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介绍食品添加剂指的是为改善食品品种及其色、香、味,以及为保鲜、防腐剂加工工艺需要而向食品中加入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我国严格规定相关食品添加剂所使用的品种、使用的范围、使用的含量等必须与gb2760中的规定一致。否则,当食品中所含食品添加剂的含量过多,极易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消费者发生食物中毒。

1.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22类,其中较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甜味剂、着色剂、护色剂、防腐剂、漂白剂、抗氧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等。

1.2食品添加剂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使用现状

当前,我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食品行业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安全质量隐患。食品制造商为了产品色泽更为鲜艳,保质期更久,味道更香,常常往食品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甚至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部分小食品加工厂,其食品添加剂方面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秩序的紊乱,不利于行业经济的发展。

2、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由于当前食品行业中的食品添加剂问题日益突出,对食品进行添加剂等的安全检测是极其必要的。对于检测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检测食品的质量及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量。通过严格按照我国现有的食品添加剂残留测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相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进行严格检测,控制食品的安全质量。现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食品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结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与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主要有15种为合成甜味剂,例如糖精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阿力甜和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等。

当前对于检测甜味剂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液质联用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可以分析大多数甜味剂,而且可以将多种甜味剂同时分离,有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

2.2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着色剂一般包括天然色素与食品合成色素两种,其中,认真合成的食品色素主要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诱惑红等。

当前,我国主要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灵敏度较高,而且精确度也较高。依照《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35-2003中规定,首先采用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测定,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成分。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试剂盒法等检测技术对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进行检测。

2.3护色剂的检测方法

食品行业中的护色剂主要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之类的添加剂,不良商贩将护色剂添加到火腿、腊肉、香肠等食品中,以便提高肉制品的外观色泽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赚取利润。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了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类的最新检测标准,通过采取相关检测方法对护色剂的残留量及使用范围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

对于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类的护色剂,我国主要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技术进行该护色剂的残留量检测,可以有效监控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与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2.4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中的不良商贩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食品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防腐剂。其中,常用防腐剂主要有山梨酸及其盐、苯甲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硫酸盐、双乙酸钠等添加剂。

我国主要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动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技术对防腐剂进行检测,较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两

种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对多种防腐剂进行测定,简便快速,而且检测结果较为精确。

由于越来越多的食品混合使用防腐剂,过于单一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准确检测食品中残留的防腐剂含量及种类,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精确、快速的检测出食品中的防腐剂类别。

食品漂白剂的检测方法当前很多不良商贩使用漂白剂用于浸泡食品,例如将豆芽与菌菇浸泡于漂白剂、防腐剂之中,可以使得野山菌外观更鲜嫩,吸引消费者购买。甚至在制作卤味时,掺加双氧水等有害物质,使得卤制品外观色泽亮丽、美观可口;或将莲藕置于草酸中,用以增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亚硫酸盐是我国最常用的食品漂白剂,当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2760-2007中已经对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并禁止使用硫磺进行除熏蒸之外的漂白或防腐方式。然而,硫磺熏蒸之后极易产生二氧化硫,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1)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我国当前主要通过采取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食品中游离态亚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的总量进行检测,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的检测原理为络合比色法。此种检测法应用广泛,但由于该检测法在检测过程中,使用了剧毒试剂四氯汞钠,极易对人及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不稳定,其浓度随放置时间逐渐降低。因此,为了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大小,检测过程中必须现用现配,以免影响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不确定度,保证检测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另外,存在部分食品可能存在干扰物质,干扰络合反应导致假阳性的产生。

(2)检测亚硫酸盐总量的方法除了盐酸副玫瑰苯胺法之外,还可以通过采取蒸馏—碘量法、重量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色谱法、酶催化法等,进行亚硫酸盐的总量检测。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与相关知识

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相关知识 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产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据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 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情况 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法规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三、关于食品添加剂监管职责分工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部门职责分工,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质检总局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工信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和指导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各部门监管职责明确。 四、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主要监管制度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按照《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的要求,各部门积极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监管制度。 在安全性评价和标准方面,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在生产环节,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在流通环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对流通环节食品用香精经营者进行市场检查的紧急通知》。 在餐饮服务环节,出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04175食品添加剂自考整理概论讲解

