就容易生病。
要定期打扫卫生,消毒杀菌,保持干净卫生。
管理方面呢,就得细心点。
要时常观察鹅的状态,看它们吃得好不好,喝得够不够,有没有啥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不对劲,就得赶紧找兽医看看。
另外,种鹅的繁殖也得注意。
要掌握好配种时间,别让公鹅母鹅乱搞一气。
孵蛋的时候,也得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这样鹅蛋才能顺利孵化出小鹅来。
总之呢,种鹅养殖技术与管理啊,就得细心、耐心、科学。
只有这样,才能养出健康、高品质的鹅来,也才能赚得到钱嘛。
要是马虎大意,或者不按科学方法来,那可就亏大了哦。
所以啊,大家要是想养鹅,就一定得好好学学这些技术和管理方法,可别到时候养出一堆病怏怏的鹅来,那就得不偿失了哟。
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环境: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鹅舍,保证鹅舍的通风、卫生和温度适宜。
场地要远离噪音、恶劣的气候和污染源。
2. 饲料管理:鹅一般以青绿料为主食,包括草、水生植物和谷类饲料等。
在不同生长阶段,饲料的比例和营养成分需要适当调整,以满足鹅的营养需求。
3. 喂养管理:按照鹅的生长发育和饲料需要,合理确定喂养量和喂养频次。
饲料应新鲜,合理补充水分,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
4.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鹅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措施。
对病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5. 群体管理:鹅是群居动物,要注意群体的稳定和管理。
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群体大小和结构,避免过度拥挤和激烈争斗。
6. 定期繁殖:根据鹅的生理周期,合理安排繁殖和孵化工作。
保证鹅蛋的质量和数量,提高群体的繁殖率。
7. 定期清洁和消毒:清理鹅舍的鸟粪和杂草,定期进行内外部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8. 注意鹅的行为习性:观察鹅的行为习性,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比如在孵化期间,提供安静温暖的环境,保证雏鹅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以上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提高鹅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确保鹅群的健康和稳定生长。
当然,下面还有几点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补充:9. 鹅的育种选择:选择优良饲养指标的鹅种,提高鹅群的遗传优势和生产性能。
根据不同的饲养目的,如肉鹅、蛋鹅或观赏鹅,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养殖。
10. 鹅舍的设计和改造:根据鹅的生长特点和舒适需求,合理设计鹅舍的布局和设施。
包括鹅舍的空间大小、垫料的选择、鹅巢的设置等,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长条件。
11. 鹅的逐渐断奶:为了避免鹅群因突然断奶而造成的压力和健康问题,可以采取逐渐断奶的方式,将饲喂鹅苗的次数和量逐步减少,让鹅自然过渡到成年鹅的饮食习惯。
12. 鹅的运动和活动空间:提供充足的运动和活动空间,促进鹅的身体发育和肌肉的健康。
可以在鹅舍周围设置适当大小的室外放养区域,让鹅自由活动和觅食。
种母鹅的饲养管理作者:魏彦武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2期魏彦武辽宁省凌海市草原监理站,辽宁凌海121200选养种鹅是为了使其产蛋供孵化育雏。
在70日龄左右选留的后备种鹅仍处于生长发育和换羽时期,体质较差。
只有在做好种鹅选育工作的同时,根据种鹅的生理特点和种用阶段进行科学饲养,才能培育出优良种鹅、获得较高的种用价值,从而增加产蛋量、提高雏鹅成活率,此乃进一步扩大养鹅生产的关键所在。
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生产实践中,种公鹅与种母鹅的比例一般先按1∶6~7选留;待种母鹅开产后,根据其生产性能和种蛋受精率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公、母配比以1∶5为宜。
1.1 种母鹅的饲养管理在种母鹅产蛋前50~60d要加强补饲,逐步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从而适当增加鹅只体重,为产蛋积累营养物质。
