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12.64 KB
- 文档页数:4
桑叶多糖降血糖实验作文桑叶多糖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从桑叶中提取、纯化得到桑叶多糖并研究其药理学活性,对研制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利用热水浸提法从桑叶中提取多糖,进行纯化精制,以提高多糖含量,并用絮凝纯化后得到的桑叶多糖进行降血糖活性方面的研究。
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分别以不同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pH、料液比(桑叶质量g:水体积mL)和提取次数为单因素,考察各因素对桑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桑叶多糖的水提取工艺,使总多糖的得率达2.89%;在醇沉工艺中,考察了乙醇浓度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醇沉工艺条件,得到的醇沉物多糖含量为18.44%。
在除蛋白工艺中,考察了盐酸法和三氯乙酸法对多糖含量和保留率的影响,发现先用三氯乙酸调至pH5,再用盐酸调节pH至3时,多糖含量和保留率达到最高,分别为32.59%和85.42%。
其次,提取液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桑叶多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多糖含量42.16%,多糖保留率为81.54%。
另外,利用壳聚糖絮凝剂纯化桑叶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出了桑叶多糖的最佳絮凝工艺。
在此工艺下,多糖保留率达90%以上,多糖含量最高可达61.59%。
通过对壳聚糖絮凝纯化后多糖样品组分测定,发现样品中无机小分子含量很高,达到23.88%,其次是蛋白含量(7.83%)。
最后,通过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对壳聚糖絮凝纯化后的桑叶多糖(纯度为59.22%)进行药理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多糖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其中高剂量组的血糖抑制率达到81.14%,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MDA含量,效果优于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抗氧化协同作用。
研究为天然桑叶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路线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桑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桑叶中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桑叶多糖提取分离。
目的:优选桑叶多糖提取分离最佳工艺。
方法:比较稀酸、稀碱、蒸馏水3种提取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蛋白去除法对多糖提取分离的影响。
结果: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蒸馏水在70℃下提取2次,每次1.5h。
醇沉分离最佳工艺优于传统的Savage法。
结论:优选的桑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行。
标签:多糖;提取;分离工艺1材料和仪器752型紫外外-可见分光光度计,R-201旋转蒸发器,pHS-3C精密pH计,ALPHA1-2真空冷冻干燥机,FA/IA型电子天平。
2方法和结果2.1原料预处理:将桑叶粉碎、过筛,加入一定体积95%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80%,回流4h,间隙搅拌。
回流完毕,离心分离取滤渣,滤渣风干,备用。
2.2桑叶多糖的测定[3]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葡萄糖对照品(105℃干燥至恒重)10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10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即得。
2.2.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溶0.05、0.10、0.20、0.30、0.40、0.60、0.80mL,用蒸馏水补到1.00mL。
分别加入4.00 mL0.2%蒽酮-硫酸试剂,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各管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管口加盖玻璃球,以防蒸发。
自水浴重新煮沸起,准确煮沸10min取出,自来水冷却,室温放置10min左右。
以同样处理的重蒸水为空白,于620nm处测定。
2.2.3測定:精密称取桑叶多糖提取物50mg,加水适量使溶解,蒸馏水定容至50ml量瓶中,摇匀。
精密吸取1 mL,按2.2.2 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多糖的质量分数。
2.3浸膏得率的测定:采用重量法。
精密量取等量的提取液(m),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m0),水浴浓缩干,于105℃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精密称定质量(mi),按公式(mi-mo)/m×100%计算浸膏得率。
专利名称:一种桑叶粗多糖的纯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文清,夏玮,徐志珍,张玲帆,张姝,张黎伟,曾类文申请号:CN201510843673.8
申请日:20151126
公开号:CN105237651A
公开日:
201601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叶粗多糖的纯化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将桑叶粗多糖制品用水溶解,至粗制品的终浓度为20-30mg/ml,过离子交换柱,先用水洗脱,然后用盐溶液洗脱;(2)将步骤(1)的盐洗脱液超滤,至浓缩液中多糖质量浓度为15-20%,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00,浓缩液中加入体积浓度为95~100%的乙醇水溶液至乙醇体积分数为70~80%,搅拌、静置12~18h后,离心,收集沉淀物。
(3)取步骤(2)所得的沉淀物,先以无水乙醇洗涤后经减压低温干燥、粉碎,得到桑叶多糖精制产品。
本发明制备得到高纯度桑叶多糖,产品中多糖含量在60%以上。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
地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桑叶、桑枝、桑椹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目的提取纯化桑叶、桑枝、桑椹多糖并测定其含量。
方法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叶、桑枝、桑椹多糖。
苯酚-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桑枝、桑椹多糖的含量。
结果果实桑椹中多糖含量最多,其次为桑叶,桑枝中多糖含量较少。
结论通过测定比较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多糖含量,以充分开发利用桑树这一药用资源,同时为深入开发桑叶、桑枝、桑椹新资源提供有利的实验数据。
标签:多糖;含量;提取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大多数高等植物、微生物、地衣、海藻和动物体内均有丰富的多糖。
多糖作为初级代谢产物,不仅具有结构、支持与保护、能量来源和解毒作用等生物学功能,而且大多数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1~3]。
桑叶、桑枝、桑椹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嫩枝和果实。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历代中医药书籍中记载桑叶能够治疗消渴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有效成分之一桑葉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其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枝具有抗真菌活性、抗炎、降血糖等作用。
桑椹子为桑的果穗,又名桑果、桑实、桑枣等。
质油滑,气微,味微酸而甜。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中医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消渴、耳鸣、关节不利等症。