04175 食品添加剂 先行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食品毒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2、食品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3、食品着色剂:是指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4、食品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容的流体均匀地分散成乳浊液的物质,是一种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5、食品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色泽得到改善的食品添剂 6、食品漂白剂:是指能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7、酸味剂:是指用于改变或维持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8、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9、鲜味剂:是指增强食品鲜味感的一类物质,包括风味增强剂 10、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也被称为食品强化剂、营养供给剂。 第1章绪论 一、掌握 1、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p5 四方面 色香味形品质需要;赋予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保证储存和货架期品质;加工工艺技术需要 2、食品添加剂选用方法,p17 5条 正确的使用目的;绝对禁止的行为;使用合法的;规范的使用;经济性是限定使用的条件 3、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p23-----1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安全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 二、熟练掌握 1、食品添加剂分类 来源;天然/人工合成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完成版分解

《食品添加剂》 建议重点看作业题,然后结合老师给的重点,记一下相关知识点,最后有选择性地做下面的复习题(上网找的,仅供参考),找一下感觉,祝大家过过过过过!!别问我是谁,我是红领巾!>_< 《食品添加剂》作业题集锦 (老师说过掌握了作业题期末考试就有70分啦!!) 第一章: 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2、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确定; 3、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实验的4个阶段及判断标准; 第三章: 1、根据增稠剂的不同来源分类 第四章: 1、防腐剂苯甲酸的生产工艺 第五章: 1、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2、抗氧化剂BHT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3、油脂氧化机理; 第六章: 1、色素显色原理; 2、苋菜红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3、胭脂红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4、天然色素的典型生色团; 第七章: 1、写出下列几种重要的合成香料的名称、结构、制备方法: 香兰素、麦芽酚、洋茉莉醛、菠萝酯、乙酸苄酯; 第八章: 1、酸味剂定义; 2、酸味剂的呈味原理; 3、常见的酸味剂的名称、结构、制备; 4、常见的鲜味剂的名称、结构、制备; 第九章:

《食品添加剂》老师上课给出的重点: 第一章: 1、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2、最大使用量; 3、食品中最高允许量; 第二章: 1、常见乳化剂的制备; 2、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1、常见增稠剂的来源; 2、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1、合成防腐剂的品种; 2、常见防腐剂的制备和作用机理; 第五章: 1、油脂氧化机理; 2、常见合成抗氧化剂的结构、制备、作用机理; 第六章: 1、合成着色剂(重点看偶氮类) 第七章: 1、食用香料、香精的概念、分类; 2、合成香料的品种、名称、制备; 第八章: 1、味觉的产生; 2、甜味剂、酸味剂的品种; 3、不同味觉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 1、护色剂的作用机理; 第十章: 1、膨松剂的品种; 第十一章: 1、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品种; 2、VC、VE的作用; 3、无机盐类(重点看钙盐类) 第十二章: 1、酶制剂的性能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常识