另外,冬季天气寒冷,种母鹅需消耗大量热能来抵御严寒,故需根据其换羽和气温变化情况适时补充精料、增加谷类精料的比例,同时还要保证种母鹅能获得优质的粗料。
为此,除了延长白天的放牧时间外,晚上还应补饲1次,任种母鹅自由采食,以保证其适时产蛋、多产蛋;特别是对膘情不好的种母鹅,更应在夜间加喂饲草、补给精料。
1.2 种公鹅的饲养管理为使种公鹅在配种季节有充沛的精力进行配种,日粮中应尽可能多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同时在每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400mg。
2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2.1 满足种母鹅产蛋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当种母鹅体重增加、换出新羽且羽毛十分光滑时,说明即将开产。
种母鹅产蛋一般集中在2-6月份,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产蛋期的种母鹅以舍饲精料为主,要在日粮中逐步增加精料和青绿饲料的喂量,注意适时补充矿物质。
由于种母鹅在产蛋期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加之其多于早晨产蛋,为了让种母鹅在舍内产蛋,早上放牧不宜过早,要待产蛋基本结束后再开始放牧。
在种母鹅产蛋的中前期,不要让其过肥,且喂料要定时、定量,先精料、后青料,分3~4次饲喂,青料可不定时,鹅舍内还应经常放一些矿物质饲料,任种母鹅自由采食。
种鹅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鹅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鹅食欲强、食量大,尤其是采食青草、贝壳、螺蛳等能力极强,应保证让鹅吃饱,特别是保证矿物质饲料的供给.公鹅善斗,性欲旺盛,临产前应调整好公母鹅的比例.母鹅在固定地点产蛋的习惯性很强,故在开产前即应准备好产蛋棚和产蛋窝.母鹅有就巢性,应采取措施,促其醒巢.产蛋期鹅的行动迟缓,放牧时不宜快赶. 鹅产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是9月到翌年5月为鹅的产蛋繁殖季节.鹅的就巢性很强,每窝约经20多天,产蛋10~14枚,就巢1个月再产第二窝蛋,一般每年产蛋3~5窝.
作者:沈慧作者单位:刊名:农家顾问英文刊名:NONGJIA GUWEN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关键词:。
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与管理要点
经过几个月的孵化,您终于有了一群可爱的小鹅。
但是,你知道该如何照顾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与管理要点,以帮助您确保它们健康成长。
1. 雏鹅阶段
雏鹅一般出生后需要保持温度在32-35°C之间,并在第一天内饮用温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以确保它们的健康。
此外,雏鹅需要充足的饮水和高蛋白质的饲料,以支持其快速生长和发育。
2. 青少年期
在雏鹅长到6-8周的时候,它们可以被称为青少年鹅。
它们需要的环境、饮食和水分与雏鹅相似,但它们开始需要更大的封闭空间和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
此外,青少年鹅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包括疫苗接种和弓形体病毒疫苗接种。
当鹅达到12-16周(或体重为2-2.5公斤)时,它们就会进入成年阶段。
成年母鹅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自由的活动时间,以保持其身体健康。
此外,它们还需要一个舒适的栖息地,它们可以在那里休息。
在这个时期,饲料的组合应该根据其不断变化的饮食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种母鹅在每年产卵期间需要特殊的照顾,通常在3-4年内它们的产蛋量会达到高峰。
在所有阶段,鹅需要充足的饮水、食物和干净的环境,以确保其健康和幸福。
同时,特别要注意卫生防疫,定期对其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只有这样,您的鹅才会显得健康、强壮和快乐。
生产指导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2,2023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王彩凤灌南县动物检疫所,江苏灌南222500摘 要 种用母鹅的养殖管理,直接影响到母鹅的生产效率以及下一代雏鹅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养殖者的经济收益。
