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00.3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

复习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

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

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

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二,地域综合规律,包括距离衰减规律和区域系统规律;三,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和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

4、三维地带性有哪些表现

纬度地带性: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陆地生态系统、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物学特性的纬度地带性(人种人体地理适应类型)

海陆梯度地带性:气候的海陆梯度地带性、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梯度地带性、人类生物学特性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如上

5、你怎样理解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定义+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表的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

1、概念: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用来界定地理事物间的各种时间空间位置的地理专业术语。地理位置是之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它一般根据需要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我们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与否进行定位。一般分为相对地理位置和绝对地理位置。这是地理位置的自然位置。另外,人们更多地是从人类社会的种咱需要,划分为政治地理位置,人文地理位置,军事地理位置等功能性地理位置。

区位因子:是一个地点上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那些因素。韦伯的区位因子体系①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发生作用不同)②区域性因子、集散因子、分散因子(空间性质不同)③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种类和特殊性)

2、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和发展的先后,可分为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①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随着与市场距离的变化,农业生产也相继变化,农业区位

布局将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蔬菜水果奶;第二圈林业带;第三圈轮作式农业;第四圈谷草式农业;第五圈三圃式农业(黑麦、大麦、休闲三区轮作);第六圈粗放牧业圈②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区位因子和原料指数,并认为具有决定性的一般区位因

子是运费,劳动费,集聚。

③廖什市场区位论: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

场。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

④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导致城市等级体系形

成。

3、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杜能圈是怎样的分布

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蔬菜水果奶;第二圈林业带;第三圈轮作式农业;第四圈谷草式农业;第五圈三圃式农业(黑麦、大麦、休闲三区轮作);第六圈粗放牧业圈

4、杜能农业区位论评价

(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2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3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