零食是日常休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解馋,还是招待亲友,零食都必不可少。笔者在此提醒大家:零食虽好吃,选购和储存时都要以健康为先,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坚果尽量选择无加工或者轻加工的。代表着浓浓年味的炒货,已经拉开热销的阵仗,坚果、干果等休闲食品是年货热门商品。在零食中,坚果的健康指数较高。不过,买坚果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选择。因为加工过程可能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比如过多添加剂,会给原本健康的坚果减分。因此建议,尽量选择无加工或者轻加工的坚果,比如核桃,最好选原始无加工的生核桃,不要选经过加工的核桃仁、椒盐核桃、琥珀核桃等。另外,坚果类如果保存不好易变质,最常见的就是在嗑瓜子、吃花生的时候突然吃到苦仁,那是变质的瓜子和花生。 很多坚果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最高的是黄曲霉引发的霉变,是致癌因素。因此不管是挑选还是吃的时候都要小心,如果吃到变质的,要马上漱口。由于坚果消耗得快,要想囤到过年,买的量不会少。如果是已经开封了的,吃的过程中不封好口,很容易受潮发霉,故此建议大家最好买小包装的,以免变质。 少选加糖盐过多的果脯。过年期间,随着零食的多样化,糖果的需求量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大,但其他种类零食需求却在不断上升,如水果干。水果干不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且容易保存,是女性最佳的零食伴侣,在零食类里口碑较高。糕点甜糯可口,尤其受到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需要提醒的是,选择这些包装零食时要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水果干要选配料表里只有一种原料的,比如葡萄、杏、无花果。尽量少选添加了很多糖、盐等添加剂的果脯。对于老人、孩子来说,节日里食用太多营养价值低的糕点、糖果也不利于健康,所以每样都不能吃多,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 一些年轻人将目光集中到了进口食品上。进口食品琳琅满目,安全仍是最重要的,漂洋过海来的高价进口食品不是安全的象征,选购时仍需擦亮双眼。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放心的进口食品呢?一是选购进口食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查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对应的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符合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包括《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才能进入我国市场销售。二是必要时可向商家索取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相关证书,核对证书上的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内容是否与购买的食品一致。此外,有部分进口食品加贴二维码追溯标签,购买时可查询到更多产品信息。

食品添加剂知识要点

1.食品添加剂概念: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 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成分。 防腐剂概念: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腐败性变质的食品添加剂,并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值的作用。 抗氧化剂概念: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物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2.(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1)按来源天然:利用动植物机体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合成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 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包括一般化学合成品和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2)按功能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剂、漂白剂、膨松剂、胶母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食品加工剂、咖啡因、冰蛋白等。 3.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1)对食用者的生理影响要求毒理学要求、代谢过程、安全性2)对食品的作用要符合要求不产毒、不破坏、有效果3)经济因素价廉、易得、方便 4?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添加剂本身安全 性有争议有一定的危害性,特别是有些品种尚有一定毒性性质仍有许多不足2)卫生标准分类混乱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问题 不够重视对同时使用多种同类别、同功能的添加剂限制不完善