桑叶、桑枝、桑椹作为中医常用药有如此多的功效,目前有关桑树单个药用部位的多糖提取和含量测定略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叶、桑枝、桑椹多糖。
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其三者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比较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多糖含量,以期充分开发利用桑树这一药用资源,同时为深入开发桑叶、桑枝、桑椹新资源提供有利的实验数据。
1材料、仪器及试剂1.1原料桑叶、桑枝、桑椹的干燥叶,嫩枝和果实。
购于杭州市老百姓大药房。
1.2仪器SPC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HH-S型电热恒温水浴锅,超导热风干燥箱,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分析天平,旋转蒸发仪。
寒地桑叶多糖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分析1. 寒地桑叶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寒地桑叶多糖,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酶解法等。
溶剂提取法是将寒地桑叶粉碎后,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正丁醇等)浸泡,然后通过过滤、浓缩等步骤得到多糖粗品。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则是在溶剂提取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加快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酶解法则是通过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类,使寒地桑叶中的多糖被分解为小分子单糖,从而便于后续的纯化过程。
在纯化过程中,可以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逆流色谱等方法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和电荷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多糖;凝胶过滤层析则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大分子多糖;逆流色谱则是一种根据分子亲水性和疏水性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混合型多糖。
除了传统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型的生物技术手段,如微生物法、纳米技术等,用于提高寒地桑叶多糖的提取与纯度。
微生物法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对寒地桑叶中的多糖进行发酵或吸附,从而实现多糖的高效提取。
纳米技术则是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对多糖的高效分离和富集。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寒地桑叶多糖,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提取与纯化方法,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提高多糖的提取率、纯度和生物活性。
1.1 水提法本研究采用水提法对寒地桑叶进行多糖提取,将新鲜的寒地桑叶清洗干净,然后切碎成适当大小的碎片。
将寒地桑叶碎片放入大容量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以保证叶片充分浸泡。
用搅拌器对寒地桑叶进行充分搅拌,使叶片与水充分接触,加快提取过程。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水,以防止叶片中的杂质和泥沙沉淀在容器底部,影响多糖的提取效果。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水进行一次过滤或更换。
经过数小时的水力搅拌后,可以得到浑浊的液体。
桑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含量测定来源:《时珍国医国药》时间:添加日期:2010-12-27 11:16:35 访问次数:280次摘要:目的:纯化桑叶多糖并测定其含量。
方法:采用10%三氯乙酸、大孔树脂初步纯化桑叶多糖,采用硫酸-蒽酮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用三氯乙酸除蛋白的方法是可行的;桑叶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2.62%,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为2.08%。
结论:该法可作为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桑叶多糖;提取纯化;硫酸 蒽酮法Pur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in Morus alba L.OUYANG Zhen, CHANG Yu, LI Yong hui, CHEN Jun(P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Dep.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purify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 in Morus alba L.Methods:The polysaccharide were preliminarily purified by 10% trichloroacetic acid and resin.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 were determined by sulfuric acid anthrone method and detected at 620 nm by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Results:The averag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 in Morus alba L. was 2.62%. The recovery rate was 98.81% with 2.08% of RSD(n=5).Conclusion:The sulfuric acid anthrone method is reasonable.Key words:Morus alba L;Polysaccharide;Purification;Sulfuric acid anthrone桑叶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附录1:(封面、封底用120克白色铜版纸打印)纸打印)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华文中宋小初号加粗居中)(题目)(黑体2号加粗居中)桑叶中多糖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的研究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华文中宋3号居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囗,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注:此页内容装订在论文扉页)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天然保健营养品越来越重视,而天生就具有美誉的“神仙草”——桑叶,便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随着其市场的兴起,不少科学家、研究人员对桑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桑叶作为一种天然保健营养品,其有效成分较多,如黄酮、多糖、DNJ 等等。
本文将多角度、深层次的对桑叶中的多糖成分进行剖析。
笔者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熟悉了国内外对桑叶中多糖的研究较为权威结果,通过对比笔者将选取了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的含量。
2021年2月第42卷第4期应用技术149 —DOI : 10.12161/j.issn.l005-6521.2021.04.025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孙伟,叶润,蔡静,王锐丽2(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为研究大孔树脂分离和纯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及抑菌活性;以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桑叶多糖为原料,考察&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解吸率,筛选出最佳纯化树脂类型为AB-&,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纯化工艺参数,并用牛津杯法考察桑叶多糖纯化前后的抑菌效果。