从选种、饲喂、饮水、环境卫生、配种、常见疾病防治及产蛋等方面阐述了种用母鹅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促进种用母鹅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种用母鹅;饲养管理;主要疾病;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3.12.010 引言种鹅成为当前养殖户较为喜爱的家禽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种用母鹅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鹅的生产效率。
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主要涉及到母鹅选育、饲喂、饮水、环境、配种、产蛋、休产期拔羽以及常见病的防治等几方面,抓住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提高母鹅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对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阐述分析,确保种用母鹅的健康生产。
种用母鹅的选育选育健康优质的种鹅,可确保养鹅业后续的发展。
种用母鹅的选育,通常可分为初选、预选、精选及定种4个步骤,为保证种鹅优良的生产性能,通常选择“清明鹅”作为种鹅,这类种鹅在当年不会开产,翌年才会开产。
首先,选择出壳重在95g以上的雏鹅,可将体型较大、毛色光滑亮泽、活泼好动、眼睛明亮有精神、叫声洪亮的雏鹅留作种用[1]。
其次,关注雏鹅出壳时卵黄吸收情况,应选择卵黄吸收好、手握挣扎有力、脐孔愈合好、有绒毛覆盖在周围的雏鹅。
最后,待雏鹅长至3月龄左右可再次择优选择,定为种用。
种鹅的饲喂管理2.1 后备期母鹅的饲喂管理3月龄左右的雏鹅可留作种用,此时的雏鹅进入后备母鹅饲养期。
这一时期的种鹅不要过早粗饲,可根据放牧地区的条件适当放牧,且需要补饲精料2~3次/d,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糠麸、青绿饲料,同时搭配一些谷物类、饼粕类,并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种母鹅饲养技术要点1.育雏期(1~30日龄)雏鹅初期应该舍饲,舍饲主要是喂给水、草粉和精饲料,按照精细加工、少喂勤添的原则进行。
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一般要求是及时饮水、适时开食。
适时饮水利于卵黄的吸收,刺激食欲,促进胎粪排出。
水质要求清洁卫生,水温要求在25度左右。
葡萄糖或电解质,以避免暴饮引起的水中毒和营养不良;适时开食有利于补充能量,促进生长发育,刺激食欲,促进胎粪排出。
开食要在雏鹅第1次饮水后并表现有啄食行为时进行。
饲料最好是全价配合饲料。
2、培育前期(30~90日龄)这一阶段是鹅的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羽毛生长迅速,消化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
针对这一特性,除加强放牧饲养以外,还要适当补饲一些玉米、稻谷、杂粮和糠麸、薯类等精粗饲料,同时加入1%的骨粉,2%的贝壳粉,0.3%的食盐等矿物质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使之能充分长好骨架。
3.育成期(90日龄~性成熟)此时期的鹅仍处于生长发育期与换羽期,性发育很快。
为了防止过早性成熟,采取先粗后精的办法,即以终日放牧为主,晚间补饲1次,但适当限制饲喂精饲料,以防止过肥影响产蛋和配种。
同时锻炼其耐粗饲能力,减低饲料成本,防止过早产蛋影响开产整齐度。
4.雌性鹅肝在成熟期(性成熟后)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前期、产后期和终止期)。
产蛋前期适当增添精料,每天每只种鹅饲喂稻谷0.05~0.1千克,饼类0.05千克,并添加钙、磷等矿物质饲料,用水拌成半干湿状,日喂2~3次,还可将田螺壳、贝壳等压碎与砂砾拌合撒于鹅舍入口处和运动场,任其采食。
根据鹅粪的形状,可以判断出鹅粪是粗的和松的,可以用一个光刻盘分成若干段,说明浓缩物和绿色饲料之间的适当匹配。
但这时期仍要防止鹅长得过肥。
产卵期应满足产卵的营养要求,除放牧外,每天三次饲养鹅,每次不少于100g,饲料中米糠和米糠的比例为2:1,加入盐、壳粉等矿物饲料。
同时选择平坦的优质牧地,不急赶和惊吓鹅群,风雨天气则停止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