一些添加剂允许使用范围的规定没有考虑例外情况 5.毒理学试验包括哪几个阶段各包括什么实验:1)急性毒性试 验2)亚急性毒性试验包括遗传毒理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蓄积毒性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4)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6.食品添加剂制定添加标准的一般程序:通过动物毒性试验无作 用剂量,得到安全系数及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mg/kg,得到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A),再根据食品摄入总量(C),计算每种食物含该物质的最高允许量(D)。根据情况制定标准。 7?防腐剂作用机理:1)防止微生物造成食品的糜烂2)防止产毒微生物的危害。 8.影响防腐剂的因素:1)pH值2)水分活度3)溶解于分散4)染菌情况5)热处理6)其他物理因素7)并用 9?常用防腐剂的比较1)安全性山梨酸类>对羟基苯甲酸脂类>苯甲酸类2)毒性LD50苯甲酸2700 对羟基苯甲酸脂类>8000山梨酸10500 3)代谢情况苯甲酸:不蓄积从尿中排出或体内解毒山梨酸:二氧化碳和水动作失调或麻痹恢复快迅速吸收水解,不蓄积。4)解离性苯甲酸:酸性山梨酸:酸性对羟基苯甲酸酯:非酸性5)作用pH范围苯甲酸5以下山梨酸8 以下对羟基苯甲酸脂3~8 6)有效抗菌谱苯甲酸低pH环境下广谱山梨酸:酸性条件下,霉菌、酵母和好氧菌对羟基苯甲酸脂:随R增大而增强霉菌、酵母和G+虽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 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国内外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故而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使用规范发展 正文: 第一部分:概述 1.1食品添加剂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一.软饮料 1.概念:酒精含量小于0.5%(m/v),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体。 2.分类:安国评标GB10789-1996分为10类:(1)碳酸类饮料(2)果汁及果汁饮料类(3) 蔬菜汁饮料类(4)含乳饮料类(5)植物蛋白饮料类(6)瓶装饮用水类(7)茶饮料类(8)固体饮料类(9)特殊饮料(10)其他咖啡软饮料 按加工工艺分为:1采集型2提取型3配制型4发酵性 二.软饮料用水处理 1.水的硬度:硬度是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一般质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盐类的含量。硬度分为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单(mg/l)2水的碱度:水中的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于H+结合的OH-,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含量。水中的OH-和碳酸氢根离子不共存。OH-,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分别对应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三者之和为总碱度。 3.常规处理的方法 (1)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细小悬浮物及胶体物质相互吸附结合呈较大颗粒而从水中沉淀出来的过程,包括:1)凝聚:胶体压缩脱稳2)絮凝:脱稳后程絮状颗粒 常用混凝剂:1铝盐如明矾2)铁盐:硫酸盐铁,三氯化铁硫酸铁 (2)过滤:细沙,无烟煤常在结合混凝石灰软化和水消毒的综合水处理中作初级水过滤材料。 对原水水质基本满足软饮料用水要求者,可采用砂棒 为除去水中的色和味,用活性炭过滤 要达到精滤效果还可采用微孔滤膜过滤。 (3)石灰软化法:水中加入化学药剂(石灰),在不加热的条件,除去Ca2+、Mg2+达到水质软化的目的。 (4)电渗析: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和良好导电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是水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分别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与溶剂分离的过程。 工作原理{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可过,阴离子不可通过。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可过,阳离子不可。 应用:1)海水和咸水的淡化2)用自来水制备初级纯水。 (5)反渗透法:利用半透膜选择性地只通过溶剂的性质,通过对溶液施加一个大于该溶液渗透压的压力,迫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6)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把原水中人们所不需要的离子暂时占有,然后再释放到再生溶液中,从而使原水得以软化的方法。 分类:阳离子交换树脂:本体中常有酸性交换离子基团H+,可与水中的阳离子交换,按交换基团的酸性强弱又可分为强酸性、中酸性和弱酸性三类。 阴离子交换树脂:本体带有碱性的交换离子,可分为强碱性、弱碱性。 (7)水的消毒:1)氯消毒:有效成分HclO和ClO-。HclO为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渗入菌体内,借氯的氧化作用破坏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而ClO-带负电荷,消毒作用为HclO的1/8。常用的氯消毒剂:漂白粉(有效氯一般为25%)氯胺:在水中有氯和氨生成,慢慢释放HclO,比例2:1~5:1。次氯酸钠:杀菌能力强,本身较纯净、稳定,但制备成本高。 2)紫外线消毒:微生物受紫外光照射后,营养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吸收了紫外光谱的能量,可导致蛋白质变性,引起微生物死亡,对透明的水有一定的穿透力。 特点:消毒时间短,杀菌力强,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连续生产,不可持续杀菌,灯管使用寿命较短,成本略多。紫外线饮水消毒装置:低压灯管。

食品添加剂常识修订稿

食品添加剂常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食品添加剂常识 一、食品添加剂常识 1.什么是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 内。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时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得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 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f.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基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 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3.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a.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4.我国食品添加剂有多少种类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

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其他添加剂。 5.食品添加剂标识内容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6.食品添加剂采购时应索取证件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购入食品添加剂时,应当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 7.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2009年3月13日