结果显示,最优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为3.0/g//L 、pH4.0、上样流速为1.5 B8/h;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65%、pH6.0、洗 脱流速为1.5B8/h 、洗脱体积为90mL (3.0BV )。
此工艺可将桑叶多糖粗品的纯度由11.34%提高到57.46%,提高4.07倍。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0mg/mL 桑叶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抑制作用,且纯化后抑菌作用显著增强。
关键词:桑叶;多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抑菌活性Pur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Mulberry LeavesSUN Wei , YE Run , CAIJing , WANGRui —li M(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 i t y , Xinyang464000 + Henan ,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um technolog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macroporous resin.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一 microwave collaboration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 the specific adsorption rate , adsorption rate and desorption rate of& kinds of macroporous resins were investigated , the best purified resin was selected ,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 the optimum purific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were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 and the bacteriostatic effect of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before and afterpurif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Oxford cup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 sample loadin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as 3.0 mg/mL , pH 4.0, sample loading flow rate was 1.5 BV/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desorption liquid ethanol was 65% , pH 6.0, elution velocity was 1.5 BV/h , andelution volume was 90 mL (3.0 BV ). Through this process ,the purity of crude 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was increased from 11.34% to 57.46% and 4.07 times. The bacteriostatic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polysaccharides in mulberry leaves was greater than 1.0 mg/mL , which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Escherichia coll , Salmonell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 an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purification.Key words : mulberry leaves ; polysaccharides ; macroporous resin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technology ; antibacterial activity:孙伟,叶润,蔡静,等.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几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 149-155.SUN Wei , YE Run , CAI Jing , et al. Pur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Mulberry Leaves [J]. Foo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1,42(4): 149-155.作者简介:孙伟(1984-),男(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通信作者:王锐丽(1984-),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学。
桑叶多糖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而血糖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降血糖药物存在副作用和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寻找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桑叶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降血糖活性,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然而,桑叶多糖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糖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桑叶多糖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提取分离桑叶中的多糖,并结合理化实验和光谱分析手段进行其结构鉴定。
同时,通过体外模型评价其降血糖活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提取桑叶多糖的方法优化: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桑叶多糖,并通过甲醇沉淀和乙醇沉淀等方法,优化多糖的提取方法。
2. 桑叶多糖的纯化和分离: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对提取得到的多糖进行纯化和分离。
3. 多糖结构的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
4. 降血糖活性的体外模型评价:采用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体外模型评价多糖的降血糖活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和分离进行优化,通过对多糖结构的鉴定,有望对多糖的降血糖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同时,本研究有望为临床提供新的天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来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1个月-第10个月):对桑叶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对多糖进行初步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第二阶段(第11个月-第20个月):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桑叶多糖进行纯化和分离,并对多糖的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
第三阶段(第21个月-第24个月):通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体外模型对多糖的降血糖活性进行评价,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提高桑叶多糖的提取和分离效率,同时结构鉴定多糖的化学成分以及评价其降血糖活性,并探究多糖的降血糖机制,为开发新型中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