食品添加剂习题食品添加剂概述复习题

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CCFA是哪个机构的简称?( ) A. FAO/WHO食品法规委员会 B.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 D. FAO/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 2. 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单位为( ) A. μg/kg B. mg/kg C. g/kg D. mg/g 3. 判断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是() A、LD50 B、ADI C、最大无作用剂量 D、NOEL 4. 国际食品香料冠以A的为() A、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造香料 D、香精 5.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编码,01.001代表() A. 酸度调节剂 B.乳酸 C.柠檬酸 D.亚铁氰化钾 为0.95mg/Kg,那么该物质的毒性级别属于() 6. 若某种物质的LD 50 A. 无毒 B. 低毒 C. 剧毒 D. 极毒 7.由动物试验得,糖精的NOEL值为500mg/kg体重·天,那么成年人(按体重60kg计)每日最高允许摄入糖精的总量为() A. 300mg B. 5mg C. 500mg D. 50mg 1-7:D B A C C D A 二、多项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有:( )。A、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长保质期,B、改善食品的色香味 C、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 D、能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在我国,毒理学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哪些实验() A. 急性毒理性试验 B. 遗传毒理试验 C. 亚慢性毒性试验 D. 短期喂养试验 E.慢性试验 3.ADI的分类包括() A. ADI B. 类别ADI C. ADI无需规定 D. 暂定ADI E. ADI不能提出1.ABCD 2。ABCDE 3.BCDE 三、名词解释

2021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本文整理了中考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的化学性质 (1)分解2H2O=通电=2H2↑+O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CaO==Ca(OH)2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CO2==H2CO3 原子的定义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 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 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而发生物理变化 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 生物理变化时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 子被破坏,分子 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 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 空气中的氮气 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 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 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生活中常见的盐 (1)氯化钠(NaCl):①俗名:食盐。②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③用途:a、调味品,b、配制生理盐水,c、工业原料,d、工业上用来做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e、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 (2)碳酸钠(Na2CO2):俗名:纯碱、苏打;用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 洗涤剂。 (3)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用途:在食品工业上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

第四章食品加工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 浙江大学冯凤琴 4.2.1食品为什么要用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随着食品添加剂用的使用越来越多,消费者感觉吃得越来越不安全了。事实是否如此?食品为什么要使用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什么、有什么标准?它们与食品安全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这一节将给大家做较详细的介绍。 1、食品为什么要用添加剂?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那么,食品中为什么要用添加剂呢?试想如果加工面包饼干冰激凌肉肠,不使用添加剂结果会咋样?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使用添加剂主要为达到以下目: 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具体来说,食品加工过程就是通过蒸煮、焙烤、油炸等高温处理使食物熟化并便于保存,第二节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或多或少会遭到破坏损失,有必要通过营养强化来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就是我们看到的 果汁——强化Vc 谷物早餐——强化Vb 酱油——强化铁

食盐——强化碘 另外,食品加工上也通过添加剂的使用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损失,比如添加抗氧化剂可减少油脂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其它对人体有重要功效的脂肪酸如鱼油中主要的功能脂肪酸DHA和EPA的氧化,这些脂肪酸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成分,而它们的不饱和度很高,极容易氧化。油脂氧化是自由基链式反应,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不仅能导致食品的外观、质地和营养质量的劣变,食入人体后还可引起机体损伤、细胞破坏、癌变发生、人体衰老等。 因此,油脂及含油脂的食品中普遍使用抗氧化剂,就是为了防止油脂中脂肪酸氧化对食品以及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抗氧化剂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油脂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又能保持油脂的营养和功能价值。 又比如面包、蛋糕、冰激凌等人们喜爱的食品,要加工出高质量、受欢迎的产品,通常要用到十多种食品添加剂,并且档次越高需要使用的添加剂越多。年龄大的人应该记得,二三十年以前我们在商场买到的面包不光很硬还会掉渣,保质期也很短,而现在的面包不光品种多,而且既好吃又好看,还有更长的保质期,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这样的面包是做不出来的。 面包中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化剂、酶制剂、乳化剂、稳定剂、防腐剂等(见附图),根据浙江大学学生对超市中面包使用添加剂的调查,其中使用抗氧化剂是最多的,因为面包配料中必须包括油脂,而油脂在高温加热和储存中很容易氧化,所以,在生产面包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必需的。很多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同类功能的添加剂会选择几种复配使用,如面包中使用的乳化剂和酶制剂都是如此,酶制剂、乳化剂及稳定剂是为了面包有更好的口感,并且不易变硬,即起到品质改良作用;防腐剂是为了抑制面包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得面包在保质期内微生物的指标合格。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版)

3.丙酸盐:抑制微生物合成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 4.对羟甲苯钾酸酯类: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使用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应注意什么问题 1.山梨酸较易挥发,应尽量避免加热; 山梨酸能够严重刺激眼睛,切勿溅入; 应避免在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中使用。因为酶可以使山梨酸分解成1,3—戊二烯,失去防腐能力,同时还会产生不良气体; 不可与乙醇共存,否则产生异味; 贮存时防潮、放热(<38℃),防氧化包装完整。 天然防腐剂有何利弊 利: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还有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达到互补或协同增效作用,也值得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 了解所用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的性质; 严格按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使用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确定合理的添加时机; 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 与热处理并用; 溶解与分散; 几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答: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有三种: (1)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第二类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3)第三类抗氧化剂是以通过破坏、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简述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作用机理:油溶性抗氧化剂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提供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抗氧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答: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食品抗氧化剂和水溶性食品抗氧化剂。油溶性抗氧化剂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抗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 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 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的复配使用; 选择合适的添加量: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水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相对较高,一般不超过% 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光、热、氧气、金属离子及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 使用时必须使之十分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第五章食品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文献综述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使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报道使人们恐慌,本文将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字:食品添加剂;安全;应用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添加剂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食品添加剂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peopl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food, food additives are used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e food additive safety problem also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he abuse of food additives reports make people panic,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Keyword:Food additives; security; application 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and more people for food additives will not cause harm to human health questions. At the same time, a lot of research reports, almost all food additives are unable to provide the body of nutrients, some food additives will even endanger human health.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1]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防腐剂[2]我国在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中,除香料外,将其分成21种,即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及其他。[3] 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食品添加剂可以是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大多数并不是基本食品原料本身所固有的物质,而是生产、贮存、包装、使用等过程在食品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添加的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且使用量很少并且有严格的控制。[4] 三、商品化食品添加剂的运用

食品添加剂课程总结

食品添加剂课程总结 一、概述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并不陌生,因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方便面中添加乳化剂提高面团的吸水性;火腿中的增稠剂和鲜味剂可以使火腿变得更加香嫩;月饼的防腐剂可以保鲜……而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添加剂就是盐,试想一下若没有在食物中添加盐,那么食物尝起来就无味道可言了!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调剂着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按其来源、功能和安全性可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分类。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按功能分为防腐剂,漂白剂,着色剂等22种,按安全划分为A、B、C三类。 二、主要品种介绍 1、食品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是食品加工中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 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0/W型和油包水(W/O 型两类。常用的食品乳化剂有蔗糖脂肪酸酯、司盘、吐温等。 2、食品增稠剂 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都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水溶胶。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常用增稠剂有黄原胶、卡拉胶、瓜儿豆胶等。 3、食品防腐剂 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使食品在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减少因腐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添加剂。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有山梨酸钾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及其盐类 4、食品抗氧化剂 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

第一节 第2课时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知识点、习题、答案】

第2课时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课标要求 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课标解读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了解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外观,增添食品的味道,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和增强食品营养价值的作用。 2.了解日常接触的食品添加剂,掌握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树立安全使用添加剂的意识。 3.知道常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功能,严禁将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教学地位 本课时知识既是对第一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又是下一节“正确使用药物”的铺垫。重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利和弊,有助于学生辩证的认识事物,科学的对待食品添加剂,树立健康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新课导入建议 2012年岁末多家知名白酒品牌被曝出酒中塑化剂超标,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伤害,使中国白酒行业步入了严寒的冬天。 非食用添加剂美味却伤身 转基因食品、苏丹红事件、毒奶粉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曝光,大家在“吃”的问题上也变得小心翼翼,不少人开始怀念很多年以前的纯天然的食品。而现在市场上的加工食品,一般都离不开一种物质——食品添加剂。提起食品添加剂,市民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是奶油、膨化食品、防腐剂,相信大家马上会明白过来:原来这些食物都有食品添加剂的影子。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哪些限定?这是这一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流程设计 收集食品标签或调查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所含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等→学生分组介绍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教师小结,并组织辩论:“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强调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布置课外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

(完整版)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意义: (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①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3)有利于食品加工:面包加工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豆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中,加工成保健食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以支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食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安全性评价:分为A、B、C 类 A 类:JECFA 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和暂定ADI 值者; A1 类: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 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 值者; A2 类:已制定暂定ADI 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用于食品者。 B 类:JECFA 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 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B1 类:进行过安全性评价,未制定ADI 值者 B2 类: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 类:JECFA 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 C1 类: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 C2 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做特殊应用者。 5、【日允许摄入量(ADI )】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 mg/Kg 体重”表示。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 6、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判断): (1)使用时应符合基本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③不应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效果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者除外。 (2)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食品加工原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食品的定义:食品是指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品质要求:1.外观:色泽和形态好,包装完整、整齐美观; 2.风味:香气、滋味、质构等良好: 3.营养:有一定含量,各营养素之间比例及平衡性好; 4.卫生安全: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物、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存在; 5.方便性:携带及食用方便; 6.耐藏性:有一定货架寿命。 食品加工定义:食品加工是以农场品及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用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方法处理,调整组成及改变其形态以提高其保藏性,具备运输能力,可食性,便利性,感官接受度或机能性。 第二章 1、细菌形状基本上包括三种形式:球菌、杆菌、螺旋菌。 2、酶的催化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3、根据蛋白质结构的特点,酶可以分为三类: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4、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冷加工:利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酶活动及其他非酶变质因素的一种方法。(P71) 2、货架期:指导消费者按照规定的贮存条件,在食品开始变坏之前所需要的时间。(P83) 3、低共熔点:液体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冰洁,随着冻结过程的进行,水分不断的转化为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达到共同固化的状态。(P91) 4、冻结速率: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率或冰峰的前进速率。(P93) 二、填空: 1 (P71) 2 (P93) 3 (P90) 4(P104) 三、简答与论述: 1、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影响因素。(P72) 答:1)温度:温度越低,对微生物抑制越显著; 2)降温速率:在冻结点之上,降温速率越快,微生物适应性越差; 3)水分存在的状态:结合水越多,水分越不易冻结,对细胞损伤越小; 4)食品成分:食品Ph值越低,对微生物抑制越强; 5)湿度:湿度变化频率越大,微生物受破坏速率越快。 2、影响冷藏食品货架期的因素。(P83)

最新整理食品添加剂期末复习知识点知识讲解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的重要地位体现在个各方面 ①在食品的色、香、味、形等品质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增加的需要 ②赋予食品特俗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要求 ③保证原料和食品在储藏和货架期内的品质符合要求 ④满足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需要 作用: ①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防腐剂可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抗氧化剂可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 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着色剂、发色剂、漂白剂、香精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贮藏等都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添加剂(营养强化剂)进行补充 ④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⑤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适应食品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面包加工中膨松剂是必不可少的;在制糖工业中添加乳化剂,可缩短糖膏煮炼时间,消除糖缸中的泡沫,减低糖膏粘度,提高热交换系数,进而提高糖果的产量与质量 ⑥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糖尿病人不能吃蔗糖,可以适量使用食品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甜菊糖等;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组成脑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对儿童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可在儿童食品如奶粉中添加 ⑦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食品厂制造罐头的果渣、菜浆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而后加入适量的维生素、香料等添加剂,就可制成便宜可口的果蔬汁; 又如利用生产豆腐的豆渣,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和其他助剂,就可以生产出膨化食品 ⑧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茶饮料、速溶减肥茶、鸡精、各种酱腌菜 3.我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种。 4.ADI:人体每日每Kg体重允许摄入量 5.带入原则 除了直接添加外,在下列情况下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 ①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配料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②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③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 的水平 ④由配料带入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其添加到该食品中所需要的水 平。 6.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原则为: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 (1).目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才是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营养匮乏,营养过剩等食品营养问题,第三是环境污染导致的有毒、有害食品,第四是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